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6355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docx

隧道左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案1229

省道303线武夷新区新岭至将口大道段

公路工程A2标

光坑山隧道左明洞及洞口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一局集团省道303线武夷新区新岭至将口大道

A2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9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

1.1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2.1工程概况2

2.2工程地质3

2.3水文条件3

2.4主要工程量3

第三章施工进度安排4

第四章人员及机械安排4

4.1项目部管理人员安排4

4.2施工班组人员安排5

4.3机械安排5

第五章洞口段施工方法5

5.1施工原则及程序5

5.2.施工测量6

5.3边仰坡开挖及防护6

5.4洞口监控量测7

5.5.套拱施工方法9

5.6.超前管棚施工方法10

5.7.洞口二衬施工(60cm厚C25模筑混凝土洞口衬砌)14

5.8.回填及永久支护15

第六章施工过程质量保证措施16

6.1.总体保证措施16

6.2.开挖及支护质量措施16

6.3二衬施工质量措施17

6.4.大管棚质量措施:

17

第七章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18

7.1.施工环保目标、水土保持目标18

7.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18

第八章文明施工技术措施21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会议纪要。

(2)省道303线武夷新区新岭至将口大道段A2标段光坑山隧道设计图纸。

(3)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交通部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标等。

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2003)

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部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部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相关定额

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JC10-2007)

(4)建设单位下达的工程施工安排要点、工期和质量要求。

(5)省道303线武夷新区新岭至将口大道段公路工程A2标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6)我单位原有施工经验、科研成果,对高速公路的研究及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能力等

1.2编制原则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现场踏勘为基础,针对工程特点、难点、重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特长、经验、技术、设备能力,本着“安全为先,质量为本”的安全质量原则,以“确保安全、提高质量、均衡生产、文明施工、降低成本、如期高效”的项目管理思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严格遵守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将严格遵守施工图设计的各项要求。

(2)强化质量管理原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交通组织及环境保护各个环节的管理更加规范和标准。

强调过程控制和可追溯性,强调质量记录,通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通过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中标通知及施工合同规定的工期,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化资源配置,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及交叉施工对工期的影响,科学组织,均衡生产。

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交叉流水作业,确保工期并力争提前。

(4)争创行业一流、建造合格工程的原则

确定本标段的质量目标,执行ISO9001-2000系列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建造一流的精品工程。

(5)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确立安全目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现场的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6)确保现况道路畅通、现况管线安全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现况道路畅通、交通安全、现况管线安全为原则,尽量减少对现况交通的干扰,保证交通线路的安全通畅。

(7)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结合工程特点,运用流水作业和网络技术,做好劳力、材料、机械设备的综合调配,推广运用四新技术,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方案的适用性、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8)科学配置的原则

充分发挥我单位技术实力、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及项目管理优势。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做到专款专用。

(9)遵纪守法的原则

施工中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群众利益,减少扰民。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光坑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洞出口位于R=1195米的圆曲线上。

出口桩号ZK24+213,长652米,纵坡采用采用=-2.3%。

2.2工程地质

进口自然坡度平缓,局部陡峭,现状稳定性较好;隧道成洞后洞身主要为残坡积土及强风化变粒岩,岩体破碎,松散结构;隧道洞身宽度较大,掌子面可能出现风化不均,同一截面存在强风化、中风化等多种风化程度岩体。

地下水水量总体中等。

围岩级别为Ⅴ级。

2.3水文条件

隧道区属于崇阳溪水系,场区附近地表水发育一般,出口左侧沟谷发育1条小溪沟,主要接受地下水或雨季遇水的补给,常年流水水源,旱季时水量较小。

工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2~20.9℃,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3~8月为雨季,9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

2.4主要工程量

光坑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

洞口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出口左洞)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开挖

土方

1468

 

2

石方

367

 

3

洞门墙

M10浆砌料石

175.55

 

4

M10浆砌块石

263.3

 

5

M10浆砌片石

438.85

 

6

C20片石砼基础

137.5

 

7

10cm厚天然光面大理石

21.6

 

8

洞门墙后滤水层

20cm厚砂层

68.1

 

