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035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9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前言···························································1

第一章工程概况················································3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15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6

第四章揭煤等特殊地层的施工方法·······························26

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27

第六章施工机构设置···········································44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46

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48

第九章施工安全措施···········································57

第一十章文明施工、环保、消防措施及安全质量标准化···············92

第一十一章附图

 

前言

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执行国家及本行业部门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采用先进合理的科学技术,结合我单位的施工能力和技术经验,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效益,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工程进度。

本着工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效益好的原则施工。

严格贯彻我单位通过的质量ISO9001标准《管理手册》中的相关规定,确保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是:

1、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岳圣山煤业有限公司施工设计图纸;

2、《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5、《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

6、《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7、《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9、国家、省市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要求;

10、岳圣山煤业有限公司二期矿建工程招标文件。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临近采区情况

1、地面位置:

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岳圣山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泽州县川底乡东烟村、上麓村、下麓村马坪头村一带,行政区划属泽州县川底乡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北纬35°32′19″~35°33′48″,东经112°39′31″~112°40′55″。

岳圣山煤业井下二期巷道布置与地面建筑、村庄等不存在立交位置关系,对地面建筑物无影响。

晋——韩公路从井田的东南通过,井田南距晋阳高速公路直距约6km,东距太焦铁路线晋城北站直距约20km,各乡村均有公路连通,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井下与其相邻巷道的位置关系:

井田外西北侧为山西泽州天泰坤达煤业有限公司,东北部为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壁盈煤业有限公司,其它周边无相邻矿井及小窑,现相邻矿井目前与本井田间无越层越界开采情况。

工业广场北东部为副立井,南中部为回风立井,南西部为主立井。

第二节地质、水文、瓦斯条件

一、矿井地质

(一)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晋城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东南部。

井田内第四系中更新统地层大面积出露,全新统在井田中部拐河河床两侧分布,井田北部、西部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井田东南局部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出露。

现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

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厚度100m左右。

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下部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中见脉状、薄层状石膏,顶部常见细粒状、星散状黄铁矿,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与下伏地层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5.60~21.02m,平均厚13.68m。

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浅灰色粘土质泥岩,局部具鲕粒结构,底部偶夹透镜状赤褐铁矿层。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53.70~83.17m,平均厚65.13m。

以K1砂岩为底,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旋回结构明显,由多层石灰岩、不同粒级的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

灰岩中含蜒、腕足、海百合茎动物化石。

含煤5~7层,下部含煤性较好,有灰岩4~5层,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及其碎屑。

中部砂岩发育。

泥岩及粉砂岩中富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及碎片。

根据岩性组合以及与区域对比将本组分为三段。

1)一段(C3t1)

Kl底~K2底,厚3.76~8.56m,平均厚5.53m。

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煤层等组成。

K1砂岩厚0~1.47m,一般厚0.54m,灰白色、灰色中厚~薄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硅质胶结,脉状、波状层理,夹泥岩条带,局部底部含砾,为砂坪沉积。

Kl顶~15号煤顶:

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含铝泥岩,中夹细粒砂岩,含星散状黄铁矿,见不完整植物化石。

顶部具有15号煤层,井田内厚2.21~2.77m,平均厚2.41m,全区稳定可采,为黑色中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中部夹16号煤线,中下部局部见一层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

为泻湖、潮坪及砂坝沉积。

2)二段(C3t2)

K2底~K4顶,厚18.81~26.52m,平均厚22.34m。

为石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和薄煤层组成。

本段以海侵石灰岩发育为特征,由K2、K4等深灰色石灰岩构成主体格架,与黑灰色泥岩、灰~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13号、12号、11号薄煤层等组成向上变浅的海退层序。

石灰岩中含完整及不完整动物化石,化石主要为蜓、孔虫、腕足碎片;泥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含少量植物化石;砂岩为中、细粒结构,具波状、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夹泥岩条带。

本段为三角洲前缘砂坝沉积,标志层横向稳定,沉积结构清楚,中部K3灰岩普遍受后期冲刷缺失。

3)三段(C3t3)

K4顶~K7底,厚31.13~48.09m,平均厚37.26m。

本段岩性以碎屑岩发育为特征,夹K5、K6等石灰岩、泥质灰岩及5号、7号、8号等薄煤层。

9号煤层位于该段的下部,井田内厚1.50~3.05m,平均厚1.91m,全区稳定可采。

石灰岩为深灰色,均匀层理为主,含丰富的动物化石,为开阔及局限台地沉积;碎屑岩中砂岩为中、粗粒及细粒结构,脉状、波状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夹泥岩条带,层面含较多植物碎屑;泥岩、粉砂岩为深灰色、黑灰色,具水平纹理,透镜、波状层理,含完整及不完整植物化石,含菱铁矿结核,偶见黄铁矿结核。

