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69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科技产业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Date:

一、总论

1.1项目远景建设目标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无辐射、不干燥也不燃烧等特点,发展高性能纤维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随着碳纤维发热材料技术的实质性突破,碳纤维低碳采暖系统正在成为中国采暖的发展方向。

本项目通过在河南省打造一个集碳纤维采暖系统研发、制造、科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碳纤维低碳采暖产业园,同时成为建设未来生态人居的参考蓝本。

项目规划建设包括:

碳纤维发热材料及智能采暖系统产品生产研发基地,作为低碳采暖工程的示范项目,德宝新能源碳纤维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将是加快发展中原碳纤维产业的新起点。

作为规划中国内碳纤维采暖科技产业基地,本项目的远景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致力于建设国内碳纤维发热材料产业化生产、销售系统。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站在城市运营的高度,还将站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立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动用产业政策工具、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与国际低碳、节能科技前沿接轨。

它的开发建设对整个中原地区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带动区域发展,而且必将对中部经济区乃至整个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2项目本期建设内容

本期项目实施的是德宝新能源碳纤维科技产业园的首期工程系统,即以碳纤维地热膜为主导产品的碳纤维供暖研发及工业开发的产业化阶段。

规划在三年建设周期内,完成建设碳纤维智能供暖系统生产厂区、研发中心和国际级检测中心。

建立以碳纤维发热材料作为基础材料制成的碳纤维智能供暖系统及碳纤维发热应用产品生产线,包括碳纤维地热膜生产车间、碳纤维电暖器生产车间、碳纤维发热材料生产车间,碳纤维采暖应用产品生产车间、碳纤维智能采暖系统集成车间、碳纤维采暖科技研发大楼、办公楼、展厅、职工生活区及生活配套等,总建筑面积160750m2。

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4371万元,计划占地面积400余亩。

项目将选用具备国际一流先进水平的设备,确保生产的碳纤维地热膜及其他碳纤维发热应用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达到规划生产规模。

本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发热材料产业化基地,年产1600m2碳纤维地热膜及其他碳纤维发热应用产品。

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66263万元,利税29583万元,项目可安排2500余个工作岗位。

产业园将加大研发机构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积极申请国家碳纤维发热技术企业技术中心认证,组建“碳纤维发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用战略合作联盟”。

目前,德宝新能源已与许多地产商组成联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与签订了多家投资机构初签了股权投资协议。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碳纤维供暖产品生产商,德宝新能源科技将作为IPO主体在五年内计划上市。

本产业园 计划申报项目: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国家科技开发火炬计划项目;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项目。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表1本期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1.产品产量

 

 

2

碳纤维地热膜

万m2

1600

达产年

3

碳纤维电暖器

达产年

4

碳纤维智能供暖系统

达产年

5

2.项目总投资

万元

65276

6

2.1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52806

 

7

2.2新增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2470

 

8

3.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万元

52806

 

9

3.1申请银行贷款

万元

 

 

10

3.2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

52806

 

11

4.新增流动资金来源

万元

41565

 

12

4.1申请银行短期借款

万元

29095

 

13

4.2企业自有资金

万元

12470

 

14

5.劳动定员

2500

 

15

6.建设期

3

16

7.销售收入(不含税)

万元

166263

达产年,含税为194528万元

17

8.利税总额

万元

29583

 

18

其中:

增值税

万元

7908

达产年

19

附加税

万元

1281

达产年

20

利润总额

万元

20394

正常生产年

21

9.所得税后净利润

13664

正常生产年

22

10.评价指标

 

所得

税前

所得

税后

 

23

10.1投资利润率

%

21.61

14.48

按正常生产年数据计算

24

10.2投资利税率

%

31.35

24.22

按正常生产年数据计算

25

10.3静态投资回收期

6.98

8.29

含建设期3年

26

10.4动态投资回收期

8.00

10.25

i=8%含建设期3年

27

10.5财务内部收益率

%

23.05

16.68

 

