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407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docx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

运动心理学(50分)

04年

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

1.简述热身损耗现象及其给运动员的启示。

答:

热身损耗指的是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成绩的下降。

对于这种状态的产生,有两种心理学解释:

(1)这是一种遗忘表现,即休息期间,发生了原技能的遗忘过程。

但是许多运动员掌握某种技能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程度,相当熟练,不太可能发生遗忘。

(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种技能水平的下降是由某种暂时性的内部状态或定势受损受阻引起的。

这很可能与中枢神经运动区的兴奋性有关。

运动区本身具有一定惰性,它的兴奋也需要一段时间加热的过程,休息后兴奋性降低,要使其回到原有的兴奋水平也需要的一定时间,因此发生了热身损耗现象。

这一现象提示运动员,

(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需要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与动作频率等动作特征需要尽量与所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

(2)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不要完全休息,可让非工作一侧肢体保持兴奋活动状态,以有利于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保持。

(3)当对方的竞技状态极佳时,可想办法延缓比赛进程,打乱对方的定势。

2.什么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两者关系如何。

答:

外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

主要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人通过某种活动获得相应的外部奖励或者避免受到惩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

内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

主要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通过积极参加某种活动,应付各种挑战,从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莫大的快乐和效能感。

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能加强内部动机,也可以削弱内部动机。

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奖励的方式以及运动员对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重要程度的认识。

如果奖惩得当,则外部奖励甚至小范围内的惩罚都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正确行为,并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

反之,则有可能破坏内部动机,得到相反的效果。

3.简要评述唤醒与运动操作成绩关系的最佳功能区理论。

答:

该理论提出者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

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操作成绩。

该理论否定了中等水平焦虑相对于高低水平焦虑更加能取得较高操作水平,而是更加强调了个体差异。

有两种方法来测量(书74页)。

最佳功能区理论的特点,一是个人化。

二是定量化,三是生态学效度较好。

注重个体差异,从比赛实际出发,通过长期的跟踪测试及对测试结果的相关分析,显得非常的实用。

为教练员控制运动员的赛前赛中焦虑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15分)

1.比较自生放松和渐进放松两种训练方法的异同。

答:

书256-258

自生放松是一种通过暗示语使身体各部位直接放松,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

强调的是呼吸调节、温暖感和沉重感。

渐进性放松是一种通过暗示语使身体各部位先紧张再放松,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

渐进放松强调的是肌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放松的准确体验。

2.试论运动水平与反应时的关系。

答:

生理342

3.沙赫特(Schachter)、巴甫洛夫(pavlov)和阿诺德(Arnold)的情绪学说有什么共同特点和启示。

05年

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

1.简述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答:

缺乏性动机是以排除缺乏、制止破坏、避免威胁、逃避危险等需要为特征的动机。

它包括生存和安全的一般目的。

缺乏性动机以张力的缩减为目的。

运动员的诈伤就是一种缺乏性动机所指向的行为,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逃避比赛失败带来的威胁,以降低或减轻心理负荷,并将这种负荷保持在最低水平。

随着张力的减弱,这种动机也会随之减弱。

丰富性动机是以体验乐趣,获得满足,达到理解,寻找新奇,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和有所成就等欲望为特征的动机。

它包括满足和刺激的一般目的。

与缺乏性动机相反,它往往趋向张力的增强而不是张力的缩减。

丰富性动机收诱因激发而不是受驱力激发,力图把刺激保持在高水平上。

2.简述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

答:

内部表象是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做各种动作。

内部表象是以内部知觉为基础的,感受自己的运动操作活动,却“看不到”自己身体外部的变化。

内部表象实质上是动觉表象或肌肉运动表象。

外部表象是指表象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表象的内容,即也从表象中看到自己运动过程中外观上的变化,就好像摄像、摄影等获得的结果一样。

外部表象从实质上看是视觉表象,感受不到身体内部的变化。

有研究表明,人在进行内部表象时,肌肉的电位活动要高于外部表象时肌肉的电位活动。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具体哪个表象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足球比赛,赛后的技战术讲解,纠正错误的跑位,这就需要运用外部表象。

而对于某一项动作技术的掌握,如高尔夫球挥杆,网球的发球等,则需要更多地运用内部表象。

3.简述时间知觉和节奏知觉。

答:

时间知觉是对时间长短、快慢、节奏和先后次序关系的反映,它揭示的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和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是人们产生时间知觉的依据。

时间知觉与时机掌握有重要的联系。

很多运动项目中的技战术,均围绕着与对手产生反应上的时间差来进行。

时间知觉还与情绪态度有重要的联系。

节奏知觉也是一种时间知觉。

把客观上相等的各种时间间隔,有规律地配合并连续呈现,就会产生各种时间节奏知觉。

人脑对运动技术动作时间节奏的直接反映,称为运动时间节奏知觉。

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都有自己特定的时间节奏。

节奏知觉是运动员控制自己动作节奏的先决条件。

身体的节拍性运动和计数活动,有助于对时间长短的估计。

运动节奏知觉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节奏感的加强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准确性。

