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448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docx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

.校长办学理念能依学校愿景及学校教育目标展现其学校特色

图1依学校愿景与目标展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图

壹、学校愿景与目标之分析

本校愿景为「充满希望的客家学校」,期培育「勤思、好学、热诚有礼」的好儿童,兹就此愿景与学校目标分述於后:

一、充满希望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nochildrenleftbehind)。

与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意义相似;是一种教育机会公平的展现――不仅是起跑点的(输入)公平,亦是过程的公平。

但昌隆国小期盼,学生在过程适性教育後,个个学生潜能均获一定程度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果深具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学校存在的目的,除了启发学生的潜能,涵养其人格健全发展外,亦负有传递与创新文化的功能,导引家长观念,导正社区风俗民情的理想。

因此,充满希望,不仅是对学生,应包含所有的亲师生,乃至外部公众与相关机关。

我们期望学生,不仅是消极地不被放弃,更应是积极地受到关怀,而能向上提升,向未来勇敢地迈进。

「希望」是正向概念,从不同哲思、学门与不同学校事务层面(包含领导、沟通、决定、教、训、总、辅、公关….)都具正面意义,从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e)来看都需有正面展现,从微观、钜观、宏观的角度思维均具渗透力,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观点来看亦堪考验性。

简言之,一种人性基於本善,积极努力後,所因而形成的福慧涅盘,至善境界。

或许那是一种望之弥远的理想,但却是值得追求的享望。

当众人秉此方向同心迈进之时,即是「幻梦成真」的当下。

那愿景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你我心田。

希哲柏拉图(Platon)从师苏格拉底(Socratics)算起,沈浸哲学世界六十载,终身未娶,其论说被误归理性主义,後人倾向将之看成观念论,其实是一种不够用功、不够用心所生的偏误;其论说,可以说是主张不停於表象意义,应进一步提升认识的层次,这种向上、向善的看法,即是愿景「希望」的意涵。

此外,昌隆国小因校舍老旧,社区人口自然流失等因素,学生数有日渐趋少的现象,学校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心,显然已出现动摇,因此,「充满希望」,其实亦是一种社区对学校期待的回应,一种基於教育使命――开发学生潜能,对学生的信心与对教育同仁的积极期许。

二、勤思好学

回到认识论的观点,不管是教者、学者或教材被视为是「主体」「客体」「相互主体」「他者」等论点的陈述,都脱离不开「人」。

「人」不只是一种别於其他动物的形体的区分而已,更是对宇宙、世界认识具有不同能力的生物。

意即,人独特具有思考能力,也因此,在儿童图像中,「勤思」被列为首要。

如果我们接受「理性」这个概念,我们就无法拒绝相信勤思可增权赋能(empowerment),因人具理性,勤思得以展现理性。

但人之慧根不同,空思可能陷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学思必须并重,透过学习与思维使人的理性可充分发挥。

成就理性,可透过感性,进而有所领悟;为了使悟性产生,感性应循儿童生活世界的人文脉络中寻求较有效,因此,重视地方的文化要素,结合儿童生活世界中的人、事、物,来协助学生对生命有所领悟。

无论是「educate」(引出)或「instruct」(教学),或其他教学方法,都是欲使学生能有所回馈,有所领悟。

人的珍贵在於人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人的行为受诸多因素之影响,可能在善恶之间游移,可见「知」与「行」并非存在必然关系。

如何使知行合一,美德遂行,除了引出与灌输外,更应注意学生追求真善美概念的愿力―爱慾。

毕竟学生是非成熟个体,无法达致柏拉图所言,因真善美即是充满兴趣的,是自满自足的,所以人自然会对其追求、去爱它。

这样的境界,即使是所谓成年人,恐怕也不易达到。

当下,我们对「多元性」的概念是必然存在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智能、多元社会…,学生在才智上的多元可能,更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因此,学生对真善美的概念领悟程度,会因个人的才智而有所不同,对其追求与爱的力道也会不同。

