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7018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 跳水 课时练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7跳水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课时

一、正确选择读音。

(用横线标出正确的读音)

桅杆(wéiwěi)一艘(shōusōu)放肆(shìsì)

吓唬(hǔhu)龇牙(zīcī)模仿(mómú)

二、读一读,看拼音,写字词。

狂风sī()扯着巨大的海面,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此起彼伏犹如万马奔腾,巨大的海啸声音又如万马sī()鸣。

一sōu()巨大的军舰在缓缓前进,他们在sōu()救陷入危险的渔船。

三、填空。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帽子一()帆船

一()早饭一()爪子

一()横木一()绳子

一()猴子一()步枪

2.因为因而

(1)()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只要……就……即使……也……

(3)()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很难回转身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

一只把船长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

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急中生智,命令儿子,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转危为安。

 

【答案】

一、桅杆(wéiwěi)一艘(shōusōu)放肆(shìsì)

吓唬(hǔhu)龇牙(zīcī)模仿(mómú)

二、撕嘶艘搜

三、1.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2.

(1)因为

(2)因而(3)即使……也……

四、1.猴子孩子船长跳水孩子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的大海()的猴子()的桅杆

()的孩子()的水手()的船长

二、填写关联词语。

1.猴子()不理,()撕得更凶了。

2.()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3.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更加放肆起来。

4.孩子()一失足,他()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三、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大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

”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

a.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b.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c.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

a.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b.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c.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答案】

一、风平浪静的大海,放肆的猴子,高高的桅杆,哭笑不得的孩子,勇敢的水手,沉着的船长

二、1.不但......还2.即使......也3.显然......因而4.只要......就

三、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大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4.桅杆顶端只有孤零零的一根横木,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我心惊胆战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

四、1.追赶喊放开张开走取望

示例:

妈妈一边追赶走出家门的小明,一边大喊:

“天气不好,你带雨伞了吗?

”小明停住脚步,望了一眼黑沉沉的天空,转身回家去了雨伞,急匆匆地向学校走去。

2.

(1)a

(2)b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

“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接着,他又问:

“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

“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问。

   “知道。

”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

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

A.就是视觉的眼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

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________

②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________

③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________

④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________

⑤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________

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________

(2)短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

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句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1)A;A;A;B;B;B

(2)……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

//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4)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此题是按段意划分段落,先对短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再划分。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AAABBB

(2)……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

//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4)略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按段意划分段落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

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

孩子也放学了。

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

”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是最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的,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

”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一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

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

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

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嫩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________

②和以往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

________

③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________

④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

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阿久伯手指上有伤痕。

他对女儿说这伤痕是________。

②事实上,阿久伯手指的伤痕是这样造成的:

________。

③他之所以不愿意对女儿说实话,是因为________。

(3)阿久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琪琪,人物的哪些言行最能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

请你在文中用线画出来。

【答案】

(1)悄悄;往常;毅然;普通

(2)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后留下的;孩子六岁时发高烧,他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里防她啮咬,结果被咬掉了指端的肉块;他不想让女儿知道他为孩子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不想让孩子感到愧疚

(3)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拇指放入孩子的嘴。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以往:

以前、往常。

所以“以往”的近义词是“往常”。

决然:

形容坚决果断。

所以“决然”的近义词是“毅然”。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定要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分析】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的能力。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

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

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

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

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

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

上尉命令他们放下。

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

“请你先喝!

”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

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

“你也喝一点!

”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

“孩子,为了妈妈,喝吧!

”女儿也喝了半杯水。

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

士兵们也都喝了。

一罐水很快喝光了。

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

妇女和孩子也死了。

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怀念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

________。

一饮而尽:

________。

(2)“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冷淡)。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答案】

(1)一齐拥上来

;一口气喝光

(2)粗暴

;憎恨

;狡猾

(3)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拥而上:

一齐拥上来。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光。

(2)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选项。

“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憎恨。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狡猾。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5.

默读父亲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

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

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

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

“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

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

“爸这就不去了。

”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

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

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地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的羡慕,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

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

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

“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

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无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人物是父亲,作者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2.请简要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

“怎么会化了呢?

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第③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5.“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有何作用?

1.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

2.这句话对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写出了父亲细心呵护冰棍、生怕冰棍化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

3.为父亲爱子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

4.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

(意思对即可)

5.父亲虽然没有活到60岁就病逝了,但是父亲的善良、坚强等品质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将像父亲那样去做人、去生活。

作用:

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6.

