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918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均14恰好的挫折.docx

徐均14恰好的挫折

第十四讲恰好的挫折

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性概念,也是技术的实践性概念:

恰好的挫折——类似日常生活中,比如遇到挫折但是这个挫折没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是产生相对的比较小的影响,比如做事情没有成功,但是没有成功并不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恰好的挫折在儿童养育的过程中对个体的重要性。

科胡特的‘恰好的挫折’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关于儿童养育的,另一个是临床的。

1.儿童养育上的恰好的挫折

在此图中所看到的‘恰好的挫折’最早和佛洛伊德的‘延迟满足’是有关的。

恰好的挫折的发展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佛洛伊德的观点中,当一个婴儿成长到一定的程度时,总是会碰到适应环境的行为。

也就是一个婴儿的本我,本我在发展中是沿用快乐的原则-在实现中和环境互动中不见得马上就可以获得回应的,有的时候比如母亲刚好走开一会,即使对于很小的婴儿父母都有会离开的情况。

也有可能是另外的情况,比如婴儿要吃奶,父母不见得立即就有回应-一哭就有奶喝,需要有冲奶的过程(配奶粉、水需要晾凉啊等)等,这种情况实际上对孩子来说:

不得不忍受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有延迟孩子需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父母稍稍一边安慰孩子,一边让孩子忍耐一会,孩子就慢慢学会了习得环境中适应环境的需要。

这个部分在经典精分中所谓的“自我(ego)”现实功能产生的基础。

这类挫折其实蛮多的,这类延迟满足也是有挺多的,科胡特就认为这些是恰好的挫折。

在科胡特的观点中,他认为在核心自体和夸大自体的发展中,实际上会产生类似延迟满足的情况。

比如一个儿童可能会表现自己的夸大和骄傲,可能会爬的很高,站在桌子上跳-这显然对孩子是比较危险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会去阻挡,不让孩子做这样危险的动作,这个阻挡只要是温和的,把孩子抱下来,对孩子这就是一个挫折。

这个挫折就是一个抑制。

另一个情况就是,我们都知道小孩子会有一些破坏的行为。

比如当一个孩子去捏西红柿或者是把饭、水果弄到地上的时候会很高兴,这是跟儿童的夸大有关的。

在和夸大相关的过程中,成人会阻挡儿童的行为,会有选择的允许孩子做或者不做某些事情,科胡特就称之为“有选择的引导孩子做或者不做某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孩子的欲望被阻挡了。

科胡特是这么描述这个阶段的“在此阶段,母亲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其他种种母亲对孩子自恋/展示的快乐行为的呼应肯定了孩子的自尊(这是指夸大的部分);通过逐渐的有选择性的回应(无选择性的对科胡特来说是‘纵容’,是不同意纵容的),帮助孩子将这些自恋/展示的期望和行为倒入现实的方向。

科胡特认为当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是有选择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精神就会由夸大自体,希望获得自体客体的共鸣性经验,但所有的共鸣性的经验在有选择性的回应的时候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会逐渐撤出部分对他的回应。

就像一个很小的婴儿我们会时刻抱着他,但是等他大一点,比如一两岁的时候,就不可能把他一直抱在怀里,这就是恰当的有选择的回应,而这种有选择性的回应对孩子来说是慢慢适应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恰好的挫折。

‘不恰好的挫折’实际上就是‘创伤性的挫折’。

比如一个孩子在展示他的夸大,当他在拿一个西红柿摔到地上时让汁液满地哈哈笑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直接就是打一巴掌或者直接按到在地打屁股的时候,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创伤性的挫折’。

这种创伤性的挫折就会让个体需要的部分不是被恰好的挫折修正,但恰好的挫折修正的时候这个人的自恋就会逐步形成一个适应的结构,当他有逐渐适应社会的自体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恰好的挫折。

但是他受到暴力的打击的时候,就会变成一个创伤,这个需要就直接被压抑到潜意识了,就会为未来的置换产生病理性的问题,就是病理性的压抑就是创伤性。

同样的情况下,在理想化自体和另我自体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恰好的挫折的过程。

比如孩子一开始是很崇拜父母的,如果孩子很崇拜父母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他崇拜父母的时候会视父母为天。

