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175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四大名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四大名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四大名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四大名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四大名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四大名陶.docx

《中国四大名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大名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四大名陶.docx

中国四大名陶

日记 [2009年01月07日] 中国四大名陶

(2009-01-0709:

28:

01)

标签:

、、、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刻  

    中国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

    江苏宜兴紫砂陶

     江苏宜兴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五千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个土地上制陶。

我们宜兴陶瓷的特点是在历史上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五千多年来,不管什么朝代,宜兴陶瓷一直制,一直有。

在宜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说是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帮助越王灭亡了吴国之后,就弃官隐退,带着美女乘一叶轻舟来到太湖之滨的宜兴定居,并以制陶为业。

后来当地人尊奉他为陶业祖师,称他为"陶朱公"。

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

千百年过去了,作为陶都的宜兴,最为知名的是它的紫砂陶。

可以说宜兴的紫砂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自宋代延至明正德(约十世纪至十六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 2、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 3、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 4、近代和现代,宜兴紫砂到达鼎盛时期   宜兴紫砂陶品类众多,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等。

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宜兴紫砂壶,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点:

因表里不施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所烹之茗,醇芳隽永,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越宿不易馊;泡茶沏以开水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赏用日久,越安放细润,光洁古雅,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提高,使宜兴紫砂越出国境,饮誉世界。

早在1962和1930年宜兴紫砂就分别在美国费城和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得金、银质奖,而今,宜兴紫砂世界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迭出,成绩卓著。

   宜兴紫砂陶的艺术价值除了自身的色彩之外,还在于它的装饰艺术。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

明清时候文人画的兴起以后,带动了中国紫砂的文化内涵。

那个时候任伯年,吴昌硕,还有陈曼生,大家都知道的曼生壶。

现在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壶在字贵,字以壶传"意思就是说一把好的壶,通过雕刻装饰以后,身价百倍。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紫砂陶器的生存空间、技艺特征、衍生谱系、传统文化内涵等方面,迄今仍呈现良好的状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宜兴市的汪寅仙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刻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刻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刻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制壶并刻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制壶并刻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制壶并刻

     

                   宜兴紫砂壶 潘若骏制壶并刻 

    广西钦州坭兴陶

    据相关资料记载,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

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

也是钦州最著名的特产之一。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据史志记载:

钦州陶器,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

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

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

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

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坭兴陶(学名:

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

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

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

天然洁净、泥质细腻。

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成品后的坭兴陶器古色古香、光润柔和、音质铿锵、耐酸耐碱、绝无毒性(铅镉释出量为零),它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结构使得器皿内氧分充足,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

实践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无霉变:

茶具泡茶,溢香芬淳,隔夜而色味不变。

久用的茶具还可生成荃芽,即使不放茶叶,冲入开水仍有芳香茶味。

花瓶插花,花艳叶茂、经久不谢,尤其桃李更可开花结果。

   坭兴陶“窑变”堪称“中国一绝”。

“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无定格,高品位的艺术品极其珍贵。

这种色泽丰富,具唯一性、无类同、绝无仅有“窑变”的艺术效果,赋予了钦州陶的高品位和难得的收藏价值。

   由于,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刻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

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云南建水陶

    云南建水陶,即建水工艺美术陶器,出产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被誉为"陶中一秀",是我国传统艺关术中的珍品。

  云南建水陶器的制作,是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建水陶的生产,正是具备这两方面的良好条件。

建水县在郊碗窑村周围数十里内蕴藏丰富的优质陶土,土质细腻,粘度极好,适宜制作精美的陶器。

同时,当地群众又有世代相传的制陶技艺。

选用五色陶土配制成坯,经过绘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精心制成的各式建水陶器,不仅造型优美,图案雅致古朴,而且质坚细润,色泽鲜明,表面光洁映人,敲击时声若金石,有"色如铜、声如磬、亮如镜、光鉴照人"的特点。