29

11.盈亏平衡点

%

42.17

 

二、项目背景和市场分析

高性能新材料的出现历来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进入新世纪以来,碳纤维料已成为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应用的首选高性能材料。

目前全球碳纤维产能已供过于求。

碳纤维价格若维持低位,将促进碳纤维在高端产业和工业领域中的普及应用,由于碳纤维每一级的深加工都有高幅度的增值,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企业将从中直接受益。

碳纤维一个突出特点是热转化效率极高,碳纤维发热体的热转化率高达98%,而传统金属材料的热转化效率则在65%左右。

在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碳纤维发热电缆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被广泛用于地板采暖、瑜伽暖房等节能工程,欧美约有200万家庭使用碳纤维供暖。

在中国,碳纤维发热材料还处于发展阶段。

国内目前专门生产碳纤维发热材料的厂家有十多家,但高端应用技术还有待突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规模。

作为产业园的投资开发主体,河南德宝新能源是国内最早进行碳纤维发热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智能供暖系统(SystemofcarbonfiberHeating以下简称SOCFH系统),在碳纤维电热性能的应用开发和碳纤维柔软性处理,以及接电端口等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生产用高科技长丝碳纤维材料作为发热元件的智能供暖系统,集高科技、环保、节能于一身,具有安全、免维护、零排放、使用寿命长、无电磁辐射,去味杀菌、消炎、保健、理疗等非常独特的功效和作用,被认为是取暖行业的一场科技革命。

 “科技采暖低碳生活”,德宝新能源科技这种新型的低碳供暖系统被赋予了全新的理念,可以使现代家居取暖变得更轻松、更环保、更健康,代表着中国采暖的新方向。

对比而言,地源热泵技术主要是靠“有条件的能源应用”,并非每一块土地都适合地源热泵,比如地下能源不足的地区,或者没有许多空旷区安装地源热泵的都市,这就让碳纤维供暖系统有了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而和传统供暖产品相比,德宝新能源碳纤维智能供暖系统则更具优点:

智能:

德宝新能源SOCFH供暖系统采用微电脑可编程控制器,可间歇供暖、恒温可控、单室可调,实现了动态管理。

碳纤维电热供暖产品迅速发热,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自动断电,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接通电源,启动发热。

其温控装置可以做到预先设置供暖时间和温度,每天有六个时间段提供用户选择和设定。

每个房间设有独立的温控装置,室内温度高、低可随心所欲地调整。

人不到,暖先到,想供暖可供,不想供暖随时可关闭。

费用最低可达到集中供暖的1/3。

节能:

德宝新能源SOCFH供暖系统无需用水,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而且不需要建锅炉房,储煤、堆灰、管网等设施,节约了土地和原材料。

SOCFH供暖系统仅占室内空间高度2cm-5cm,较水盘管和发热电缆高度降低了5cm.相当于增加了室内使用空间。

最为关键的是节能。

德宝新能源SOCFH供暖系统的热转换率高达99.68%,而普通电热产品的电热转换率只有25%~ 45%。

与传统电热对比,SOCFH系统远红外辐射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空气传导的数倍,可以大大减少转换及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因此,不需提前预热,热效高、升温快,消耗同等的电能,可产生两倍以上的热效。

而且由于是面式散热地热供暖,当室温达到18摄氏度时,人体感到的却是20摄氏度的效果,这样就省去了升高两度所需的能耗。

还可以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量,为国家增加低谷电力收入,而且平抑电价,节约电能。

与以对流方式进行热量传递的传统供暖系统相比,运行费用低于当地传统水暖费用至少1/3以上,且绝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产生电磁辐射,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真正的低碳甚至可以说是“零”碳能源。

安全:

碳纤维在世界上公认为半导体。

德宝新能源采暖系统把碳纤维几乎做成了绝缘体。

碳纤维智能供暖产品,通电后将电能全部转换为热能,它的连接方法是短路连接,用电不带电是所有电器产品望尘莫及的特性,用电发热时,人体可直接触摸碳纤维,绝不会导致触电。

