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756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docx

第8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

第4单元光合作用与能量

焦点35植物色素:

光合色素

花青素

(1)主要色素:

叶绿素a

(2)辅助色素:

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3)分布位置:

位于叶绿体的囊状膜上

(4)不溶于水:

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效果最佳

叶绿素不吸收绿色光而呈现绿色

(1)可溶于水

(2)分布于液胞内

(3)在酸性→呈红色

在碱性→呈蓝色

(4)与光合作用无关

【例题】下列有关于植物色素的叙述,何者错误?

(A)叶绿素可吸收绿色光而呈现绿色(B)叶绿素对红光和蓝光的吸收效果最佳(C)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皆与光合作用有关(D)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现蓝色(E)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呈现红色

【答案】(A)(C)(D)(E)

【详解】(A)叶绿素不吸收绿色光(C)花青素与光合作用无关(D)(E)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中性条件下呈紫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焦点36光合作用:

光反应

(发生于叶绿囊膜上)

(1)光能的转换:

太阳能→化学能

(2)水的分解:

H2O→½O2+2H++2e-

(3)NADPH的形成:

NADP++H++e-→NADPH

(4)ATP的形成:

ADP+Pi→ATP

暗反应

(发生于叶绿体基质)

(1)固碳作用:

CO2+H2O+RuBP→甘油酸

(2)还原作用:

甘油酸

甘油醛

(3)再生作用:

甘油醛

RuBP

【例题】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其主要功能为何?

(A)固定二氧化碳(B)产生ATP和NADPH(C)利用ATP产生葡萄糖(D)由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葡萄糖【96指考】

【答案】(B)

【详解】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可形成ATP和NADPH。

焦点37光反应:

光系统

光系统II

(PSII)

反应中心P680=对光波680nm吸收较强的叶绿素a

(1)各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能量转移至叶绿素P680

→叶绿素P680释出电子

电子转移至PSI

(2)电子呈单方向从PSII流向PSI→不再返回

(3)PSII需补充的电子来自水分子的分解

光系统I

(PSI)

反应中心P700=对光波700nm吸收较强的叶绿素a

各色素分子吸收能量→能量转移至叶绿素P700

→叶绿素P700释出电子

NADP+吸收电子和H+→合成NADPH

反应中心

叶绿素a

叶绿素a吸收光能→释出电子(引发电子传递链)

水的分解(光水解):

H2O→½O2+2H++2e-

(1)O2离开叶绿体→由气孔释出

(2)e-被光系统II吸收

→补充叶绿素a受光激活后所失去的电子

(3)H+藉主动运输进入叶绿囊的内腔

电子传递链

(1)对电子的亲合力:

电子载体A<电子载体B<电子载体C<电子载体D

(2)电子释出能量→合成ATP(用于H+的主动运输)

叶绿囊内腔累积H+

叶绿囊内腔累积H+

→叶绿囊内腔H+浓度高,叶绿囊外基质H+浓度低

→形成『质子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

合成ATP

叶绿囊膜上的沟道蛋白与ATP合成酶相连

质子浓度梯度

合成ATP

【例题】有关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PSI和PSII均位于叶绿饼 (B)光系统失去的电子皆由水分解补充 (C)非循环式电子传递仅产生ATP,不产生NADPH (D)循环式电子传递可产生ATP和NADPH (E)PSII并未参与循环式电子传递

【答案】(A)(E)

【详解】(B)水分解所释出之电子由光系统II吸收(C)(D)非循环式电子传递可产生ATP和NADPH;循环式电子传递仅产生ATP,不产生NADPH。

焦点38光反应的电子传递链:

非循环式

电子传递

(1)主要功能: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形成ATP及NADPH

(2)一对电子的传递→可产生1个ATP及1个NADPH

∵2H2O→O2+4H++4e-

∴光水解产生1个O2时,可释出4个电子→产生2ATP及2NADPH

循环式

电子传递

(1)主要功能:

