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382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docx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步根海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初一年级)

执教者:

特级教师步根海

师:

我们都读过小说吧?

生:

读过。

师;比如说。

哪篇?

生:

《二十年后》。

师:

《二十年后》也读过了啊?

你们几年级啊?

生:

七年级。

师:

七年级,《二十年后》就读过了啊?

生:

嗯。

师:

自己读的啊?

生:

嗯。

师:

那我说在教材里你们读过小说吧?

那么,这一篇小说读了没有啊?

生:

读了。

师:

读了几遍?

生:

3遍。

师:

3遍。

那么你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呢?

想过没有。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那么我问一问,你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课题),我们现在读这样一篇小说有什么困惑?

生:

虽然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我觉得于勒这个人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为什么?

师:

不是主人公,好,坐下。

还有哇?

生:

为什么文章要写成我的朋友转述。

师:

朋友转述。

还有吗?

那么,我说从这篇小说你得到什么?

或者说你读出什么来?

有的同学已经说了,我的叔叔于勒不是主人公。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没有关系。

不直接回答,但是大家要想一想,随便他是不是主人公。

既然是我的叔叔于勒。

当然这个“我”是谁?

生:

约瑟夫。

师:

嗯,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我”对叔叔于勒是怎么样的感情。

生:

读出来了。

师:

读出来了。

谁告诉我?

哪里读出来的。

生:

对他的叔叔有一种同情心。

师:

那是你提炼的,我们不是要你概括,是要你告诉我们哪里读出这个同情心。

生:

在89小节。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

好,你们在标1、2、3、4小节的时候,把引用的文字标进去了啊。

那就是我们的标序方法不一致。

他说的89可能是89,也可能是88。

没关系,我们按照你们的习惯标。

但是你要告诉我你们这个89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我要说读出自己的感受。

靠一句是不够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关注什么?

“我”对于勒的感情。

你可以给我找一句找两句找三句找五句。

我的意思是不能光找这么一句。

你要都给我找到,我们再读,一边读一边圈。

直接表达我对叔叔于勒感情的,尤其是这个故事当中,你们看前面怎么说的。

这个人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而这段往事呢,“是一直念念不能忘了的”。

是在这段往事当中去找。

然后我们再看他的感情在哪里。

你们得找到啊,不能跟我说一句两句。

你至少要跟我讲这一类那一类。

生:

我找到的句子是第60小节。

师:

60,有的人大概是59。

如果把那个引用的书信的内容往上归类的话,或者是59,或者是60。

好的,心里觉得非常激动。

生:

我觉得非常激动。

师:

先把你觉得直接表达的句子找出来,好吧?

生:

还有的是第12小节。

师:

我想先从这一件往事说起。

对的,你待会儿回顾一下12小节。

生:

“我从小就听到大人们谈论他,对他很熟悉,好像一见面就能马上认出他来。

师:

好的,还有哇?

生:

没有。

师:

没有了。

生:

我找到的是第108和第109小节。

师:

108也能是107、109。

读一下。

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当船靠近……我想再看一次我的叔叔于勒……”)。

师:

我爸的兄弟,我的亲叔叔。

还有哇?

我刚才说了这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能这么零零星星地圈出这么一句、两句就够了。

是吧?

这个感情在文中是处处渗透,而直接表达他这种感情的,实际中很多的语句中也明确有的,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恐怕不能简单的画一句就解决了。

这一句你还要找的到与之相关的。

我们关注了一类,是一类。

这个一类是表示什么的?

直接写出我的心理活动,表达我的这种心理的。

而我对叔叔于勒的感情恐怕不只是表现在这些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活动的句子里面。

还应该找到另外一些句子。

如果我把这个列举为一的话,一定还有二。

想想看,这个“二”是什么?

我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36小节。

有哇,这个36也可以理解为37,36、37其实是划分标准不一样,其实是一小节。

有一些很不起眼的,找找看。

看似很不起眼的写到于勒穿着,破破烂烂的老水手,这样的语言还有吗?

师:

不安。

脸色苍白,当他确定这是于勒之后,怎么样?

还是脸色苍白,愁容满面。

而且是怎么样?

生:

坐立不安。

师:

这些恐怕就是我们要关注的。

回到我的母亲身边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心虚。

再往下呢?

生:

好像吓呆了。

师:

包括母亲,这个大家自己去读。

包括母亲的话语。

她把于勒称为贼水手,无赖,累赘,讨饭的,乞丐,这里面当然有我对我的爸爸妈妈的基本态度。

基本态度是什么?

比较复杂。

我们暂时不急。

但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有一个,他们要竭力地躲避这个于勒,为什么?