经国家远红外检测中心检测,工作环境下泄漏电流是0.000mA;碳纤维在高温或明火下不燃烧、不变形,是100%的绝燃材料。

此外,和地源热泵、水暖相比,使用寿命长达50多年的德宝新能源碳纤维供暖系统几乎不需要后期维护,而前两者的后期维护成本则较高。

地源热泵的原理是在地下打洞,放入管道,进行热置换取暖。

但每隔5年,地下管道老化,就必须重新打洞安装管道。

水暖同样如此,水暖系统的地下盘管寿命是50年,散热器15年,铜质分集水器8年,另外每5年必须找专人清洗检修系统、消除水垢,十分麻烦。

而SOCFH系统免物业管理、免维修、寿命长。

使用者只需购买电卡,不需物业管理;供热时不漏水、不漏电、耐酸、耐碱、耐腐蚀、且3000V电压不会击穿、无需维修、维护。

普通电线的寿命都超过了50年,而碳纤维的半衰期为200年,所以非人为损坏,使用寿命将超过50年以上。

健康:

德宝新能源SOCFH供暖系统符合人体功学原理,利用远红外线原理散热,室内空气受热均匀,没有气流形成带起的浮灰,使人感到温暖惬意。

首先加热表层地板,让足底感到温暖,还通过远红外辐射,加热室内,减少人体的冷辐射,自下而上温度呈现梯度递减,符合传统中医的“暖足凉头”的养生理念;远红外的供暖方式靠辐射、直接穿透,而传统的供暖方式是靠空气对流传导作用,所以碳纤维远红外供暖不会干燥空气,即使室内温度达到60℃以上时,我们也不会感觉到燥热、胸闷、气短、口干舌燥等现象,同时,人们会觉得体内发热,而不是皮肤外表发烫。

碳纤维既解决了室内因高温造成的空气干燥和燥热现象,又感觉非常舒适。

德宝新能源SOCFH供暖系统的远红外线波长为9.5微米,此波段远红外线在国际上被称为“阳光生命线”,对人体有理疗保健作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并且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系统,减轻疲劳,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

这种远红外除供暖外还具有杀菌、消炎、除臭、除异味的功效,对香烟气味和因装修、购置家具造成的甲醛气味等可有效地分解。

此外,德宝新能源碳纤维智能采暖系统没有水暖散热片走水时的噪音,不会影响休息。

 德宝新能源碳纤维采暖系统目前主要包括:

碳纤维地热膜、碳纤维远红外电暖器、碳纤维电暖画、碳纤维锅炉、碳纤维远红外线保健足疗仪、烘干机等 六大系列。

应用客户包括军工、地产、工程、学校、居家采暖等。

特别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仅中城联盟每年新建住房达1.6亿平方米,按10%采购量计算,市场需求1600万平方米,将有16亿元的销售收入。

德宝新能源科技

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碳纤维供暖研发及工业开发企业之一。

目前,德宝新能源与美国DOVOR材料和碳分子实验室达成全球合作协议,在未来几年继续深入研发碳纤维发热技术。

致力于打造中国碳纤维供暖行业标准。

三、主要产品介绍(略)

四、总图布置及运输

4.1总图布置原则

a.满足生产及运输的需要、布置合理、各环节衔接紧凑,便于管理。

b.通道间距能满足运输和管线布置条件,并符合防火、抗震、安全、卫生、环保、噪声等规范的要求。

c.管线敷设应便捷,减少损失,节省能源。

d.总平面布置要注意建筑群体的协调与整齐,并满足产品生产的环境要求,为建设现代化、规范化的工厂创造条件。

4.2总图布置方案

本项目拟建于湖南省。

要求场地地势平坦,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根据周边道路情况,工厂出入口拟设置于主马路面,根据建筑物生产性质及周围条件,在设计上尽量合并单项建筑,将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汽系统综合考虑。

