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93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

湖州的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工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湖州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该产业2007年规上工业产值已达6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轴承生产基地及全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基地。

湖州的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竞争力排名第28位,平湖的光机电产业自1999年以来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已经超过服装成为平湖第一大产业,2006年规模以上光机电企业工业总产值就首次跃过百亿元大关。

2007年11月,湖州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明确把节能环保机械、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特种锅炉、交通运输设备、新型轻纺机械、关键零部件及仪器仪表等七大领域和产品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到2011年,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将提高到20%以上。

湖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产品的专门人才。

湖州是国内外先进装备引进和使用的重点地区。

据湖州海关统计,近几年湖州的引进设备总额一直处于全省前三名。

湖州不仅是现代机电产品的重要生产地区,而且还是浙北最大的包装生产基地,全国闻名的纽扣之乡,湖州的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化纤制造也是全国闻名。

湖州还有颇具地方特色的造纸、木业家具、船舶修理等产业。

近年来这些传统产业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引进了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的广泛大量使用,对管理、使用、维修、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和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专门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作为浙江工业的主体,制造业已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浙江工业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要用二十年的时间,使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制造业普遍发达。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包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长三角主要城市都把现代制造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湖州市、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需要大量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产品以及管理、使用、维修、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和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专门技能人才。

(二)人才需求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在现有制造业就业人口中,高级工以上技能型人才仅占技能型人才的15%左右,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而能解决制造业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奇缺。

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已经连续多年位于用人需求榜前3名。

2008年全省人才交流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全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年需求达20000多人,其中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

浙江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50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10余万人。

湖州“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4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类人才需8000人。

据08年对湖州市39家各类制造业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总需求735人中,机电产品设计岗位(含CAD绘图)88人,占12%;机电设备制造工艺技术岗位105人,占14%;设备操作(产品生产)岗255人,占35%;机电设备装配和调试岗位70人,占10%;机电产品销售和产品技术服务岗位50人,占7%;机电设备维修和改造岗位62人,占8%;生产、质量等技术管理岗位105人,占14%。

以“立足湖州,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为服务面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浙江省及湖州市产业发展的方向相适应,和人才需求占86%的机电设备操作、制造工艺、工程制图、设备维修、装配调试等生产一线岗位相对接。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湖州市乃至长三角地区需要一大批能够设计、生产、制造先进机电装备及维护、管理、消化国外先进机电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专门技能人才。

本专业将为湖州的制造装备业、电子信息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0年招收了首批高职学生,现在校生11个班级496人。

本专业开办以来已有6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一)教学团队基本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4人,高级职称教师5名,双师素质教师10名,7名教师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6名,浙江省高职高专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省高职高专专业技术带头人1人,在读博士1人。

从行业企业聘请了7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

(二)实训条件基本满足2003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确立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上重点扶持,先后投入300万元,购置了单片机、PLC、传感器、电子电工、维修电工、数控维修实验台等实验实训设备。

建立了浙江大学省级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数控培训基地湖州教学点,满足了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和浙江正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州通泰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6个,运行良好并建立了保障机制,为专业教学创造了必备的实验实训条件。

(三)教学改革成效显著2000年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

2003年底和上海职教研究所合作,对机电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

构建多层教学平台,含文化基础课教学平台,机电大类专业基础平台,专业主干课教学平台,专业方向课教学平台。

实行学年学分制。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对专业课程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课程整合。

第一阶段,由《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进行了课程整合开设课程《工程力学/材料》,由《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等课程整合成《机械制造技术》。

第二阶段,对原有课程进行分门别类的归整,形成新的课程《机械基础

(一)》、《机械基础

(二)》、《电气基础》。

从05级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进行了新的整合,将《机械基础

(一)》、《机械基础

(二)》再次整合为《机械基础》。

多年来,大部分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参和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6项。

主编、参编规划教材共11部。

公开发表论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10篇。

(四)工学结合得到践行2003年和敏惠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组成独立建制教育教学行政班——“敏惠班”。

在完成教学计划同时,由敏惠公司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相关具有企业文化特色课程,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

实现“在校内基本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后,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专业学习和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完成由低层次岗位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顶岗实训成绩和获得学分挂钩,将实训教学真正纳入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4年开始和湖州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机电专业02级学生中选拔组成“恒光电力班”。

