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6355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身处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设身处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设身处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设身处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设身处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身处地教案.docx

《设身处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身处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身处地教案.docx

设身处地教案

设身处地

教学目标

认知

1、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

2、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情感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

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2、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育是在的中年级“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诚实守信”的含义。

2、诚实守信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4、要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述说”(课文前)意在让学生首先回顾以往学过的关于诚实守信的内容,再联系一些自己的具体实例,将所学的内容作一概括,使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表现有一总体认识,由此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栏目二“述说”(课文后)意在巩固本课所讲观点。

学生在联系正反两方面实际的同时,全面认识诚实守信的意义。

栏目三“讨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辨、评议,明辩是非对错。

栏目四“评议”安排两个题,用意有两个:

一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教学在行为目标上提出要引导学生说话、做事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承诺时要实事求是,并努力兑现。

课文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讲解,在此有一个明确认识;再一个就是,通过评议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人们喜欢什么人,厌恶什么人,使学生产生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愿望。

教法建议: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实例,课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资料要尽可能的生动直观,使学生觉得真实可信。

如:

如报刊上,电视中报道的实例。

3.教学中,一定要利用诚实守信方面的正反实例教育学生。

使学生体会个人或企业诚实守信的好处以及不诚实守信的危害。

4.课上,教师、学生在介绍资料时,可以将资料制成网页,用网页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资料。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

2、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情感

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

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2、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教学难点:

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教学过程

一、列举事例、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天我骑车去车站。

将自行车放在了存车处,然后坐车去了城里。

那天因为堵车,回去时已经很晚了。

我想,这回可糟了,看车的师傅一定回家了,车也一定被收走了。

我要步行五里路才能回到家,今天真倒霉。

我下了车,果然存车场里一辆车也没有了。

我正想走回家,远处传来师傅的声音:

"您是来取车吧?

"我连忙说:

"对、对!

""您等着,我这就给您去推。

"后来我得知,那位师傅本来早已收车,可是怕我着急,就一直在存车处等着。

同学们,这是一件真事,看车师傅为什么要等那么晚?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讨论中,抓住存车师傅能够为他人着想,做到了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引出话题。

小结:

中国有一句成语:

推己及人,意思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为什么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

设身处地

板书:

设身处地

二、学习课文、讲明道理

设身处地显示了宽容体谅的道德情怀,它的行为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道德精神,它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徐特立老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听《徐特立的故事》。

(课文录音故事)

2、提问:

看图想一想,那些看病的人当时是什么心情?

3、当警卫员想对大夫说提前为徐老看病时,徐特立老人是怎样做的?

他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通过徐特立老人的所作所为,初步体会设身处地的做法。

4、提问:

如果你是在场的病人,看到一位职位很高的人,能够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设身处地的做法,是一种受人尊重的高尚行为。

5、小结:

徐老工作那么繁忙,等着看病,心里一定很着急,可是他没有只考虑自己,而是从自己急切的心情推及到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因此,他宁愿自己多等一会儿也不愿意让别人因为自己提前看病而多等一段时间。

象徐特立老人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就是设身处地。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其实,像这样能够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请大家听故事《提前五分钟接班》

1、提问:

(1)林师傅本应12点上班,为什么10点就走出家门?

(2)从林师傅提前5分钟接班,你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林师傅想到了天气恶劣,生怕路上遇到不测,而一旦发生意外,想到耽误接班,会使值班的同志着急,于是千方百计赶到班上。

2、提问:

值班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来方便,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

3、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因此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兼顾别人的愿望和要求,遇事要想到别人。

板书: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四、扩展练习,提高能力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当我们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看录像:

《发新书》

(录像大意:

开学了,班里发新书,第一组的第一个,李小东,看到有一本破了皮的书,就自己留下了,同桌的尹燕说:

真傻,第一个还不挑本好的。

2、提问:

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是怎么想的?

3、小结:

这位同学遇事能想到别人,他从自己不愿意要这本书想到别人也不喜欢要这本书,为了给别人带来快乐,他将破了皮的书主动留下。

4、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

遇事首先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像这样,在生活中的事例,是十分多的,你能举一个例子说明吗?