9

φ10cmPVC排水管

m

29.9

 

10

200g/㎡无坊土工布

340.5

 

11

 

M7.5浆砌片石排水沟

4.4

 

12

 

人工夯实回填土

53.5

 

13

 

截水沟等挖土方

66.55

 

14

 

M7.5浆砌片石截水沟、急流槽

44.1

 

15

成洞面临时支护

C20喷射砼

44.6

 

16

HPB235钢筋

kg

990.9

 

17

φ50cm注浆小导管

m

1115.9

 

18

注水泥浆

132.1

 

19

拱型骨架防护

M7.5浆砌片石防护

7.295

 

20

C20砼

1.48

 

21

液压客土喷播植草灌

31.975

 

第三章施工进度安排

左明洞及洞口工程:

2013.12.15-2014.1.31

.

(洞口与明洞工程的施工工序为:

1.洞顶截水沟开挖、砌筑→洞口其他排水工程→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及成洞面临时防护→洞口套拱、管棚棚架式体系等辅助进洞措施施工→明洞基础及洞身施工→明洞防排水施工→明洞回填→洞门施工。

2 洞口套拱+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的棚架式体系是洞口山体坡脚切方后保证坡脚稳定的重要措施。

当洞口地质很差且覆盖层很薄时,采用超前管棚支护,洞口设混凝土套拱,稳定坡脚并兼做管棚导向墙。

第四章人员及机械安排

4.1项目部管理人员安排

序号

岗位

姓名

职称

执业或职业资格证明

证书名称

证书号

级别

专业

1

项目经理

范学功

高级工程师

建造师证

职称证

安全B证

00112110

3401000350

交安B(09)G4222

一级

高级

交安B

公路工程

桥梁工程

/

2

项目总工

陈波

高级工程师

职称证

安全B证

G3*******19

交安B(09)G4234

高级

交安B

桥隧工程

/

3

质检工程师

王祖勇

工程师

职称证

Z3401070935

中级

公路与城市道路

4

隧道工程师

解叶龙

高级工程师

职称证

G3*******07

高级

隧道工程

5

试验工程师

李月丽

工程师

公路(检师)

0924845C

中级

公路工程

彭德斌

工程师

公路(检师)

1138438C

中级

公路工程

6

测量工程师

江雄辉

工程师

职称证

Z3401341304

中级

市政道路

7

内业工程师

苗忠

工程师

职称证

Z3401341325

中级

桥隧工程

8

计量工程师

舒勇

工程师

职称证

造价工程师证

Z3401371008

1235010105

中级

甲级

工程造价

/

9

地质工程师

王斌

高级工程师

职称证

G3*******15

高级

地质工程

10

专职安全员

王璋

助理工程师

职称证

安全C证

C3401371020

交安C2(12)G6095

中级

道路与桥梁

11

专职安全管理工程师

娄晶凯

工程师

职称证

安全C证

Z3401301341311交安

C2(09)G1355

中级

交安C

桥梁隧道工程

12

工程助理人员

庞月明

助理工程师

职称证

C3401371309

初级

道路与桥梁

张道财

助理工程师

职称证

C3401371305

初级

道路与桥梁

饶剑

助理工程师

职称证

C3401371209

初级

道路与桥梁

4.2施工班组人员安排

人员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施工队长

2

现场指挥、调度

技术人员

2

负责现场及内业资料

成孔组

10

管棚成孔

注浆组

8

砼浇注及管棚注浆

钢筋组

10

钢材加工及安装

机务组

8

机器操作及维护

4.3机械安排

名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功能作用

钻机

MK-5

2

钻孔

液压泵钻

30KW

2

提供钻机动力

注浆泵

ZJB-1.8

2

注浆

搅拌机

7.5KW

1

搅制水泥浆

搅拌机

JS750

1

拌制套拱砼

挖掘机

日立PC200

1

挖掘土石方

自卸汽车

25T

2

运送土石方

隧道湿喷机

耿力

1

空压机

GA315W-8.5

2

第五章洞口段施工方法

5.1施工原则及程序

洞口工程施工总的原则按先治水,后开挖支护,再施做洞口大管棚,然后进行暗洞开挖施工,施工一定距离后,满足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文件规定的安全距离后进行洞口斜切段、斜切延伸段的二衬施工。

