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简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440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分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分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分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分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分简答.docx

《部分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简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分简答.docx

部分简答

3.线虫的生殖方式和发育模式是什么?

线虫生殖方式有三种为卵生、卵胎生、胎生。

线虫发育一般模式:

虫卵成熟后,经五期幼虫期,其间经过四次蜕皮。

其中前两次蜕皮在外界环境中完成,后两次在宿主体内完成。

第三期幼虫是感染性幼虫,亦称披鞘幼虫,对外界环境变化抵抗力强。

蜕皮时幼虫不生长,处休眠状态,即不采食、不活动。

微丝蚴,仍属幼虫前期,其只有被蚊子吞食后,才能发育为第一期幼虫。

4.猪蛔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症状:

幼虫致病猪消化紊乱,异嗜,消瘦,贫血,发育受阻,形成“僵猪”;蛔虫性肺炎;呕吐,流涎,拉稀等。

病猪日渐消瘦,重者可因恶病质而死亡。

移行时带入细菌则致并发炎症。

成虫夺取营养致消瘦、贫血等消化机能障碍症状。

食欲减退,磨牙,生长缓慢等。

钻入胆道、胆囊或胰管、肝等,表现剧烈腹痛,黄疸,消化障碍等。

入胃引起恶心、呕吐。

钻过肠壁致腹膜炎或大量蛔虫致肠阻塞,剧烈腹痛,甚至肠破裂,死亡。

虫体分泌物和代谢物对N.和血管的毒性作用引起过敏反应,表现皮疹、痉挛、兴奋或麻痹等。

病理变化:

幼虫移行过程中引起肝脏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表面形成云雾状灰白色蛔虫斑(也叫乳斑肝);肺脏小点出血和水肿,继发蛔虫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及暗红色斑块、坏死灶等。

成虫期可见小肠粘膜炎症,溃疡,肠道堵塞,肠破裂,胆管、胆囊、胰管和胃内亦可见虫体和炎症。

诊断:

生前查到粪中虫卵或鼻液中幼虫可确诊。

对2个月以上的猪查虫卵,EPG值达1000个以上时,确诊为蛔虫病。

死后剖检在小肠和胃内查到成虫或在肝、肺内查到幼虫可确诊。

幼虫分离法可在肝、肺查到蛔虫幼虫。

治疗:

敌百虫、左咪唑、抗蠕敏、驱蛔灵、噻嘧啶伊维菌素(害获灭)或阿维菌素(虫克星)、硫苯咪唑或甲苯咪唑

必须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驱虫,消除带虫猪。

包括预防性、治疗性驱虫。

育肥猪3、5月龄各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仔猪断奶分养时驱虫;后备猪配种前驱虫;新引进猪驱虫后再合群。

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及全价营养。

保持猪舍和运动场清洁,及时清除粪便并无害处理,防止虫卵散播;定期用20%~30%新鲜石灰水、40%热碱水等消毒。

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彻底清洗和消毒。

5.住白细胞虫病诊断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诊断:

检查病原,血液涂片或脏器涂片进行染色、镜检查配子体、裂殖体。

治疗:

泰灭净,主要成份为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林、乙胺嘧啶、克球粉等药物。

但要预防药物中毒。

预防:

防蠓;消灭库蠓、淘汰病鸡、药物预防、免疫预防。

杀灭吸血昆虫可用敌杀死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或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

6.犬绦虫病病原种类及寄生部位、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治疗药物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病原:

犬复孔绦虫;泡状带绦虫;豆状带绦虫;多头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中线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宽节双叶槽绦虫等,成虫寄生于小肠内。

致病作用和症状:

肠炎、分泌毒素、堵塞肠腔,导致腹疼、肠扭转甚至破裂。

严重感染时,出现呕吐、慢性肠卡他、厌食、异嗜,病犬渐进性消瘦、营养不良,有的出现剧烈兴奋。

诊断:

粪便中查孕节及虫卵。

治疗:

氢溴酸槟榔素,1-2毫克/千克体重;硫双二氯酚,200毫克/千克体重;盐酸丁萘脒,25-50毫克/千克体重;灭绦灵,100-150毫克/千克体重;吡喹酮,犬5毫克/千克体重,猫按2毫克/千克体重;丙硫咪唑,10-20毫克/千克体重。

预防:

定期驱虫;禁用带绦虫中绦期的中间宿主脏器喂犬、猫;保持食物、饮水卫生。

7环形泰勒虫裂殖体、配子体特点是什么?

