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57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docx

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海底观测网市场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

第一节海空天一体化的海洋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4

一、海洋,全球未来发展必争之地4

二、海空天一体化的海洋观测网7

1、海洋遥感卫星8

2、海洋测量船9

3、浮(潜)标11

4、剖面探测漂流浮标13

三、我国在海洋观测领域起步较晚,任重而道远15

第二节海底观测网市场超千亿17

一、海底观测网的构成17

二、NEPTUNE-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观测网络20

三、我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未来市场空间超千亿23

第三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26

一、海兰信:

海洋信息化龙头26

图表目录

图表1: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4

图表2:

我国海洋经济产值占比接近10%5

图表3:

海水跃层造成的潜艇“掉深”和“隐身”6

图表4:

海洋观测网采集的数据种类多、范围广,极为复杂7

图表5:

天基、海基、岸基和水下观测网组成的海洋观测体系图示7

图表6:

海洋测量船能够全方位立体观测海洋信息10

图表7:

浮标和潜标图示11

图表8:

美国的浮标产品系列和全球分布图12

图表9:

Argo浮标图示以及运作过程13

图表10:

海底观测网(单个节点)14

图表11:

海底观测网的构成18

图表12:

海底观测网的一个节点18

图表13:

海底接驳盒20

图表14:

NEPTUNE的分布20

图表15:

多种传感器22

图表16:

海底观测网价值分布25

表格目录

表格1:

海洋的情况远比空间和地面复杂,比如海水跃层造成的潜艇“掉深”和“隐身”6

表格2:

天基、海基、岸基和水下观测网组成的海洋观测体系8

表格3:

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海洋遥感卫星9

表格4:

中国的海洋遥感卫星和能够获取海洋数据的其他卫星9

表格5:

全球先进科考船一览11

表格6:

中国浮标领域主要的研制单位12

表格7:

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海底观测网项目14

表格8:

《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主要内容16

表格9:

海底观测网的关键技术19

表格10:

NEPTUNE的投资预算21

表格11:

NEPTUNE观测网上可装配多种传感器22

表格12:

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已经较为成熟23

表格13:

我国海底观测网技术的主要研发单位24

表格14:

海底观测网一次投入市场空间达495亿元,整体市场空间超千亿24

表格15:

劳雷的海洋产品一览26

第一节海空天一体化的海洋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

一、海洋,全球未来发展必争之地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拥有大量资源。

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71%,其中深度超过1km的海洋面积占全球面积的60%,是陆地面积的两倍。

目前全球近海区域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45%,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全球海洋中拥有50万种生物,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储存着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线100km内的海岸带地区。

图表1:

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

资料来源:

Eearth’ssurface,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海洋在我国经济领域地位显著。

海洋拥有地球上绝大部分的能源、稀有金属和生物资源,是影响生态环境、全球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全球贸易最主要和最廉价的运输通道。

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占GDP的9.6%:

201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6.5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GDP的9.6%。

其中,滨海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占比分别达到40.6%、20.7%,油气开采、矿业等资源开采业占比还非常小。

中国国际贸易85%的贸易量通过航运运输:

中国是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石油进口第二大国,全球航运市场19%的大宗商品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85%的贸易量都是通过航运完成。

图表2:

我国海洋经济产值占比接近10%

资料来源:

国家海洋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了解海洋才能控制海洋,海洋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海洋信息化指的是通过建立海洋观测网采集海洋数据,然后进行处理得到海洋地理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

海洋信息化是研究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基础,也是得到制海权的重要手段,海洋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海洋的情况远比空间和地面复杂:

海洋战场不同于陆地战场和空间战场,卫星加雷达就能够掌握战场地形和敌我动态,海洋中探测手段有限、海底的地形复杂难测、水的物理性质(波浪、盐度、密度、温度)不断变化会极大地影响战场情况,海洋战场的神秘性和不确定性要远高于其他战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海水跃层会造成的潜艇“掉深”和“隐身”,如果能够全方位的掌握海洋数据就能避免“掉深”同时充分利用海水跃层进行“隐身”。

表格1:

海洋的情况远比空间和地面复杂,比如海水跃层造成的潜艇“掉深”和“隐身”

资料来源:

中华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3:

海水跃层造成的潜艇“掉深”和“隐身”

资料来源:

中华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拥有信息优势的国家将占据绝对主动权:

虽然目前我们对海洋还知之甚少,但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海洋将不再神秘,海洋的经济价值和国防地位将不断凸显,处于信息弱势的国家将失去对海洋的控制权,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控制了这片海域,如此一来海洋领土争端将不复存在。

实现海洋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海洋观测技术和相关产业将是世界未来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

二、海空天一体化的海洋观测网

海洋观测技术的难度要远高于空间和地面观测。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发达国家和国际海洋科学组织就非常重视海洋观测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空基、海基、岸基和水下海洋观测为一体的海洋观测网体系的雏形。

