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120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docx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

 

YD/T1013-1999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线链路现场测试的电气技术指标、测试仪表的精度要求及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判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由特性阻抗lOOΩ非屏蔽(UTP)4对型对称双绞线缆、接插件、跳线组成的,并按照标准规定设计的各类建筑物内水平布线系统、丰干线及光纤链路的检验测试及入网测试。

注: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屏蔽型电缆和接插件所构成的水平布线系统和主干线链路电气性能测试也可使用本标准。

其屏蔽特性的测试未包括在本标准范围之内。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401-1987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

   YD/J2008-1993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

   CECS72:

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ISO/IEC11801-1995 用户房屋综合布线

   ANSI/EIA/TIA568A-1998 商务建筑物建筑布线标准

   TSB67-1995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性能现场测试规范

3 名词和缩略语  

   本标准使用下列名词和缩略语:

   基本链路方式(Basiclinkdefinition)

   通道链路方式(ChannelDefinition)

   衰减A(Atteauation)

   近端串扰损耗NEXT(NearEndcrosstalk)

   增强型五类线缆5E

   远方近端串扰损耗RNEXT(RemoteNearEndcrosstalk)

   远端串扰损耗FEXT(FarEndCrosstalk)

   等效远端串扰损耗ELFEXT(EquallevelFEXT)

   相邻线对综合近端申扰(Powersum)

   近端串扰与衰减差ACR

   同波损耗RL(Retumloss)

   额定传播速度NVP(NominaiVelocityofPropagation)

   远端等效串扰总和PSELFEXT(PowersumELFEXT)

4  布线链路分类

4.1 双绞线布线链路

   按照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需求,根据下述不同应用场合对链路分类如下:

4.1.1  第3类链路

   使用3类缆及同类别或更高类器件(接插硬件、跳线、连接头、插座)进行安装。

第3类连接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为16MHz(适用于模拟话音传输)。

4.1.2  第4类链路

   使用4类及同类别或更高类器件(接插硬件、跳线、连接插头、插座)进行安装。

第4类连接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为20MHz。

4.1.3  第5类链路

   使用5类缆及同类别或更高类器件(接插硬件、跳线、连接插头、插座)进行安装。

第5类连接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为100MHz。

4.1.4  增强型5类链路

   使用5E类缆及同类别或更高类器件(接插硬件、跳线、连接插头、插座)进行安装,第5E类连接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为100MHz。

4.1.5  宽带链路

   使用6类缆及同类别器件(接插硬件、跳线、连接捕头、插座)进行安装。

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不低于200MHz。

说明:

文中所述工作频率指工作带宽。

当用户在5类、5E类链路上同时使用4个线对按全双工传输数据

时,工作频率虽为100MHz,对链路性能应按宽带予以要求。

4.2   光纤加线链路

   楼宇内水平布线和上干线链路使用多模光纤构成时;

   在下述标称波长下,可提供传输数据使用的带宽为:

   850nm波长 带宽不低于100MHz

1300nm波长 带宽不低于250MHz

5 布线测试连接方式定义

5.1 水平布线测试连接方式

5.1.1 基本链路方式(Basiclink)

   承包商连接方式。

该方式包括:

最长90m的端间固定连接水平缆线和在两端的接插件;一端为工作

区信息插座,另一端为楼层配线架、跳线板插座及连接两端接插件的两条2m测试线。

基本链路方式如图

l所示。

5.1.2  通道链路方式(Channel)

   用户连接方式,该方式用以验证包括用户终端连接线在内的整体通道的性能。

   通道连接包括:

最长90m的水平线缆、一个信息插座、一个靠近工作区的可选的附属转接连接器、在

楼层配线间跳线架上的两处连接跳线和用户终端连接线,总长不得长于lOOm(设备到通道两端的连接线

不包括在通道定义之内)。

通道链路方式如图2所示。

   在实际测试中,选择哪一种连接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程验收测试建议选择基本链路方式进行。

5.1.3 水平布线光缆测试连接方式。

   水平布线光缆测试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

5.2楼宇内主干布线

   楼宇内主干线使用大对数对称线缆或单模、多模光缆布线时.测试起点为楼层配线架,测试终点为楼

       

               

               F:

信息插座与眺线板问水平线缆≤90m

               G、H:

测试设备连线(共4m)

                                     图1 基本链路方式

字总配线架。

大对数线缆主干布线测试待研究。

6 测试参数和技术指标

6.1 双绞线水平布线链路测试参数

6.1.1 接线图

   测试的连接图示出每条线缆的8条芯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实际状态,参见表11。

正确的线对组合

为:

1/2,3/6,4/5,7/8。

6.1.2 线缆链路长度

   布线线缆链路的物理长度由测量到的信号在链路上的往返传播延迟T导出。

为保证长度测量的精

度,进行此项测试前需对被测线缆进行NVP值(额定传输速度)校核。

NVP=(线缆中信号传播速度/光速)

×100%,该值随不同线缆类型而异。

通常,NVP范围为60%~90%。

   表l列出通道连接方式和基本连接方式所允许的布线极限长度。

                                  表l 布线连接方式的允许极限长度

   被测连接方式

     布线极限长度

   通道链路方式

       lOOm

   基本链路方式

      90m

6.1.3 特性阻抗

   链路在规定工作频率范围内呈现的电阻。

   综合布线用缆线为100Ω,无论3类,4类.5类,5E类或宽带线缆,其每对芯线的特性阻抗在整个工作带宽范闹内应保证恒定、均匀。

链路上任何点的阻抗不连续性将导致该链路信号反射和信号畸变。

链路

        A:

用户终端连接线

        B:

用户转接线

        C:

水平缆线

        D:

跳线架连接跳线             B+C≤90m

        E:

跳线架到通信设备连接线     A+D+E≤lOm

                                      图2通道链路方式

 

                                      图3光纤链路方式

特性阻抗与标称值之差≤20Ω。

6.1.4  直流环路电阻

   无论3类、4类、5类,5E类或宽带线缆、在通道链路方式或基本链路方式下,线缆每个线对的直流环路电阻在20℃一30℃环境下的最大值:

3类链路不超过l70Ω,3类以上链路不超过30Ω。

6.1.5  衰减

   由于集肤效应,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为衰减。

   测试传输信号在每个线对两端间的传输损耗值及同一条电缆内所有线对中最差线对的衰减量相对于

所允许的最大的衰减值的差值。

对一条布线链路来说,衰减量由下述各部分构成:

a)每个连接器对信号的衰减量;

   b)构成通道链路方式的lOm跳线或构成基本链路方式的4m设备接线对信号的衰减量;

   c)布线线缆对信号的衰减量;

布线链路对信号的总衰减:

   A

=∑A

+∑A

   A

=

(A

)+A

   A

为布线链路线缆总衰减(包括链路线缆和跳线)

   leng(cabl+cor)为布线线缆总长

   A

为lOOm线缆标准衰减值

  A

=A(ƒ)=

+

+

A

为跳线接入修正量

对于通道连接方式:

A

=0.2×

×(A

);

对于基本连接方式:

A

=0.2×

×(A

);

   ∑A

链路各连接器衰减值之和。

                                          表2衰减常数K值

      

  线缆类别

  K 值

 

   K1

 

   K2

 

   K3

   3类

   2.32

   0.238

   0.000

   4类

   2.050

   0.043

   0.057

   5类

   1.967

   0.023

   0.050

 注:

衰减值A的计算和K值取值的频率适应范围:

0.772-150MHz

 表3列出不同类线缆在不同频率、不同链路方式情况下每条链路最大允许衰减值。

                        表3  不同连接方式情况下允许的最大衰减值一览表

频率MHz

 

 3类线缆(dB)

 4类线缆(dB)

 5类线缆(dB)

   5类E(dB)

   6类(dB)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1.0

   4.2

   3.2

   2.6

   2.2

   2.5

   2.1

   2.1

   2.1

   2.2

   2.1

 4.0

   7.3

   6.1

   4.8

   4.3

   4.5

   4.0

 

 

 

 

 8.0

   10.2

   8.8

   6.7

   6.0

   6.3

   5.7

 

 

 

 

 10.O

   11.5

   10.0

   7.5

   6.8

   7.0

   6.3

   6.3

   6.3

   6.4

   6.2

 16.O

   14.9

   13.2

   9.9

   8.8

   9.2

   8.2

 

 

 

 

 20.0

 

 

   11.0

   9.9

   10.3

   9.2

 

 

 

 

 25.O

 

 

 

 

   11.4

   10.3

 

 

 

 

 31.25

 

 

 

 

   12.8

   11.5

 

 

 

 

 62.5

 

 

 

 

   18.5

   16.7

 

 

 

 

 100

 

 

 

 

   24.0

   21.6

 21.6

 21.6

 21.4

 20.7

 200

 