友情不应两败俱伤

余显斌

①十五岁时,正读初三,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

那种感觉,只有三个字:

爽歪歪。

②当上班长,得发表任职感言。

③我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一刻,我很幸福,我发誓,我会带着全班,夺得全校的文明班级称号。

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

④可是,铁姐们儿朱芷却没鼓掌,假装睡着了。

⑤下课,张逸跑到我跟前白着眼道“班头,那样的狗屁死党,踹了。

”当时,张逸是副班长,所以,我们俩志同道合。

⑥张逸另一个对朱芷不满的原因,是朱芷拿了她的一支笔。

⑦那支笔很好看,是张逸书法竞赛时得的。

可是,不久就不见了。

也就这时,我发现,朱芷也有这样的一支笔。

⑧于是,我悄悄告诉了张逸。

⑨当时,我的心里暗喜,觉得自己班头在望了。

⑩是的,朱芷当时也想竞聘班长。

她曾私下里对我说:

“莫颜,让我们公平竞争吧。

”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

那一刻,我心里一沉,知道自己一定会输,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朱芷都比我突出。

我想当班头,特想当班头,那多出彩啊。

我想,我得盯紧了,赶紧找找朱芷的死角,给她致命一击。

朱芷落选后,每次见我,态度都冷冷的。

我当然不能,因为我是班长,是全班的领导,领导得大度。

一次,我赶上她,特意套近乎道:

“朱芷,我们一块走吧。

”朱芷轻轻一笑,没回答。

张逸后来说:

“忌妒。

”还说,我当选班长,全班53票,唯一少朱芷一人。

张逸从大局着想,喟然长叹:

“有这样一个爱拿别人东面的人,班头,我们想当文明班级,不可能的。

”说完,她悲天悯人地摇摇头。

本来,朱芷偷笔的事,张逸准备上报老班的,被我拦住了。

张选狠狠哼了一声,说饶了她一次。

事后,没在班上宣传,仅限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说说罢了。

即使这样,对朱芷仍然十分不利。

不利的表现,第一,她竟选班长失败。

第二,大家都冷着她,好像她身上有细菌一样。

她从大家旁边走过时,大家都纷纷让开。

她无法在班上呆下去,转到了另一个班。

她走时,大家没人理她,也没人去送。

外面,只有小雨在不停地下着。

张逸的笔,后来得知,是她小弟弟拿去了。

一次,她回家写作业,小弟弟看见那支笔漂亮,偷偷拿着跑了,到小区的小朋友们面前显摆。

显摆结束,不见了,怕张逸修理她,就咬着指头没敢告诉张逸。

当张逸把这些告诉我时,中考刚刚结束,天气炎热的火一样。

我气坏了,质问她:

“怎么不早说?

张逸白着眼睛,很丧气地说,自己也是刚刚知道的。

我们说完,都站在太阳光下不说话,只有树上的蝉儿在一声声地叫,知了,知了!

叫得人直想流泪。

老班也是此后听我说的,她一方长叹:

“那次学校奖励的笔,是一个制笔公司赞助的。

”老班接着解释说,公司老板就是朱芷的老爸。

一刹那间,我明白了,朱芷为什么有那样一支笔。

其实,她当时可以申明啊,为什么就忍了下去?

我发了信息给她,询问原因。

不一会儿,接到回信:

我们是朋友,如果我申明,大家一定会怀疑你是为了竞争班长,故意诬陷我,你怎么办呢?

言外之意,既然有一方要受到伤害,就让自己去承担吧。

那一刻,我泪水流出,第一次:

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友谊,就是一方受到伤害时,宁愿遍体鳞伤,也要让朋友全身而退。

这一切知道的还不算晚,因为,高中,我和朱芷仍可以在一起。

(《作文与表达》2014年10期)

1.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1)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

(2)只有树上的蝉儿在一声声地叫,知了,知了!

叫得人直想流泪。

2.本文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请从文中摘录一句话作答。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朱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那一刻,我泪水流出,第一次,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你认为“那一刻”,“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内心独白。

 

1.

(1)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朱芷得意的神情,表明她对竞选班长成竹在胸。

(2)点明季节,渲染炎热烦闷的氛围,烘托出“我”和张逸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的心态。

2.友谊,就是一方受到伤害时,宁愿遍体端伤,也要让朋友全身而退。

3.朱芷宁可自己被误解也不愿意“我”受到伤害,说明她是一个重视友情,顾全大局的人。

4.略

 

7.

最后一趟生意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很炎热,没有一丝风,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这情景有点像这个国度里的乘卡车赶集的人群。

不过不同的是,不是卡车,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

他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他,就这样交叉而过。

“该死的战争!

”他暗暗地咒骂。

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