在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学习、实习成绩计入学籍档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

2005年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连续三年被爱芬食品公司选拔,经过送北京总公司和湖州基地学习培训,现已成为湖州爱芬食品公司的骨干力量。

(五)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和湖州通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耐高温智能电动执行器的研制和开发》,截止目前创产值150万元。

为企业组建特色班。

先后和敏惠公司、湖州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爱芬食品公司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和员工培训等多形式合作。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依托湖州市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深化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落实“四个一”工程,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行动领域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3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湖州乃至浙北地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机电控制方面形成特色。

(二)具体目标

1.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实行工学交替,在和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等行业重点企业成功举办“订单班”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推行“订单式培养”。

2.推进课程体系和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通过对机电行业访谈、实践专家研讨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召开专业教师、实践专家研讨会,按照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景;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6门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其中2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电子电工技能训练、自动生产线控制、普通机床控制、数控机床控制等机电控制领域为重点的,集教学实训、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推广和职业素质训导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新建立5家互利共赢、关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

4.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方向互补的教学团队。

经过3年的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6-8名。

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参和课程开发和设计,承担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专兼职教师比例稳定在1:

1左右。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85%以上。

5.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优势,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使用,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工的培训和鉴定,每年300-600人次。

每年承接市级及以上技术研发课题或企业横向课题3-5项。

6.引领专业群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电子电工技能训练、自动生产线控制、普通机床控制、数控机床控制、机床制造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等领域的重点建设,带动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使用电子、汽车运用专业协调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设备操作、制造工艺、产品设计、设备维修、装配调试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用近2年时间完成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和职业岗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第5学期(短学期)到企业专业实习,第6学期返回课堂总结提高,第7学期完成顶岗(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缩短教学和就业岗位距离。

在总结“加西贝拉班”、“敏惠班”、“恒光班”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步推行和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等行业重点企业“订单培养”。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工学结合教学运行表

学期

教学目标

开设课程

备注

4

1

以文化课程教学为主,形成对专业基本认知。

测绘和计算机辅助绘图

1

形成对机械加工、电子电路维修的实际操作技能。

测绘和计算机辅助绘图

普通机床加工

机械零部件设计

1

形成初步工艺分析及工艺编制能力。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

机械零部件设计

普通机床加工

1

初步掌握数控加工的、数控机床维修等技能,形成机电产品装配能力,为到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数控机床加工

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

生产和质量管理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

机电系统检测

生产和质量管理

1

完成真实环境的工作技能训练。

企业顶岗实习

短学期

1

重回课堂进行总结提高,提高数控加工的、数控机床维修等技能。

数控机床加工

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

计算机辅助制造

数控机床维修

机电系统检测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1

提升综合能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

1.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机电行业访谈、问卷调查;召开由课程开发专家和机电企业的班组长(实践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分析;由专业教师,高层次的企业专家详细描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召开由课程专家、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按照从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景;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为:

测绘和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零部件设计、机电产品装配训练、机电产品电气控制、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普通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数控机床维修、生产和质量管理、顶岗实习。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如下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

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和企业合作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科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

将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机电产品电气控制、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机械零部件设计、数控机床维修、数控编程和加工6门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其中2门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在实施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完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行动导向、项目驱动的特色教材建设。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教师“联一企、做一项、结一师、带一批”的“四个一”工程,快速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技术过硬、“双结构、双素质”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经过三年的建设,使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列入学院“攀登工程”培养的专业带头人1-2名,列入“培育工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3-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由行业、企业实践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15-20人,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行水平。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在教学团队中选拔1-2名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列入学院“攀登工程”培养,通过到国内外著名职业院校进修访学、到企业挂职等形式等途径,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理念,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引领教学团队、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专业带头人。

2.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在教学团队中选拔3-4名骨干教师,列入学院“培育工程”,通过主持或参和各级各类教改、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企业挂职、参和科技开发和服务等形式,培养一支在机电控制、机械制造等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继续引进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

3.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结合课程开发、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对口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测试,使专业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比例达85%以上;同时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4.兼职教师聘用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在现有7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业技术能手13人以上担任兼职教师,承担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和实践指导任务。

开展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经三年建设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

通过建立合理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和待遇,建立相应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相对的稳定性。

