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饲料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饲料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饲料设备行业
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4
1、饲料设备生产企业国内竞争状况..............4
(1)国内行业龙头企业...........4
(2)外资企业.........4
(3)众多小型饲料设备制造企业.............5
2、行业生命周期..........5
(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入黄金期.....5
(2)出口东盟市场形势良好...6
(3)受益于多种因素进入成长期.............7
3、行业产业链情况......8
(1)行业的上游产业背景.......8
①农机零部件行业特点......9
②农机零部件行业产业规模................9
③形成了有效的农机零部件配套保障体系........10
④研发能力有待提高........10
(2)该行业的下游产业背景.11
①国内饲料工业的特点....11
②饲料工业生产规模........11
③饲料企业发展趋势........12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13
1、监管体制................13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4
三、行业壁垒15
1、技术壁垒................16
2、资金壁垒................16
3、市场壁垒................17
4、人力资源壁垒........17
四、行业行业规模..........17
1、农机行业规模........17
2、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18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9
1、有利因素................19
(1)国家发展政策的扶持.....19
(2)出口环境利好.................20
(3)中国农机产业正经历从低端产品向多样、智能、高效、节能、环保高端产品演变过程,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持续稳定发展.......21
(4)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加大对饲料机械自动化产品的需求.........22
2不利因素.23
(1)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机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3
(2)上游核心零部件不能满足农机行业的升级步伐...............25
(3)国际市场占有率低.........25
(4)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26
六、行业竞争格局..........27
1、天一高德机电实业有限公司..27
2、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29
3、唐山金鼎自控技术有限公司..30
4、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32
一、行业概况
1、饲料设备生产企业国内竞争状况
我国饲料设备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较为分散,绝大部分企业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较小。
从行业主要参与者类型来分,我国饲料设备制造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
(1)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饲料设备制造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主要有江苏牧羊集团等。
行业龙头企业对我国农业机械市场有深入了解,并拥有广阔的销售渠道。
这些龙头企业运作经验丰富,并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由于行业龙头的主要产品已在农用机械行业各个细分市场占有相对领先的市场份额,这些公司相对更能发挥规模优势,通过批量生产控制成本,配合其现有的销售服务渠道,维持并继续拓展市场份额,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相比小型农用机械生产企业,行业龙头具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增加其研发投入,从而提高研发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进而能够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海外业务。
(2)外资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饲料设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的加入,以瑞士布勒集团为首的国际巨头纷纷抢占中国市场。
国际农机龙头企业采用合资或设立中国分公司的形式进入我国市场,他们
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在高端农机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相对而言,外资企业具有领先的专业技术,其产品在可靠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领先于本土产品。
然而,受制于外资企业的中国战略服务于其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其对中国市场特色的灵活调整能力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此外,外资企业还受限于管理本土化、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外资企业总体在我国农机市场份额较小。
(3)众多小型饲料设备制造企业
我国农机行业小型农机制造企业数目众多,生产产品类别较广。
在饲料设备制造技术不断升级,产品结构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下,小型饲料设备制造企业中少数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逐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相当部分则面临被淘汰或整合的挑战。
2、行业生命周期
(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入黄金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中国产业信息网指出,我国已进入了全程、全面机械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此阶段,除了农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外,农机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新增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农机市场具有良好发展机遇。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毛洪表示,无论是从国外农机行业
发展历史经验,还是从中国农业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发展需要来看,中国农机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农机业未来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据中国行业报告网指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农业装备板块将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机化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发展阶段,预示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农机化发展进程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农机工业前景广阔。
到2015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力争达到4000亿元以上,出口贸易额达120亿美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20%。
在饲料机械方面,随着行业下游饲料行业的产能过剩,新建厂数量急剧下降,饲料行业开始由规模化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转移,饲料智能设备及控制系统的需求急剧上升,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出口东盟市场形势良好