科胡特说有的时候父母会病倒或者是事业失败或者父母自己有很多情绪家庭的冲突,也可能会引起孩子本身理想化父母的过程失败。

这种失败实际上没有问题,如果这种失败是逐步的一步一步发展的,这种失败是恰好的挫折,孩子终于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同时和父母的接触、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就会注意到父母和自己是一样的凡人,这个凡人在生活中并不是作为理想化的,整个这个过程就是恰好的挫折在理想化当中的作用,最后这个理想化被整合为生活理想的一部分,这就是理想化的过程。

随着理想化被恰好的挫折修正是好的,但如果是被惨痛的打击产生,比如父母意外过世,或者父母患上重大的病症,或者是父母破产,对整个家庭经济产生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理想化过程就会产生重大创伤,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成为致病的部分。

在另我自体的部分,也会碰到一些问题。

比如一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伙伴或者是次要的养育者,但是这些养育者在发展冲偶尔也会出现突然死亡或者分别,也会对个体产生影响。

如果我们处理这种哀悼处理这种过程处理的比较好就没有问题,但是也有的时候处理不当,当处理不当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创伤性挫折。

所有的这些,科胡特就区分了恰好的挫折是一个人在发展心理学是十分正常的过程。

一个人生命的发展是需要有某些恰好的挫折的。

在这一点科胡特和一些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不同的,科胡特比较现实的观点就是——儿童除了发展被理解,同时需要恰好的挫折,是十分重要的过程。

科胡特认为是基本的社会结构和一个个体建立的过程。

还有一些情况,一个婴儿发展中,或者是婴儿到儿童到成人,特别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比如富二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小孩经常会发生过度养育的情况——就是对孩子的养育特别强调无微不至,这种情况就容易发生‘完全没有挫折’。

科胡特认为完全没有挫折也是有问题的,他在临床中发现这些个体从来没有经历过创伤或者说经历的所谓的恰好的挫折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就有可能在青春期或者在成年期突然遭遇到强烈的挫折,科胡特说这是很容易产生的挫折,在这个情况下个体就很容易被创伤,当他被创伤的时候就会跌落到很低落的谷底里,同样也会产生自体的碎裂。

在科胡特的观点里,恰好的挫折或者完全的不挫折是有区分的。

除此之外,还区分了创伤性挫折和完全不挫折——实际上是有害的过程。

恰好的挫折是最合适的,也是符合一个人发展的,这个观点有点类似于温尼科特说的‘没有最好的母亲,但是有恰好的母亲’。

科胡特在这里虽然没有说假自体,在科胡特的观点和当代自体心理学认为,部分的假自体实际上对个体是有帮助的。

假自体的一部分是对生活有帮助的,而且是一个人的基本适应部分。

就像人类的皮肤和环境的关系,这个部分是有现实意义的,而且是有正向的意义,并不是说类似于假自体完全不好的。

2.恰好的挫折在临床中的位置

科胡特认为真正对来访创伤修通的位置是在所谓的恰好的挫折的过程中,是运用恰好的位置讨论临床。

他提出一些观点,当来访者早期有一些创伤性的压抑,也就是创伤性的挫折,当这些创伤性的挫折出现在来访者的精神世界中的时候,这个部分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这个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过程并不是指来访感受到的,而是指来访对这点无法感受到的。

这个过程会成为一种背景似的东西存在。

背景似的东西,比如就像我们曾经借钱给其他人,当我们借钱给其他人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会觉得挺放松的,特别是第一次,但是这个人借了10万块转身就走了,在联系不到这个人的时候,就会很焦虑。

当找了半天找不到的时候就会形成所谓的创伤。

过了很多年有另外一个人突然找你说借钱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会紧张,虽然这个人提出的钱只有一两万,但是对你的感觉就是‘会不会还’或者‘怎么样’。