 

 

 

 

 

 

 

   31.8

   30.4

1表中数值为20℃下的标准值;

2交际测试时,根据现场温度,对于3类缆和接插件构成的链路,每增加1℃,衰减量增加1.5%。

     

   对于4类及5类缆和接插件构成的链路,温度变化1℃,衰减量变化0.4%,线缆走向靠近金属表面

时,衰减最增加3%,5类以上修正量待定。

6.1.6近端串扰损耗(NEXT)

   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

号耦合,即近端串扰。

定义近端串扰值(dB)和导致该串扰的发送信号(参考值定为0dB)之差值(dB)为近

端串扰损耗。

越大的NEXT值近端串扰损耗越大。

   近端串扰与线缆类别、连接方式、频率值有关。

   近端串扰损耗:

NEXT(f)=-20Log

∑10

       i=1,2,3……n

   Ni:

频率为ƒ处串扰损耗的i分量

   n:

串扰损耗分量总个数

   通道连接方式下串扰损耗:

   NEXT

=20Log

(10

+2×10

   基本连接方式下串扰损耗:

   NEXT

=20Log

(10

+10

   式中NEXT

=NEXT(0.772)-15Log

 (f/O.772)

   NEXTcabl:

UTP线缆本身的近端串扰损耗

   NEXTcon:

布线连接硬件的串扰损耗

   NEXTcon≥NEXT(16)-20Log

 (f/16)

   NEXT(16):

频率f为16MHz时NEXT最小值

  表4列出不同类线缆在不同频率、不同链路方式情况下允许最小的串扰损耗值。

                                  表4最小近端串扰损耗一览表

              频率MHz

 3类线缆(dB)

 4类线缆(dB)

 5类线缆(dB)

 5类E(dB)

 6类(dB)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1.0

 39.1

 40.1

 53.3

 54.7

 >6O.0

 >60.0

 63.O

 64.0

 72.7

 73.5

 4.0

 29.3

 30.7

 43.3

 45.I

 50.6

 51.8

 

 

 

 

 8.0

 24.3

 25.9

 38.2

 40.2

 45.6

 4.1

 

 

 

 

 10.0

 22.7

 24.3

 36.6

 38.6

 44.0

 45.5

 47.0

 49.O

 56.6

 57.8

 16.0

 19.3

 21.0

 33.1

 35.3

 40.6

 42.3

 

 

 

 

 20.0

 

 

 31.4

 33.7

 39.0

 40.7

 

 

 

 

 25.0

 

 

 

 

 37.4

 39.1

 

 

 

 

 31.25

 

 

 

 

 35.7

 37.6

 

 

 

 

 62.5

 

 

 

 

 30.6

 32.7

 

 

 

 

 100

 

 

 

 

 27.1

 29.3

 30

 32.3

 39.9

 41.9

 200

 

 

 

 

 

 

 

 

 34.8

 36.9

6.1.7 远方近端串扰损耗(RNEXT)

   与6.1.6定义相对应,在一条链路的另一侧,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其同侧其他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而造成的串扰,与6.1.6同理定义为串扰损耗。

远方近端串扰损耗值技术指标见6.1.6,对一条链路来说,NEXT与RNEXT可能足完伞小同的值。

测试需要分别进行。

6.1.8 相邻线对总和近端串扰(powersum)

    在4对型双绞线的一侧,3个发送信号的线对向另一相邻接受线对产生串扰的总和近似为:

    N4=

N

N

N

分别为线对1,线对2,线对3对线对4的近端串扰值。

    相邻线对总和近端串扰限定值如表5所示。

                            表5 相邻线对总和近端串扰限定值一览表

频率MHz

 5类E(dB)

 6类(dB)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1

60.0

60.0

71.2

71.2

10

44

45.5

54

55.5

100

27

29.3

37.1

39.3

200

 

 

31.9

34.3

6.1.9近端串扰与衰减差(ACR)

   串扰衰减比定义为:

在受相邻发信线对串扰的线对上其串扰损耗(NEXT)与本线对传输信号衰减值

(A)的差值(单位为dB),即

   ACR(dB)=NEXT(dB)-A(dB)

   对于由5类及高于5类线缆和同类接插件构成的链路,由于高频效应及各种干扰因索,ACR的标准参

数不单纯从表4串扰损耗值NEXT与表3衰减值A在各相应频率上的直接的代数差值导出:

通常可通过

提高链路串扰损耗NEXT或降低衰减A水平改善链路ACRo表6给出5类布线链路在各工作频率下的

ACR最小值。

高于5类的链路ACR在制订之中。

                    表6 串扰衰减差(ACR)最小限定值

频率(MHz)

ACR最小值(dB)

5类

1.0

/

4.0

40

10.0

35

16.0

30

20.0

28

31.25

23

62.5

13

100

4

 注:

该表参照ISO11801-1995标准6.2.5中class1级链路给出。

6.1.10 等效远端串扰损耗(ELFEXT)

   指远端串扰损耗与线路传输衰减差。

   从链路近端线缆的一个线对发送信号,该信号经过线路衰减,从链路远端下扰相邻接收线对,定义该

远端串扰值为FEXT。

FEXT是随链路长度(传输衰减)而变化的量。

   定义:

ELFEXT=FEXT-A (A为受串扰接收线对的传输衰减)

   等效远端串扰损耗最小限定值如表7所示。

 频率MHz

 

   5类(dB)

   5类E(dB)

   6类(dB)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1

   57.0

   57.0

   59.0

   61.0

   63.2

   66.2

   10

   37.0

   37.0

   39.1

   41.0

   43.2

   45.2

   100

   17.0

   17.0

   19.0

   21.0

   23.2

   25.2

   200

 

 

 

 

   17.2

   19.2

6.1.11远端等效串扰总和(PSELFEXT)

   表8列出线缆远端受下扰的接收线对上所承受的相邻各线对对它的等效串扰ELFEXT总和限定值。

                           表8 远端等效串扰总和PSELFEXT限定值

频率MHz

   5类(dB)

   5类E(dB)

   6类(dB)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通道链路

基本链路

1

54.4

56.0

58.0

60.2

62.2

10

34.4

36.0

38.0

40.2

42.2

100

14.4

16.0

18.0

20.2

22.2

200

 

 

 

14.2

16.2

6.1.12 传播时延T

   在通道连接方式或基本连接方式下,对5类及5类以下链路传输10-30MHz频率的信号时,要求线缆

中任一线对的传输时延T≤1000ns;对于5类E,6类,要求T≤548ns。

6.1.13 线对间传播时延差

   以同一缆线中信号传播时延最小的线对的时延值作为参考,其余线对与参考线对时延差值不得超过

45ns。

若线对间时延差超过该值,在链路高速传输数据下4个线对同时并行传输数据信号时,将造成数据

帧结构严重破坏。

6.1.14回波损耗(RL)

   回波损耗由线缆特性阻抗和链路接插件偏离标准值导致功率反射引起。

RL为输入信号幅度和由链

路反射回来的信号幅度的差值,表9列出回波损耗标准值。

                                  表9 最小回波损耗值

 

   最小回波损耗标准值(dB)

   频率(MHz)

4类

5类

 5类E

 6类

   l-10

15

15

17

 19

   10-16

15

15

   16-20

 

15

 200-100

 —

15-10Log

(f/20)

17-7Log

(f/20)

19-Log

(f/20)

 200

 15-10Log

(f/20)

17-7Log

(f/20)

 19-Log

(f/20)

6.1.15  链路脉冲噪声电平

6.1.15.1 由大功率设备问断性启动对布线链路带来的电冲击干扰,布线链路在不连接有源器械和设备情况下高于200mV的脉冲噪声发生个数的统计,测试2min,捕捉脉冲噪声个数不大于10。

6.1.15.2背景杂讯噪声

   由一般用电器带来的高频干扰、电磁干扰和杂散宽频低幅干扰。

布线链路在不连接有源器械及设备

情况下,杂讯噪声电平应≤-30dB。

6.1.16 布线系统接地测量

6.1.16.1 综合布线接地系统安全检验

   接地自成系统,与楼宇地线系统接触良好,并与楼内地线系统联成一体,构成等压接地网络。

接地导

线电阻≤lΩ。

6.1.16.2 屏蔽线缆屏蔽层接地两端测量

   链路屏蔽线屏蔽层与两端接地电位差≤5V。

6.2 光纤传输链路

   楼宇内布线使用的多模光纤,其上要技术参数为:

衰减、带宽。

光纤工作在850nm,1300nm双波长窗口。

   在850nm下满足工作带宽16MHz/km;

   在1300nm下满足工作带宽500MHz/km;

   在保证工作带宽下传输衰减是光纤链路最重要的技术参数。

                            A

=aL=lOLog

   a:

衰减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