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358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docx

湖南长沙市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

湖南长沙市

2020届中考全真模拟卷(三)

语文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搽粉(chá)端详拮据(jù)李代桃僵

B.勾当(gòu)旁鹜恣睢(suī)郑重其事

C.瞥见(piē)聒噪豢养(huàn)鸩占鹊巢

D.筵席(yán)嗤笑愧赧(nǎn)前仆后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从三亚海鲜餐馆高价宰客事件,反映出了广大游客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努力完善市场监管,真正尊重游客切身权益的愿望。

B.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论它们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它们都深切地关注了人生。

C.为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市必须进一步加快建设“优教南充”的步伐。

D.近年来,我省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全面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B.③①⑤②④C.④③②①⑤D.③②①⑤④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

“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

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

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6.综合运用(共6分)

(1)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楷书的一项是()(2分)

(2)秋天有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主要风俗分别是吃月饼和赏月,赏菊和登高,这两个节日依次是,。

(2分)

(3)关于秋天的诗词曲有很多,你能写出连续的两句吗?

(2分)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湾)

(2)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陆游)

(3)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8.下列关于名著或名著阅读方法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儒林外史》全书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故事勾连而成,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不止于此,小说也塑造了王冕、庄徽君、杜少卿等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阐述了“人的价值是尊严与爱”的主题,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阴郁暗淡的景物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悬念设计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C.“炎炎烈烈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地红。

却似火轮飞上下,犹如炭屑舞西东。

”这几句话描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烈焰燃烧的情形。

D.阅读外国小说需要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关注小说的叙述角度。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前者视野广阔、内容丰富;后者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9.下面是一段京剧唱词节选,根据你对《水浒传》的阅读,这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的唱词?

这段经历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着怎样的影响?

(3分)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

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

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

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

讲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章台夜思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楚角:

楚地的角声。

②章台:

即章华台,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③殊:

犹,还。

10.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诗在题材上属于思乡怀远诗,在体裁上属于近体诗,我们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十五从军征》则为古体诗。

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在押韵、平仄、对偶上均有严格要求。

B.“灯”和“角”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孤灯”、“楚角”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的“灯”和“角”都起到了渲染冷清的意境、烘托思乡之苦的作用。

C.“芳草”在古诗词中多指代春天、美好的青春等,颔联却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

D.全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诗人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

尾联前半句点明所思的内容,后半句以景结情。

E.这首诗层次清晰,章法严密。

前两联写景;景中寓情;后两联议论,论中寄慨。

1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

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至察其事,皆治,庭芝①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

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

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二王走③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

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

王以惊疾殂④,群臣皆欲散去。

秀夫曰: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

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乃与众共立卫王。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⑤不可脱,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

(注释)①庭芝:

即李庭芝,南宋名将。

②亡:

逃跑。

③走:

指逃亡。

④殂(cú):

死亡。

⑤度:

估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察其事,皆治/察纳雅言(《出师表》)

B.庭芝上其名/有仙则名(《陋室铭》)

C.每事咨访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D.天若未欲绝宋/绝多生怪柏(《三峡》)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D.其一犬坐于前(《狼》)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已。

1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陆秀夫的人物形象。

陆秀夫和诸葛亮,都有一个特点——“忠”,请你结合本文和《出师表》,谈谈对“忠”的看法。

(5分)

(2)说明文阅读(共8分)

长沙弹词

①在长沙,有一门可以与山东快板、河南梆子媲美的传统说唱音乐——长沙弹词。

在旧时的茶楼里,乐师用一面渔鼓伴奏,一名艺人怀抱月琴,或唱或念,诗情画意的境界便油然而生,满堂客人的情绪也跟着长沙弹词的节奏不停变化。

②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所谓道情,是指唐代道教在道观里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又吸收词牌、曲牌,与民间曲艺结合。

长沙弹词的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

时任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和诗人们泛舟长沙湘江,有歌伎弹奏琵琶、月琴等乐器。

辛弃疾写了一首《贺新郎》: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

”“么弦”即“幺弦”,是月琴、琵琶的第四弦。

辛弃疾的这首词成了湖南弹词的被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

③长沙弹词成熟应在清朝同治年间,当时的长沙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著有一本《坦园文录》,记录有长沙弹词先人张跛在1863年(同治二年)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

“以板鼓唱道情”“惟妙惟肖”。

④如果说清朝年间的弹词艺人是“个体户”小打小闹的话,到了民国时期,弹词艺人便变成了“抱团取暖”,弹词也在长沙城渐渐兴盛起来。

为什么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呢?