生:

因为他没有钱。

师:

没有钱,要想得比较全面一点,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

生:

我认为当时于勒是有财产的,但现在于勒没有钱,如果被未来的二姐夫知道,就会影响二姐的婚事。

况且他现在没有钱,还在卖磨砺,他回来的话会拖累她们家。

师:

你讲了几个原因?

生:

两个。

师:

两个。

一个,如果连女婿都知道了,影响二姐的前程。

第二个,他又来缠上我们了。

把我们的钱又用光了。

对吧?

还有吗?

想好了啊,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前后联系的。

想想看还有?

生:

他是骗子。

师:

你这个用的是骗子,用得重了,意思是有的。

于勒这个十二年里面,在他的家族乃至他的生活的区域里面,获得了怎么样的名声?

是正直的,善良的,有良知的,获得了这样一个名声。

因此就局部来看,母亲说的一句话,就热闹了,这个看来是在船上了,如果这个事情家里也知道了呢?

不也热闹了吗?

最后第三点,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在文中找得到依据吗?

生:

第67小节。

"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因为一开始已经问了船长,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据,觉得穿的破破烂烂的,卖磨砺的就是那个父亲的兄弟于勒。

师:

好,坐下,你这里指出来这样一个人,恐怕是过不去,有这个意思在。

生: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

师:

这些都是比较直接的阐述——说为什么要躲开他。

我说从作者叙述的直接描写当中隐含着我的父母实际是很怕给自己丢脸的。

那么这句话,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写的,我的爸爸妈妈其实是爱面子的。

是不是啊?

不用直接回答了,自己找找看。

我们来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在星期天到海边散步的时候,穿的是非常的讲究,是吧?

而且是不苟言笑,上了船之后提出去吃牡蛎。

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生:

贫穷。

师:

然而又要展现自己的体面,你说他爱慕虚荣可以这么说,但是恐怕虚荣一词还涵盖不了,这个不好理解。

这就是当时的法国的现实,这种爱虚荣恐怕不是一个两个。

尽管生活的很艰难,然而还过得去,至少能糊口。

因此,在外面所见的景象还是要体面,通过他们这样的爱体面,这样的一种表现,我们就可以知道,我的爸爸妈妈对于勒的这个态度,到底源于什么?

源于嫌贫爱富,那当然是,然而不只是,是不是啊?

他们有他们的内心的说不出的苦。

因此我们要来一起读读第5段,自己出声地读,看看作者在这一段的表达。

师:

这一段,我们读出的是?

我所讲的这个故事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对于勒会有这样的变化。

于是我们就想,这我们今天就不概括,作者通过这样一篇小说,到底想表达什么?

对对于勒的、对菲利普夫妇的、对那个白胡子的穷老头的,通过这些我们想一想,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这么一点点时间,读这样长一篇小说,于是我们知道应该怎么样来读。

既然要写这样人物,总要有对他的一个感情倾向,而对他的感情倾向,当然也包括他所表达的与之相关的人物,作者的基本的一个感情思路。

而通过这样的感情倾向,我们来读出作者通过这样一篇小说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我们还会有很多问题,今天这堂课就只得上到这里。

好,下课。

 

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初二年级)

执教者:

特级教师步根海

老师:

这个单元是外国短片小说阅读,这篇文章读过吗?

学生:

读过

老师:

读过多少遍?

学生:

两遍

老师:

在读的过程中是否产生过什么问题?

学生:

为什么这篇文章是写于勒的,却对于勒的描写很少?

学生:

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于勒还是约瑟夫?

老师:

还有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有点接近的,我们看看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

我想知道,于勒究竟在船上有没有认出约瑟夫他们,如果认出为什么不打招呼?

学生:

为什么要在开头和结尾写约瑟夫施舍给穷老头钱?

老师:

你是指,为什么要写施舍的行为,对吗?

那么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请大家告诉我,在读小说前要读什么,怎么读?

 比如说,于勒写的这么少,而菲利普夫妇却写的很多,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这是需要解决的,读这篇小说还需要或者说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

读外国短篇小说,要看背景,像这篇文章中,有法国人的生活方式,有法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法国的文化背景,但是我们读的语言是汉语,我们通过母语来读出了法国的背景,也许中间并不完全一致,但读小说总有些基本要素需要掌握,如哪些是读的时候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环境,人物特点,作者的经历,那是了解创作的背景。

我自己读的时候,我对情节要有梳理,既然是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当然,这不一定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但作为你们在读小说时是需要做的。

当你们在读到发生、发展的时候,是否产生过疑惑?

第二段说,这个人使我想起了……

学生:

一段往事。

老师:

一段往事,而且这段往事是念念不忘。

这段往事,从这个故事来说,这里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说我或者说我的家庭与叔叔于勒分别12年,有一次在去泽西岛旅游时终于遇到了他。

这是A。

B是指我们在去泽西岛的船上遇到了我的叔叔于勒。

那么这段往事指的是A还是B。

(学生在猜测)

老师:

不要猜,要读,文中是否能找到的。

你在读的过程总发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这问题必须解决。

先给点范围,否则范围太大了。

从三十段以后读起。

找到没有?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33节,如果书信不算是32节。

33节怎么说的?

