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621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x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

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五)

模拟试题

一.圆柱体积

1.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0.6平方米,高0.5米

 

(2)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

 

(3)底面直径是8米,高是10米。

 

(4)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2分米。

 

2.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的4/7。

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第二个圆柱的的体积比第一个圆柱多多少立方厘米?

 

3.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4.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

这支牙膏可用36次。

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毫米,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

这样,这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

5.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1.5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

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6.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一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右图是一个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

这个圆柱体积减少多少立方厘米?

                      

二.圆锥体积

1.选择题。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a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①6立方米②3立方米③2立方米

2.判断对错。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

1………( )

(3)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 )

3.填空

(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144立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4.求下列圆锥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

 

(2)底面直径6分米,高8厘米。

 

(3)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2厘米。

 

5.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6.一个近似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12.56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7.一个长方体容器,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装满水后将水全部倒入一个高6厘米的圆锥形的容器刚好装满。

这个圆锥形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六)

主要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比例的“项”.“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容的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义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考点分析

1.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放大或缩小,就是把它的每条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项。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典型例题

例1.(把图形按某个比相应放大或缩小,形状没有改变,只是大小变了)

AB

C

(1)长方形A的长是1.5厘米,宽是1厘米;长方形B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宽呢?

(2)如果要把长方形A按1:

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

(1)长方形B的长是长方形A的2倍,宽也是长方形A的2倍。

或者说长方形B和长方形A长的比是2:

1,宽的比也是2:

1。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长方形的比是2:

1,就是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按2:

1的比进行放大。

(2)把长方形A按1:

2的比缩小后为长方形C,长.宽缩小为原来的

,图C的长是0.75厘米,图C的宽是0.5厘米。

由此可见,放大或缩小前后图形形状没有改变,还是长方形,只是大小变了。

例2.(根据指定的比,将图形按要求放大或缩小)

先按3:

2的比画出长方形A放大后的图形B,再按1:

2的比画出长方形A缩小后的图形C。

(1)图B的长.宽各是几格?

(2)图C呢?

(3)观察这三幅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A

B

C

分析与解:

(1)按3:

2的比将长方形A放大,即将长方形A的长与宽分别扩大1.5倍,那么图B的长为6×1.5=9格,宽为4×1.5=6格。

(2)按1:

2的比将长方形A缩小,即将长方形A的长与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那么图C的长为6÷2=3格,宽为4÷2=2格。

(3)从这三幅大小不同的图形上可以看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大小虽变了,但形状不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点评:

按比例放大图形或缩小图形,关键是要先根据比确定是放大还是缩小,然后确定好每条边的长度,画出图形就行了。

例3.(将两个相等比写成一个等式)

图B是由图A放大后得到的,你能分别写出这两幅图中各自的长与宽的比吗?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

B

A

3厘米

6厘米

4厘米

8厘米

分析与解:

(1)图A中长与宽的比是4:

3;图B中长与宽的原始比是8:

6,而8:

6化简后就是4:

3。

(2)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4:

3,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4:

3=8:

6或

=

,都读作:

4比3等于8比6。

例4.(认识比例)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 5 :

6 和15 :

18

(2)  0.2 :

0.1 和 3 :

1

(3) 

 :

 和 1.2 :

0.8 (4) 6 :

2 和

分析与解:

分别求出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如果相等就能组成比例,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1) 因为5 :

6 =

,15 :

18=

,所以5 :

6 =15 :

18。

(2) 因为0.2 :

0.1 =2, 3 :

1=3,所以 0.2 :

0.1 和 3 :

1不能组成比例。

(3) 因为

 :

 =

, 1.2 :

0.8 =

,所以

 :

 =1.2 :

0.8。

(4) 6 :

2 =3,

=3,所以6 :

2 =

点评: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像题目中的方法一样,求出两个比的比值,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行。

这样解题的依据是比例的意义。

例5.(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3.6米,4小时织布4.8米。

你能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写出比例吗?

分析与解:

(1)这台织布机织布米数和织布时间的比相等。

3.6 :

3 =4.8 :

4

(2)这台织布机织布米数的比和织布时间的比相等。

3.6 :

4.8 =3 :

4

(3)这台织布机织布时间和织布米数的比相等。

3 :

3.6 =4 :

4.8

介绍“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项。

例如:

3.6 :

3  =  4.8 :

4

                      外项

观察题中的三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3.6 :

3 =4.8 :

43.6 :

4.8 =3 :

43 :

3.6 =4 :

4.8

(1)3.6和4可以同时做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做比例的项。

(2)3.6×4=3×4.8,可见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项的积。

(3)如果把3.6 :

3 =4.8 :

4改写成分数形式

=

,等号两边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也相等。

(4)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

b=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表示成ad=bc或bc=ad。

(5)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6.(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根据2×7=1.4×10这个等式写出几个比例。

分析与解: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出2和7.1.4和10这两组数要么同时是比例的外项,要么同时是比例的项。

1.4:

2=7:

101.4:

7=2:

10

10:

2=7:

1.410:

7=2:

1.4

2:

1.4=10:

72:

10=1.4:

7

7:

1.4=10:

27:

10=1.4:

2

点评:

像这样的比例一共可以写8个。

但它们不变的是2和7要么同时为项,要么同时为外项,而1.4和10这一组数也一样。

写的时候可以一组一组地写了。

例7.(按比例放大的含义)

王叔叔在电脑上将下面的图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的图片的长是12.5厘米,你有什么发现?