⑤这就跟如今的嘻哈说唱艺人多存在于酒吧夜店一样,弹词生存也需要土壤,当时最重要的土壤就是茶寮、茶楼。

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直到抗日战争后,长沙茶馆仍有百余家。

像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黄兴南路的德园、八角亭的大华斋、老照壁的徐松泉都是名噪一时的老字号。

客人们在其中喝茶吃早点,有时一坐便是大半天,总不能让人闲着吧,得表演点节目。

而喝茶的人又以贩夫走卒为主,演湘剧京剧什么的,一来太雅,二来地方也不够,一来二去,茶馆老板便选定了长沙弹词。

弹词表演一般就一两人,占地不大,而且书也说得、小本也唱得。

在茶馆茶棚表演,当时称为“坐棚”,长沙城里的说唱艺人有四五十个,20多个茶楼设场,有日、晚两场,每场听众百人。

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歌厅酒吧。

⑥长沙弹词发展到黄金时期,形成了三大不同的流派。

一曰廖派,咬字行腔比较懒,唱词较为精炼;一曰周派,唱腔铿锵有力,唱词中喜欢加衬词;一曰舒派,唱腔圆润甜美。

⑦1927年长沙弹词进入说书场,弹词艺人以传统话本小说为基础,创作了不少长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沙弹词还创作了不少如《雷锋参军》等现实题材的故事。

⑧长沙弹词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出了一位集大成的人物。

此前的廖、周、舒三派虽各擅胜场,但总体来说板式变化较少,比较呆板。

而长沙弹词盲老艺人彭延坤先生在精心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规范整理了长沙弹词的九板八腔、十八套曲、方言十三辙,在唱腔上融汇了湘剧高腔、昆曲、小调、山歌等多种唱腔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长沙弹词的演唱艺术,也赢得了部分长沙弹词爱好者的追捧。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长沙弹词起源于道情,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是湖南弹词的被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

B.清朝年间的弹词艺人是“个体户”的小打小闹,到了民国时期,长沙弹词渐渐走向成熟,弹词艺人便变成了“抱团取暖”,并且由于长沙茶寮、茶楼之多,长沙弹词在民国风生水起。

C.随着时间推移,长沙弹词不断发展进步,取材也越来越广,不仅从传统话本小说中取材创作,还创作了不少现实题材的故事。

D.彭延坤先生作为长沙弹词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前辈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彭派。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为长沙弹词,其黄金时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种流派。

B.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的向读者展现了长沙弹词在民国期间的茶铺里大受欢迎的情形。

C.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长沙唱词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流派的发展现状。

D.第⑧段“此前的廖、周、舒三派虽各擅胜场,但总体来说板式变化较少,比较呆板。

”一句中“总体来说”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原文意思会发生改变。

18.根据选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思考如何传承长沙弹词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链接材料)2017年,长沙在长沙市剧本创作中心建立和完善长沙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长沙将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地方戏曲振兴エ程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文化事业发展重点工作。

同时还将注重保障戏曲从业人员社会权益,资助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扩大职称评审范围,将转企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并将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浅谈快餐式阅读

①“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

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②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

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

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

③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

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

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

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

④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

但现实使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

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

⑤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

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宇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

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

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

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

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

⑥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

而今之计,只有对快餐式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1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只有对快餐式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B.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或观看,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

可见今人、古人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的。

C.几千年以来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而数十年来视频逐渐成为媒介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将逐步取代文字。

D.对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只要加快语速、精简内容,短短15秒的视频就可以完整反映一部名著。

20.以下能作为本文论据的选项是()

A.鲁迅先生说: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B.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

小学六年时间,一个孩子竟能阅读1700本课外书。

C.陶渊明的读书技巧就是“不求甚解”。

他在自传性短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是在告诫人们,掐头去尾、删段减句地读书,就像把河水截断,这样怎么能读好书呢?