产生1个ATP

(2)PSII未参与循环式电子传递→没有光水解作用,没有O2产生

(3)P700释出之电子被PSI本身所吸收→没有形成NADPH

【例题】有关于光合作用中的循环式和非循环式的电子传递方式,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皆以P680和P700为反应中心 (B)皆有氧气的产生 (C)皆以NADP+吸收电子 (D)皆有ATP的产生

【答案】(D)

【详解】(A)循环式电子传递仅有PSI参与,PSI的反应中心是P700(B)非循环式电子传递引发水分解产生氧气,循环式电子传递不产生氧气(C)循环式电子传递由PSI吸收电子。

 

焦点39暗反应:

(亦被称为碳反应、卡尔文循环、三碳循环)

固定一个CO2需消耗3个ATP及2个NADPH

(1)6RuBP+6CO2→不稳定化合物

12PGA(磷酸甘油酸)

(2)12PGA

12G3P(PGAL,磷酸甘油醛)

(3)10G3P→6RuBP(再用于固定CO2)

2G3P→合成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

【例题】生物可藉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供细胞利用。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哪几项正确?

(A)能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细胞都含叶绿素(B)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都含叶绿体(C)植物细胞主要利用绿光来进行光合作用(D)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将水分解产生氧分子的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E)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糖分子的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囊状膜上进行【93指考】

【答案】(A)(B)

【详解】(C)叶绿素不吸收绿光(D)光反应中的水分解反应发生于绿叶体的囊状膜上(叶绿囊膜上)(E)固定二氧化碳的暗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基质内。

 

焦点40CO2的固定:

CO2固定方式

代表种类

C3植物

CO2在叶肉中被固定为三碳的甘油酸PGA→进入卡尔文循环

一般植物均属此类

例如:

水稻

C4植物

CO2在叶肉先被固定为四碳的草醋酸OAA

→草醋酸转换成有机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

→有机酸分解释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

生长于热带、亚热带较缺水地区

例如:

甘蔗、玉米

CAM植物

可进行景天酸代谢

(1)夜间气孔开放

→CO2在叶肉被固定为苹果酸(存于液泡)

(2)日间气孔关闭

→苹果酸分解释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

生长于极缺水的干旱地区

例如:

景天科植物、仙人掌

落地生根、石莲、菠萝

【例题】

(1)下列有关不同植物固定CO2方法的叙述,何者错误?

(A)水稻叶肉细胞内的酵素能促使CO2与三碳糖结合(B)菠萝的叶肉细胞可在夜间将CO2固定于液胞内(C)甘蔗的叶肉细胞仅能固定CO2,但无法合成磷酸甘油醛(D)仙人掌的叶肉细胞可以固定CO2,又可以合成磷酸甘油醛【100指考】

(2)生物固碳法是利用生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碳水化合物。

下列有关景天酸代谢(CAM)植物之固碳作用的叙述,哪些正确?

(A)发生在白天(B)需要水分子(C)需要液胞(D)发生在光反应,可以产生能量(E)发生在碳反应,会消耗能量【100指考】

【答案】

(1)(A)

(2)(C)(E)

【详解】

(1)(A)水稻属于C3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酵素能促使CO2被固定为三碳的甘油酸(B)菠萝属于CAM植物,叶肉细胞可在夜间将CO2固定于液胞内

(C)甘蔗属于C4植物,叶肉细胞仅能固定CO2,但无法合成磷酸甘油醛;维管束鞘细胞可进行卡尔文循环、合成磷酸甘油醛(D)仙人掌属于CAM植物,叶肉细胞于夜晚固定CO2,于白天合成磷酸甘油醛。

焦点41ATP的形成:

ATP的结构

腺嘌呤+核糖+三个磷酸基(仅具二个高能磷酸键)

能量货币

所有生物均直接利用ATP作为供能物质

转换效率90%

ATP的形成(耗能8Kcal):

ADP+Pi+8Kcal→ATP+H2O

ATP的水解(释能7.3Kcal):

ATP+H2O→ADP+Pi+7.3Kcal

偶联反应

生物体内的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藉ATP而联合

受质阶层的

磷酸化作用

糖解作用

(发生于细胞质)

