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119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docx

丹灶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讨论稿

愿为能为作为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初级中学四年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6年8月)

第一部分概况·现状

 

一、学校基本概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丹灶中学始建于1959年,经历了三次搬迁,1999年,学校搬迁到现址,并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2004年,镇内教育布局调整,初高中分离,并把当时的丹灶二中合并到丹灶中学,成为一所新的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为8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220平方米。

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有配套的行政、教学、实验等建筑,有两幢学生宿舍和配套学生饭堂,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运动场。

目前学校教学场室充足,教学设备设施完备,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我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1800多人,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南海区级名师6人,镇级名师15人,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中学一级教师104人。

2005年10月,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课程教学改革优秀学校”、“南海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南海区詹天佑杯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学校”、“佛山市德育示范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

二、学校发展中的优势

(一)教育教学改革意识不断增强。

近年来坚持开展以“有效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深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成功教育”引领德育工作全局,坚持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经验。

(二)教师队伍团结合作,务实肯干。

学校领导班子任劳任怨,率先垂范;师资队伍比较稳定,学校本土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且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教学经验丰富。

整体上看,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安心教学、务实肯干。

(三)政府、社区、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四)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学校硬件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师资水平有新的提高。

三、学校办学面临的困难

(一)办学思想不明晰并缺乏持续有效的践行

学校办学思想与目标不够明确。

三年前提出的“有为教育”内涵没有清晰界定,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行动方案,学校的办学思想没有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且没有得到持续有效地践行。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足。

近年来,学校在打造“有效课堂”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研究定位不明、改革意识与动力不强,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足。

(三)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1、教师的年龄结构整体偏大。

骨干教师数量比例偏低,尤其缺乏专家型教师的引领。

2、学校对教师成长规划的引领与帮助不够,学校培训的形式与成果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自主成长的动力不足。

3、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幸福感缺失。

有70%左右的教师感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家长、工作负荷、考核制度、职业发展等诸多压力,其中影响教师幸福感最大的因素是工作缺乏可控感与方向感,成就感低。

(四)学生综合素质及自主成长能力有待提高

1、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2、学生自主成长的意识与能力明显不足。

3、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活动没能成为帮助学生感受和达成幸福的主要方式。

4、学校对学生习惯的培养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合作习惯等有待提高。

四、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南海教育综合改革、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制定及相应的发展性评价、丹灶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如何尽快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调整学校发展策略、提高办学的效益是学校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2、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全新组合,三个校长领导分别源自不同的学校,为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与空间,但近两年丹中的校级领导(含办公室主任)全部调离学校,对学校文化与主要工作思路措施的传承有一定影响,加上部分教师对学校的改革缺乏信心与勇气,是学校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3、家长对子女成长的重视和对学校管理与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关注,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严重欠缺是学校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第二部分理念·目标

一、学校办学理念:

愿为、能为、作为,追求幸福有为的教育生活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有为是一种向上的发展状态,追求幸福有为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育的使命之一是使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增强感受幸福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二、校训:

立本成人

立本:

语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为学直是先要立本(朱熹·《答黄直卿书》)

成人:

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荀子·劝学篇》)

诠释:

立教育之本,成有为之人

立本:

立教育之本——以育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人:

通过学校积极的培养与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让学生成为愿作为之人,能作为之人,有作为之人。

积极践行“愿为、能为、作为”的办学理念,倡导“尊重、自主、协作、发展”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努力实现“追求幸福有为的教育生活”办学愿景。

三、学校未来四年发展目标

(一)总体办学目标

打造“有为教育”品牌,探索并逐步建立与推进“有为教育”相应的现代学校制度,力争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位居南海区中等以上水平,在班级文化建设及家校合作方面,在区域内有较大的影响,在镇内起到示范作用。

(二)教师发展目标

以教师发展性评价为导向,以“有为论坛”为平台,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促进各层次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三)学生发展目标

有良好行为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体魄,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第三部分实施·策略

一、创新学校管理,培育学校文化。

(一)调整学校的部门,强化部门的功能,做到职责分明。

把学校现在的部门调整为:

教师发展部、学生成长部、教学管理部、后勤服务部、质监信息部。

(二)逐步把学校的管理以年级为中心调整为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中心,成立级部管理委员会,逐步实行管理的扁平化。

(三)健全教代会制度,动员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四)探索“底线+榜样”的教师管理模式,要求教师守住底线,鼓励教师成为榜样。

管理的秘诀在于它总是表扬从底线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

所谓底线,就是最基本的要求,便于操作、检查与奖惩;所谓榜样,就是最大限度越超底线的人。

要有关注、扶持与展示从底线中涌现出来的榜样,要呈现榜样的故事,呈现榜样的细节。

让榜样激励旧的榜样,促进师生的成长。

(五)构建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师生的成长。

1、原则:

多元化,科学性,发展性。

2、策略:

全面评价、分层评价、动态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学生评价

科组评价

年级评价

学校评价

专业成长

德育风格

课堂特色

教育特长

团队精神

3、修订《丹灶中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及相关的管理制度。

4、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发展性教师评价流程:

 

5、建立学生多元化评价机制。

多元化学生评价

小组评价

科任评价

家长评价

班任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共同评价

年级评价

多元化学生评价流程:

 

二、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成员共同劳动的结晶。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积极构造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强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让学生创建过程进行自我教育和同伴互助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回归学生日程班级生活,让每一位学生感受班级生活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开展班级文化创建。

1、布置班级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2、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3、培育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4、开展班组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二)抓好养成教育,让良好习惯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习惯决定命运!

印度有这样一则谚语: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1)以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为中心的生活习惯。

如饭前、便后、游戏后洗手;吃饭安静、节约、卫生;按时休息,不影响他人休息;衣着整洁;节假日生活安排科学合理有规律;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等。

(2)以培养“遵守秩序,讲究公德”为中心的行为习惯。

要求学生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到班级教室外上课排队、安静、有序;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懂谦让;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丢垃圾;课间休息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等。

(3)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习习惯。

如认真书写、专心阅读、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2、习惯培养的主要方式与途径。

A、提高认识,引导学生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通过寓言、故事、案例、游戏等引导学生对习惯的认识与兴趣。

B、明确行为规范,让学生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明确学校在习惯培养上具体要求,通过学习、讲解、讨论、反思等方式让学生知道习惯的具体内容与学校的标准。

C、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良好习惯。

主要方式:

学前集中训练,日常不断巩固,阶段考核强化。

D、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作为学生及“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的一个主要内容,定期评估,及时反馈与表彰。

E、营造良好的风气 ,让良好风气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

通过宣传、评比、榜样示范等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风气,更好地利用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完善学校德育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根据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规划和完善学校的德育课程,利用“有为学堂”、班级活动课、团体心理活动、国旗下讲话、爱心义卖活动、学校重大节庆等途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以营造书香班级抓手,让阅读成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新教育阅读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它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尝试把图书馆化成一个个小书柜或书吧,每天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开设专门的阅读分享课,并要求师生读写结合,让晨诵、午读、暮省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倡导学生家长建立家庭藏书架,学校定期向学生和家长推荐藏书目录,通过家长会让更多的家庭行动起来,让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亦成为学生读书的天堂。

三、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构建“有为”学校课程,拓展学生自主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在充分研究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好《丹灶中学“研学练评”教学方案》,确保国家课程能较好实行校本化实施。

在此基础上,学校课程计划开设以下课程。

目标

指向

培养

素质

课程

类别

实施主要内容

主要形式

课时安排

课程

管理

愿为

课程

道德

品质

品德

修养

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信心教育、国情教育等

主题班会专题讲座

每周1节

学生处

班级

良好

习惯

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规则意识、学习习惯、意志磨练等

军训等

学前教育

学生处

选修

小故事大智慧、国学与人生

社团活动

每周1节

团委

精神

品质

阅读课程(晨诵午读暮省)

班级计划

每天30分钟

语文科

阅读分享课

班级分享

每2周1节

语文科

有为学堂(学有榜样)

