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149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docx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南(学考指南同步电子版)模块三《文化生活》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来,并把它

前面的字母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一课

1.“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属于()

A.文化现象B.政治现象C.经济现象D.道德现象

2.关于人与文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B.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

C.文化与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D.先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3.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神奇的世界文化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说明()

A.文化生活高于一切B.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

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4.以下属于意识形态性质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②人生观③价值观④自然科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括()

①经济②政治③文化④军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第二课

6.我们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社区,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广泛参与社区

的文化活动。

这体现了文化是一种()

C.社会政治力量D.社会经济力量

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

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

A.社会物质力量B.社会精神力量

7.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

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

别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

A.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8.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

这种差别反映出()

A.文化现象无时不有B.我们的饮食生活就是文化

C.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D.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9.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以下属于文化的

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天山自然风景,旭日东升③社会科学,技术,语言,文字

④上海举办博览会,万里长城,泰山石敢当,华山碑刻⑤选举人大代表⑥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③④B.②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

10.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

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④没有

文化人们已无法生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D.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12.在第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决定继续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活动。

各地纷纷响应号召,组织开展各种形

式的主题阅读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

人们之所以积极参与读

书活动,是因为()

A.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B.文化由人创造

C.参与文化活动是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唯一途径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各地兴起了农民"种文化"活动。

农民通过开

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

通过这一活动,农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可见,文化素养的形成途径有()

①天生具有,与生俱来②体验社会生活③参加文化实践活动④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人们唱着这些名曲,积极投入到抗战中。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15.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人民群众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刘三姐》、《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文化具有独立性,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发展文化、享用文化

第三课

17.—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

A.民族节日B.文化遗产C.风俗习惯D.宗教信仰

第四课

18.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世界观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9.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增强

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这说明()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文化能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物质得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D.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第五课

2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句话指出了()

A.文化创新的源泉B.文化创新的方法

C.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D.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2.近年来春节期间,许多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吸引了民众,新年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书籍决定了文化的程度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互不影响D.文化素养离不开免费阅读

23.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先进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唯有()

A.坚持吸收外来文化B.不断进行内容创新

C.不断进行理论创新D.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4.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一定的社会文化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辩证统一表现在()

A.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是相互决定的

B.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的社会文化,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而社会生产方式又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25.民歌作为口头传唱的艺术,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各根据地产生了许多革命民歌,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民歌中得到真实的反映;5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乐观向上、艰苦创业、英勇豪迈的特点在民歌中有了生动的体现。

这表明()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6.思想文化同经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所制约,但又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的独立,就不会有经济上、政治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B.文化的独立决定政治的独立

C.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D.文化会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7.共建"信用长三角"为主题的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会议发布了由长三角16个城市共同拟定的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

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联合建设"信用长三角",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②国家要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④国家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8.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对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因为()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

C.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社会发展

29.《人民日报》报道,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开馆3年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既扩大了就业,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C.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文化产业D.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文化产业在国家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因素

C.每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D.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不同

31.下列现象中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有()

①文化生产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异军突起②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一些国家利用文化渗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④少数国家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是()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

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文化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3.下列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互决定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④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34.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5."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这句话主要

强调了()

A.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B.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

C.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D.民族复兴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位一体

36.2013年3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专门成立了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把全民阅读立法列人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这一措施的依据在于()

A.文化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B.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C.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D.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六课

37.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怠慢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并闹出笑话。

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38.不同的民族,待人的礼节往往各不相同。

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不同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39.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虽然居住的环境不同,政治派别各异,生活习惯各具特色,但是都喜欢到陕西祭祀黄帝陵,在家里供奉关公,与子孙说《三国》……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深远持久的B.博大精深的C.永不变化的D.潜移默化的

4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这句诗主要反映()

A.文化对人有与生俱来的影响B.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有不可更改的影响D.文化对人有复杂多变的影响

41.之所以要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诚实信用教育,是因为()

①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⑤文化影响是消极的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42.著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时说:

“我最崇拜李冰父子,他们修都江堰的故事,我从小就听,就崇拜。

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找了大量有关他们修建都江堰的资料。

我回国之初,站在都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潮,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伟业,受到很大的激励。

”林毅夫的话告诉我们()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被动的过程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总是不自觉的

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无目的的过程

D.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

▲原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卫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并要求各大卫视办道德建设桎目。

这些举措简称"限娱令"。

据此回答43—44题。

43.实施“限娱令”()

①有利于防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②不利于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③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4.之所以要求各大卫视办道德建设栏目,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这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③思想道德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④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45.“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

了争斗……”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6.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

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

这主要体现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B.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7.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

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下列选项中体现此意的有()

①“为了新中国,前进!

”②"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③“把

有限的生命投人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④“我的愿望就是在国外定居,因为那

里是人间的乐园。

”⑤“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兰考人民还很穷。

”⑥“我的理想就是让

海尔成为世界最好的品牌。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48.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

这表明()

A.文化能增加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49.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0.“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自古以来就体现着中国人“爱国爱家”的文化情结。

这说明()

A.民族文化就是过传统节曰B.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

51.我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为“文化遗产日”。

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是()

A.我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B.我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C.我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D.我国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52.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

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53.《功夫熊猫》中,功夫是中国的国粹,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好莱坞把两个如此鲜

明的中国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

A.文化来源于创造B.文化发展需要推陈出新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D.文化具有现代化特色

54.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指()

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55.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消除民族文化的特点

④促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代替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56.自唐朝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历经一千多年,吃月饼、

中秋祭月等习俗保留至今。

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性的习俗D.传统文化的内涵始终不变

57.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全国中小学校都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直播为学生上好《开学

第一课》。

全国中小学生能同上一节课得益于()

A.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B.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C.教育的传递文化功能D.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58.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

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9.“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画卷。

”从

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60.下列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决定②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毫不相干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④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

度是()

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照搬其他民族文化④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自从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清明、端午和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后,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国家之所以重视民族节日,主要是因为民族传统节日()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②可以进一步推动"黄金周"旅游业的发展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63.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

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这说明()

①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②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4.丝绸之路在把古代中国的商品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传到了那里,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体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是()

A.人口迁徙B.旅游C.商人的贸易活动D.教育

65.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名观众;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约有50万名观众;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

以上事实说明()

①大众传媒巳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大众传媒已取代旧的传媒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播的局限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6.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

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②明代郑和下西洋③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南美

④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8.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

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明显渗透性

6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

又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对此,我们应()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70.推动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②人的观念的变化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思想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A.文化创新B.文化继承C.文化传播D.文化交流

7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A.推陈出新B.立足于社会实践C.立足于理论研究D.继承传统

73,文化创新的主体是()

A.科学家B.人民群众C.领袖人物D.知识分子

74.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①博大精深②源远流长③个性鲜明④多种多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5.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