学生:

这一切我现在想起来就如同昨天的事情一样。

老师:

这一切我现在想起来就如同昨天的事情一样。

这一段他能忘怀吗,因此这一段往事主要指的是B。

1--3节是指故事的由来,那么从4到32节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这些内容呢,我只要把这段往事写清楚就好了,有一次我们去泽西岛,遇到了我的叔叔于勒。

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不要听大家的答案,而是思考为什么我要提这样的问题,与你们所提的问题有关吗?

看看,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

第一个思考点:

4到32节真的与我的叔叔于勒无关吗?

这故事是围绕谁展开的?

学生:

于勒

老师:

我们暂且不定义主人公,但他一定是核心人物,4到32节有没有写到于勒?

学生:

有!

老师:

不仅写到,而且……怎么样,这个填空你们来把它完成,

学生:

不仅写到,而且围绕他来写。

老师:

读小说总归要读出作者他的感情倾向或者说他要表达的,用一个词语来说,主旨,或者是他在这个小说中所追求的理想,或者说他对所写的人物、事件以及所处的社会的基本评价。

所以这篇文章不仅围绕于勒展开,而且与我在这篇小说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所追求的理想有关。

这也是为什么要思考4到32节。

可以看得出这是完全有关的。

那么关系在哪儿呢?

除了作为核心人物之外,怎么来表现?

我们现在又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这篇小说中有三个“我”,哪三个“我”?

A作者莫泊桑,B约瑟夫,C约瑟夫的朋友,听这个故事的人。

那么这三个“我”在文中是统一的吗?

我还是这样,我现在提的许多问题不是追究你们的结论,回答是或不是,而是要大家思考,这三个“我”在文中究竟是如何表现的?

作为约瑟夫的我,没问题,讲故事者,这里面所讲的一切,包括我对叔叔于勒的感情,我对自己父母的感情,我对这个社会的感情以及我对如同于勒叔叔一样的那一类人的感情。

那么第二个“我”,听故事的人,也是与约瑟夫完全吻合的吗?

这个“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

见证人。

老师:

不仅是见证人,而且他还是如同一般的虽然也怀有一定悲悯之心,然而没有像约瑟夫那样对穷人有如此深切的感受,是不是。

实际上他是代表了一部分人。

约瑟夫竟然给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五个法郎,他用一个“竟”,也就是对约瑟夫的行为产生疑惑,产生不解,也就代表了社会上的一部分人。

作者把他们统一起来,约瑟夫的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情感。

那么,听故事者的疑惑是作者代表一部分人说出来的。

那么我们看,作者眼中或者说约瑟夫眼中的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仍然不需要大家用一个词两个词来概括。

要从文章中读出来。

你可以不给我结论,但你要告诉我你从哪里读出来?

读这个小说要关注什么?

要关注细微的地方。

有的地方非常直接,比如说,母亲对于于勒的各种称呼,很明显,但你要读出其中表达或凝聚的作者的情感。

学生:

虽然对菲利普夫妇来说,于勒就如同是贼骨头一样,但在约瑟夫心中,他仍然是自己的叔叔,自己的亲人。

老师:

首先找到这句话很好,但在找到之后你应该再去找,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他心中会想这样的话?

把前因后果体现出来。

学生:

我注意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注意他的脸,那是一张衰老艰辛的脸,满脸愁容,疲惫不堪。

我看到于勒叔叔的脸和手,感觉到他现在的生活是十分艰辛困难的,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也很难过,想说一些温暖安慰他的话。

老师:

首先,你是正确的,从对于勒的外貌或者说是肖像的关注来表达,这是正确的。

但光靠这一点是不够的。

他心中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

首先从这段往事当中去寻找,然后从这段往事的背景中去寻找。

我之所以这样想,乃至于想最后到他身边去说几句安慰他的话,这是进一步的发展,那前面呢?

这句话的基础在哪里?

提醒大家,比如说,当他跟父亲到船长那去,他心中感觉怎么样?

感到很激动,非常激动,那么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知道他是我的叔叔于勒。

老师:

A是知道他是我的叔叔,往前走,背景介绍过没有?

12节?

在他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在叙述,接下来13、14节有没有这样的感情的意思在。

自己读一下。

(学生朗读)

老师:

读出点什么?

跟我说的表达对于叔叔于勒的感情有关系吗?

字面上读不出来,字面背后的是什么?

一个穷人家的小伙子做了这样的事实大逆不道,但富家子弟做了也就是花花公子,那这样区别对待是不是有道理?