4厘米

5厘米

分析与解:

按比例放大就是把原图形中的各部分线段都按相同的比放大,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厘米数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两图片长的比与宽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两图片中各自长.宽的比也可以组成比例。

12.5:

5=宽:

4或12.5:

宽=5:

4

例8.(解比例)上图中宽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

在解比例时,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积相等的式子,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答。

解:

设宽是ⅹ厘米。

12.5:

5=ⅹ:

4

5ⅹ=12.5×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ⅹ=50

ⅹ=10

答:

放大后图片的宽是10厘米。

点评:

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同学们,你会解答

=

这个比例吗?

试试看吧!

 

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六)

模拟试题

1.一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

按1: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这图片()不变,大小()。

2.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

3.按2:

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1:

3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4.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5.在2∶5.12∶0.2.310∶15三个比中,与5.6∶14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6.在比例里,两个()的积和两个()积相等。

7.如果A×3=B×5,那么A∶B=()∶()。

8.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9.根据3×8=4×6写成的比例是().()或()。

10.甲数的25%等于乙数的75%,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13.解比例

ⅹ∶3=

=

=

∶x

∶x=3∶12

∶x=5%∶0.6

=

14.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30,已知一个项是10,另一个项是()。

 

小学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训练(七)

主要容

比例尺.面积变化.确定位置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容的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5.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的进行表达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6.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考点分析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

,比例尺有两种形式: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²:

1(或1:

n²)。

4.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5.根据物体的位置,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

画的时候先按方向画一条射线,在根据图上距离找出点所在的位置。

6.描述行走路线要依次逐段地说,每一段都应说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程。

典型例题:

例1.(认识比例尺)

王伯伯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0米,宽30米。

把这块菜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在平面图上长4厘米,宽3厘米。

你能分别写出菜地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分析与解: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40米=4000厘米3厘米=0.03米

=

=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

1000,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1000,也可写成

,仍读作1比1000。

点评:

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题目。

做的时候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末尾0的问题:

一是米.千米化成厘米的时候要在米.千米那个数的末尾加上2.5个0;二是在求比例尺的结果时要注意0的个数。

多数一数.想一想,是不会有错的。

例2.(对比例尺的理解及比例尺的两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1:

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分析与解:

比例尺1:

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00厘米,即10米。

像形如1:

1000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1:

1000还可以这样表示

0102030米

,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10米。

 

例3.一个手表零件长2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错误解法:

4厘米=40毫米2:

40=1:

20

思路分析:

无论什么样的图纸,比例尺始终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根据比例尺的定义,用“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去求。

正确解答:

4厘米=40毫米40:

2=20:

1

点评:

比例尺通常情况下都应该写成前项是1的比。

但比例尺的作用除了把实际距离缩小,还可以把实际距离扩大,这样比例尺的前项就比后项大,这时后项通常化成1。

在解答时,只要坚持好“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在前就可以了。

例4.(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厘米。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与解:

方法1:

比例尺是

,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倍。

2.5×60000=150000(厘米)

150000(厘米)=1500米

 

方法2:

比例尺是

,也就是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60000厘米,即600米。

2.5×600=1500(米)

方法3:

根据

=比例尺,可以用“图上距离÷比例尺”或“解比例”的方法来际距离。

2.5÷

=2.5×60000=150000(厘米)=1500米

解:

设两地的实际距离是ⅹ厘米。

=

1ⅹ=2.5×60000

ⅹ=150000

150000(厘米)=1500米

答: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0厘米。

例5.(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后,面积扩大了比的平方倍)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分析与解:

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

2.5=3:

1,宽的比是3:

1。

=

=

×

=9:

1=3²:

1

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

1。

 

例6.(认识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等方向)

如图,一辆汽车向正北方向行驶,你能说出商场和书店分别在汽车的什么方向吗?

N

商场北

45º

60º书店

0369千米

汽车

分析与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以汽车为中心,书店在汽车的东北方向,商场在汽车的西北方向。

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示它们的位置呢?

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向,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

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º方向。

答:

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商场在汽车的北偏西45º方向。

例7.(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出上图中书店到汽车的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º方向的多少千米处?

商场呢?

分析与解:

从图中量得书店和商场到汽车的图上距离分别是1.2厘米和2.3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千米,分别算出实际距离。

1.2×3=3.6(千米)┄┄┄书店

2.3×3=6.9(千米)┄┄┄商场

答:

书店在汽车北偏东60º方向的3.6千米处,商场在汽车北偏西45º方向的6.9千米处。

点评:

只有在方向词的后面添上角的度数,才能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确定方向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南或北,再看是偏东还是偏西,如果图中没有画线,要先连线。

算实际距离就根据前面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去求。

例8.(辨析)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表示汽车也在书店的北偏东60º方向。

分析与解:

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是以汽车为中心,由北向东旋转60º;而以书店为中心,汽车在书店的西南方向,即南偏西60º方向。

书店在汽车的北偏东60º方向,表示汽车在书店的南偏西60º方向。

 

例9.(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有序地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海面上有一座灯塔,灯塔北偏西30º方向30千米处是凤凰岛。

N

W西东E

灯塔

0102030千米

S

你能在图上指出凤凰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

分析与解:

(1)先确定北偏西30º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N

30º

灯塔

 

(2)再算出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30÷10=3(厘米)

凤凰岛●N

30º

灯塔

 

点评:

在表示凤凰岛的具体位置时,先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凤凰岛的图上距离。

且在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应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注意正确摆好量角器。

 

例10.(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下图是某市旅游1号车行驶的线路图,请根据线路图填空。

(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

(2)由绿博园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人民公园。

分析与解:

先找准方向,再说出具体的路程。

(1)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东)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北)偏(东)(40º)的方向行(1.8)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

(2)由绿博园向南偏(东)(60º)的方向行(1.7)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东)

(70º)的方向行(1.5)千米到达人民公园。

点评:

在进行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先说清楚方向再说路程。

说方向的时候为了说清楚,通常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