这个紧张感就是来自于之前借钱但是没有还的创伤。

有创伤的人在生活中会对某些事情特别敏感。

当他特别敏感的时候,在临床中就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临床是好的,随着临床的谈话,比如来访者的夸大自体被激活了,当这些被激活的部分开始慢慢浮现。

比如一个来访在生活中感觉到,早年在学习中被父母苛刻要求,每一次成绩很好回到家,母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当母亲问考多少,他回答说100分的时候,他母亲说这100分有什么好,要每一次都考100分。

这个孩子就当场创伤了。

因为每次考100分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孩子在早年的长期生活中引起夸大自体的损伤,体验不到自己的快乐,凡是体验到快乐和父母说的时候不仅得不到父母共鸣和镜映的,反而是直接被打击的。

当被打击的时候个体在内心中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这个夸大自体受到的创伤之后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之后在生活中在成长中就会有一些抑郁的表现。

在整个的临床发展中,出现了另外的一些情况:

当这个来访者和咨询师的整个临床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个来访和咨询的整个连接,由于正向的移情对咨询师有理想化-他理想化咨询师是很优秀的,但是不足以他这么理想化,所以在理性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是——他的力量慢慢增强,当他力量慢慢增强的时候就会出现,来访注重自己获得的成绩。

有一次当来访者说在自己某个工作中获得了一个进步,在这个时候咨询师因为看到来访的进步很大,已经有很多进步了,所以咨询师就比较轻松的回答来访说“这个不错,我们可以继续进步的,这个进步会持续的”。

当咨询师说出这个话的时候,来访者一下变得很气愤的样子。

在这个里面发生了什么呢?

在这个位置中发生了恰好的了挫折。

咨询师这句话从单一的观点来看的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科胡特强调当来访者和咨询师一起工作的时候,来访者陈述的和感受到的现实往往不是物理现实,而是精神现实-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构建的精神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当咨询师说“你这个成绩不错,我们可以持续发展”来访者的感觉是出乎寻常的,他是感觉到被贬低的,这种贬低链接了童年母亲说的“你应该每次都考100分”这两点是有类比性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就变的很愤怒了。

科胡特在这个位置上就强调应该去回溯和追溯来访者的过程。

所谓的回溯,在这个例子中,咨询师当时一下注意到来访者情绪的过程,咨询师说“不知道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好像让你感觉很不好”来访者说“是的,我的感觉十分不好”咨询师说“在这个过程中,我想你心里面应该发生了一些东西”来访者说“当我这么发展的时候,我觉得你丝毫没有理解我的成功,你的这个回应就像我妈一样的,我妈在我每次考100分的时候都会说‘你要每次100分就好了‘,或者当我考不到100分的时候她就会说’你看吧,你又不是100分了‘。

当来访者叙述这个过程的时候咨询师瞬间理解了,在咨询师刚才对来访者的回应中虽然从现实的角度没有说错什么,但是当下互动的过程中,咨询师的回应对来访者的精神现实是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又连接了他过去的创伤。

所以咨询师在这个位置上理解了这个过程,接下来就对来访者去修复这个过程。

咨询师说“在刚才当我那么说的时候让你感觉到特别不好的感觉,丝毫没有注意到实际上你在这个事情上所获得的成就在你们这个行业中都是令人瞩目的”。

当咨询师这么说的时候,来访者开始放松下来。

咨询师进一步继续说“这个过程就像你刚才说的,在早年你实际上你希望妈妈给你一个真正的回应,你花了那么多努力保持那么多努力是值得被赞赏的,而不是考了100分妈妈和你说你要每次考100分”。

当咨询师这么说的时候,来访者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在那个瞬间。

来访者关于他的一个早期的创伤在这个位置上也是被充分的理解到了,或者说他早期被压抑的情结-妈妈没有办法和他共鸣的,引起挫折和创伤重新被诠释了,而这个诠释对来访者是一个非常重大事件,来访者得以从过去的这个创伤的背景中解脱出来,成为活在当下的,不被过去所影响的一个人。

在恰好的挫折的过程中,科胡特认为,实际上在我们休假的时候或者是偶尔回应错误的时候,它是无意但是都有可能正好触及到来访者潜意识的某个位置,这个位置是随机的,当它呈现的时候就是治疗开始推进深入的位置。

自体心理学家工作的方式有点打遭遇战,当当下的整个过程触及到来访者某个随机的潜意识的创伤点的时候,就随机性的灵活的进行工作,回应和诠释。

在这个位置上有精神分析家曾经问科胡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故意创造一个挫折呢?