作者认同这个道理吗?

因此,作者对于勒年轻时的糊涂行为是可以原谅的,这也是后面他激动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驻扎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对他行为的认识,这种激动A是由于这种认识,这种激动一定还有B。

他在关注什么?

于勒的生活状态,在这些细微处,这个老水手的手是…穿着是…脸上是…因此,这人即使不是于勒,而我对他仍然是怀有怜悯的,这个怜悯后看来升华,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施舍,这当然是约瑟夫,然而,这何尝不是作者的基本的认识,基本的见解,基本的理想世界。

作者希望改变的是这样的生活,而这个是我们必须要自己说的。

通过对于勒的肖像或者说是外貌的关注而升华为内心异常激动的,对亲叔叔难以言喻的感情,这是需要我们读的。

这个包括后面省略号的东西,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菲利普夫妇。

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要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也好,菲利普夫妇也好,对于于勒的基本感情是什么,然后来讨论他们对于于勒的态度。

学生:

第九节。

“我还记得我可怜的父母在这些星期日散步中的那种故作庄重的神态,他们正颜厉色,不苟言笑,走起路来腰杆和两腿都挺得笔直,好像一举手一投足都关系着一桩极其重大的事情一样。

”表达了约瑟夫对于父母的虚荣表现感到可悲。

老师:

好的,这里你用了虚荣。

学生:

第22节“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他可真算得一个有本领的人。

”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期待。

老师:

称呼他是一个有本领的人,仅仅只是期待吗?

没关系,回答不出来,心里知道就是了。

学生:

第17节,“于勒,这个被人们认为毫无用处,一文不值的人,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正直的,有良心的男子汉,一个无愧于达弗朗舍家族的好子弟,像所有达弗朗舍家族成员一样诚实可靠了。

”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势利。

老师,你用了一个词语,势利。

学生:

第16节“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

老师:

你找到的其实与前几位同学差不多。

但这个是惯例不是特例,按照当地的惯例,他们不过是融入这个群体,所以有这样反应的不只是菲利普夫妇,而是菲利普夫妇们的。

学生:

第21节,这封信成了我们全家的福音。

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虚伪.

老师:

虚伪用的有些重了。

学生:

第31节“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表现了这个年轻人的贪婪。

老师:

贪婪重了,这里讲的不再是菲利普夫妇,而是准姐夫。

学生:

第80节,在得知于勒的现况后母亲大为恼火,还称呼他为贼骨头,累赘。

表现了他们的冷酷。

老师:

也许我们前面还能找到一些词语,把于勒称作是讨饭的,无赖,这些情况恐怕是当时法国社会的共性,也许这种文化现在的我们无法理解,但当时都是这样的,刚刚我们讨论时,虚荣也好,冷酷也好,势利也好,怎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呢,怎么会出现对于于勒的这种态度的呢,作者或约瑟夫对菲利普夫妇的基本感情倾向是什么?

是批评对象还是同情的对象,是主旨表达的重要方面,到底作者的主要倾向在哪儿?

对这些人包括准姐夫、同族的人,感情倾向到底怎么样?

我们看看,花了大量笔墨写当时我们家生活的拮据,拮据到怎样,具体的,吃的是什么?

买的是什么?

为什么而讨价还价?

这样的家当然很需要钱,因此作者对菲利普夫妇首先不是批评,而是同情,尽管菲利普夫妇比于勒的生活境遇好多了,但他们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

几乎是与所遇到的白胡子老头、与于勒已经接近。

当然对他们遇到于勒之后的情感突转,作者不是一点批判都没有的,是有一点批判的,这个留待社会思考。

因此,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的情感,读的时候要关注语言、肖像,还有他们本来的生活状况。

于是,我们知道关于于勒的描写并不少,只是正面的不多,而侧面的、间接的几乎贯穿全篇。

而菲利普夫妇的笔墨花的多,第一是表达了对这样人的感情倾向,而且通过他们来表达他们对于勒的感情,以及他们与于勒所构成的底层人的生活是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的。

于是,我们更理解了开头讲故事时讲到的是“我”与约瑟夫。

我惊异于约瑟夫这种不可理解的慷慨施舍,这就把作者要表达的理想表达出来。

所以读外国短篇小说也好,长篇小说也好,都需要关注作者通过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怎么样的理想,表达他对这个社会的基本认识;而这种理想也好,这种基本认识也好,都是通过故事和相关人物表现出来,这当然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但怎么来推敲,虽与故事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我更要关注的是作者在小说中所做的细微处的叙述与描写,就如大家读的13.14节,看似无关,然而不可能是无关的,这里就讲了贫与富的差距。

所以,我们再读这类小说时恐怕是需要有一定的思考的。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