通过海空天一体化的海洋观测网,我们可以获得海洋各个位置的气象、地形地貌、水文、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环境等资料,从而实现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国防的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灾害的预警、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但是海洋数据的种类多、范围广,采集极为困难。

图表4:

海洋观测网采集的数据种类多、范围广,极为复杂

资料来源:

《常用海洋数据资料简介》(李晓婷),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由天基、海基、岸基和水下观测网组成的海洋观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全球的海洋观测网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主要由1)卫星遥感和航空观测组成的天基观测网;2)海洋测量船、浮(潜)标、剖面探测漂流浮标组成的海基观测网;3)海洋观测站、岸基雷达站、海洋气象站等海洋站组成的岸基观测网以及4)海底观测网和无人潜航器组成的水下观测网这四部分组成。

图表5:

天基、海基、岸基和水下观测网组成的海洋观测体系图示

资料来源:

VENUS,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表格2:

天基、海基、岸基和水下观测网组成的海洋观测体系

资料来源:

国家海洋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1、海洋遥感卫星

海洋卫星能够对全球海洋大范围、长时期的观测,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遥感器来探测海洋环境信息,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

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功能的对地观测卫星50余颗,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已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海洋卫星系统。

表格3:

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海洋遥感卫星

资料来源:

《海洋遥感卫星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林明森),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我国已经发射3颗海洋卫星,未来5年还将发射8颗卫星。

我国在海洋卫星方面经过了多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自2002~2011年分别发射了3颗海洋卫星,初步建立了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监测系统。

根据《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计划,我国未来5年还将发射8颗海洋卫星。

表格4:

中国的海洋遥感卫星和能够获取海洋数据的其他卫星

资料来源:

《海洋遥感卫星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林明森),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海洋测量船

海洋测量船可全方位立体观测海洋,作用日益显著。

海洋测量船也叫海洋调查船,是一种能够完成海洋环境要素探测、海洋各学科调查和特定海洋参数测量的舰船,西方早在19世纪后半叶就认识到海洋测量船的作用并开始改装使用测量船。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的需求,海洋测量已从单一的水深测量拓展到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地球物理特性、航天遥感和极地参数测量,海洋测量船的作用日益突出。

图表6:

海洋测量船能够全方位立体观测海洋信息

资料来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科学”与考察船功能示意图,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目前我国科考船的数量和性能与海洋强国存在一定差距。

根据劳氏数据库统计,全球运营中的科考船(含调查船)共有899艘,全球43个国家拥有科考船,其中美国拥有173艘、俄罗斯(含前苏联)拥有96艘,其次为挪威、德国、中国、日本、波兰等国。

我国海洋调查船队目前拥有45艘,初步形成了近岸、远海、大洋和基地的综合考察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科考船在搭载设备数量、设备性能、数据指标、破冰能力、水下作业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正在积极建设观测志愿船队伍。

我国海洋局在2014年出台了《海上船舶和平台志愿观测管理规定》,鼓励符合标准的远洋船舶加入志愿船队伍,通过在志愿船上加装的观测仪器设备实现海洋数据的实时观测和传输,帮助我国进行远洋海域的数据采集。

目前我国仅有几十艘志愿船,远不及德国、美国等国拥有近千艘志愿船的发展规模,期望今后志愿船规模能够达到400艘左右。

表格5:

全球先进科考船一览

资料来源:

中国船舶在线,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3、浮(潜)标

浮(潜)标是海洋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

浮标、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调查的重要技术装备,具有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的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地对海洋水文、气象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是海洋观测岸站、调查船和调查飞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展,是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

潜标系泊于海面以下,并可通过释放装置回收,具有获取海洋水下环境剖面资料的能力,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浮标、潜标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重视。

图表7:

浮标和潜标图示

资料来源:

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装备公司,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漂流浮标是锚系浮标的补充。

锚系浮标只能在同一点全天候连续观测数据,并且需要定点投放和回收,所以就需要漂流浮标来进行补充。

漂流浮标是一种不用连接锚链、随波逐流、探测项目较少的观测手段,通过传输信号给卫星实现对气压、气温、风速、风向、温度参数的探测,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廉、使用范围广、投放简便等优势。

我国浮(潜)标数量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根据海洋局《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2014—2020年)》显示,我国目前建成了业务化观测浮(潜)标40余个,主要布设在我国陆架海域,漂流浮标常年保持数十个,主要布放在中远海和大洋,未来5年将新增50个浮(潜)标观测站位以及600个漂流浮标。

但是我们的浮标数量与美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的锚系浮标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球分布,2014年锚系浮标数量达到1215个。

图表8:

美国的浮标产品系列和全球分布图

资料来源: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技术水平已经成熟,产业化进度加快。

我国从1965年开始研制海洋资料浮标,在863等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基本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浮标产品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浮标网的建设正在加速。

在浮标研制单位中,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