2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并结合原文,说说快餐式阅读的弊端。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丑石

——贾平凹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

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②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

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③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④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

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⑤人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⑥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⑦这使我们都很惊奇!

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

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⑧奶奶说:

“真看不出!

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⑨“它是太丑了”。

天文学家说。

⑩“真的,是太丑了”。

⑪“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⑫“以丑为美?

⑬“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

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⑭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⑮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22.阅读上文,理清文脉,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情节

情感

奶奶看到门前的丑石

嫌弃

后来

孩子们看到丑石身上锈上了绿苔、黑斑

有一天

惊奇

不久

天文学家带人运走了丑石并为我们解说丑石的美

2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奶奶又说:

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众人都认为丑石极丑,主要是因为丑石外形丑陋、没有多大用处还妨碍生活。

B.文章第4段写到丑石上的坑凹儿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表明了丑石也不是一无是处,体现了我们对丑石的态度有所改观。

C.文中多处用到了对比:

如汉白玉、大青石的有用与丑石的无用构成对比、奶奶与我对丑石的态度前后有对比、丑石在前文中体现的丑与后文中表现的美是对比、人们对丑石的嫌恶与天文学家对丑石的喜爱也形成对比。

D.“丑石”在文中不仅仅指一块陨石,它象征那些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无闻承受着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

E.先抑后扬是本文突出的写作手法,文中前面用了大量文字来描述丑石的丑及人们对它的嫌恶,后来转写丑石的美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赞美,对比鲜明,凸显了文章主题。

25.文章标题“丑石”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现实社会中一个人价值被认可前的“孤独”的看法和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获36.5亿票房,主演张译荣获“影帝”称号,深受观众喜爱。

但张译成名前,一直默默无闻地跑了十年龙套,受尽了冷眼屈辱。

张译曾坦言:

那些年被人轻视误解嫌恶的时候,也曾经觉得特别孤独,非常痛苦,他就默默地告诉自己: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他相信,作为一个演员,具备过硬的素质和实力,被观众发现和认可只是时间问题。

3、语言表述(共10分)

26.5月23日下午4点,从学校小卖部买完东西出来的C/70/班李同学发现自己放在外面储物架上的书包(如图所示,黑底,图中字母A有红、粉、白三种颜色)不见了,里面有很多生地复习备考的学习资料,下个月就要参加生地会考的她心急如焚。

她刚准备拿去充餐卡的300元钱和妈妈给她新买的一把蓝色折叠式遮阳全也在书包里。

请你帮她拟写一则寻物启事(只写正文部分)。

要求:

内容完整,条理清晰,语言得体,不超过150字。

四、作文(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感悟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拮据jū;B.旁鹜——旁骛;C.鸩占鹊巢——鸠占鹊巢;故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A项错误,相敬如宾:

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班集体;B项错误,美轮美奂:

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不能用来形容比赛;C项正确;D项错误,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与语境不符。

故选C。

3.C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从”;B.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中心”;C.无语病;D.语序不当,“全面”是“抵御”的状语,应该放在“抵御”前面;故选C。

4.D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本题逻辑顺序排列,③句总提读书“多读”的问题,②句承接前句“懂”继续分析,①句一步从时间上来说明读懂书的问题,⑤句推进一层,对“懂”的真正含义进行解说,④句“因此”,对以上所说加以总结,强调观点“读书要反复读”。

故选D。

5.B

【解析】《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B。

6.

(1)A

(2)中秋节重阳节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汉语字体的演变及特点,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