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329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docx

EMS标准知识课件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程通关必读

EMS注册审核员考试教材讲义之

EMS标准基础知识

(内部培训专用资料,注意保密,严禁外传)

1、EMS标准的内容简述:

24001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

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它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

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

(但本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3、本标准适用的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一,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

二,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的组织。

三,通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的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的组织。

四,通过“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组织符合性的确认”的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的组织。

五,通过“通过寻求外部对组织自我声明的确认”的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的组织。

六,通过“寻求外部组织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的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的组织。

4、24001标准的引用文件:

本标准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5、常用的术语(重要考点):

5.1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

5.2持续改进:

即是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

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5.3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经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4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5文件:

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

5.6环境:

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物、植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7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因素。

重要的环境因素指:

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5.8环境影响:

是指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5.9环境管理体系:

EMS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管理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管理体系包括的要素有:

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5.10环境目标: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所规定的,自己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5.11环境绩效: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环境绩效的测量条件:

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它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5.12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5.13环境指标:

由环境目标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以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5.14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5.15内部审核:

是指: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独立性可以通过与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如回避本单位审核,聘请外部审核机构进行审核等。

5.16不符合:

指未满足要求。

5.17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5.18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污染预防的方法:

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循环、回收、再生和处理等方法。

2.19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5.20记录:

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6,环境管理体系的总要求(4.1总要求):

一,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二,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7,环境方针的要求(4.2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环境方针符合以下要求:

一,环境方针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即是环境方针,要有针对性)

二,环境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三,环境方针应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四,环境方针应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五,环境方针应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六,环境方针应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七,环境方针应可为公众所获取。

注:

“两个承诺,一个框架”即是指的:

环境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和“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及:

“环境方针应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8,环境因素策划要求(4.3.1环境因素):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识别:

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二、组织应将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三、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的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实现两方面的目标:

即是识别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具体表达为:

A、用来识别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实施影响的环境因素。

(此时应考虑到已经纳入计划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用来确定重要的环境因素。

(即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9,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策划要求: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二、组织应确保:

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加以考虑。

10、策划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的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一、组织应针对其内部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和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二、如果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当可测量。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三、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四、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五、组织应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A、用于规定组织内各相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方案应包括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11、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过程中,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的规定: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一、资源的要求:

A、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B、资源应当包括:

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力资源等。

二、为了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三、管理者代表的要求: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当任命管理者代表,应明确规定管代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于: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以便于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12、在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过程中,关于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规定: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一、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

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

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被确定为或可有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

二、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

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三、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为培训程序),使为它们工作或代表他们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使员工意识到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使他们都意识到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使他们都意识到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13、实施与运行过程中,信息交流的规定:

(4.4.3信息交流。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用于与史上部相关方的联络的接收、回应和形成文件的控制。

二、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的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期决定形成文件。

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14、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要求: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及相关文件的查询路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的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15、实施与运行过程中的文件控制要求:

(4.4.5文件控制:

一、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5.4记录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

二、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批准,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理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防止对过程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16、实施与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控制:

(4.4.6运行控制。

一、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运行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二、运行控制的方式有:

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17、实施与运行过程中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二、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三、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

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四、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即实施演习或演练。

18、检查过程中,监测和测量的要求:

(4.5.1监测和测量):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二、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

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19、检查过程中的合规性评价要求:

(4.5.2合规性评价。

一、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定期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

二、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评价其他要求可以同评价法律法规要求一并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20、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要求: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一、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二、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度发生。

C、评价采取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所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三、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与问题与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四、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21、记录的控制要求:

(4.5.4记录控制。

一、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体系运行所实现的结果。

二、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三、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22、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要求:

(4.5.5内部审核:

一、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

二、内部审核的目的是:

A、首先是判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及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内部审核的目的,其次是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的结果。

三、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审核计划等),以指导内部审核。

(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的审核结果。

四、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以及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等方面的内容。

五、审核员的选择,及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3、管理评审的要求:

(4.6管理评审:

一、最高管理者,应当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二、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及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并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

三、管理评审输出的内容应包括: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

H、改进的建议。

四、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24、标准结构图:

25、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三者的关系?

一、环境方针是宏观方向性的;目标和指标是具体的,量化的。

方针中,强调持续改进,目标则应提出具体在那些工艺上需要改进,而指标则应表述工艺改进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二、环境方针是组织在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生态环境方面的宗旨和方向。

环境目标是在环境方针的框架下展开,是将方针具体化和量化。

环境指标来源于环境目标,是目标的分解和展开,应具有可测量性,可分阶段完成,并落实到部门、项目和岗位中。

26、污染控制的方法有:

一,源头控制,包括设计、工艺、原材料等方面的控制。

二,过程控制:

包括有优化工艺结构、强化管理、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等。

三,末端治理:

包括再循环利用、处理、过程更改、材料替代等方法。

以上的控制方法,可以区分为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两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