磷酸烯醇丙酮酸(PEP)+ADP

↓酵素

丙酮酸+ATP

化学渗透的

磷酸化作用

(1)氧化的磷酸化作用

(发生于粒线体)

内褶膜与外膜之间的空腔(外隔室)累积H+

→内褶膜内外H+浓度有差异

→H+通过内褶膜上的沟道蛋白和ATP合成酶

→触发ATP合成酶的活性

→ADP与Pi结合成ATP

(2)光合的磷酸化作用

(发生于叶绿体)

叶绿囊内腔累积H+

→叶绿囊膜内外H+浓度有差异

→H+通过叶绿囊上的沟道蛋白和ATP合成酶

→触发ATP合成酶的活性

→ADP与Pi结合成ATP

叶绿体

粒线体

【例题】下列有关于生物细胞形成ATP的叙述,何者正确?

 

(A)粒线体和叶绿体的外膜皆有电子传递链 (B)膜两侧的H+浓度差异可抑制ATP形成 (C)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可造成H+浓度差异 (D)ATP合成酶可促使H+浓度差异的形成

【答案】(C)

【详解】(A)粒线体和叶绿体的外膜无电子传递链(B)膜两侧的H+浓度差异可促使ATP形成(D)H+浓度差异可活化ATP合成酶而形成ATP。

焦点42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细胞呼吸):

发生于粒线体,产生CO2和H2O,有电子传递链。

1.糖解作用

(发生于细胞质)

(1)葡萄糖→…→2PGAL(磷酸甘油醛)→…→2丙酮酸

(2)NAD++H++e-→NADH

(3)2ADP+2Pi→2ATP

糖解过程不需氧参与→有氧或无氧均可进行糖解作用

2.形成乙酰辅酶A

(发生于粒线体)

(1)丙酮酸+辅酶A→乙酰辅酶A+CO2

(2)NAD++H+→NADH

3.柠檬酸循环

(发生于粒线体)

(1)乙酰辅酶A+4C化合物→柠檬酸(6C)

(2)柠檬酸

↓柠檬酸循环(克列伯循环)

3NADH、FADH2、2CO2、ATP、4C化合物

4.电子传递链

(发生于粒线体的

内褶膜上)

(1)NADH、FADH2→参与粒线体内褶膜上的电子传递链

(2)电子释出能量→H+通过内褶膜移至外隔室

(3)外隔室累积高浓度H+→形成质子浓度梯度

→H+通过内褶膜上的沟道蛋白和ATP合成酶

→触发ATP合成酶的活性→合成ATP

(4)2H++½O2+2e-→H2O

【例题】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皆有电子传递的现象,二者之间有何差异?

(A)光反应中,由O2提供电子给电子传递链(B)呼吸作用中,由NADH提供电子给电子传递链(C)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系统中,最后由O2接受电子(D)光反应的电子传递系统中,最后由NADPH接受电子(E)光反应的电子传递为一放能反应,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则为一吸能反应【91指考】

【答案】(B)(C)

【详解】(A)光反应中,由H2O提供电子给电子传递链(D)光反应的电子传递系统中,最后由NADP+接受电子而形成NADPH(E)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链皆为放能反应(形成ATP)。

焦点43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酦酵作用):

发生于细胞质,无电子传递链,不产生H2O。

乳酸酦酵

(肌肉细胞、乳酸菌)

(1)葡萄糖+2ADP

2丙酮酸+2ATP

(2)2丙酮酸

2乳酸

丙酮酸直接被还原为乳酸,不产生CO2

C6H12O6→2C2H4OHCOOH+2ATP(不产生H2O和CO2)

酒精酦酵

(植物细胞、酵母菌)

(1)葡萄糖+2ADP

2丙酮酸+2ATP

(2)2丙酮酸

2乙醛+2CO2

2乙醇

丙酮酸被分解为乙醛和CO2,乙醛再还原为乙醇(酒精)

C6H12O6→2C2H5OH+2CO2+2ATP(不产生H2O)

【例题】下列有关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叙述,哪几项正确?