施做大管棚和进入暗洞开挖前,必须进行洞口顶端实际地质调查和观察,对有沟壑和坑洞处必须填平夯实,并按监控量测相关要求进行地表沉降观测,及时为施工作业提供可供参考的量测数据成果。

施工程序:

暗洞开挖

洞口截水天沟明挖临时支护大管棚

明洞衬砌回填

5.2.施工测量

洞口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采用以下2个控制网。

A.复核后的设计院给定的控制坐标、高程点;

B.我方在此基础上加密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点。

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仪器标称精度:

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测量严格按相关规定执行,地面导线的坐标互差≤±12mm;地面高程点的高程互差≤±3mm。

洞口段位置按光坑山隧道出口设计图进行施测,确定好断面里程和尺寸后,从设计断面边仰坡底角起,按坡度、洞口断面高度、实测地面高程确定边仰坡开挖线边线,而后进入日常的施工测量工作。

5.3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洞口地形条件,在洞口范围内施测边仰坡开挖边线,按照设计坡比人工配合挖掘机分层分段开挖。

为避免山体水流浸泡拱脚等,开挖前做好洞顶的截水沟,并配合急流槽将水暂时排入两侧山脚原有水沟中,待路基施工后,将排水引入路基边沟。

洞口开挖施工时,先进行套拱位置掏槽开挖,预留核心土(为方便套拱施工,需对核心土进行适当挖台阶处理。

核心土在管棚施做完成并达到要求强度后、主洞开挖前挖除)。

当洞口围岩稳定,具有一定的覆盖厚度时,采用“无仰坡临界点”进洞;当地形条件较好时,则对边坡适当刷方,并分阶段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处理。

洞门砌筑及仰坡开挖应在洞口段二次衬砌完成20米后进行。

坡度的施工应控制在不陡于设计坡度范围以内;洞口土石方不得使用集中药包爆破应采用弱爆破、短进尺开挖,以免影响仰坡、边坡的稳定;对土质、风化剥落的坡面和稳定的坡脚,要予以防护。

开挖过程中要加强安全防护,及时处理好洞口边、仰坡易坍方的风化层及浮石、危石。

按照稳中求快的原则进行。

同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暗洞施工前应对洞门开挖临时边、仰坡进行锚(网)加固,然后开挖进洞。

每次开挖后派专人检查边坡、仰坡稳定情况,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及加强支护。

采用浅孔小药量爆破,以防止造成山体滑坡或飞石伤人事故,影响整个施工进度。

5.4洞口监控量测

洞口施工时,应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及时进行监控量测,并绘制《每一横断面沉降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图》。

监测位置:

布置在洞口浅埋地段,设置4-6个观测横断面;沿衬砌中线每2-3m一个测点

监测工具:

水平仪、水准尺

监测人员

序号

岗位

姓名

职称

执业或职业资格证明

证书名称

证书号

级别

专业

1

隧道工程师

解叶龙

高级工程师

职称证

G3*******07

高级

隧道工程

2

测量工程师

江雄辉

工程师

职称证

Z3401341304

中级

市政道路

3

地质工程师

王斌

高级工程师

职称证

G3*******15

高级

地质工程

4

专职安全管理工程师

娄晶凯

工程师

职称证

安全C证

Z3401301341311交安

C2(09)G1355

中级

交安C

桥梁隧道工程

5

工程助理人员

饶剑

助理工程师

职称证

C3401371209

初级

道路与桥梁

监测频率:

开挖面前>30m,1次/2天;开挖面前后<30m,2次/1天;开挖面后30-80m,1次/2天;开挖面后>80m,1次/7天

监测精度:

△h=0.1mm

注意事项:

施工前应做好监测准备工作:

如设置测点,配置必要的人员及仪器。

在布置测点时应注意在位移较大的地段将测点布置密一点

地表量测与地下洞室各项监测应同步进行,以利于资料的相关分析

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全部纳入竣工资料,备查

在资料整理时,若发现地表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对下部结构应按照要求采取补强措施。