”科胡特说“实际上我们作为咨询师或者是精神分析家犯的错误已经够多的了,所以一个咨询中如果我们要有意的创造挫折,首先我们是不真诚的,内外不一致的;其次,这是不必须要的,因为我们的挫折够多的了;其三,如果我们创造挫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挫折是正好碰到来访者的潜意识,因为潜意识被激活的时间是随机的,这种随机性不可能让我们有意的创造一个所谓的恰好的挫折。

如果我们有意的创造一个恰好的挫折,这种情况往往会弄巧成拙,而且失去了任何修复的机会,特别是在来访者知道这个恰好的挫折是假的是有意制造的,会感觉到你的不真诚,这种不真诚会让咨询彻底断裂,这是很危险的过程。

在这个位置上,自体心理学是不鼓励一个有意的挫折的,这种机会是对当下的回溯和修复来进行修正和修通,同时在这个位置上应该有合适的诠释。

提问

1.理想化的创伤挫折具体的临床表现?

各种各样。

对于精神分析或者是自体心理学工作,探测是否有理想化创伤不是通过症状的,凡是有理想化、早期创伤的在临床中的表现是会对咨询师特别理想化,或者在咨询过程中生活中的某个人特别理想化。

2.自体的整合和我执有些什么关系?

整合的越好我执会不会减少?

“我执”涉及到佛学的观点。

自体的整合和我执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的自体发展的越好,我执会少一些。

但是自体的整合和消除我执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两件事情。

3.自体心理学里,表扬鼓励有什么意义?

是怎么解释的?

自体心理学是不鼓励咨询师去表扬和鼓励来访者的。

自体心理学认为表扬和鼓励是属于意识层面的,自体心理学对来访者的夸大自体或者理想化这些创伤进行诠释的位置,通常是在来访者有镜映移情或者理想化移情出现的时候才进行解释,但是自体心理学是完全反对来访者并没有出现相关移情就对来访者进行鼓励和表扬,认为这是反精神分析甚至是反自体心理学的。

4.没有系统学过经典和客体关系精分理论,直接学自体心理学,对学习效果和临床应用有没有影响?

学习自体心理学如果学过一些经典精分是比较好的,把佛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必须科目。

理解和学好自体心理学,能够掌握经典精分是非常重要的,是自体心理学的根本基础。

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

5.恰好挫折在咨询室内的分两种情况:

1)咨询师的不当2)咨询师没有不妥,只是当下的事件链接到了来访者早年的创伤?

咨询师需要尽可能的做到没有挫折吗?

在咨询中,咨询师的不当不是严重的不当,严重的不当是创伤性的挫折。

咨询师没有不当-比如休假,也可能会激发来访者被抛弃的经验的。

挫折是修通来访者创伤重要的位置,不应是创伤性的,而应该是恰当的,非创伤性的。

6.刚才的例子,妈妈给的回应是挫折性的,咨询师的回应与妈妈的回应有类似性。

那这个恰好的挫折是自体客体经验的激活吗?

是的。

妈妈的回应是创伤性的挫折,而咨询师的回应本身是不具有创伤性的,就一般的人际关系中没有伤害性,是正常的交流。

但是对来访者来说,由于被妈妈反复创伤的背景,对这一点很敏感,所以他的注意力会更多的导向这句话里面被贬低的感觉,所以在这个位置上来访者的自体客体经验被激活,这个激活也提供了修通被压抑的被创伤的自体客体经验的机会,所以在咨询师之后的回应中突出了把来访者被压抑的夸大自体诠释到意识层面,在诠释发生的时候来访者也同步觉得和另外一个人共鸣的同步感。

咨询师在解释中也提供一种自体客体经验,在这个位置来访者获得了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