衡诸教育方法,对个殊学生均可收正面效益者,唯「勤」一字;不管学生才智如何,没有「勤」,所有期待是空,所有成就亦将不保。

欲展现各种教育理想与目标,「勤」是一个共同需要的元素。

勤可视为上天弥补才智不公的利器,「勤能补拙」;勤也是改造自己命运的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展现勤的特质,即是培养其意志力、愿力,使其待人接物,均因勤而能更观察细腻、体贴入微、更有效率;勤是开发潜能的基本要素,是实现自我,追求至善的向上通路。

而回归愿景,如果乏「勤」,不可能实现希望。

勤的身影,代表的是未来会更好,理想更有希望实现。

三、客家学校与热诚有礼

诚如前述,为了使悟性产生,感性应循儿童生活世界的人文脉络中寻求较有效,为了使学习者对现象本质有更贴切的理解,应注重生活世界内在视域与外在视域的融合,这是针对昌隆地区特性,提出「客家学校」的缘由,在学校本位课程中也将对「客家文化」的概念有所呼应。

从过去、现在的时空脉络中,去寻求更有意义的理解,以对学习与生命的内涵更有体悟,进而在未来的洪流中,得到安和稳健的踏实感,不至迷失在科技丛林之中。

这踏实感,不是建立在一己之私,而是建立在人际之间、社群之中,那是一种与所有人同存的自满自足感。

所以「客家」并非族群意识的宥限,是利於视域融合的理解,利於学生悟性启发,其所欲成就的是学生对人类整体的关怀;台湾人民的优质精神,应是共通,过去的傲人成果是「勤」劳的结果,因此「客家」一语,是对学区先民的尊重,更易於凸显学校特色的用意。

人类整体的自满自足,孔子主张道德仁艺发展人格,是可以呼应的。

孔子特重仁,仁者内心热诚也。

「热诚」是仁的具体发挥,敢於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心存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念头,深具民胞物与、悲天悯人的胸怀。

愿意帮助他人,服务人群。

从过去政治威权走向民主制度,保守社会走入多元社会,乃至汇入国际社会潮流中,亟需法治观念来遂行自由。

「徒法不足以自行」,台湾社会的法治观念,并未在解严後随即建立,以至社会乱象横生。

急需重珍传统礼义,以有礼社会来弥补法律的不足。

如孟子所言「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建立有礼社会,有礼校园,当可在人群与环境中重塑伦常,减少贪婪纷夺。

「有礼」的强调不但符合学校教育功能和当前社会需要紧密相合,且与客家族群崇尚礼义,自持甚深的精神相合。

四、学校目标

(一)长期目标

营造充满希望的客家学园,培育勤思、好学、热诚、有礼的好儿童,培养身心充分发展之活泼乐观、合群互助、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创造进取与世界观的健全国民。

(二)中长期目标

(一)完成校舍改建工程,完善硬软体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与资源。

(二)增进课程统整、协同教学与合作学习,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效能。

(三)建构主题式的学习支援、学习角与认证制度,落实知情意行的教学目标。

(四)开发学生潜能与建立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我肯定概念。

(五)形塑更积极的行政文化、更专业的教学文化、更积极的学习文化。

(六)强化行政、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与反思,提升行政与教学的执行力

(七)让品学兼优的儿童特质可以在生活脉络中展现。

(八)藉学校全面成长带动学区的人文发展,培育学区永续发展的人才。

贰、教长办学理念与方向

校长居於全校最高领导地位,就学校发展来看,应有上层策略之思维,以使处室行政同仁与教师同仁参引有据,同心齐力。

兹分就上层办学理念与作为方向简述如下:

(一)校长办学理念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人性潜能无限,教育引之顺乎正道而为。

(2)人存在的目的与价值在於开发自我潜能,追求自我实现,发挥民胞物与之人性光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3)适引善端,因材施教,经验起始,感性、悟性而理性,达致真善美之境界。

