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866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 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必修2.docx

高中化学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四章4.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3.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4.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众所周知,化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源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过程必须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也是贯穿本章始终的重要核心观念。

以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为例,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实现物质间的转化,以及这些过程和产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在固态和溶液状态下,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机物之间的转化(裂解反应、聚合反应)。

因此,本章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内容选择和呈现

(1)突出主题,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

根据课程标准,本章主题是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化学变化不断地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获得有用物质和获得能量),利用化学变化还可以创造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质(主要指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使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二是在开发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应该承认,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主题,高中必修课程中只能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这些问题。

本章从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引入,通过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化学方法是由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惟一方式,金属活动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选择金属冶炼方式的主要依据。

通过一些实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金属冶炼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也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那么,改进工艺条件、节能降耗、回收废旧金属制品等,就成为了与冶炼金属同样重要的问题。

海洋资源的开发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仅以海水为例,如何使其中溶解的大量有用物质为我所用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同金属冶炼这一古老产业相比,海水资源的利用还处于相对初始阶段,从化学变化角度来看,主要是在海水中各种元素的提取绝不像在实验室进行的试管实验那样简便易行,这里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像海洋一样广阔和深远,也会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化学原理并不复杂的过程在实际生产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学生比较熟悉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利用,对化石燃料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可能了解并不多,况且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还是更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限于课时和知识基础,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只能对此形成一些粗略的认识,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石油化工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原理、应用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以及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趋势等。

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目前主要是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石油化工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体会石油化工给人类带来的诸多好处,认识化学在物质生产领域的极大创造性和重要价值,提高学习化学、化工的兴趣,提高参与讨论诸如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等有关社会问题的科学素养水平。

环境保护同样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章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以及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绿色化学)等。

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活动,认识含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学控制的原理,分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的成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讨论在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提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培养珍惜资源、珍爱生命、爱护地球等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基础性”表现在紧紧围绕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这些人类重要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④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蒸馏、分馏;⑤具有典型结构的有机物──乙烯的聚合反应等。

“时代性”表现在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揭示化学在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化学是人类开发和利用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等物质资源的重要科学基础,也是节约和拓展自然资源(包括能源)的科学基础。

再如,化学在环境监测、“三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绿色化学的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适当地引入了现代化学的观念,如多金属结核、超分子(对大多数学生不做教学要求)、原子经济等,对传统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

“选择性”主要表现在除了课程模块的选择性外,在基础模块内也体现选择性。

如教材内容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和补充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上网、去图书馆、科技馆和实际生产中进行参观、调查、访问,也可以进行专题的报告,从而丰富教材的内容;再如通过一些栏目、活动等,满足对于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启发他们更深入对某些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

(3)更新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通过多样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如资料卡片“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水提溴”、“甲烷水合物”;科学视野“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壁虎的脚与胶黏剂”以及科学探究、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活动,不仅如此,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改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只重视知识理解和掌握等学习结果的倾向,向追求多元化学习目标、重视过程的理解和体会的转变;改变教材内容是惟一正确知识的倾向,向开发以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的多种、开放、互动的教学资源的转变。

3.内容结构

三、课时建议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2课时;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2课时;

复习和机动                                 1课时。

第四章教学资源

文章导度

1.海洋──人类未来的财富   2.海水化学资源概况和海水利用    3.海水淡化技术

4.我国的海水淡化事业       5.石油的成分                    6.我国的石油资源

7.石油分馏的工艺过程       8.汽油                         9.催化裂化

10.石油的重整              11.煤的组成                    12.煤的结构

13.煤的气化和液化           14.环境、环境问题              15.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16.环境的污染              17.土壤的污染及防治            18.水污染及防治

19.大气污染的危害          20.酸雨及其危害                21.绿色化学

1.海洋──人类未来的财富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浩瀚的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药物资源,其经济价值可观,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陆地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海洋正成为人类繁衍发展的生命线。

(1)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海底石油储藏量约1350亿吨,天然气约140万亿米3,约占世界油气总量的45%。

目前,海上油气开采量约占全球油气开采量的30%。

(2)海洋金属矿藏

海水中溶解有80多种化学元素,被誉为“液体矿山”。

海水中可提取镁、钾、铀、锶等各类矿物达5亿亿吨。

海底有大量锰结核,也称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是20世纪70年代才大量发现的深海矿产。