具有浓烈的中国古老民族色彩,用于装饰房间更增添淡雅清新的气氛,因此素为人所钟爱。

其中嵌白烧黑产品,更是陶坛一绝。

在莹润光洁的黑底上嵌以白色的写意花卉,色调对比鲜明和谐,独具风格,耐人鉴赏,为全国所少有。

  云南建水陶产品丰富多样,有罐、壶、瓶、盆、茶具、汽锅和陈设品等近百种。

由于具有耐酸、耐温、防潮透气和保温久的特点,所以使用建水陶茶壶泡茶可久不变味,花瓶插花能经久不凋,餐具盛放食物则有延长贮藏时间之效。

建水陶汽锅,原理科学,结构新颖,独出一格。

系利用水蒸汽将食物制熟,既能使食物格外鲜美可口,也有利于保持食物的内在营养成分。

著名的滇味菜“田七”汽锅鸡,就是用建水陶汽锅烹制的。

“田七”汽锅鸡远传国外,建水陶汽锅也成为云南的一种出口商品。

 

    四川荣昌陶

    荣昌安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其生产基地安富镇以烧制陶器闻名遐迩,素有“泥精之乡”的美称,“安陶”二字已被收入中国词典、辞海,“陶都”的美称享誉国内外。

但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辉煌过后,荣昌陶逐渐走向衰落,现在仅有极少数的荣昌老陶艺人会制作安陶精品,陶厂也主要以低价的实用陶具为主打产品,难以做大做强。

中国“四大名陶”即:

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紫陶特点:

一、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至今已经拥有5K多年的历史,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之类,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吧,如果没猜错.

二、荣昌陶为四川重庆的特产之一,采用的陶土细腻致密,可塑性强,烧结性能好,制成的工艺陶产品叩之发声清脆悦耳,体形秀丽精巧,釉质光润,装饰朴素大方,既实用,又美观,作表作品为.

三、云南建水陶瓷源远流长,主要作品为:

青花瓷盘,青花瓷碗,青花玉壶春瓶,其主要的特点有:

造型,手法,装饰,色彩显文章.

四、钦州坭兴陶,哼哼,那可是所有钦城人民的自豪,可惜广西人民诚实纯朴,缺乏商业知识,对于1300多年历史的坭兴陶不懂得适时适机作商业推扩,及环球销售计划,知道吗?

当今中国神州大地上的香港、奥门、东方不夜城-上海都有“钦州街”都是因此成名,

  云南省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紫陶生产企业,在历史上建水紫陶曾和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坭兴陶等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但由于职权不明、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宣传意识等原因,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近年来一直负债经营,目前已经濒临破产。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紫陶厂的没落意味着整个紫陶产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在云南省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的厂区里,一些制作好的紫陶器具随意堆放着。

本报记者李倩摄我国最大紫陶厂即将关停

  云南省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会长谢恒告诉记者,云南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建于1954年,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因其生产的陶瓷以紫色为主,故称为紫陶,曾经一度名声响亮,其“狮头”牌紫陶汽锅曾两次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云南省优质产品。

可是,记者在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时,却看到整个厂区一片萧瑟,一些制作好的紫陶器具如花盆、茶杯、汽锅等杂乱堆放在草丛中,夹杂着枯枝败叶,让人感觉像一堆废品。

几个工人在仅存的小部分场地上继续制作着紫陶器具,对于未来的日子他们感到很茫然。

  这家工厂副厂长吴家明告诉记者,紫陶厂占地70多亩,鼎盛时期有600多名员工,但由于生产管理方式落后,不能顺应市场需求,加上1985年和1997年的两次改革失败,厂里入不敷出,连年负债经营,到现在不得不把大部分土地拍卖出去。

2007年11月中旬,厂里把58亩土地以3180万元的价格拍卖给云南省一家公司,现在只剩下10多亩场地,让100多名工人暂时维持生产。

  吴家明说,一直以来,工厂的管理都沿袭传统的方式,从拉胚、刻画、烧制到成品,各项工种的工人不论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是论资排辈,工资高低相差无几,分配方式走的是集体化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如此一来,工艺师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影响了生产效率。

