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5176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docx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试题及参考答

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4.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5.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

  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7.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8.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10.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绝对精神”的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

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

  C.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

  3.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A.水是万物的本原B.火是万物的始基

  C.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4.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产生的途径包括()

  A.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于一个新的企业B.国家财政拨款新建的企业

  C.国家向私人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D.国有企业购买私营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7.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B.由事物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8.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9.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转化B.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构成人的现实的认识客体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3.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都是直接同一的

  4.二元论是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第三条哲学路线

  四、问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3.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4.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1:

陆九渊: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集》)

  王守仁:

“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传习录》)

  

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3:

列宁:

“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A5.B6.B7.B8.B9.B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D2.ABD3.ABC4.BD5.ACD6.ACD7.ABD8.ABC9.AC10.ACD

  三、辨析题

  1.错误。

只有作为对象性的事物即进入人的实践和认识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的认识客体。

  2.错误。

这是诡辩论,它的要害是把运动绝对化,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3.错误。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而且这个“质”是指根本性质或全部的质,失去质事物就要转化为它物。

而量不是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因为在“度”的围量的变化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4分)

  4.错误。

哲学上的两条基本路线是指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二元论是折衷主义路线,它虽承认有两个本原,一是物质,一是精神,但物质的本原是消极被动的,而精神的本原是积极能动的,所以二元论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四.问答题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围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根本的、显著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在度的围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围的变化,属于质变。

二者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量变开辟了新的道路;二者互相渗透。

  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三项容。

(2)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当上层建筑存在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或环节、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上层建筑既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不能很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一面。

所以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革除其中的弊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3.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4.

(1)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与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相比,主要有下列新变化: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达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乱,保持社会稳定,先后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利有所扩大。

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影响日益扩大。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的变化,并不意

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五、材料分析题

  

(1)陆九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

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

“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和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了唯心主义。

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