该段为分流河道沉积。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46.83~61.38m,平均厚54.45m。

底部以K7砂岩底与太原组地层分界,呈整合接触。

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杂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煤层。

含丰富的植物化石,有二叠枝脉蕨、华北蕉羽叶、星轮叶等。

其中3号煤层位于本组中下部,井田内煤层厚1.65~7.40m,平均厚5.53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该地层出露于井田内北部、西部,井田内最大残留约51.80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连续沉积。

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顶部为灰白色含铝泥岩,较纯,含较多菱铁质鲕粒,俗称“桃花泥岩”;下部为灰色、黑灰色泥岩,粉砂岩含较多植物化石,中夹灰白色中粗粒砂岩,较稳定;底部为K8中细粒砂岩,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含长石及菱铁矿鲕粒,具少量云母片,交错层理,波状、脉状层理,下部夹泥岩包体及条带。

本组为三角洲平原~曲流河~湖泊相沉积。

6、第四系中更新统(Q2)

井田内广泛分布,厚0~20.0m,平均厚10.0m。

岩性为棕黄色、浅红色亚粘土、粘土,含钙质结核,局部似波状,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为黄土状堆积。

7、第四系全新统(Q4)

厚0~10.0m,平均厚3.0m。

分布于井田内大的沟谷及河床内,为砂土,砂砾等混合冲洪积物,岩性混杂,为冲洪积。

(二)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9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7、8、9、11、12、13、15、16号,煤层平均总厚5.92m,本组地层平均厚65.13m,含煤系数9.09%。

9、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9号煤层厚1.50(Y-3)~3.05(255)m,平均厚1.91m;15号煤层厚2.21(431)~2.77(Y-3)m,平均厚2.41m,可采含煤系数6.63%。

5号煤层仅在Y-3孔处揭露1.37m、7号煤层仅在Y-3孔处揭露1.10m,其余钻孔均未达到可采厚度,为零星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

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一般含煤2层,编号自上而下为3、4号,煤层平均总厚6.11m,本组地层平均厚54.45m,含煤系数11.22%。

其中3号煤层井田内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1.65(431)~7.40(255)m,平均厚5.53m,可采含煤系数10.16%。

4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

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19.58m,煤层总厚12.03m,含煤系数10.06%。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3、9、15号煤层,4、5、7号煤层为零星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三)构造

井田位于沁水盆地东南边缘,晋获褶断带西部,井田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井田内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西,倾角约2°~4°,表现为一产状平缓的单斜构造,现未发现断层、陷落柱构造,井田内外无岩浆岩侵入,对本区地层、煤层无影响。

井田构造总体属简单类型。

二、水文情况

1、井田位于太行山南段西侧,区内总地势为东西高中部低,相对高差116.41m,地表水排泄通畅。

3号、9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及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灰岩层间裂隙岩溶水一般富水性差,矿井井下涌水量亦不大。

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现未发现断层、陷落柱构造,未见岩浆岩侵入。

奥灰岩溶水位标高低于3号、9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不存在底板突水危险,但长期开采条件下,煤层顶板冒裂带与基岩风化带可使大气降水、含水层地下水等对矿井产生充水影响。

井田中部拐河及东南部煤层埋深较浅,3号、9号煤层地表亦有出露,顶板砂岩裂隙较发育,有可能沟通上部的风化裂隙浅层水和地表溪流水,同时,上部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井田3号、9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总体应属中等类型。

2、1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灰岩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弱且不均匀,单位涌水量0.00007L/s·m。

井田构造类型简单,现未发现断层、陷落柱构造,未见岩浆岩侵入。

奥灰水水位标高低于15号煤层底板标高,所以开采15号煤层不存在底板突水问题。

但井田上部3号、9号煤层采完后,其采空区积水也可能通过导水裂隙带等对矿井产生充水。

综合以上情况,井田15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总体应属中等类型。

三、瓦斯情况

2011年5月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岳圣山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理工大学对矿井达产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预测结果:

前期生产,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21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61m3/t;生产中期,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46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94m3/t;后期,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68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94m3/t。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的规定,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岳圣山煤业有限公司在开采9号和15号煤层时,无论是生产前期、中期还是生产后期,均属于瓦斯矿井。