保证人、物分流明确。

建筑周围均设置运输、消防通道,以满足厂区内货物运输和消防要求。

同时,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示范生态园及工业旅游等复合功能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厂区空地及人行道边进行绿化,这样既保证了厂区所必须的绿化面积,也美化了厂区环境。

4.3竖向布置

a.项目所在地境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

b.本项目竖向布置系统为平坡式系统。

建筑物一层平面标高应高于该地区历史最高洪水水位0.5m。

c.厂区整平坡度不小于5‰,最大坡度不超过6‰。

雨水排水方式拟采用管道系统排水,排水组织方式为自由式。

d.管线综合布置

1.蒸汽管线沿厂区相关干道架空平行布置,管线底部距厂区地平面高3.5m;

2.给、排水管线沿厂区相关干道平行布置,给、排水管线顶部距厂区地平面埋深0.5m;

3.压缩空气管线沿生产车间墙面竖直布置,管线边缘距墙面0.01m;。

4.供电管线拟采用地缆沟敷设方式,地缆沟深0.8m,沟面设水泥盖板。

e.厂内、外运输与车间、仓库内部运输密切结合,拟采用货运汽车与行车相结合的运输方式。

f.本项目相关道路布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整体布局拟采用正交和环形布置。

4.4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按规划净用地面积计算。

a.规划总用地面积:

277333m2(折合约416ha);

b.道路代征地面积:

c.规划净用地面积:

d.总建筑面积:

160750m2;

e.总建筑基底面积:

60428m2(折合约91ha);

f.容积率:

0.81;

g.建筑系数:

30.52%;

h.绿化占地面积:

38.23%75693m2(折合约113ha);

i.围墙、道路、停车场及预留用地占地面积:

31.25%、61873m2(折合约93ha)。

五、环境影响分析

5.1环境保护法规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e.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f.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5.2环境保护有关标准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b.《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c.《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d.《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e.《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f.《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g.《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5.3、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a.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王要来自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机械及运输工具所排放的废气。

各种粉尘和扬尘在睛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粉尘属无组织排放,且其扩散多在呼吸层,对周围环境影响突出,粉尘源主要为运土车辆进出,以及挖掘机挖土产生的二次扬尘。

因此施工期粉尘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大气环境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

为此要求项目施工时,必须做到:

1.晴天或无降水时,对施工场地易产生二次扬尘的作业面(点)、道路进行洒水,对进出车辆限速以减少二次扬尘。

2.粉尘物料输送过程各连接法兰必须严密。

3.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设备出料的落差。

4.加强物料转运、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

5.定期清理施工场地内道路、物料堆置场院地的尘埃及杂物并外运。

6.设置施工屏障或砖砌篱笆围墙,在施工现场周围应按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实行封闭式施工。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施工粉尘对场界外影响,其超标距离一次值可减至离场界5~6m,日均值可减至80~90m。

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甚微。

b.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等。

类比资料表明施工期生产污水中悬浮物,石油类,生活污水中BOD5、COD、悬浮物,超过GB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表4中的一级标准。

考虑到项目施工期的短期行为,要求对施工场地所产生的污水应加强管理、控制,冲洗石料等建材,所排放的污水应设置专门沟渠,经格栅沉淀池处理;生活污水应设置化粪池处理,经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就近排入附近沟、塘。

采取上述措施后可以减少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但不能满足《综合污水排放标准》表4中的一级标准,对受纳水体有一定的影响。

c.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机械(打桩机等)作业产生的噪声及振动。

还有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声,根据类比资料,项目拟采用的部分施工机工设备和将产生的噪声及相应的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5-1。

表5-1施工机械噪声值及相应限值表单位:

dB(A)

机械名称

距声源10m处

距声源30m处

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噪声值

平均

噪声值

平均

昼间

夜间

挖土机、推土机、压缩机

80~98

87

74~80

76

75

55

搅拌机、对焊机

75~95

85

70~80

76

70

55

卷扬机、发电机

92~110

101

80~100

85

65

55

由表可见,即使距声源30m处,许多施工机械的噪声值仍超过了相应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对施工现场四周环境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