褐色的锰结核,外观象土豆,切片来看,一层层的又象葱头。

这种结核体往往是以贝壳、珊瑚、鱼牙、鱼骨为核心,把其他物质聚集在周围。

生长速度很缓慢,大约1000年生长1毫米,有的100万年才生长4毫米。

锰结核含有锰、铁、镍、钴等20多种元素。

其经济价值很高,广泛分布于水深4000~6000米的海底,总储量估计约为3万亿吨。

现在一般利用采矿船来开采锰团块。

装有深海电视的采矿机在海底收集锰团块,通过软管抽气像吸尘器一样,把锰团块经软管连续地吸到水面上的采矿船中,每天采矿量可达3000吨。

(3)海洋生物

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

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

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

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

不仅如此,包括鱼类在内的海洋生物,已成为新型药物和保健品的原料来源,引起国际医药界的日益关注。

据估计,从海洋生物中可提制的药品将达2万种之多,世界各国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4)海洋能源

除石油、天然气外,海洋蕴藏着巨大的动力能源。

据估算,可供开发利用的总量在1500亿千瓦以上,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量的十几倍。

其中,波浪能为700亿千瓦,潮汐能为27亿千瓦,海流能为1亿千瓦,温差能为500亿千瓦,盐度差能为300亿千瓦。

海洋能具有安全、无污染和可永久利用等优点,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

另外,海水中含有200万亿吨重水,其中所含的氘是受控核聚变的宝贵原料。

核聚变能是被广泛看好的21世纪全球电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2.海水化学资源概况和海水利用

海洋化学也称化学海洋学,它是海洋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

海洋化学研究海洋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转移、循环的规律及其在开发利用中的化学问题。

海水的成分非常复杂,全球海洋的含盐量就达5亿亿吨,还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库。

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取淡水20多亿吨、食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总产值达6亿多美元。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缺水的地区越来越多,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重要的途径,所有这些都是海洋化学要研究的,海洋化学的研究和海洋开发正方兴未艾,必将越来越多的造福人类。

水荒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全球用水总量每15年就翻一番,到2030年地球上将有1/3的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

地球的表面虽然有71%被水覆盖,但其中96.5%是海水,还有1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69%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7%。

有人比喻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

合理节约用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然而,节水并不能增加淡水的总量。

大量地利用海水自然而然地就成为21世纪解决淡水缺乏的主要途径。

海水利用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水农业等。

海水直接利用是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到21世纪上半叶,随着海洋生物污损防治技术的提高和耐腐蚀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的绝大部分工业冷却水都将采用海水。

海水冲厕会得到大面积推广。

海水淡化是海水利用的重点,到了21世纪中叶,也许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每个岛屿或缺水的沿海城市都建有海水淡化工厂。

这些工厂里大多采用蒸馏法和反渗透技术来制取淡水。

到时候全世界使用的水资源中有1/5以上来自海洋。

反渗透法是利用孔径比纳米还细小的半透膜滤去盐分来制取淡水的。

另外,还有人设想由于反渗透法制取淡水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实现的,假如把海水淡化装置放在海底,就可以利用海水自身的压力来获取淡水,对海上城市或石油钻井平台非常实用。

出海远洋只要带一台海水淡化设备就可以满足船上的淡水供应。

采用蒸馏法制取淡水,主要是利用热能来实现的,在有核电站和热电厂的条件下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电厂余热大大减少能耗。

3.海水淡化技术

淡水危机甚至比粮食危机、石油危机还要来势汹汹,解决淡水资源问题早已提到了人类的议事日程。

在这种背景下,把海水、苦咸水等含高盐量的水转化为生产、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技术得到空前迅猛的发展。

目前,淡化海水的方法已有十种之多,下面介绍的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几种。

①蒸馏法 蒸馏法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但由于技术不断地改进与发展,该法至今仍占统治地位。

蒸馏淡化过程的实质就是水蒸气的形成过程,其原理如同海水受热蒸发形成云,云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雨,而雨是不带咸味的。

