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738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西宁市城区2020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化学试卷

(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题1分,9-13小题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B.面包发霉C.西瓜榨汁D.石蜡熔化

2.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D.缺钙会引起坏血病

3.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B.测定溶液的pH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4.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校广泛使用的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在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0C.+1D.+5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与环境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环境D.“限塑令”的执行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7.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子种类不同

8.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

A.N2O3B.NO2C.NOD.N2O

9.异烟肼(C6H7N3O)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烟肼是无机物

B.异烟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异烟肼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

2

D.异烟肼由6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0.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一种空气污染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0.5

X

3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4

C.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

1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氯化钠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D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光亮的铝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4.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 ;

(2)三个亚铁离子 ;(3)小苏打 。

15.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B、C、D、E、F五种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3)写出E和F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6.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t℃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以上四份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该固体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3)甲、乙、丙、丁四份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能是图中的(填A或B)。

17.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容易生锈,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以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三、简答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18.(5分)A、B、C、D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C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D均为氧化物,且A为红棕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7分)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Ⅰ:

完全变质;

猜想Ⅱ:

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

猜想Ⅱ成立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3)【反思交流】

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不足以得出猜想Ⅱ成立的结论,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实验探究2中的Ca(OH)2溶液换成过量的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Ⅱ成立的结论。

四、实验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0.(9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停止加热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中,原因是  。

(2)用BC组成的装置能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填化学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

(3)将制得的CO2通入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石灰水 ;烧杯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1.(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和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离不开实验活动。

根据教材中“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填写相关实验内容:

(1)实验一中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中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五、计算题(4分)

2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某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含量,他们取10g该固体混合物与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题1分,9-13小题每题2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B.面包发霉C.西瓜榨汁D.石蜡熔化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过程】解:

A、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面包发霉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西瓜榨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该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

B。

【总结归纳】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正确的是(  )

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疾病D.缺钙会引起坏血病

【知识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思路分析】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重大。

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症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会引起龋齿;故B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

发育不良,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C错误;

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故D错误。

故选:

A。

【总结归纳】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规范的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出液体体积B.测定溶液的pH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知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思路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校广泛使用的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在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0C.+1D.+5

【知识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思路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过程】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0,则x=+1价。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与环境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环境D.“限塑令”的执行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知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思路分析】根据环境污染和水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防治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解:

A、生活垃圾应分类处理,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造成水土污染,增大环境污染,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改善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限塑令”的执行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总结归纳】环境保护问题是化学考查的热点,理解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知识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思路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下列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子种类不同

【知识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思路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解:

A、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B、把液化石油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

A.N2O3B.NO2C.NOD.N2O

【知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过程】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异烟肼(C6H7N3O)是治疗肺结核药物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异烟肼是无机物

B.异烟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异烟肼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

2

D.异烟肼由6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知识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思路分析】A、根据物种分类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异烟肼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异烟肼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7):

(14×3):

16=72:

7:

42:

16,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异烟肼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6=9:

2,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个异烟肼分子由6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一种空气污染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知识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思路分析】根据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过程】解:

由题意可知,丙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

C3H8+5O2

3CO2+4H2O。

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丙物质是二氧化碳,未列入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故B正确;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

4,故C错误;

D、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0.5

X

3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4

C.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

1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知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50g-2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g-0g=3g;则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7g-3g=24g,故X的数值为24.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7g-3g=24g,故X的数值为2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4g:

3g=8:

1,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氯化钠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知识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思路分析】A、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D

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光亮的铝丝、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

D、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解答过程】解:

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过滤得到盐酸,该选项设计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故选设计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铝、铜表面都析出银白色固体,是因为铝、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等物质,说明铜、铝都比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铝的活泼性,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