生活史与巴贝斯虫基本相似,分为三阶段。

不同之处在于,在裂殖生殖时,子孢子被蜱传入动物体内后,不进入红细胞,而是进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中进行裂殖生殖,形成柯赫氏体(裂殖体),反复分裂多次后进入红细胞内成为配子体,不再分裂。

在蜱体内进行配子生殖时,小配子与巴贝斯虫的相似,大配子则呈球形,两者融合形成合子,再转变为长形的动合子。

孢子生殖阶段动合子进入蜱体内后直接侵入唾液腺细胞进行孢子生殖,不进入蜱其他器官细胞中发育繁殖。

8圆叶目、假叶目绦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1、圆叶目2、假叶目

睾丸:

1、分散在节片前部实质内2、分散在排泄管二侧

卵巢:

1、二叶或多叶,扇形或哑铃形2、多二叶,哑铃形

卵黄腺:

1单块状,卵巢后方、二排泄管之间2、泡状散在于实质中,与睾丸交叉分散在二排泄管二侧

子宫形状:

1、管状、分枝管状2、弯曲管状或直管状,

子宫孔:

1、无2、有、向外开口于节片腹面中央

生殖孔:

1、位于节片一侧或二侧边缘上2、位于节片中央或边缘

排卵方式:

1、孕节脱落、破裂2、由子宫口排卵

9硬蜱.疥螨的形态结构和发育史是什么?

可寄生于很多哺乳动物,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表皮层内,并能掘凿隧道,吸食表皮深层的细胞和淋巴液为营养,引起患畜剧烈的痒觉和各种类型的皮肤炎。

硬蜱的发育要经过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四个时期。

雌性成蜱吸饱血后离开宿主,经过一段时间才开始产卵,这一时期叫产卵前期(或称孕卵期)。

卵产出后经过胚胎发育到从卵中孵化出幼蜱,这段时间叫卵期或孵化期。

幼蜱孵出后经过几天的休止期,才寻找宿主开始吸血,饱血后经一定天数的蜕变期变为若蜱。

若蜱经过吸血再蜕变为成蜱。

从雌蜱开始吸血到下一代成蜱蜕出为一个生活周期,即一代。

硬蜱生活史的长短因种类不同而异。

温度是影响蜱类发育的重要因素。

环境湿度对硬蜱的发育也有明显影响。

蜱类还存在滞育现象,这是对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疥螨属于不全变态类,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雄螨有1个若虫期,而雌螨有2个若虫期。

受精后的雌螨非常活跃,每分钟能爬行2.5cm,在宿主的表皮寻找适当部位,利用螯肢和前足跗节末端的爪突挖凿隧道,每天能挖凿2-5mm,以后逐渐形成1条与皮肤平行的蜿蜒隧道。

在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即有若干条通向表皮的纵向通道,便于虫卵的孵育和幼虫爬出隧道之用。

雌螨约经2-3天开始在隧道内产卵,每天产卵1-2粒。

雌螨继续向前掘进,卵就留在虫体后面的隧道中。

这样持续4-5周,可产卵40-50粒。

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长约0.15mm。

虫卵在隧道中一般约经3-4天孵出幼虫。

幼虫孵出后很活跃,可离开隧道爬到宿主皮肤表面,然后顺着毛孔或毛囊间的皮肤而钻入,并开凿小穴道,在小穴道内约径3-4天蜕皮发育为若虫。

若虫有大小两型,小型若虫是雄性若虫,在挖凿的浅穴道内蜕皮变为雄螨;大型若虫是雌性第一期若虫,体长约0.16mm,有足4对,经蜕皮发育为雌性第二期若虫(又称未成熟雌虫或青春期雌虫)。

雌性第二期若虫与雄虫在隧道中或宿主体表交配,然后雌性第二期若虫再蜕皮变为雌螨。

雌螨又钻入皮内,挖凿永久性隧道,并在其中产卵。

雄螨交配后留在隧道中,或自行啮钻1个短隧道而短期生活,很快就会死亡。

雌螨的寿命约达4-5周。

疥螨整个发育过程为8-22天,平均15天。

疥螨离开宿主后,在适宜温、湿度下,在畜舍内、墙壁上或各种用具上能存活3周左右;在18—20℃,空气湿度65%时,可存活2—3天;7℃—8℃,经15—18天死亡。

虫卵离开宿主后10-30天,仍保持其发育能力。

某种动物寄生的疥螨机械地传给另一种动物时,疥螨能在后一种动物的皮肤内生存数天,甚至能够采食,以后则死亡,因此认为有宿主特异性。

10.鸡球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是什么?

