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744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docx

医学影像学复习资料003

名词解释体素:

假定将选定层面分成一定数目,体积相同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称为体素。

密度分辨率(对比分辨率):

分辨组织密度细小差别的能力。

CT值:

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窗宽:

指荧屏图像上16各灰阶所包括的CT值范围。

窗位:

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

伪影:

指被扫描物体中并不存在的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假影。

部分容积效应: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的不同密度的物质,其所测CT值是它们平均值,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

骨龄:

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时间及其形态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质软化: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骨质破坏:

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骨质增生硬化: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骨质坏死:

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青枝骨折:

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看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骨折线:

骨的断裂多形成不整齐的断端,X线上断端间呈不规则的透明线。

空气支气管征:

当肺实变并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空洞: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

空腔:

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介入放射学:

以影响诊断为基础,在影响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者用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科学。

模糊效应:

脑梗塞后2~3周,梗塞区周围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侵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区。

充盈缺损:

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内陷的表现。

因管腔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项圈征:

胃溃疡钡剂造影龛影口部的透明带。

0.5-1cm,如一个项圈。

龛影:

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凸的影响。

硬膜尾征:

见于脑膜瘤,在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膜可见明显强化,呈鼠尾状。

横“S”征;发生于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肺门部的肿块和右肺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形成横行“S”状的下缘。

蛇头征:

输尿管囊肿典型X线表现。

分叶征:

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肿块。

空泡征(小泡征):

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

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较透明的区域。

肺纹理(lung’smarkings):

在充满气体的肺野,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肺门影:

主要是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憩室:

表现为食管壁向外囊袋状膨出,有正常粘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填空选择X线成像基本原理: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还基于人体结构密度与厚度差别。

X线检查的方法:

普通检查(荧光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软线检查、体层摄影、荧光摄影等);造影检查。

含水囊肿在T1WI上为均匀低信号,而在T2WI上为均匀高信号。

脂肪组织在T1WI上为高信号,T2WI上为较高信号。

钙化或骨骼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完全骨化,而分为骨干、干骺端和骺等部分。

长骨骨折依靠对位和对线来判断骨折断端关系,确定骨折移位以近端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骨折愈合不良表现:

骨痂出现延迟,稀少或不出现,骨折线消失延缓或长期存在。

骨折不愈合表现:

断端为密质骨封闭,致密光整,或断端吸收变尖,断端间有明显裂隙,有时可有假关节形成。

间质性肺水肿:

出线间隔线(kerley氏线)以B线最常见。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特征:

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

粟粒大小为1-2mm。

粟粒影像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即分布,大小和密度均匀。

胃肠道穿孔的X线表现:

膈下游离气体,气腹、腹液腹脂线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简答问答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

CT:

直接象征是突出于椎体后缘局限性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可出现钙化;间接征象是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甚至消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MRI:

在矢状面图像上,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后方伸出,其信号强度与其主体部分一致。

横断面上,突出的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突出于椎体后缘,边缘规则或略不规则。

椎间盘膨出的CT、MRI表现CT:

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椎间盘后缘与相邻椎体终板形态一致即向前微凸,也可成平直或对称性均匀一致的角度弧形。

MRI:

除有椎间盘变形的改变外,矢状面上还可见椎间盘前后隆起,在横断面上膨出的椎间盘均匀的超出椎体边缘,也可表现为椎体后缘光滑的弧形影,突向椎管,但脊膜囊和神经根鞘受压不明显。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最明显影响学特征,骨质的增生与破坏同时存在)X线:

(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

(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4)发病2周,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5)骨膜增生MRI:

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1均表现为低信号,在T2W1均表现高信号。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X线:

(1)多数为偏侧性破坏,边界清楚。

较多的病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嵴。

(2)骨骼常呈偏侧性膨大,骨皮质变薄骨肉瘤X线表现:

(1)骨髓腔内不规则骨破坏和骨增生

(2)骨皮质的破坏(3)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及骨膜新生骨的再破坏(4)软组织肿块和其中的肿瘤骨形成等。

成骨型骨肉瘤:

以增生硬化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致密影像称象牙质变。

骨膜增生较明显。

肺转移灶密度多较高。

溶骨型骨肉瘤:

以骨质破坏为主,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型骨质破坏,边界不清,范围较广。

骨膜增生易被肿瘤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

(1)充血期:

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

(2)实变期:

密度均匀增高,含气支气管管征,叶裂分界。

(3)消散期:

密度逐渐减低,不均匀,斑片状,索条状阴影,偶演化为机化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X线表现:

病变分布较广泛,多累及两侧。

肺门周围区及中下肺野;肺纹理增粗,模糊,可见网状和小斑片状影,伴有弥漫性肺气肿。

肺门周围间质内炎性浸润,可使肺门密度增高,轮廓模糊,结构不清。

原发性肺结核Ⅰ型的X线表现:

(1)原发浸润:

肺近胸膜处原发病灶,多位于中上肺野,其他肺野则少见。

为局限性斑片状阴影,中央较浓密,周边较淡而模糊,当周边炎症吸收后则边缘略清晰

(2)淋巴管炎:

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仅一过性出现,一般不易见到。

(3)肺门:

纵膈淋巴结肿大,结核菌沿淋巴管引流到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引起肺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气胸的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呼气时显示较清楚,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可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软组织影,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气胸。

CT:

肺窗上气胸表现为肺外侧带状无肺纹理的高透亮区,其内侧可见弧形的脏层胸膜呈细线状软组织密度影,与胸壁平行。

游离性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

(1)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随液量增加依次闭塞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其上缘在第4肋前端以下,呈外高低的弧面凹面

(2)中量积液上缘达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

(3)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影,有时仅可见肺尖部透明,可见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CT检查:

少量,中等量游离性积液表现为后胸壁下弧形窄带状或新月形液体样密度影,边缘光滑整齐,俯卧位检查可见液体移至前胸壁下。

大量积液则整个胸腔为液体样密度影占据,肺被压缩于肺门呈软组织影,纵膈向对侧移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心型肺癌X线表现:

肺门影增深、增大,肺门区块影为直接征象,常伴有间接征象,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CT表现:

(1)支气管改变:

支气管壁增厚和支气管腔狭窄

(2)肺门肿块表现为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块,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典型横S症(3)侵犯纵膈结构(4)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可明显显示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部位,大小及数量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周围性肺癌:

X线表现:

病理类型最常见为腺癌,其次为鳞癌和腺鳞癌等,发生于肺尖的癌特称肺沟癌(pancoasttumor)主要表现为肺内结节影,可有空泡征,多有分叶征或腹膜凹陷征。

肺内球形肿块,肿块常见不规则的分叶,短细的毛刺,不规则的后壁空洞,空泡征,肿块内钙化很少见,胸膜侵犯。

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内部改变、边缘情况及周围征象。

食管癌的X线表现:

(1)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代之以癌瘤表面杂乱不规则的影像

(2)管腔狭窄,轮廓不规则,不对称,管壁僵硬(3)腔内充盈缺损(4)不规则的龛影(5)蠕动波的消失或减慢(受累段食管局限性僵硬)★十二指肠溃疡X线表现:

(1)大部分发生在球部

(2)龛影:

边缘大都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粘膜纠集(3)激惹征(4)油门痉挛,开放延迟(5)球部有固定牙痛肝囊肿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肝动脉造影,巨大囊肿动脉期显示血管受压移位,实质期可出现边缘光滑的无血管区。

超声检查:

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均匀无回声暗区病灶。

囊中清晰显示,约1mm厚度,前壁和后壁均呈弧形、光滑强回声,比周围肝组织回声强,侧壁回声失落。

囊肿后方显示狭长带状强回声。

CT检查:

平扫显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HU_20HU。

MRI检查:

变现边缘清晰、锐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圆形病灶。

胆石症与胆囊炎的超声检查:

胆结石超声表现三大特征:

(1)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稳定的强回声团。

(2)强回声团后方伴有无回声暗带即声影。

(3)改变体位扫察则强回声团随着体位改变而移动,合并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可增大,慢性胆囊炎胆囊多缩小,胆囊壁增厚,边缘毛糙,回声增强。

急性胰腺炎:

超声检查:

(1)胰腺增大、增厚(胰头3.0cm,胰体尾2.5cm)

(2)多为弥漫性,也可为局限性(3)边界常不清楚(4)内部回声稀少,回声强度减低CT检查:

(1)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

(2)密度稍减低(3)胰腺周围炎性渗出,致边缘不清(4)邻近肾前筋膜增厚(是胰腺炎的重要标志)(5)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时,可见边缘清楚的囊状低密度区

慢性胰腺炎CT检查:

(1)胰腺局部增大或萎缩

(2)胰管不同程度扩张(3)胰腺钙化成斑点状致密影,沿胰管分布(4)合并假性囊肿形成时可表现为边界清楚囊状低密度区CT值接近水密度胃癌的超声检查:

肾表面常有隆起,边缘不光整的肿块,成强弱不等的回声或混合性回声。

CDFI常显示肿块周边和瘤内有丰富的彩色血流。

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干肾动脉和主动脉周围可见低回声结节;血管内有癌栓时,腔内有散在或稀疏回声团块。

CT检查:

肾实质内肿块,较大者突向肾外。

肿块的密度均匀,低于或类似周围肾实质,偶尔为略高密度。

少数肿块内可有点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灶。

增强检查早期。

肿块由于血供丰富而又明显且不均一强化,其后因周围肾实质显著强化而成相对低密度。

肿瘤向肾外侵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肾筋膜增厚;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发生瘤栓时,管径增粗,增强检查期内有低密度充盈缺损。