四、煤尘

9号煤层: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6月4日对井田内Y-2号钻孔9号煤层煤尘爆炸定性测试分析,火焰长度为0mm,加岩粉量(%)为0,鉴定结论为煤尘无爆炸性。

15号煤层: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3月22日对

本矿15号煤层煤尘爆炸定性分析,火焰长度为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0,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940℃,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为370℃,鉴定结论为煤尘无爆炸性。

另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6月4日对井田内Y-1钻孔测试成果,火焰长度为0mm,加岩粉量(%)为0,鉴定结论为煤尘无爆炸性。

五、煤的自燃性

9号煤层: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6月4日对井田内Y-2号钻孔9号煤层自然倾向性测试分析,煤的吸氧量(cm3/g)为1.41,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

15号煤层: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3月22日对本矿15号煤层煤层自燃倾向性分析,煤的吸氧量(cm3/g)为1.40,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Ⅰ类,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

另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10年6月4日对井田内Y-1钻孔测试成果,吸氧量为1.42cm3/g,自燃等级为Ⅰ类,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

六、其它地质情况:

地温:

正常

地压:

正常

附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工程概况

岳圣山煤业二期工程施工水平+673m。

现有的施工图纸为井底车场平面图、井下巷道布置平面图,主要施工的巷道及硐室包括:

井底车场、等候室、主变电所、主水泵房、水仓、消防材料库、避难硐室、无极绳绞车硐室、清理撒煤斜巷、集中回风巷、北回风巷、南回风巷、爆炸材料库、北轨道巷、南轨道巷、进风行人斜巷、采区水仓、采区泵房、回风联络行、9号煤胶带运输巷、9号煤回风巷、采区变电所、轨道运输斜巷、绞车硐室、采区上部车场、采区避难硐室、首采面胶带顺槽、综采设备组装硐室、首采面轨道顺槽、首采面回风顺槽等工程,上述工程主要硐室采用浇筑砼支护,综采设备组装硐室、清理撒煤巷采用锚网喷支护,其余工程均采用锚网索喷支护。

该工程施工前首先完成主井的永久改绞和回风井主扇通风系统。

二期工程的施工利用主井改绞完成后的各提升、辅助系统进行施工。

1、井底车场,设计长度251.364m,井底车场马头门连接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5-6.2m,砼浇支护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壁厚500mm;井底车场单车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5m,锚网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2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井底车场双车道为直墙半圆拱巷道,巷道净宽5m,净高度4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混凝土厚度150mm。

2、等候室及通路,设计长度62.6m,等候室通路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度2.5m,净高度2.55m,采用锚网喷支护形式,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厚度100mm;等候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度4m,净高度3.5m,采用锚网喷支护形式,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厚度120mm。

3、下安全出口,设计长度20m,巷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素砼支护形式,巷道净宽2.5m,净高度2.55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支护厚度250mm,巷道坡度以施工蓝图为准。

4、水泵房及通路,设计长度52.1m,水泵房通路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3m,净高度3m,锚网喷支护形式,喷射混凝土强的等级C20,喷射厚度100mm;水泵房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素砼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m,净高度4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支护厚度400mm。

5、变电所及通路,设计长度62.6m,水泵房通路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3m,净高度3m,锚网喷支护形式,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厚度100mm;水泵房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素砼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m,净高度3.6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支护厚度400mm。

6、水仓,设计长度251m,水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2.5m,净高度2.55m,素砼支护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支护厚度250,巷道施工坡度以蓝图为准。

7、撒煤清理斜巷,设计长度158m,撒煤清理斜巷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尺寸、支护形式及坡度以施工蓝图为准。

8、管子道,设计长度29.6m,管子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素砼支护形式,巷道净宽2.5m,净高度2.75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支护厚度300mm,施工坡度以蓝图为准。

9、消防材料库及通路,设计长度69.177m,消防材料库通路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2.5m,净高度2.55m,锚网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消防材料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3.7m,净高度3.25m,锚网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10、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长度63.409m,永久避难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6m,素砼支护形式,混凝土支护厚度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11、无极绳绞车硐室,设计长度49.22m,无极绳绞车硐室通路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2.5m,净高度2.55m,锚网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无极绳绞车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6m,净高度4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12、北轨道巷,设计长度257.5m,北轨道巷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15#煤顶板布置。

13、南轨道巷,设计长度760.3m,南轨道巷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15#煤顶板布置。