二、论述题(三选二,每题15分)

1.试论多维焦虑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答:

多维焦虑理论由摩力斯等人于1981年提出。

他们认为由于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变化模式,使得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的影响比躯体焦虑更为经常也更为严重。

1982年,马腾思等人将这个思路移植到运动领域,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认知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

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心失败、对自己说一些消极的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躯体状态焦虑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环形状态的情绪体验。

表现在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凉而潮湿,胃部不适或肌肉紧张感提高等。

状态自信心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多维焦虑理论分别给出了三个维度与操作成绩的关系。

由于认知焦虑的特征是将自己的注意从与对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因此,认知焦虑与操作成绩呈现负相关,两者呈线性关系。

其次,有研究发现,当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积极的成功渴望对操作成绩有良好影响,两者呈线性正相关。

最后,该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呈倒U形。

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应对比赛焦虑时,应该将焦虑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因为它们与操作成绩的不同关系,决定了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

比如应该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认知焦虑,增加自信心,适度唤醒躯体反应。

2.试论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答:

目标定向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哪些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会影响人的主观能力,这种主观能力又如何影响人的后继行为及其效率。

目标定向理论将定向分为任务定向及自我定向。

任务定向值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任务本身,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以自己作为参照系,而不与他人比较。

这将更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力感。

而对于自我定向,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将表现出的能力与他人比较,我是否比他人强。

这种定向方式更有可能使人产生能力不足之感。

也有研究表明,相较于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能力感,而这种能力感对人们的运动成绩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持久性均有重要影响。

任务定向会更多地激发人对任务的兴趣,而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

这一理论可以很好地被运用于体育活动实践中。

可以看出这一理论更加赞成我们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更多地是任务定向。

如教练员及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训练及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力创造并维持一种积极气氛,帮助体育参与者建立一种高度的任务定向。

这能带来更多乐趣,更强的内部动机,持久性更久。

这一理论可能更加适合大众健身领域,对于竞技体育,虽然人物定向有助于运动员保持更高的能力感和内部动机,但他们不可回避的就是竞争,拿第一,不得不在比较中生存。

3.通过“组块”实验,说明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答:

所谓组块,指的是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如数字、单词等),通过知觉组织加以迅速处理,将原本零散的个别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包括多个单元的、便于记忆的整体。

这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

专家和新手在记忆效率上的区别主要是通过这个体现。

举一个跟我们的学习息息相关的例子。

当你为了一个英语考试在准备时,第一件事就是要背单词。

在记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当你刚开始记忆时(这是你还是新手),由于你原有的信息的有限性,你只能进行所谓的死记硬背。

但当你坚持了一段时间,词汇量有了一定积累以后,你发现单词记忆的速度提高了。

这是因为对于英文这种拼写文字来说,有很多意思固定的词根词缀,当你的词汇量有了一定储备以后,说明你对英文单词的知觉能力更高,你在记忆时,就可以动用更多的储备来帮助你记忆新的词汇。

关于运动中出现的组块,我在本科期间上过的一堂篮球课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我的篮球老师,让我们打半场攻防,当一个训练小节结束以后,老师把同学们都叫到场边开始进行讲解,告诉我们哪里跑位失误,哪个球应该怎么处理,此时每个人在场上的位置应该是怎么样的。

老师可以非常准确的说出每一个球双方攻防队员的位置及进攻方线路,防守队员的失误等等。

这让我非常的惊讶!

因为我基本已经快把之前球场上发生的情况忘光了!

而老师却可以非常明确地讲解出来。

当时对老师充满了敬佩,而这就可以拿组块理论来解释。

我作为一个新手,在信息的处理方式,记忆方法上与老师这位专家有明显的不同。

老师能够快速记住场上的情况,这是因为场上的情况可能包含了她篮球教学时多年的经验,她在记忆的时候是以整体的模块来进行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效率及还原度。

06年

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

1.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及在运动竞赛中的意义。

答:

躯体焦虑时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是焦虑的认知性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忧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两者虽然在概念上独立,但是在实际的应激情境中,可能会共同发生变化。

将两者区分开来也有更加实际的意义,有研究认为,认知焦虑与操作成绩呈现出非常强的负相关。

而对于躯体焦虑来说,其与操作成绩则呈现出倒U形关系,关系更加的复杂。

对于教练员、运动员及心理辅导教师来说,要充分的认识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调节,分别降低或适当提高焦虑程度。

2.简述驱力与诱因及在体育活动中的意义。

答:

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

驱力指的是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身后对行为的“推动”。

实际上就是内部需要,即人由于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诱因指的是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是从“身前”对行为的拉动。

实际上就是环境因素,即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

如对优良表现的给予的经济性奖励等。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动机。

运动员正确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对于运动成绩及运动员个人的身心健康均有着重要意义。

3.简述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及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