(4)「教育无他,爱与榜样」,学生学习权之保障最具优位;「潜能、自由、选择与责任」,相对主体相对权责。

基於相信人性本善,因此以「生而平等,有教无类」心(见图1),来启发学生「向善向上的潜能」。

在启发学生之课程结构应兼重理性与经验主义之论述,引导学生从主体反思与背景脉络中体验。

且因个别智能与慧根不同,需因材施教来成就学生。

除了正式课程与教学之外,师生互动与行政作为都将协助学生成长。

然而,所有的理想与期望并非都可如意实现,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顺乎自然。

不只对待学生,对待所有的公众亦皆须持平等心以待,才是所谓的真诚。

图2校长办学理念图

(二)校长办学方向

(1)建置符应在地风格的特色学苑。

(2)营造友善平等的校园与社区气氛。

(3)提升教师教学专业与教育热诚。

(4)提升校园书香与快乐活泼的气息。

(5)规划多元创新的课程与活动。

(6)成为社区文教中心协助社区成长。

上述办学方向与前述中长期目标包含软硬体设施改善、课程与教材发展、行政与教学专业精进、学生品学提升与学区人文气息的带动等向度,学校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规划构思与具体实践,於後段逐项说明之。

叁、依学校愿景与目标的办学理念与作为

目前学校除了完成以融合客家学区夥房建筑风格的新校舍外,已发展出几项颇受社区与亲师生肯定的特色。

这些特色均依学校愿景与目标之基调进行,兹将主飘特色胪列於下,并於后逐加说明:

新校舍建筑以两层合院式,仿传统建材的客家原味为主架构,创造一个书香味浓厚的客家书院,建立温暖、柔和、现代客家文化建筑的视觉感受,期盼「院落温情,生生不息」。

即将施工的人文景观乐活步道,亦延续校舍人文风格。

传承古乐北管技艺,儿童北管社团在地化,亲子共学成就社区教室之典范。

延续民俗体育传统,维系近三十年之学校特色,强健学生体魄,锻链学生毅力。

致力推动客家文化,倡导母语生活化,每学期一次客家文化展演,轮於校内、校外举办。

建置乡土文史中心,陆续蒐集乡土文物,编纂乡土文史,保存社区珍贵的共同记忆。

研发校本综合领域课程,提升教师研发课程与教材能力,发展更符学生生活脉络与经验的综合课程。

发展特色学校课程,多元、活化与创新学生活动课程,提升学习经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整体而言,学校在落实愿景图像与目标,所奉的思维主要是实现知情意行一体到位的教育、谐和一致的教育,同步提升行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与社区和家庭的文化,有效培育出勤思好学热诚有礼的好儿童(见图1)。

1、客家夥房风格的新建校舍(客家学校)

(1)建物辨识系统客家院落温情

荟萃人文的在地学苑──院落温情,生生不息

──知性与感性的学园,老中青少共学的黉城

学校愿景为「充满希望的客家学校」,希望传承客家勤思、好学、热诚、有礼的优良文化,建筑物之辨识系统应以此为度。

学校发展将形塑「荟萃人文的社区学苑」与「昌隆在地文化中心」(见图3)。

「社区学苑」的构想系因,目前学校已成功凝聚向心,且「北管社」、「身体导引班」与「英数辅导班」等夜间与假日进行之班别已运作多时。

未来希望能够藉由新建筑的外观所呈现出典雅的书楼风格,以及内部功能兼顾教师教学与班级经营的便利性,与满足更多类型社区大学与在地社团假日与夜间进修与活动之功能,吸引家长与社区民众乐於利用学校设施,进行知性与感性的成长。

这需在外观与功能上多加思考。

同时,昌隆学区没有任何室内大型活动场所供作雨天活动之用,因此,设置一全年开放的川堂空间是需要的。

此外,「在地文化中心」本校艺文长廊、艺文展演成功推出许多动态与静态的活动,如果相连之行政教室,在不影响安全结构下,能有可关锁的拱门或相通之墙门,将可发挥更多元的功能。

