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50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docx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

污水池常见危害物质导致的中毒事故及预防

一、工业企业常见污水池的类型及其常见的毒化物质

1、按场所分:

室内、半露天及露天

2、按污水池设置分:

高于地面单体设置、低于地面地下设置。

3、按污水清理装置设置分:

全自动机械清理、半自动机械辅助人工清理、人工清理。

4、按污水类型:

电镀及电路板类生产企业的污水、皮革和造纸企业等的污水、印染等企业的污水、生活类污水、化粪池类污水等等。

二、各类型污水池中常见的毒化物质

1、电镀及电路板类生产企业的污水中主要有:

铬、镉、镍、锌、铜、金银等重金属化合物,氰化物(由有氰电镀用的“金盐”、山奈等),砷化物(砒霜),含腐蚀性的酸碱物质(用于污水中重金属类的沉降、中和等)

2、皮革和造纸企业、印染等的污水中主要有:

铬、镉、钡等重金属及非金属化合物(皮革鞣制、染料等),硫化氢及甲烷、氨气、二氧化碳(由皮革、纸类及天然纤维等有机物腐烂生成等),含腐蚀性的酸碱物质(用于污水中重金属类的沉降、中和等)

3、生活类污水、化粪池类污水等主要有:

硫化氢及甲烷、二氧化碳、氨气(由各类有机物腐烂生成等)

此外,位于地下设置的污水池,由于自然规律,底部空气中二氧化碳自然沉积。

三、污水池中毒化物质造成的主要损伤

1、由刺激性、窒息性气体造成中毒:

硫化氢(刺激性兼窒息性),甲烷及二氧化碳(单纯窒息性)、氰化氢(窒息性,由高浓度氰化物遇酸生成)、氨气(刺激性兼腐蚀性)等,这是造成污水池清理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2、由剧毒物质造成中毒:

氰化物、砷化物(砒霜)等误入口、眼及破损皮肤造成,这是造成污水池清理人员伤亡的次要原因。

3、由酸碱物质造成腐蚀:

对眼睛、皮肤等,这是造成污水池清理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

4、由重金属化合物,染料等造成过敏反应:

通过对皮肤、黏膜的刺激,部分物质可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体内进一步造成中毒,这是造成污水池清理人员受伤的次要原因。

四、主要中毒气体和中毒物质危害因素的特性

1、硫化氢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硫化氢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带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在空气中浓度达4.3%—45.5%时能发生爆炸。

该气体既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又是一种强烈神经性毒物类窒息性气体。

低浓度(30—300mg/m3)时即可在接触后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浓度(300—700mg/m3)时即可在接触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

高浓度(700mg/m3以上)时即可在接触后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谵妄、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闪电样”昏迷或死亡(1000mg/m3以上),同时。

伴有肺水肿。

此外,硫化氢还具有细胞毒作用,产生类似氰化物中毒症状,在送医院救治后也可能因该原因致病情加重和死亡。

2、甲烷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甲烷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在空气中能发生爆炸。

该气体是一种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并具麻醉样作用。

在空气浓度达25%—30%时,短暂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继续吸入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

大量吸入时即可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谵妄、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闪电样”昏迷或死亡。

污水处理池和建筑机井导致的急性中毒除上述两种气体因日常积聚和搅动时从污水中飘逸出作用外,还因由于上述气体导致缺氧而致。

3、二氧化碳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次要原因。

二氧化碳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无可燃爆炸性。

该气体是一种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在自然空气中含量为0.03%,低浓度时有兴奋呼吸中枢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呼吸中枢作用。

急性中毒时常伴缺氧,因此,日常所谓二氧化碳中毒非单纯性,实际是伴缺氧共同造成。

高浓度短暂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继续吸入后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

大量吸入时即可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谵妄、抽搐、并迅速昏迷等,导致死亡。

4、氰化物、氰化氢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次要原因。

氰化物中的氰化钠(山奈)、氰化钾等属剧毒物质;亚铁氰化钾(黄血盐)、亚铁氰化铁(普鲁士蓝)、铁氰化钾(赤血盐)等低毒,但在遇酸情况释放出剧毒的氰氢酸;氰化物除误入口眼或破损皮肤外,一般不造成中毒。

氰氢酸是无色、苦杏仁味液体,释放出蒸汽剧毒。

氰化氢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苦杏仁味的气体。

所有无机氰类物质均是一种强烈血液性毒物类窒息性物质,极少量就可导致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毒立即导致死亡。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300mg/kg)立即死亡。