专题讲座

每周1节

学生处

选修

名著赏析

学生社团

每周1节

语文组

能为

课程

身心

健康

身心

素质

卫生保健知识

专题讲座

每期3讲

校医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活动课

每2周1节

学生处

“2+1”项目

专项训练

结合上课

体育组

趣味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节

报名参加

每年1次

体育组

大课间活动

课间锻炼

每天30分钟

体育组

选修

心理咨询

个别辅导

按实际需要

咨询师

体育类社团

社团活动

每周1节

体育组

田径运动会

报名参加

每年1次

体育组

智力

水平

科学

素养

科普类讲座

讲座

每期2节

学科组

科普读物

阅读课程

语文组

科技节(活动或比赛)

报名参加

每年一次

教学处

选修

走进实验室

开放实验

课后假日

教学处

科技类社团

每周一节

团委

参观科技馆

报名参加

每年一次

年级组

学习

方法

学法通识读本

学科学法指导

学前教育专项训练

日常检查

强化落实

学科组

学科

素养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授课

周课时数

学科组

选修

学科思维、技能训练

对学科教学补缺

专题辅导

集中课时

学科组

学科类社团

社团活动

每周1节

劳动

技能

生活

技能

美化校园

班级组织

每2周1次

学生处

做家务

家长指导

每周1次

团委

班(舍)务内务整理

检查评比

每天两次

年级组

烹饪知识

家庭指导

每月1款

年级组

选修

生活类社团

社团活动

每周1节

团委

交往

能力

文往

素养

交往与礼仪

专项培训

每期2节

学生处

口才:

朗诵、讲故事

课前训练

每天10分钟

班级

选修

小记者、播音员培训

学生社团

每周1节

辩论比赛、演讲比赛

组织比赛

每年各1次

团委

审美

意识

艺术

修养

写字课

过关验收

每周1小时

班级

“2+1”项目

专项训练

结合上课

艺术组

选修

艺术类社团

社团活动

每周1节

艺术组

实践

能力

综合

实践

走进德育基地(社会实践)

走进社区(服务、宣传)

秋游或春游

校外实践

每学期1次

学生处

年级组

选修

“手牵手”体验生活

“三同”

每学年1次

团委

爱心义买活动

组织义买

每学期

团委

学校义工

参与活动

按实际

团委

作为

课程

展示

体验

增强

自信

激发

潜能

小组展示

课堂展示

每节课

科任

社团展示周

成果展示

每期1次

团委

有为天地(艺术)

特色展示

每两周1次

学生会

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

每周1课

每年1次

团委

“有为学生”系列评选

期末表彰

每期1次

学生处

烹饪比赛

现场比赛

每年1次

年级组

宿舍内务比赛

现场比赛

每年1次

年级组

“迎新年”晚会

文艺演出

每年1次

团委

十大“有为”人物评选

现场比赛

每年1次

团委

十大歌手比赛

现场比赛

每年1次

学生会

(二)构建有效教学框架,建设有效课堂。

围绕镇教育局提出的“兴发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教学方案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为核心,努力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1、“有效教学框架”是指“三过程六环节六课型”。

三过程:

是指“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主动探究、课后自主训练”三个过程。

六环节:

是指课堂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创设情景,呈现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巩固提高;反思总结,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六课型:

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六个基本课型。

如,预习指导课、新知探索课、复习指导课、习题训练课、检测讲评课、综合探究课。

通过建构“有效课堂”模式,期望学生要形成以下能力:

自主预习能力,课堂参与能力,自觉复习巩固能力,检测反思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2、落实“研学练评”教学方案的设计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1)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分析、解读教材;

(2)在研究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分层次确立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目标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设置预习作业,并进行有效的检测与反馈,预设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所需的时间及师生的活动流程。

(4)在检测预习效果的基础上再一次备课,调整实施的策略及所需的时间等。

(5)针对教学目标检测达成效果,并及时反馈。

(6)课程结束后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反思得失。

(建议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注意传授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层次等实际情况,增加选读的材料及选做练习,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7)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巩固。