(四)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新路。

依托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和设备条件,开拓实训、培训等服务功能。

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科研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

校内实训基地和课程对应表

序号

实训室

功能

相关课程

1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学

技能竞赛训练

测绘和计算机辅助绘图

机械零部件设计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

机电系统检测

2

PLC实训室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

维修电工实训室

PLC变频器触摸屏综合运用实训室

维修电工培训、考评

电气控制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教学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机电系统检测

3

数控加工实训室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数控编程和加工教学

数控机床操作工培训、考评

数控编程和加工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实训室

机械CAD课程教学

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课程教学

计算机辅助制造

测绘和计算机辅助绘图

5

金工实训室

金工实训、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课程教学

普通机床加工

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和企业共建“特色班”、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使用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共建共用”长效机制,建立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基地名称

实训内容

1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2

正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

3

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专业实习

4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5

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学生顶岗实习

6

浙江嘉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原湖州冶金机械厂)

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在集团公司下属6个分公司)

7

湖州新华年电机有限公司

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8

中国亚龙科技集团

顶岗实习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优势,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使用,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工等培训或鉴定。

2.以实施“四个一”工程为楔机,鼓励教师参和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3.建立机电研究所,为机电、汽配行业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的开发、服务。

4.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带动专业群教学质量提高。

(六)带动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使用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在机械、电工电子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机电产品电气控制、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机械零部件设计、数控机床维修、数控编程和加工等课程的重点建设,为其他四个专业提供可供借鉴经验,实现教学团队、专业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并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发展。

专业名称

建设内容

重点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

电气自动化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PLC变频器触摸屏综合技术使用

攀登工程:

1人;

培育工程:

2人;

双师比例:

85%

专兼比例:

1:

1

PLC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变频器触摸屏综合运用实训室,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3个。

数控技术

数控编程和加工

计算机辅助制造

攀登工程:

2人;

培育工程:

2人;

双师比例:

85%

专兼比例:

1:

1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室;数控铣床加工实训室;计算机辅助制造实训室;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3个。

使用电子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训练

电子产品制作和工艺设计

培育工程:

2人;

双师比例:

85%

专兼比例:

1:

1

电子技能实训室、创新实训室、电子产品制作实训室,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3个。

汽车运用技术

汽车电器设备检修

汽车检测和诊断

攀登工程:

1人;

培育工程:

3人;

双师比例:

85%

专兼比例:

1:

1

汽车维修检测中心、汽车电器实训室、发动机构造和检修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3个。

五、保障措施

(一)实行项目负责制,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明确岗位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专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实行项目负责制,本专业建设项目全部落实到各教学模块,专业技术带头人即为项目负责人。

制定和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实行绩效和奖励直接挂钩,并在学院及分院成立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小组,对建设过程定期检查,全程监控,确保建设项目高质量完成。

(二)机制和管理保障依据《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专业实行项目负责制,分院院长对全过程负责。

成立专家咨询机构,评价、检查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加强项目运行监控,确保本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和项目的实施。

(三)充实和完善由行业企业广泛参和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经建立了由高校专家、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开展了多次活动。

下阶段将进行调整,聘请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充实专业指导委员会。

由技术专家、技能大师参和课程体系建设,为“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四)合理规划,提高经费利用率

建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制度和逐级审批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对各建设项目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把资源的使用效率作为考核各项目小组的重要指标;实施设备采购公开招投标制度,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预期成效

(一)经过3年努力,通过对电子电工技能训练、自动生产线控制、普通机床控制、数控机床控制等机电控制领域为重点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湖州乃至浙北地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机电控制方面形成特色。

(二)推行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三)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深谙高职教育、技术精湛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四)优质课程取得成效,6门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的教学资料上网;其中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2门;

(五)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对院内外开展自动化技术、数控维修、维修电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工种的技能等级培训和考核工作。

七、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汇总

重点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编号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省财政投入

举力方投入

院校自筹

企业投入

合计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小计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小计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小计

2009年度

2010年度

2011年度

小计

合计

教学

实验

实训

条件

建设

1.机械零部件设计一体化教室

10

20

30

10

10

40

2.机械制造和工艺编制一体化教室

12

12

12

3.金工实训室

67.1

15.9

83

83

4.电工和电子训练一体化教室

29

37.7

66.7

66.7

5.机电产品电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