图3昌隆新校舍规划理念图

(2)建筑风格

基於空间考间,宜采二楼式斜屋顶建筑规划,灌浆後铺设钢瓦之工法,且主栋坐南朝北,但应营造出院落感觉,一楼顶走廊外缘亦应有斜屋顶之外观,并对一楼洗手台有遮雨之功能。

前庭与大榕树应有建筑物高度之距离为宜。

整排榕树在建好後,东栋(主栋)拆除後,会留下约五公尺之缺口,可设置简易有基座之喷泉与生态浅池,基座正反面以石材或大理石刻字或图样。

未来大门景观将是以榕树为背景之宽广庭院;榕树下原有之连锁砖与浅沟可营造出树下展演、休憩与嬉戏之空间。

建筑物之柱体、墙缘应呈圆角设计,减低碰撞伤害之发生。

川堂柱体应采圆柱设计,川堂前後应分以可供作舞台之凸出面,而後阶梯而下。

走廊无需设置座椅,但可在不影响学生行进动线下,设计走廊或转角阅读空间。

教室靠走廊台度下可设可关开之气窗,以利空气流通;然因过去校园屡有虫蛇出没,需考量避免其进入室内之隔离防范功能。

(3)学校愿景与校舍愿景

国民教育之教育目的在透过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范畴的学习领域教育活动来培养健全国民。

此三位一体的教育观与自然教育哲学主张人、事物与自然的教育需谐和一致才是良好教育的观点,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从呱呱落地起,就在家庭生活,家庭是孩童第一个教育的场所,透过家人的关怀与照顾而开始认识自己、认识家族、认识与己生活脉络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

自我概念、自我认同需经不短的岁月才可形成,人认识「家」早於认识自己,认识家族早於认识社区、社会乃至大自然。

可以说,人是以家为中心来认识他(她)内心的世界与周边的世界──社会与自然。

所以家庭的重要性,在教育机会公平的相关研究里头被特别强调,也因为家是孩子与生俱有不可挑选的出身,因此学校教育扮演了弥补弱势家庭的功能,也因此功能的重要,学校被课以很多家庭与社会原本应有的功能。

新校舍「弘斅」与儿童图像中的「勤思好学」有相对应之妙(见图4),希望学生可以达至「勤思好学」的理想,需要弘扬教与学的精髓──教学相长才行,意即须要教学者认真教学而学习者也要认真学习,两者相互影响,是以赖贵三教授正堂联句上下联谓:

「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博以文,约以礼,乐以学,笃以行」,和「勤思好学」的意涵相融。

下联「笃以行」强调於行,有知行合一之意,与新课程注重实践和体验的精神相符,更引出孔颜之学,不外泛爱众而亲仁,「忠恕」之精神。

忠者尽己,恕者推己及人;近年教改强调「主体」,对「他者」有淡视之嫌,是以学校教育从过去过度强调群育忽视个性而摆荡到过度注重个性而疏忽群育,以致「推己及人」的涵养力有未逮,而尽己之事也未必做好,因为所谓尽己亦是尽人性,而人性本善向善与群育、关怀他人并无冲突,尽己者应亦是一个乐於关怀他人之人。

校舍楼名以「敦品」为的,学校儿童图像以「热诚有礼」为学校教育目标之鹄的,即是希望同学们勤思好学之外,别吝於释放的自己对家人、乡亲与他人的关怀。

过度冷漠不符礼教,学问为济世之本,知识学问除了修身养性、成为升学的基础外,更是服务他人的利器。

乐於付出身而为人的善良行止,可以增益社群福祉,更能增加自己生命的深度、宽度与长度。

如能达至家、校与社区「院落温情,生生不息」的境界,当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客家学校,人人亲之、赞之与助之的社区黉城。