项目施工期严格执行当地环保局的具体规定及要求;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与方式进行地基施工与结构施工;对有固定基座的设备应作单独地基处理,以减少地面振动与结构噪声的传递;规范操作,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对移动较少的噪声设备,可设于波形扳制成的隔声围墙内;若由于施工工艺的连续性或其他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污染时,应与对施工现场周邻可能构成噪声污染影响的地域居委会,和群众代表签署谅解意见,并报经主管政府部门批准。

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制度,要求在工程开工15日内向所在区环保局提出申报,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管理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开工,并使施工各阶段的噪声符合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规定,使振动符合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关于“居民、文教区”铅垂向Z级振动标准值昼间<70dB、夜间<67dB的规定。

d.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基础施工所挖掘的土石方,主体结构施工所产生的施工废物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应严格执行**县有关施工渣土清运管理规定;对可燃物质严禁于施工场地内直接焚烧;建设单位应对于环卫部门签订卫生责任书,共同核实清运渣土数量,领取施工渣土清运许可证。

清运单位应严格按公安部门确定的路线行驶,运送弃土应使用不漏水的翻斗车,严防渣土沿途漏撒飞扬,清运车辆进出施工场地不得带泥污染路面。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4项目生产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a.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园区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须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项目喷漆工艺产生的漆雾主要污染物成分二甲苯产生浓度为100~400mg/m3,项目通过带漆雾和废气处理装置的喷烤漆房,用水作介质吸附漆雾,吸咐不完全的废气经15m的排气筒排空。

水循环使用,隔一段时间对循环水进行补充,处理工艺如下:

风机风机排空

喷漆和烘干时产生的有机挥发物和废气通过净化装置处理,二甲苯气体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排放浓度可降至10~40mg/m3,低于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中70mg/m3的限制要求。

项目工艺废气经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达标高空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项目公共设施规划建设职工食堂,食堂制作产生油烟,食堂厨房油烟气排放应执行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油烟<2mg/m3。

油烟产生浓度约为9mg/m3,超过了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规定的2mg/m3浓度限值,对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将产生一定影响。

炉灶上方安装水喷淋油烟净化设施,油烟去除率可达80%以上,油烟排放浓度可低于2mg/m3,能够满足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的要求,油烟排放对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b.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废水排放应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要求。

污水日排放量约为144m2,对生活污水采用污水处理装置作进一步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为:

破乳除油

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

市政管网

经过上述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污水中主要污染特排放浓度能够满足GB8978-0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表4中相应的一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

c.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产噪设备的机械噪声,声源声级约65~75dB(A),噪声频谱多呈宽带特性。

各主要产噪设备采取隔声、减振降噪等措施,如项目通过选用新型低噪声级设备、在机组底座加减振台座、对机房采取隔声、吸声措施等,使产噪声设备辐射到场界的等效声级小于60dB(A)。

经过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能满足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不会对项目周围声环境造成明显不量影响。

d.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和生活垃圾。

生产车间的废品送废品站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

e.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是一项以实现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量化管理为目的而进行有关排污口建设及管理的工作。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八条和国家有关排污口规范化政策的要求,新建工程的污水排放口必须做到规范化。

具体要求如下:

1.实施雨、污水分流制系统。

将雨水与污水采取分流制分别排放,以防雨污水不分,雨水稀释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并使工程所有污水通过一个总口外排。

2.实施清、污分流。

为了减轻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负荷,排放的设备间接冷却水,蒸发冷凝水等较清洁与污水分别排放,处理后的污水可与清洁水一并排放。

3.对污水总排放口应进行编号,设立标志,并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配备计量装置,安装污水流量计。

4.所有的排污口都必须具备采样的测流条件,以便于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

5.建立排污口档案。

内容包括排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