(A)酵母菌只会进行无氧呼吸作用(B)植物细胞只在进入黑暗期后才进行呼吸作用(C)动物细胞可进行有氧及无氧呼吸作用(D)所有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都是在粒线体内进行(E)细胞进行有氧或无氧呼吸作用时,都会进行糖解作用【93指考】

【答案】(C)(E)

【详解】(A)酵母菌可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植物在白天和夜晚均会行呼吸作用(D)原核生物(细菌和蓝绿菌)不具粒线体;原核生物于细胞膜进行呼吸作用形成ATP。

焦点44探讨活动酵素活性的测定:

原理

利用触酶分解过氧化氢。

若有水和氧产生,表示有毒的H2O2已被分解

步骤

(1)3%过氧化氢溶液+马铃薯碎片→收集所产生的气体(O2)。

(2)3%过氧化氢溶液+磨碎的猪肝→收集所产生的气体(O2)。

结果

(1)2H2O2

2H2O+O2↑

(2)以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O2)

→即将熄灭的火柴头重新点燃(因O2有助然性)

【例题】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分别装入不同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放入的物质是小石块或粉笔,锥形瓶内的反应为何?

(2)若放入的物质是马铃薯,则锥形瓶内的反应为何?

(3)若放入的物质是磨碎的猪肝,则锥形瓶内的反应为何?

(4)上述各装置,锥形瓶内的反应是由何物质所引起?

(5)承上题,此反应的反应式中,产物为何?

(6)若以试管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应如何收集?

(7)把即将熄灭的火柴头丢入已收集气体的试管中,有何变化?

【答案】

(1)无反应

(2)有气泡产生(3)有气泡产生(4)触酶(5)O2及H2O

(6)排水集气法(7)又重新燃烧起来

 

焦点45探讨活动光合作用之探讨:

实验

光合色素之层析分离

光反应的还原作用

步骤

(1)80℃烘干菠菜叶片

(2)90%丙酮溶解叶片的色素

(3)5ml展开液

=石油醚4.5ml+90%丙酮0.5ml

石油醚:

丙酮=9:

1

(1)0.5蔗糖溶液=叶绿体的等张溶液

(2)叶绿体溶液离心分离

(3)0.1%DCPIP

→吸收光反应水分解所产生的电子

结果

由上而下:

(分子量由小至大)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照光的叶绿体溶液:

DCPIP蓝色→褪色为无色

希尔反应:

DCPIP(蓝色)+H2O

DCPIP-H2(无色)+

O2

【例题】请回答下列有关于『光合色素层析分离』实验的问题:

(1)本实验中使用丙酮的目的为何?

本实验中使用石油醚的目的为何?

(2)展开液的成分及配制比例为何?

叶汁滴在滤纸的范围有何限制?

(3)滤纸上最先出现的颜色为何?

(4)滤纸上所得色素层析由上而下依序为何?

(5)层析所得的光合色素,何者分子量最大?

【答案】

(1)溶解叶绿体内所含的色素;作为展开液

(2)石油醚:

丙酮=9:

1;范围不可太大、愈小愈好

(3)橙色(4)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5)叶绿素b

【例题】在『光反应的还原作用』实验中,先取叶绿体溶液置于冰箱中备用,然后取A、B、C、D四支试管,C管及D管以铝箔纸包紧管底使不透光,A管及B管则置于光照下,请回答下列有关于本实验的问题:

(1)本实验中的指示剂为何?

(2)制备叶绿体溶液时,为何必须使用蔗糖溶液?

其适当浓度为何?

(3)制备叶绿体溶液时,为何不能使用蒸馏水?

(4)为何需使用二层纱布过滤制备的叶绿体溶液?

(5)叶绿体溶液经每分钟3000转速离心5分钟后,其绿色沉淀物中有无细胞核?

为什么?

(6)哪些试管是为对照组?

(7)哪些试管的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指示剂的颜色如何变化?

【答案】

(1)DCPIP

(2)作为叶绿体的等张溶液,0.5M

(3)会使叶绿体胀破(4)可得到较纯净的叶绿体溶液

(5)有,因细胞核比重大,且大小与叶绿体相当

(6)B为A之对照组,D为C之对照组

(7)A;由蓝色褪色为无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