图4学校愿景与校舍愿景的融合架构图

(4)通学步道延续校舍人文风格

关怀地方文化发展、产业提升和环境改善的社区整体营造需求一直是在地居民最热切的盼望。

昌隆国小於创校八十八年後,第一次有了全新的校舍,成了地方近来年的大事。

昌隆学区是典型客家聚落,学区内传统建筑丰富且保存完整,因为学校客家伙房式的校舍新建筑,引起居民对社区营造和改善学区风貌的热烈讨论与回响。

本案「人文历史通学步道及前庭景观改善工程」便是在这背景下蕴酿而水到渠成。

希望藉由简易的绿美化对村内主要道路及学生上学通道空间做整顿和串连,以改善社区风貌(见图5)。

本案为配合地域特色、学校新建校舍元素及利用简易美学以提升本区域之环境及生活品质,引起社区民众对自身文化及教育的关注。

兼具地方客家观光产业发展的功能,将列下列四点为本案计画目标:

1.进行本村主要道路(本村中正路为旧省道十七号)与本校学生上学通道的景观空间规画及改善。

2.结合本校新建客家伙房式建筑,改善前庭空间,成为社区及游客驻足的景点。

3.联结学校旁社区古蹟及客家祠堂,营造具历史人文气息的休闲空间。

成为社区及游客探究客家文化的起点。

4.引导南下垦丁及台东人潮进入村庄内,活络地方客家相关产业,如:

客家板条、花生糖、莲雾及新兴产业咖啡等。

图5通学步道示意图

2、传承古乐北管技艺

(1)北管技艺与学校愿景

北管,是过去台湾民间流传广远的传统音乐及戏曲,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深受欢迎,可以说是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因此亦有「北管」为本土国乐之说。

北管乐曲与戏曲型态颇为丰富,虽然随着西乐的盛行,此中华传统音乐,逐为国人遗忘,但反思「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居首位,两者并为一体。

有礼必有乐,乐附於礼,乐在诸多艺术种类中独居至尊地位。

在中华文化中,历代儒学家都把「乐」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乐在艺术领域和社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以西乐取代「中华传统之乐」,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定然有所失落。

孔子亦言:

「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无所措手足。

」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音乐的,他把「乐」看作人们修身成仁和兴邦治国的根本。

孟子、荀子也很重视「乐」的作用。

荀子的《乐论》专门论述了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认为乐「可以善民心」。

客家族群虽经几度迁徙,对於中华文化之精髓向来均坚定传承。

传统乐曲亦一直保存在客家文化之中,常见於各项庆典活动与艺术表演之中。

学生在崇尚练习西乐的同时,若能对传统乐器与乐曲有所涉猎,在艺文的陶冶上,将更为宏观。

本校愿景「充满希望的客家学校」,期营造快乐、安全、整洁的校园,透过多元学习中,在肯定多元价值中,获得自我成就感,充满信心迎向未来。

协助推动客家文化,以承客家优质传统。

此外,近年学校致力扮演在地文化中心与社区学苑之角色,学校与社区关系良好,深受肯定与支持。

目前兴建中的二楼合院式校舍建筑,愿景为「院落温情,生生不息」,期承客家敬天崇祖、重家族情感之传统,使成为学区同尊之大夥房;除了发挥学校五育之功能,亦期能凝聚亲师生与社区住民的情感。

发展北管社与学校教育理想和愿景之方向与实践,实有脉络相关;它的发展过程与成果,会为学校与社区带来光彩与助力――光与热。

(2)昌隆儿童北管社的发展

昌隆儿童北管扬起在地风华

昌隆国小儿童北管传承传统音乐薪火,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学得了技艺,学得自信,更重要的是扬起在地社团的风华,连结在地人的情感,成为社区学苑之典范。

昌隆国小是到地的客家学校,学区仍保有传统客家风格。

陈校长表示,北管,是过去台湾民间流传广远的传统音乐及戏曲,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深受欢迎,可以说是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亦有本土国乐之称。