(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设身处地的道理。

6、听故事《烈马不能卖》

7、提问:

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

为他人着想,为人善良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1、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边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录像一:

郑华发现自己的椅子有些松动,就趁做值日时换了同学的椅子。

请你帮助郑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录像二:

小松随田径队参加区田径比赛,学校为参赛的同学准备了饮料。

小松拿了一瓶还没喝完,见箱子里的饮料不多了,怕一会渴了没的喝,又拿了两瓶放在自己的书包里。

2、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为什么?

3、小结:

换椅子的行为说明,这个同学只考虑自己了,是一种只顾个人的行为。

从汽水引起我们思考,一个人应当懂得在集体生活或与他人交往中,绝不应仅仅想到自己,对其他人不管不顾。

大家的认识,说明我们都愿意做一个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

4、请你夸一夸,我们班上有这种好品质的人。

(是学生了解身边思想品德高尚的的人,学习有榜样。

5、小结:

当我们与同学交往时,我们应学会以善良之心理解人、关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遇事要经常想一想,假如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有什么感受?

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我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我就怎样对待别人,我不愿意别人这样对待自己,我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做一个知情懂理,品德高尚的人。

五、课后延伸,指导行为

学习了《设身处地》一课,你一定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什么,今天布置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作其中两个题。

1、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板书设计

四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他人着想,为人善良

探究活动

 

1、想一想、填一填

(1)、推己及人就是-------------------------------------------------------------------------------的意思。

(答案:

就是用自己的心思去推测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2)、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

--------------------------------------------。

(答案:

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想要的,别人也不喜欢,不要强加给别人。

(3)、请把课上听到的推己及人的人名写下来。

想一想自己以前做的事,如果没有做到推己及人,就跟那个人谈谈心。

或找个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歉意。

2、说一说这样有什么不好,帮一帮他们改正。

(1)李小明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看动画片。

一天,叔叔架的小弟弟来了,哥俩想看的不是一个台。

小明说:

“这是我家的电视,我说了算”。

叔叔只好带着弟弟回家了。

(小明只想自己,只顾自己开心。

不顾及别人。

没有做到推己及人。

这样做有时会伤了亲戚之间的和气。

(2)李慧在坐公共汽车时,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座位,刚刚坐下,又上来一个老爷爷,他装作没看见。

(本题是一道两难题,李慧的做法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我们提倡尊老爱幼,推己及人,他的做法不太好。

)3、读一读,看看说的是否有理?

推己及人对己有益

凡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仅于人有利,对己也是有益的。

能使自己和别人的心灵沟通起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原则。

一个人于是能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反映出其道德修养的高下、道德自律性的强弱。

一个道德修养高、道德自律性强的人,遇事总会设身处地地为亲人、朋友、同志或群众想一想。

凡事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是通过角色互换的心理体验,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表现了对人的尊重和爱护。

4、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换帽子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别人给予的哪怕是一丁点好处,也是永远记着,不会忘记的。

或许是因为天凉了的缘故,前天,我忽然记起了他跟我换帽子的有趣经历。

那时我们刚到新兵连后,一连几天的空闲时间,我们新兵在忙着修整刚发下来的皮帽子。

先是在皮毛上喷上水,再用荆条细细抽打,然后用剪刀剪平。

许多人的帽子经过这样修整后,非常好看。

然而我的那顶却不行,即使老兵帮忙怎么敲打也整不出型来,戴在头上活象个烧鸡,司务长曾到后勤处给我换过一次,可越换越糟。

为此很多人为我遗憾。

几天后,一次在训练场上休息时,一位黑龙江新兵突然提出要与我换帽子。

这使我感到愕然。

因为他那顶帽子整得很好的。

他说:

“我就看你那顶不错,喷上水敲打敲打就好了,你不会整。

”我就疑惑着跟他换了,但不知道他的真正用意何在。

后来我才明白,他完全是为了成全我。

他曾对人说:

“我长得又不好看,随便戴顶什么帽子都行,可他戴上那顶‘烧鸡’,就把漂亮的小伙子给变丑了。

”我听到后很是感动。

如今30年过去了,许多往事都淡漠了,但这件事却始终没忘。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