简述脊柱结核与转移瘤的x光线鉴别】★1脊椎结核的x平片

(1)骨松质破坏

(2)椎体塌陷变扁或楔形(3)由于并病变开始累及椎体上的,下缘及邻近肋骨板,而侵入椎间盘,是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和椎体互相嵌入融合而难以分辨(4)称为腰大肌脓肿2长骨的溶骨型转移性骨肿瘤x线表现

(1)多在骨干或邻近的干骺端,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

(2)一般无骨膜增生(3)常无发病理性骨折(4)发生在脊椎则见椎体的广泛性破坏变扁,椎间隙保持完整(5)椎弓根多受侵蚀破坏简述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癌的CT鉴别表现★1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1)平扫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

(2)增强扫描从周边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大,强化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3)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形成等密度2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CT;动脉期;主要是门静脉供血的正常肝实质还未出现对比增强,而以肝动脉供血的肿瘤很快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速达到峰值门静脉期;正常肝实质对比增强密度开始升高,肿瘤对比增强密度迅速下降。

平衡期,肿块对比增强密度继续下降,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内又表现低密度状态。

全部对比增强过程呈快进快出现象。

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CT表现(<24小时)1,50%--60%正常2,早期征象

(1)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

(2)岛带征;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3)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MRI表现

(1)正常血流空信号

(2)动脉增强皮质梗塞(3)T1WI脑肿胀(4)T2WI高信号(5)百分之10到百分之20阴性CT表现(>24小时)1脑质密度:

闭塞血管供血区低密度;同时累及灰白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1-2周密度减低且均匀,边界较清;2-3周,梗死区水肿消失;吞噬细胞侵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1-2月,软化灶。

2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3脑萎缩:

脑室、脑沟扩大4增强:

3天-6周,2-3周最明显,斑片、团块状。

MRI1信号: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周出现模糊效应;1-2月软化2水肿或占位:

1-2周最明显3增强扫描:

动脉消失,邻近脑强化;1-3天脑实质强化。

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CT:

圆形、卵圆形成分叶状均一高或等密度肿块,界清;以广基底和颅骨内板或硬膜相连;常有点状、不规则或全部钙化,占位明显,水肿较轻可见相邻颅骨增生或破坏,并可形成头皮软肿块、少数不典型呈低密度合并蛛网膜囊肿、囊变、坏死或出血、恶性不具特征性。

CT增强:

多明显均一强化;MRI:

T1WI、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瘤同可见受压脑皮质为“皮质扣押征”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瘤空信号。

增强:

明显均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脑膜尾征”。

★脑血肿的CT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表现)1血肿演变:

均匀高密度影;3--7天,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密度减低;一月,等或低密度灶;2个月,脑脊液样囊腔。

2破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

1---3周3水肿和占位:

2周最明显,2月消失。

4增强:

3天----6月,2周--2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相当于原血肿的大小或形状,血脑屏障破坏,血液过度充盈,肉芽组织形成。

5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流。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状况生长缓慢,无转移生长迅速,有转移局部骨变化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锐利浸润性骨质破坏,边缘不整与正常骨界限清楚与正常界限不清骨皮质变薄,膨胀累及骨皮质无骨膜新生骨有骨膜新生骨骨膜新生骨无codman三角有codman三角多无软组织肿块影有肿块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肿块与恶性(结节)肿块的区别:

X线良性恶性生长情况膨胀性生长,缓慢侵润性生长,迅速肿块型态球形,形态规整形态不规整肿块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分叶,毛刺密度密度均匀,可有钙化密度不均匀,可有瘤性空洞CT良性恶性生长情况膨胀性生长,缓慢侵润性生长,迅速肿块型态球形,形态规整形态不规整肿块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分叶,毛刺肿块内部密度均匀,可有钙化密度不均匀,可有瘤性空洞,小泡征与周围组织关系界限清楚界限不清,胸膜凹陷征增强检查不强化或均匀强化明显强化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影像学表现的区别硬膜外硬膜下好发部位颞顶区、脑膜中动脉出血常见大脑半球表面、皮质小血管破裂CT内板下方局限梭形高密区,均大脑半球表面,皮质小血管破一或不均边缘多清楚锐利,临裂,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区,近皮质受压内移,脑室受压,范围较广泛,占位表现明显,血肿常有相应区颅骨骨折,开少数早期即为混杂密度,甚至放骨折可有血肿内积气、血肿低密度,系蛛网膜破裂脑脊液可多发,可分其他脑外伤同时混入血中所致,亚急性、慢性存在,晚期血肿密度逐渐减低硬膜下血肿是稍高、等、低、或混杂密度MRI梭形T1等或低,T2低信号,血肿同硬膜外血肿信号变化常强度不均,边缘清楚,血肿MRI信号随期龄变化,急性T1等、T2稍低,亚急性和慢性T1、T2均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