根据设备可分为蒸馏法、蒸汽压缩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

此外,以上方法的组合也日益受到重视。

②电渗析法 亦称换膜电渗析法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

离子交换膜是0.5mm~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

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

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

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③反渗透法 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

该法是利用半透膜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特点,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

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

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

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

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

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

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又转向反渗透法。

4.我国的海水淡化事业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连续几个五年计划都将此项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并将其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不但建立了海水淡化科研基地,培养和锻炼了专门人才,而且在海水淡化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奠定了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世界强国地位。

目前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上的成就大致有:

国内相关单位对多级闪蒸的设计和模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多级闪蒸设备运行和管理的丰富经验;低温压汽蒸馏经过了三代小型样机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加工运行经验。

特别是经过“九五”科技攻关,解决了压缩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开发的蒸汽压缩机已经达到国外同等容量产品的先进水平;成功地开发了蒸发管与管板的弹性密封连接装置;开发了高效低阻力的液体分布装置。

我国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进一步得到完善。

目前已经比较完整的掌握了海水淡化工程设计的相关参数,并开发了较为丰富的工程化技术,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化基础。

此外,在海水淡化上我国还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攻克了膜法反渗透水处理技术、三元扭曲叶轮制造技术、高性能蒸汽压缩机等海水淡化重要技术和设备,已经拥有50多项技术专利。

可以这样说,历经几十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海水淡化专门人才,组建了一些专门科研机构。

如以蒸馏淡化研究为主的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大学以及以反渗透技术为主的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

这些单位完成的一批海水淡化工程推动了国内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淡水资源匮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也一样,特别是沿海地区和海岛,淡水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我国的海水淡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使我们深信:

有海洋,我们就有水喝!

5.石油的成分

在石油中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成分很复杂。

按其结构可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为烷基环戊烷和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

在石油中一般不含烯烃。

在石油中含硫的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

在石油中含氧的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脂肪酸。

环烷酸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骈合脂环、碳原子数为11~30个的羧酸。

羧基既可以在脂环上,也可以在侧链上。

在炼油生产中,常将环烷酸和酚统称为石油酸。

在石油中含氮的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

因吡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颜色逐渐变深,这与汽油久存后颜色变深有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不是固定的,而是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石油中所含烃的成分的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

但各产油国常根据本国资源的情况有不同的分类。

6.我国的石油资源

在我国960×104km2的土地上,经过地质普查,发现有300多个可供勘探石油的沉积盆地,沉积岩面积达450×104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4%。

其中面积大于10×104km2的沉积盆地有10个,总面积超过254×104km2。

此外,还有大量的中小盆地油气资源也很丰富,有些已经发现了油田或工业油流。

如酒泉盆地、苏北盆地和百色盆地等。

地质学家根据大量的科学资料分析以后,估计我国陆上石油的储量大约为300×109t~600×109t。

除了陆上石油外,我国还拥有18000km的海岸线,其大陆架的面积约占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的1/20。

根据近几年的勘查结果,先后在渤海、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浅滩、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等海域发现了7个油气盆地,总面积约为100×104km2。

从发展远景来看,我国近海石油的储量不亚于陆上石油的储量。

我国专家估计,我国近海石油的储量为200×109~500×109t,国外人士估计我国近海石油的储量为200×109~900×109t。

7.石油分馏的工艺过程

(1)原油加工前的预处理

在原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石油气、水、盐类和泥沙等杂质,如不除去这些杂质,将会给以后的工序带来困难。

预处理的步骤是先通过油气分离器,将石油气分离出去。

再进入沉降池中除去泥沙及部分水和盐类。

最后,在15~25kV的高压电场下脱盐、脱水。

(2)初馏

将预处理后的原油在初馏塔中加热到220~250℃,从塔顶蒸出轻汽油和残留的水分。

(3)常压分馏

用泵将从初馏塔底得到的拔顶油送入加热炉中加热到360~370℃后,再送入常压分馏塔中。

经分馏,在塔顶可得到低沸点汽油馏分,经冷凝和冷却到30~40℃时,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液,另一部分作为汽油产品。

此外,还设有1~2个中段回流。

在常压塔中一般有3~4个侧线,分别馏出煤油、轻柴油。

侧线产品是按人们的不同需要而取的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在不同的流程中并不相同。