3、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指导学生逐步落实“三先三后”的流程。

即:

先预习后听课(掌握听课主动权);先复习再做作业(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先独立思考再虚心请教(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先复习、后作业、再预习的习惯。

(3)研究对学习小合的评价。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确立“教师第一”的思想,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只有“教师第一”,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只有教师成长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成长。

(一)指导和帮助教师制定并不断完善“个人专业化成长四年规划”,实施发展性评价。

引导教师充分理解并逐步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学校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统一起来。

学校要根据教师个人规划,不断地创设机会与平台,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探索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逐步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通过“三专”模式的构建,打造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专业阅读:

让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专业写作:

让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构筑(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专业发展共同体:

让老师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三)改变学校目前“为教研而教研”的教学研究范式。

将校本研修训、教学工作与教师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强化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开展包含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个维度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研修训活动。

研究主要围绕以案例为内容的情境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这三种类型开展。

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研究一个以上的问题(或开展一个以上的小课题研究),撰写一份以上的高质量案例和论文(或改进方案)。

(四)成立教师社团,营造和谐文化。

引导鼓励有共同兴趣爱好与追求的老师组织在一起,开展有益身心各种体艺活动和研讨活动,并在时间、政策甚至经济上给予支持,并定期分享;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打造团队精神为核心拓展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教师社团文化。

五、努力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

瑞典教育家哈巴物特说过: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

母亲摇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

我们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

父母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甚至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变得更坏。

(一)对新型家校关系的理解

家庭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场所,家长与教师应该是同事关系,家庭要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学生的知识进步、人格塑造、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以及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责任。

没有学生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成长。

所以,学校应成为家长、孩子、教师共同成长的地方。

(二)成立“家校合作研究小组”,专题研究如何优化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成立“家校合作研究小组”,由主管行政担任组长,聘请有关专家担任顾问,成员由资深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专题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家校合作,形成全力,更好的教育孩子。

(三)成立“有为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培训。

1、设立家长学习日。

借助学校正努力创建“全国示范性优秀学校实验基地”的契机,设立“家长学习日”,每周六上午进行。

主要形式是:

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主持;

组年级为单位按学生在校表现分类进行,由学校安排相关教师主持;

家长教育经验分离交流会,由政教处安排教师主持;

请专家的家长做讲座。

2、开展家长读书活动。

3、倡导开展父母与孩子“共读”活动。

4、尝试把家长学校办到社区。

5、通过设立Q群、开通博客、发送短信等方式拓宽培训与交流的途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

第四部分保障·支持

(一)组织保障——领导机构、责任落实

成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不断学习、领悟现代教育理论和国家关于现代教育的有关政策、方针,明确部门落实学校规划的职责,制订部门实施学校规划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立本成人教育进行全面筹划,统一领导,为未来四年的发展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组长:

邹卫平

副组长:

兰小军、刘星照

组员:

冯永明、徐县成、朱宝明、曾小娟、黄爱珉、苏志、陈树德、柯伟生、林红。

(二)制度保障——运用已有、制定新规

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做到依法治校程序规范,管理顺畅、氛围良好。

我们将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并针对立本成人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新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

力争四年内建设形成一整套的较为全面的覆盖学校主要方面的现代化学校制度文本。

发挥教代会民主办学作用,建立重大事情教代会审议规范制度;探索和实践社区、学校协作办学制度;建立定期向社区、家长规划实施通报制度;

(三)经费保障——细化预算、统筹使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我们未雨绸缪,及时制定经费预算方案,做到细化预算、统筹兼顾。

1、核心教学经费的保障措施,要能够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等经费需要。

2、教学经费统筹安排,保证重点。

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前提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将全年经费预算的50%用于核心教学经费支出,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经费预算中得以体现。

3、课程资源开发

学校对凡是确定了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予以支持和经费保障。

4、教学设备、教学资料的购买

如需要购买比较大的教学设备,在年初预算时安排在项目资金预算中。

每学期开学初,各任课教师把所需教学资料上报教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