开挖面观察:

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应绘制开挖面略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浅埋段地表位移量测:

浅埋段地表位移量测断面布置宜与拱顶下沉量测及水平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侧断面内,地表位移量测应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位移基本停止为止。

 

5.5.套拱施工方法

 

(1)套拱基础C15片石混凝土施工

①为了保证套拱基础临近的原状土体稳定与原地貌不动,在每侧边设计边线外加宽≤10cm作为开挖线。

②如果遇到不适用的材料,要予以挖除。

在挖除之前,对不适用材料的范围先行测量,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在开挖完成后及填筑之前重新测量。

填筑材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后方可使用。

③施工时,先施工临时排水沟,挡住外界地表水与冲沟水。

排水沟的水导人洞口外的原始现状沟渠。

④套拱基础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不小于0.3MPa。

满足要求后进行片石混凝土施工。

⑤安装导向管:

在套拱上按设计位置安装φ127导向钢管。

施工时要精确定位,使位置和方向准确无误后浇筑砼套拱。

(2)套拱混凝土施工

①护拱基础砼强度达到5Mpa后,即可安装拱架。

人工配合装载机安装拱架。

②拱架、外模固定钢筋间采用纵向连接钢筋焊接成整体。

内、外模板分别采用铁线同型钢拱架拉牢固定,模板间以及模板同固定钢筋、拱架均需连接牢固。

③护拱砼必须分层对称浇筑,两侧砼浇筑高差不得超过1m,以防止拱架侧移。

④内模板、堵头板根据浇筑速度边浇边安装。

⑤护拱顶部1m左右高度内的砼从拱顶向下浇灌,操作人员可在孔口管上固定木板作为操作平台。

⑥护拱砼应养护不少于7d。

5.6.超前管棚施工方法

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隧道洞口端采用大管棚超前预支护,管棚采用φ108×6mm热扎无缝钢管。

环向间距50cm,以1°~3°仰角打入围岩。

为加固地层,需通过管棚向地层注浆,注浆液选用水灰比为0.5:

1的水泥浆;大管棚注浆固结圈厚度应大于大管棚间距的0.7倍。

操作要点:

A、钻深孔操作要点

①钻杆长度为3m,分次接杆。

钻孔时随着孔深的增长,需要对回转扭矩、冲击力及推力进行控制和协调,尤其推力要严格控制,不能过大。

②为了确保钻杆接头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钻杆联结套应与钻杆同材质,两端加工成内螺扣(钻杆首尾端外螺扣),联结套的最小厚壁≥10mm。

为防止钻杆在推力和振动力的双重作用下,上下颤动,导致钻孔不直,钻孔时,应把扶直器套在钻杆上,随钻杆钻进向前平移;

③施钻时,台车必须紧靠在掌子面上,提高施钻精度;

④钻机开孔时钻速宜低,钻深50厘米后转入正常钻速;

⑤第一节钻杆钻入岩层尾部剩余20~30厘米时钻进停止,用两把管钳人工卡紧钻杆(注意不得卡丝扣),钻机低速反转,脱开钻杆,管棚机沿导轨退回原位,人工装入第二根钻杆,并在钻杆前端安装好联结套,钻机低速送至第一根钻杆尾部,方向对准后连接成一体。

⑥换钻杆时,要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有无损伤,中心喷水孔是否畅通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更换以确保正常作业;

⑦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按同样方法拆卸钻杆,钻机退回原位。

⑧为保证钻孔位置及方向准确,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并做好记录。

过程中发现钻孔方向错误,需及时调整。

B、顶管操作要点

①管件制作:

管棚采用φ108×6无缝钢管,钢管节长4、6m,管棚长度30m(不含导向墙),因此必须接长4~5次,管棚接长时先将第一长钢管顶入钻好的孔内,再逐根连接。

事先加工好管节联结丝扣并预先焊接在每节钢管两端,便于连接。

②接管件应满足管棚受力要求,相邻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同一端面受力;

③顶管作业:

先将钢管安放在操作平台上,管棚机要对已钻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

④接管:

当第一根钢管推进孔内,孔外剩余30~40厘米时,开动管棚机反转,使顶进联结套与钢管脱离,管棚机退回原位,人工装上第二节钢管重新对正,管棚机缓、慢、低速前进对准第一节钢管端部(严格控制角度),人工持链嵌进行钢管联结,使两节钢管在联结套处联成一体。

管棚机再以冲击压力和推进压力低速顶进钢管。

根据管棚设计长度,按同样方法继续接长钢管。

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

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量≤50%,相邻钢管接头间距≥1m。

钢花管为周边带花眼孔眼的管材,由多节钢管连结插进,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4m,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6m,此后的每节钢管均采尽量用6m长钢管,直到设计长度。

尾部钢管(即第一节钢管)的前端,可做为齿状体,方便日后容易轻轻打进入岩土层内固定。

离管末终端约20厘米处,内置半密封金属隔板,避免在灌浆时,浆液从管终端冒出及内压顶出钢管。

管棚应至少5cm外露于套拱,并于外露的管棚上焊接环向φ32钢筋作为接地母线桩,接地母线桩应延至内外侧电缆沟。

接地母线桩要求双面焊接,焊缝不小于4mm。

C、管棚补强注浆

设计为了加强管棚的刚度和强度,需进行注浆加强,应先用钻头掏尽钢管内残碴,然后进行棚管补强,补强方法:

设计为在钢管内注入水泥浆,其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5:

1,建议注浆初压力为0.5~1.0MPa,终压力为2.0MPa,但应由试验确定具体数值。

注浆结束后用锚固剂填充。

注浆前,先将钢管口外径与孔口周边的岩石用锚固剂密封,但要预留一小通气孔,注浆时,使钢管与孔壁的环形空隙内的空气容易从此通气口冒出。

往管口注浆时,直至浆液由通气口冒出为止。

注浆采用多孔同时注浆,先灌注“单”号孔,待1至2天固结后,再灌注“双”号孔。

下图为设计的F1b型大管棚设计图:

5.7.洞口二衬施工(60cm厚C25模筑混凝土洞口衬砌)

施作二衬结合后续洞内二衬一并考虑,采用全断面一次二衬钢模台车。

二衬前先清理基础面,然后进行钢筋绑扎、焊接,钢筋统一在加工厂按设计图纸进行编号制作,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钢筋绑扎完毕后将二衬台车就位,测量放线定位后进行加固。

砼的浇筑自下而上对称浇筑,致拱顶封口。

以上所有工序施工均严格进行过程控制,即实行项目分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否则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二衬各工序操作及具体施做详见相关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

施工及技术措施:

隧道衬砌要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衬砌”的原则,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面,全幅一次性施工。

仰拱施做完成绑扎钢筋后,采用液压整体式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一次性整体灌注施工。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洞内,泵送混凝土浇筑,插入式捣固棒配合附着式振捣器捣固。

施工要点:

复检钢筋:

台车就位前按照测放的隧道中线及标高对已安扎好的钢筋再次进行结构尺寸检查,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保护层能否满足要求,环向主筋内外面是否已安设混凝土保护层浆垫块,符合要求后衬砌台车就位。

立模(台车就位):

根据放线位置,移动台车就位。

台车就位后,按要求检查台车位置、尺寸、方向、标高、坡度、稳定性,符合要求后,并安设好挡头模板,接头止水带及止水胶条和拱部注浆管,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签证后方可灌筑边拱混凝土。

混凝土灌筑:

灌筑边拱混凝土时,应由下向上对称灌筑。

拱部先采取退出式浇注,最后用压入式封顶。

混凝土用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联合捣固,安排专人负责,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外部光滑。

并注意保护好预埋于混凝土内部的注浆管,防止其歪斜和倾倒,以确保二衬后回填注浆能顺利进行。

混凝土灌筑必须连续进行。

拆模养护:

当边、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拆模,拆模时间不可过早。

拆模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七天。

衬砌外观要目测平顺光滑,无蜂窝麻面。

断面尺寸及中线、高程用钢尺配合经纬仪、水平仪量测,内轮廓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8.回填及永久支护

洞口边仰拱回填在明作二衬施做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