有的侧线产品仅为煤油和轻柴油,而重油为塔底产品;有的侧线为煤油、轻柴油和重柴油,而塔底产品为常压渣油。

(4)减压分馏

原油在常压分馏塔中只能分馏出沸点较低的馏分。

要分馏出沸点约在500℃以上的裂化原料和润滑油原料,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因为这些馏分所含有的大分子烃类在450℃以上就会发生裂解反应,使馏出的油品变质,并生成焦炭,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减压下进行蒸馏。

因此,将从常压塔底出来的重油经加热炉加热到410℃左右后,送入减压分馏塔中。

为了使塔顶残压保持在2.7kPa~10.7kPa,需要用真空设备抽出不凝性气体。

同时在减压塔底吹入过热蒸气以降低塔内的油气分压,增加馏分的拔出率。

在减压蒸馏塔的塔顶得到的是重柴油;在侧线分别得到轻润滑油、中润滑油、重润滑油;经汽提塔汽提后,在塔底得渣油。

8.汽油

汽油是一种重要燃料,主要用于化油器式发动机。

如汽车、摩托车等。

在发动机中,汽油应在燃烧冲程燃烧。

但有的汽油在压缩过程就燃烧爆炸,不仅影响气缸的正常运行,而且由于强烈地震动,影响发动机的寿命。

这种汽油在气缸中的不正常的燃烧现象,称为汽油的爆震性。

汽油的爆震性与汽油的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以芳烃的抗震性最好(即爆震性最小),环烷烃和异构烷烃次之,烯烃再次之,烷烃中正构(直链)烷烃的抗震性小。

汽油的抗震性能用辛烷值来表示。

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汽油中的芳烃的含量,减少正构烷烃的含量;另一种方法是加入少量的四乙基铅〔Pb(C2H5)4〕。

一般来说,只要在汽油中加0.2%~0.5%(质量分数)的四乙基铅就可以显著地提高汽油的抗震性。

但是,在汽油中使用四乙基铅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方面是四乙基铅有毒,只需少量就可以使人体中毒。

因此,加入四乙基铅的汽油通常被染成红色或蓝色。

另一方面是四乙基铅在气缸中燃烧后,其中的铅会变成氧化铅沉积下来,增加积炭量,引起气缸过热,增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通常在四乙基铅中加入一种导出剂,使铅成为挥发性物质从气缸中排出。

可是,含铅化合物的排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如北京、广州已经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9.催化裂化

催化裂化就是将原油(常用的馏分是重质油,如减压馏分、焦化柴油及石蜡等,也可使用常压重油)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在460℃~520℃及100kPa~200kPa的压强下进行裂解反应。

与热裂化相比较,催化裂化的条件,如温度和压强要低一些,但对原料的要求却相对高一些。

如果在原料中含有镍、铁、铜、钒等重金属,就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使其选择性显著降低,从而会降低汽油的产量,增加气体和焦炭的产量。

所以,催化裂化所用的原料油中重金属的含量必须要有一定限制。

在催化裂化中常用的催化剂是硅酸铝,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

按照硅酸铝分子的结构,又可以分为无定形(叫做普通硅酸铝催化剂)和结晶形(叫做分子筛催化剂)两种。

目前最常用的是分子筛催化剂,它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都比较好,汽油的产率较高。

催化裂化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与热裂化的反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除了发生分解反应,使碳链较长的烃发生碳碳键断裂而生成碳链较短的烃以外,由于有催化剂的存在,使得异构化和芳构化的反应加速。

例如,十四烷在催化裂化的条件下,首先分解为庚烷和庚烯:

C114H30→C7H16+C7H14

生成的庚烷和庚烯可以进一步发生异构化、芳构化、氢转移等反应。

异构化反应是指正构烷烃变成异构烷烃,如带侧链的环戊烷变成环己烷,使产品中异构烃的含量增加。

芳构化反应是指开链烷烃变成环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脱氢生成芳烃等,使产品中的芳烃含量增加。

例如,

氢转移反应是指烃类在反应中产生的氢与烯烃反应而生成饱和烃。

例如,

除了上述反应外,分解反应的产物还可以进一步发生碳碳键的断裂,生成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少的裂化气。

10.石油的重整

重整常用铂或铼作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