已经退休的高级工艺师谭知凡告诉记者,退休前他在厂里每个月只拿440元的工资,而这已是当时工艺师中最高的。

“工资低造成大量的技术工人外流。

”工厂原来的技术员张福顺说,几年前他在厂里当技术员时每个月只领到100多元的工资,实在熬不住了才出来自己开制陶作坊。

记者了解到,这些技术工人到个体作坊后,一个熟练的拉胚师傅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5000元左右,一般雕刻打磨工能拿到2000多元。

  在产品定位上,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主要以生产生活陶具为主,这在物资供应紧缺年代时当然不愁销路。

吴家明说,但是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陶具作为家庭生活器具的使用量逐渐减少,这使得产品的销路成为一大问题,而且生活陶价格低、耗料大、利润少。

像一个汽锅的卖价仅为40元,一个小花盆10元左右、大花盆20元左右。

现在整个工厂的年产值还达不到100万元。

紫陶产业面临巨大冲击

  不少业内人士说,如今,紫陶产业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一方面,在今年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中,云南对建水紫陶极力推介,有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此时,中国紫陶产业的标志性企业却即将关停,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另一方面,近三年来,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跳槽出来的技术员,纷纷创办、合资开办了30多家紫陶作坊,但由于创建时间短,创办者多为资金缺乏的技术工人,因此无法体现规模优势,在与其他产品竞争时更显乏力。

  记者在建水县盛产紫陶的碗窑村走访了10多家私人紫陶作坊,这些作坊大多是利用自家房屋,雇用几名工人,安装几台拉胚机械,从附近的田地里挖来一些红泥土,就开始进行生产,产品完成后,把门面随意装修一下作为陈列室,然后就等着一些慕名而来的客人购买,只有几家经济实力稍强的老板在建水县城内,开设了专门销售紫陶工艺品的店铺,且开始往省外扩展。

一家紫陶作坊的老板说,现在建水私人作坊基本都是小打小闹,年销售额最高的大约只有100多万元,一般的只有20万元至30多万元。

即便是当地有名的画家、书法家在陶器上进行装饰成精品,最多也只能卖几万元,而江苏宜兴紫砂陶精品,有的能卖到几十万元以上。

  从整个产业的发展看,2004年,建水紫陶业的产值大约只有200万元左右,2006年估计达到了2000万元;而宜兴有的紫砂陶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两亿多元,整个宜兴紫砂陶产业的年销售总额超过了八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宣传不到位、营销不畅也是导致建水紫陶产业受创的重要原因。

据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的一些工人回忆,他们在厂里几十年从来没有机会到云南省外考察,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陶瓷产业发展状况,也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到目前,建水紫陶的销售基本还局限在云南省内。

  重整旗鼓,迎头赶上

  “即使中国最大的紫陶厂解散了,建水紫陶产业仍然不会垮,它仍会延续下去。

”建水县紫陶研究会会长谢恒告诉记者,凭借建水紫陶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奇妙的制作工艺等优势,从产品的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多下功夫,利用好现在国内收藏热的恰当时机,制订详细的营销计划,那么建水紫陶业在几年内将会有较大突破。

  谢恒告诉记者,目前云南省以及建水县有关部门对紫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建水县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的破产事件,帮助他们重整旗鼓;建水县已准备策划拍摄以紫陶为题材的电视宣传片;由政府组织一些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展销会;联系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准备向他们赠送建水紫陶藏品;邀请一些国家级书画家参与建水紫陶的产品开发;成立建水紫陶科研基地,宣传建水紫陶悠久的文化,培养紫陶工艺人才等。

“如果这些措施到位了,5年后建水紫陶年产值突破亿元应该没问题。

”对建水紫陶有几十年研究的谢恒充满了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