5、砷化物、砷化氢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次要原因。

砷化物中的三氧化二砷(砒霜)属剧毒物质,五氧化二砷、三硫化二砷(雌黄)、二硫化二砷(雄黄)等低毒,砷化物在遇酸情况释放出剧毒的砷化氢。

剧毒的砒霜除误入口眼或破损皮肤外,一般不造成中毒。

砷化氢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蒜臭味的气体。

砷类物质是一种强烈溶血类毒物,主要造成肾脏类损害、对心、肝、皮肤也有损害。

吸入少量砷化氢就可导致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毒立即导致死亡。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砷化氢气体(250ppm)立即死亡,吸入25—50ppm30分钟也导致死亡。

6、氨气

是造成该行业急性中毒安全生产事故的次要原因。

氨气常温下存在形式为无色、尿臭味、刺激性的气体,主要造成上呼吸道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导致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甚至急性肺出血、气胸、气肿等,对眼睛、皮肤也有灼伤损害。

吸入少量氨气(100mg/m3以上)就可导致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流泪流涕、胸闷、乏力、恶心、呕吐、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重度(1750——4500mg/m3)立即产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并可导致死亡。

7、腐蚀性或过敏性物质(略)

五、防护装置及个人防护用品

(一)防护装置

1、固定及移动式的通风设备:

如大功率鼓风扇、空气压缩机、鼓风管

2、清洗救援设备。

防护梯、消防水龙、专用救援带和救援绳索等。

(二)个人防护用品

1、日常及应急防气体中毒类个人防护用品,如普通防毒口罩(效果较差);过滤式防毒面具(效果一般,不能防缺氧,防毒效果主要取决于过滤罐,如代号1L及1类,属综合防毒,防氰化氢、砷化氢等;代号4L及4类,属专防硫化氢、氨气等);自带外供气或供氧式防毒面具或防护衣等(效果最好,并能防缺氧,价格昂贵、操作不方便)。

2、日常及应急防腐蚀和防物质中毒过敏类个人防护用品:

如联体胶水衣、胶手套等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日常了解其用途和佩带方法,如口罩、面具类必须密闭好口鼻,防护衣及手套类防漏水等

(三)其他用品:

如对讲通讯器材、个体清理器材(铁锹等)

六、涉及的防护和应急措施设施

(一)总体措施

1、必须设立日常管理组织和事故应急组织,并确立专、兼职管理人员。

2、必须制定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要制定事故应急管理预案。

3、必须对相关人员和员工进行相关的操作及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并实施事故应急演习。

4、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5、有毒物质作业场所或区域严禁放置水杯、饭盆等个人物品

(二)污水池清理具体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1、清洗时必须先实施非人工、机械自动清除大部分污染物后,剩余小部分,在先充分鼓风,吹散大部分有毒气体后,在继续保证充分通风、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等前提下个别人员实施清洗,同时、必须保证池外救援人员和设备应急待命状态。

2、应急事故救援时,必须启动应急救援与预案,在现场专业人员指挥下,并在先充分鼓风,吹散大部分有毒气体后,在继续保证充分通风、个体防护措施到位等前提下个别人员实施救援,同时、必须保证其他救援人员和设备应急待命状态。

3、注意事项:

检验污水池是否含有毒有害气体,绝对不能用明火测试,因为,不少气体据爆炸性。

七、防止职业中毒十个要点

1、新、改、扩建项目及技术引进、改造必须符合“三同时”要求;

2、建立健全有毒有害物质和作业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3、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方能进行工作;

4、在有毒有害的岗位,要制订应急措施,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急救药品等;

5、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卫生及防毒急救安全知识培训教育;

6、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及上岗后定期职业性健康监护,禁止患职业禁忌人员从事上述作业;

7、在有毒有害场所作业时,必须开启防护设备,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8、对各类有毒物品及防护设施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持防护设备正常运转;

9、对生产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或强度定期监测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作业;

10、发生人员中毒事故时,及时救护、处理和报告。

八、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要点

(一)迅速将患者救出现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抢救措施。

l.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汽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

(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

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

(2)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非经专业培训不主张)

(3)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初步清除毒物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

(6)现场急救药品应用(药品的种类及应用极据专业性,非经专业培训不主张)

(二)将患者上送有关医院及医院救治(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