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盲肠及其附近区域。

常在感染后第4到6天引起盲肠严重出血和高度肿胀,后期出现干酪样肠芯,因此,又称盲肠球虫。

症状:

对3~6周的雏鸡致病性强。

血便、扎堆、食欲废绝、闭眼缩颈、死亡。

病变:

主要在盲肠。

感染后第4、5天,盲肠高度肿大,肠腔中充满血凝块和脱落的组织碎片。

6、7天形成红色、红白相间的肠芯。

8天后从黏膜脱落。

之后盲肠萎缩变短,肠壁增厚。

毒害艾美耳球虫裂殖生殖阶段主要寄生于小肠中1/3段,尤其是卵黄蒂前后,严重者扩展到整个小肠。

在盲肠的上皮细胞内进行配子生殖。

症状和病变:

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中雏鸡,羽毛松乱、弓腰、下痢和脱水。

小肠中部高度肿胀或气肿,有时可达正常时的2倍以上,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肠壁充血、出血和坏死,黏膜肿胀增厚,肠内容物中含有多量的血液、血凝块和坏死上皮组织。

感染后第5天死亡,第7天达高峰。

堆型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

症状和病变:

腹泻甚至水样腹泻,迅速消瘦,发育缓慢甚至减重。

病变集中于十二指肠,呈散在局灶性灰白色,横向排列呈梯状;严重感染可引起肠壁增厚和病灶融合成片。

从浆膜面看病初粘膜变薄,覆以横纹状白斑,外观呈梯状;肠道苍白,含水样液体。

11.马蛲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雌虫分泌的胶样物质有强烈刺激作用及虫体蠕动,引起肛周和会阴部剧痒,炎症、摩擦、皮肤破溃,甚至继发细菌感染。

日渐消瘦、贫血等。

12.兔疥螨病的病原、寄生部位、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病原:

兔疥螨、兔背肛螨,寄生于皮内;流行特点:

接触传播。

寒冷季节、动物拥挤、环境条件恶劣时多发本病。

症状及病变:

疥螨病以皮肤炎症、剧痒、小丘疹、小水泡或血泡(出血)、脓疱、结痂、消瘦为临床特征。

严重者皮肤变厚,粗糙,脱毛,起皱褶,硬度增加,弹性下降,甚至因衰竭引起成批死亡。

温暖环境中痒感加重。

诊断:

依据症状可作出诊断,在病健交界处或外耳道刮取病料制片镜检查螨虫。

防治:

伊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双甲脒、硫磺、烟草等注射、涂擦、喷淋、药浴等。

其他参考猪、牛螨病。

13.寄生于家禽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皮肤的寄生虫寄生虫各有哪些?

试述其终末宿主、中间宿主、感染性阶段、侵入部位、移行途径和寄生部位。

(写出四种病)

一、鸡球虫病:

病原:

7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多危害15~70日龄的雏鸡。

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80%。

美国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高达20~30亿美元。

流行特点:

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的特异性,鸡是各种球虫的唯一宿主。

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其次为毒害艾美耳球虫。

二、隐孢子虫病:

病原:

家禽寄生的是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

前者寄生于禽类的肠道,后者寄生于禽类的法氏囊、泄殖腔和呼吸道。

流行特点:

宿主特异性不明显;宿主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四、组织滴虫病:

病原:

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疾病,又称盲肠肝炎。

流行特点:

鸡在4-6周龄易感性最强,火鸡3-12周龄的易感性最强。

异刺线虫是组织滴虫的传播者。

三、前殖吸虫病:

流行特点:

成虫寄生于终HO.鸡、鸭、鹅和野鸭及其它鸟类的直肠、输卵管、腔上囊、卵巢、泄殖腔和蛋内;第一中HO.为淡水螺蛳,第二中HO.为蜻蜓成虫和稚虫。

四、戴文绦虫病:

病原:

主要致病种有3种赖利绦虫和节片戴文绦虫,其中前3种寄生于鸡和火鸡的小肠内,节片戴文绦虫寄生于鸡、鸽、鹌鹑的十二指肠内。

流行特点:

蚂蚁、甲虫和陆地螺及蛞蝓作为中间宿主,常为几种绦虫的混合感染。

五、禽蛔虫病:

病原:

鸡蛔虫、鸽蛔虫、鹅蛔虫。

寄生于小肠。

其中以鸡蛔虫病较为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大批死亡。

流行特点:

虫卵抵抗力很强;不需要中间宿主;蚯蚓可作为保虫宿主;雏鸡易遭受侵害,病情较重。

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六、鸡异刺线虫病:

鸡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盲肠内引起的一种线虫病。

本病常见多发,感染普遍。

蚯蚓作为中间宿主。

鸡异刺线虫还是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

七、鸡住白细胞原虫病:

病原:

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红细胞和白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流行特点:

传播媒介为蠓和蚋,有明显季节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都可发生该病。

多发于6-11月份,其中以7、8、9及10月中旬前发病率最高。

八、鸡外寄生虫病:

膝螨病:

突变膝螨病:

寄生于鸡腿无毛处及脚趾部皮内,引起患肢发痒,皮肤发炎,起鳞片,皮肤增厚、粗糙甚至干裂,渗出物干涸后形成灰白色痂皮,如涂石灰样,故称“石灰脚”,鸡膝螨病:

寄生于羽毛根部,刺激皮肤引起炎症,皮肤红、痒、鸡自啄羽毛;羽毛变脆易脱落,造成“脱羽症”,多发于翅膀和尾部大羽。

严重者羽毛几乎全部脱光。

14.寄生于马属动物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神经和肌肉及皮肤的寄生虫各有哪些?

试述其终末宿主、中间宿主、感染性阶段、侵入部位、移行途径和寄生部位。

(写出种四病)

一、尖尾线虫病(蛲虫病:

病原:

马蛲虫(马尖尾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盲肠和结肠内所引起。

流行病学:

产卵在会阴部或肛门,虫卵粘在皮肤上,经3-5天达到感染性阶段。

经口感染。

二、圆线虫病:

病原:

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寄生于大肠。

各地马匹平均感染率87.2%,在患马体内寄生的虫体,最多可达10万条。

致病性与症状:

成虫在结肠和盲肠内寄生吸血,可引起宿主贫血和卡他性炎症、创伤和溃疡。

普通圆线虫可引起动脉炎、形成动脉瘤和血栓,进而引起疝痛,便秘,肠扭转和肠套叠,肠破裂。

无齿圆线虫幼虫在腹膜下移行,形成出血性结节,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至红色腹水,引起腹痛、贫血。

马圆线虫幼虫移行造成肝内出血性虫道,胰脏形成纤维性病灶。

三、马胃蝇蛆:

病原:

肠胃蝇、鼻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和无刺胃蝇。

流行病学:

马胃蝇属完全变态,每年完成1个生活周期。

成蝇活动季节多在5-9月份,以8-9月份最盛。

干旱、炎热的气候和管理不良以及马匹消瘦等有利于本病流行。

多雨、阴天不利于马胃蝇发育。

四、伊氏锥虫病:

病原:

又称“苏拉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原虫病。

马属动物急性经过,牛及骆驼多数为慢性感染。

五、马媾疫:

病原:

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生殖器官,主要是生殖道粘膜微血管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流行特点:

自然情况下只马属动物易感。

病健畜本交或污染的人工授精器械接触生殖道粘膜直接接触感染。

多发于在配种季节后;潜伏期8天~3个月。

兽医寄生虫病学复习资料

1、概念类:

10中绦期病:

绦虫幼虫引起中间宿主的疾病,又称绦虫蚴病。

11卵囊形状指数:

即卵囊的平均长度与平均宽度的比值,对球虫种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24自体感染:

指寄生于家畜的寄生虫,其所排出的虫卵或幼虫,无需达到外界即可使原宿主本身再次遭受感染。

26诊断性驱虫:

指只采用针对某种寄生虫的特效化学药物进行驱虫试验,等患畜排出虫体进行检查鉴定或症状减轻而确诊。

27成熟前驱虫:

指某些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在它未发育到性成熟前用药物驱除。

2、综合类

1.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P15

答:

⑴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①机械性障碍及损伤

a.虫体以吸盘、吻突、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肠等脏器的粘膜上,造成局部损伤。

b.幼虫移行:

损伤各组织、脏器,造成“虫道”,引起出血,炎症。

如人蛔虫幼虫移行。

c.虫体堵塞肠管、血管、淋巴管等,引起肠破裂,肠梗阻等。

d.虫体刺激、压迫脏器,形成包囊,虫卵沉积,形成肉芽肿。

e.虫体直接破坏组织和细胞。

②吸取宿主的营养

③毒素作用:

虫体的分泌物、排泄物的毒害作用

④引入其它病原体,引起继发感染

⑵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目的是力图阻止寄生虫的寄生

①遗传因素的影响

②年龄因素的影响

③机体组织屏障的影响

④宿主体质的影响

⑤局部组织的抗损伤反应及免疫作用的影响

2.寄生虫的感染源及传播途径P74

答:

1)寄生虫的感染来源:

通常是指被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它们包括:

终末宿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转续宿主等。

病原体,即虫卵、幼虫和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液以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传入易感动物,造成新的感染。

2)传播途径:

即感染途径,是指病原从感染来源传给易感动物所需要的方式,可以是单一途径,也可以是由一系列途径所构成:

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接触感染、经节肢动物感染、经胎盘感染、自身感染。

3.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流行特点及影响流行的因素P73-77

答:

1)某种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2)流行特点:

地区性、季节性、散发性、自然疫源性;

3)影响流行的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与寄生虫和宿主有关;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水土、生物种群等;社会因素,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生产方式、饲养管理条件等。

4.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P81P98

答:

1)诊断:

寄生虫病一般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临床症状的观察或结合尸体剖检作出初步诊断,如若在剖检时发现大量的虫体则可做出确诊。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液检查、体表及皮屑的检查;

辅助性诊断:

动物接种试验、诊断性检查、X光检查、穿刺检查;

免疫学诊断:

琼脂扩散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金标诊断技术;

基因诊断:

特异PCR技术、DNA探针技术。

2)防治原则:

寄生虫病的控制主要是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其防控原则是:

控制和消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5.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及使用范围。

P83

答:

1)饱和盐水漂浮法:

①原理:

漂浮法是利用比重比虫卵大的溶液稀释粪便,将粪便中比重小的虫卵浮集于液体表面;

②步骤:

取粪便10g加饱和盐水l00ml用玻棒搅匀,通过60目铜筛过滤到另一胶杯中静置半小时用直经5~10mm的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以沾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检查;

③适用范围:

漂浮法用以检查线虫和绦虫虫卵。

2)沉淀法:

①原理:

沉淀法是利用比重比虫卵小的溶液稀释粪便,将粪便中比重大的虫卵沉集于水底;

②步骤:

取粪便5g加清水l00ml;用玻棒搅匀,通过60目铜筛过滤到另一胶杯中静置半小时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再加水混匀又静置半小时;再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上层液体透明,最后倾去上层液吸取沉渣检查;

③适用范围:

沉淀法用于检查粪便中的吸虫卵

6.选用抗寄生虫药的标准P380

答:

抗寄生虫药物的选择标准:

高效、广谱、安全低毒、投药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

7.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为什么是不完全免疫P59

答:

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并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而且在宿主体内定居、发育、繁殖和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由于免疫逃避作用的产生,使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与抗体不成比例,只能起到部分免疫的作用,但不能将虫体完全清除,以至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生存和繁殖,即产生不完全免疫现象。

免疫逃避的机制:

寄生虫抗原性的改变、组织学隔离、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释放可溶性抗原、代谢抑制。

8.肝片吸虫的病原种类,生活史,肝片吸虫童虫移行到肝脏的途径及防治P179

答:

1)病原种类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特别对幼畜和绵羊,可以引起大批死亡的寄生虫病。

2)生活史片形吸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反刍动物,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发育阶段:

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3)幼虫移行到肝脏的三条途径:

(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

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

(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所产的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

4)防治:

诊断方法:

反复水洗沉淀法;治疗:

硫双二氯酚、硝氯酚(只对成虫)、丙硫咪唑(成虫,对童虫效果差)、三氯苯唑(对成虫、幼虫和童虫均有高效驱杀作用,亦可用于治疗急性病例)、五氯柳胺(对成虫有高效,残留期短);预防:

预防性定期驱虫、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防治牛、羊、骆驼感染囊蚴。

9.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致病机制,血吸虫的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治措施P173

答: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分体科分体属的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猪、犬猫、啮齿类等多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的小血管所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地方流行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入水中)—毛蚴—(中间宿主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钻入人畜的皮肤、粘膜)童虫—(肠系膜静脉)成虫

2)致病作用①尾蚴:

尾蚴性皮炎(尾蚴在钻入人畜皮肤黏膜时,会借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作用和其肌肉收缩的机械运动)

②童虫:

血肺移行,引起血管炎(童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右心而到达肺,以后由肺的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而入大循环向全身散布)

③成虫:

机械性损伤

④虫卵:

致病最严重,肝脏、结肠肠壁引起肉芽肿和肠壁纤维化(虫卵随门静脉血流流入肝脏,或逆流入肠壁而沉着在组织内发育为成熟虫卵,内含毛蚴。

毛蚴分泌的溶细胞物质可透过卵壳到达肠壁溶解黏膜)

机制成虫及虫卵抗原连续释放到血液或组织内,致敏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及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3)流行病学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区,尤以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等省较为严重;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初;湖北钉螺是其中间宿主;黄牛、水牛是保虫宿主,也是最重要的传染源,黄牛感染一般高于水牛;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也可通过口腔粘膜或胎盘感染。

4)诊断①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传染源:

人、家畜、野生动物;中间宿主:

钉螺;感染途径:

与疫水接触;感染季节:

春末夏初。

②临床症状粪便带血,黏液;多数慢性经过、贫血、消瘦;拉稀、腹水、巨脾。

③实验室检查粪便尼龙绢筛集卵法和虫卵毛蚴孵化法;刮取动物的直肠粘膜作压片镜检,查到虫卵即可;或者死后剖检在门静脉系统查到虫体或虫卵结节也可确诊。

④免疫学诊断IHA、ELISA、环卵沉淀试验等

⑤快速诊断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斑点金免疫渗透法

5)防治措施①治疗吡喹酮(首选)、硝硫氰胺、敌百虫

②预防血吸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

灭螺、人畜定期检查和治疗、药物预防、安全用水、粪便管理。

10.姜片吸虫的病原种类,寄生部位,发育史,流行因素,诊断及防治P113

答:

姜片吸虫病是由片形科姜片属的布氏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人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①发育史:

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并以水生植物(水浮莲、菱角、水葫芦等)为媒介物完成其发育史

虫卵→毛蚴→扁卷螺体内[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囊蚴→(猪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囊蚴在小肠内脱囊)→成虫

②流行因素:

1带虫患者;2中间宿主—扁卷螺;3水生植物;4用生的水生植物直接饲喂猪;5人生吃含姜片吸虫囊蚴的水生植物。

③诊断及防治:

诊断:

水洗沉淀法粪便检查虫卵(虫卵呈淡黄褐色,卵圆形)

治疗:

敌百虫、硫双二氯酚、吡喹酮等。

预防:

综合性预防措施,粪便处理;定期驱虫;消灭中间宿主扁卷螺;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水生植物经发酵后再喂食

11.华支睾吸虫的病原种类,寄生部位,补充宿主P117

答: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是由后睾科支睾属的吸虫寄生于猪、狗、猫等动物或人的胆囊及胆管、肝脏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消化系统寄生虫病。

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蛳;第二中间宿主(补充宿主):

淡水鱼和虾

12.猪囊虫病的病原种类,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措施P121

答:

病源种类猪囊尾蚴病,俗称猪囊虫病,其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在分类学上猪带绦虫属于带科的带属。

寄生部位寄生于人、猪各部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里,名猪带绦虫,或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

生活史虫卵或孕节被中间宿主(猪或野猪等)吞入,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肌肉及心、脑等处,尤以运动较多的肌肉,如股、肩、心、舌、颈等处为多;到达寄生部位后约经60-70天发育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