14、进风行人斜巷,巷道长度、尺寸规格、支护形式及巷道坡度以设计图纸为准。

15、9#煤轨道巷,设计长度465.7m,巷道为矩形断面,巷道净宽4.5m,净高度3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混凝土支护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9#煤顶板布置。

16、爆炸材料库,设计长度260m,爆炸材料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度2m,净高度2.42m,素砼支护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厚度200mm。

17、采区泵房,设计长度35m,采区泵房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6m,素砼支护形式,混凝土支护厚度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30。

18、采区水仓,设计长度100m,采区水仓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2.5m,净高度2.45m,素砼支护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支护厚度250mm。

19、9#煤轨道斜巷,设计长度108.8m,9#煤轨道斜巷断面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施工坡度及支护形式、断面尺寸以施工蓝图为准。

20、回风联络巷,设计长度87.7m,回风联络巷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施工坡度及支护形式、断面尺寸以施工蓝图为准。

21、采区变电所,设计长度46m,采区变电所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4m,净高度3.6m,素砼支护形式,混凝土厚度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2、绞车硐室,设计长度12m,绞车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净宽6m。

净高度4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23、采区上部车场,设计长度89.3m,采区上部车场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巷道施工坡度及支护形式、断面尺寸以施工蓝图为准。

24、采区避难硐室,设计长度51m,采区避难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素砼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m,净高度3.6m,混凝土支护厚度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5、集中回风巷,设计长度317.4m,集中回风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5m,净高度3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喷射厚度120mm,巷道沿15#煤顶板布置。

26、北回风巷,设计长度146.8m,北回风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5m,净高度3m,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15#煤顶板布置。

27、南回风巷,设计长度787.9m,南回风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5m,净高度3m,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15#煤顶板布置。

28、南胶带巷,设计长度774.9m,南胶带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m,净高度3m,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15#煤顶板布置。

29、集中胶带巷,设计长度260m,集中胶带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m,净高度3m,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集中胶带斜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断面尺寸、施工坡度以施工蓝图为准。

30、9#煤皮带巷,设计长度559.8m,9#煤皮带巷为矩形断面,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巷道净宽4m,净高度3m,喷浆厚度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巷道沿9#煤顶板布置。

31、综采设备组装硐室,设计长度21m,综采设备组装硐室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净宽度4.5m,净高度4.75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32、9#煤回风巷,设计长度489.6m,9#煤回风巷为直墙半圆拱断面,净宽度4.5m,净高度3m,锚网索喷支护形式,喷浆厚度12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沿9#煤顶板布置。

附图:

井下巷道布置平面图

巷道工程量及特征表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节现场施工条件

施工岳圣山一期工程时工业广场已进行平整,临时改绞时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局部完善修整,开工前具备施工条件。

供电系统利用矿方提供的一期工程高、低压供电线路,后期根据施工需要补充线路。

排水、压风、压水系统利用一期工程井筒内排水管路,二期工程随施工进度延伸管路。

施工二期工程尽量利用一期工程施工时所建大临工程设施,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和施工队伍人员的增加,按照建设单位规划增建临时建筑,应尽可能避开永久建筑位置。

通讯系统采用移动电话和直拨电话与外界联系。

场内安装容量50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负责井口、各部门及办公室间的通讯联络。

与公司本部信息联系主要采用互联网。

第二节施工准备

1、岳圣山二期工程的施工应先完成回风井、副立井、主立井短路贯通,利用部分原有矿井巷道进行巷道维修,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以及回风立井和主立井井底临时车场、主变电所、主水泵房、水仓等工程,其他工程的施工在形成完整的辅助系统后进行。

2、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

3、编写施工机械、材料、人员进场计划,根据进场计划,及早安排设备、材料及人员的调遣运输。

4、对施工用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证进场设备完好,满足生产需要。

5、提前安排进场职工的安全培训、特殊工种证件的办理。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

1、贯通安排:

利用原矿井15#煤系统部分巷道将主副风三井进行贯通,三井贯通后形成通风、运输、压风等完整生产系统。

贯通路线:

副立井→副井井底运输石门→15#煤皮带运输巷(原有巷道)→回风井下部连接处→回风井

回风井→回风井下部连接处→15#煤皮带运输巷(原有巷道)→主井井底运输绕道(原有巷道)→主立井

2、主井改绞方案

主井计划2013年9月份启封改绞,改绞工期预计30天。

主井改绞期间,副立井刷大施工出矸直接回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