客家族群虽经几度迁徙,对於中华文化之精髓向来坚定传承。

而传统乐曲亦一直保存在客家文化之中,常见於各项庆典活动与艺术表演中。

学生在崇尚练习西乐的同时,若能对传统乐器与乐曲有所涉猎,在艺文的陶冶上,将更为宏观。

因缘学校家长会委员张日丸先生,对北管技艺有深厚之兴趣与造诣,基於对古乐传承与增加学生课余社团活动,向台南社教馆申得部分经费办理短期研习,礼聘北管乐曲造诣甚深的师兄苏家北管社社长苏明雄先生,利用周六上午在学校进行为期六周每次二小时的教学,期间并邀请「屏东县八音协会」进行现场示范演出。

短期研习结束之後,张日九老师见学生学习兴趣高昂,在学校与家长的支持下,将社团继续延续,每周仍固定利用部分晚上与假日时间在其家中进行练习。

张老师不仅免费指导,更提供乐器,张老师之夫人对北管也颇有研究,也一同协助指导。

有时社团也会移师到潮州明兴阁,与同门师兄弟一起练习,相互激励来提高演奏水准。

成立於93年9月11日的昌隆儿童北管社,成军至今虽仅两年多,但已参加过许许多多演出,举凡内埔老街活动场域表演、古婚礼、韩愈文化祭、、在地文化艺重阳、客家吹笛弄狮接新年活动记者会…等活动,都可见到这群小朋友精彩且充满自信的演出。

在地学子、在地师资、在地练习,昌隆儿童北管社是一个由社区主体培育出的在地社团,可以说是社区学苑的典范。

现在昌隆乡亲已习惯漫步於社区时,能听到北管演奏的乐声,北管成为乡亲共同的话题。

日前应邀在内埔老街演出,学区两位村长也都一同前往助阵加油。

看到孩子们练习北管之後,展现的自信与稳健的台风,张日丸老师也期许未来,家长或社区人士也能一同加入练习,透过社团的练习,更深化在地情感,成为昌隆学区共同的艺文记忆(见图6)。

(3)北管与学校教育的意义

图6屏东县佳冬乡昌隆国小(儿童北管社)的学校教育意义

(4)北管技艺认证制度

表1屏东县昌隆国小特色课程~北管技艺能力进阶检核表

级别

序号

曲目

会念、会背

会吹打

备注

小锣

板鼓

堂鼓

哨呐

小锣

板鼓

堂鼓

哨呐

22

前三级

均通过

前三级均会者

21

三仙白

会背谱、会打锣、钹、小锣、板鼓、堂鼓、哨呐各一项者

20

快风入松

19

战介

18

风入松(倒头)

17

普天乐

16

风入松(正头)

会背谱、会打锣、钹、小锣、板鼓、堂鼓、各一项者

15

起点吹场

14

风入松

13

急三枪

12

七句诗

11

一串莲

初级班

|锣鼓点

10

龙滚水

会念、会打锣、钹、小锣、板鼓、堂鼓各一项者

9

风抛尾

8

五甲

7

三锣

6

收尾

5

三甲

4

二甲

3

苦相思

2

四和

1

三不和

注:

北管学习过程中,强调会念就会打,先背谱後吹哨呐

(5)儿童北管社发展至今的表现与感人事蹟

随着社团的成长,这些小团员们从生涩怯场到台风自若,个个俨有大将之风。

更重要的是,原本社区处於不派系壁垒分明的对峙状态,也因社团的成长渐现融合契机。

这不只是一个学生社团,更是在地学苑的典范,主要指导老师也是学生家长,条件提供北管乐器供作练习,邀请同门师兄弟共同指导,地号召孩子们的家长一起参与,更在家中辟设练习场。

这支北管社团,传承了台湾地方传统乐曲,它从学校社团渐渐地成为可以在社区独立运作的社团。

亲师生齐力同心,练习日渐有成,参与无数次的文化展演,连续两年受邀参加彰化县所举办的全国北管排场大会的演出,与台湾南北管戏曲的老前辈切磋观摩。

令人感动的是,有感於客家年节气氛逐年消寂,成立四年余,结合在地社团共襄盛举,连续五年举办了共五次大年初一的歕春活动,传承地方节庆风俗,温热逐渐冰冷的乡情,增进了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