东盟国家大多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业国。
养殖业在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与养殖业相关的加工装备技术均较为落后,多数东盟国家对与养殖业相关的先进加工设备需求十分迫切。
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指出,我国加强与东盟的饲料加工机械的合作,不仅可以推动我国饲料机械的出口和发债,还可以带动其他经济领域与东盟的互惠合作,符合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与东盟国家的饲料机械领域的合作中,我国可以较少的投入换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双方在饲料加工技术领域的全面交流,同
时也加强了双方农业机械科研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据我国海关统计,2013年,累计实现农机进出口贸易额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6%,高于平均增幅2.28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68.25亿美元。
在我国十三个机械工业大行业中,同比增幅排在电工电气、重型矿山、汽车行业之后,位居第4位。
其中农机出口实现93.8亿美元,同比增长7.1%,高于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进口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较之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
近两年,在全球市场动荡不安,市场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机出口企业进一步增加,出口品种也更加丰富,农机出口依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2015年,我国农机出口虽受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不确定因素陡增,但在出口的基本面、出口区域以及品类等方面依然可期。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表示,作为农机制造大国,未来农机行业在国内市场渐趋平稳的态势下,农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农机市场竞争既是行业保持增长的关键所在,也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必须。
国家积极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利好政策不断传出,为我国农机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再度起航增添了强劲动力。
(3)受益于多种因素进入成长期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以及农业机械自动化、集团化发展趋势,国内农用机械行业目前步入成长期。
从细分行业来看,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随着农机设备自动化、智能化、
全程化的趋势也将呈现迅速发展扩张的特征。
3、行业产业链情况
(1)行业的上游产业背景
饲料设备制造业的上游主要是钢铁、机电及农机零部件行业,农机零部件业的发展是农业机械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零部件的发
展推动了农机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了农机工业的进步。
①农机零部件行业特点
我国农机零部件企业多数是先从主机厂获得生产订单、协作生产,得以创业和起步;在企业产能扩大后,再向更多的主机厂转移技术和配套产品;进一步开始研发新的农机零部件,又反哺和助推主机企业的产品升级。
因此,农机零部件企业既受益主机企业的快速发展,又为主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②农机零部件行业产业规模
随着农机工业的繁荣和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农机零部件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中国农机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指出,农机零部件行业年产值也从2004年的7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12.4亿元。
期间农机零部件产值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7%。
零部件的增速高于农机行业增速,也表明零部件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快速提高。
另外,该统计仅包括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按照零部件约占主机60%的产值比例计算,全国农机零部件2012年的总产值应该在1800亿元左右,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行业。
2012年,全国农机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6家,比上年新增37家,零部件企业占农机企业的17%。
2012年1-9月全国零部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4.78亿元,同比增加21.33%。
零部件在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中产值排名第四。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指出,目前我国零部件行业以中小型和微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占比超过90%,90%以上的零部件企业年产值均在2000万以下,非常分散,抗经营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③形成了有效的农机零部件配套保障体系
农业机械是比较复杂的特殊机械,任何农机制造企业都不可能自信制造全部零部件,必须由为数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目前,我国的零部件企业已围绕主机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外购、外协配套供应体系。
另外,国外农机品牌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引进主机的制造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国外农机品牌零部件国内采购份额的逐渐增长,加快了其产品本土化的进程。
外资企业在中国采购也一定程度上帮助零部件企业在管理能力、质量控制、产品技术进步等方面得以快速提高。
④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国外通常是农机零部件技术先行,零部件企业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推动主机的发展。
而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许多企业类似于主机企业的“加工车间”,精力主要用于满足主机厂的既定要求,没有能力做到与主机同步开发。
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还多集中在低端产品上,自主品牌缺失和零部件技术开发力量薄弱的问题普遍存在。
高端关键零部件还无法市场化,是整机创新的一个瓶颈。
(2)该行业的下游产业背景
饲料设备制造业下游行业为饲料生产业。
由于国家对饲料行业的政策支持,以及饲料生产企业趋于集团化、规模化,饲料产量不断增加。
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增多也拉动了饲料的刚性需求。
①国内饲料工业的特点
由于畜禽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升,原来使用浓缩料的养殖场户开始转向全价料。
加之“公司+农户”模式企业的增多也使全价料的产量上升。
因此,饲料工业化率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我国饲料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饲料行业总量规模大,但单厂平均规模小。
另外,全价料厂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添加剂工业也在迅速跟上脚步,饲料添加剂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饲料添加剂工业是饲料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饲料生产行业的产业结构需要更加合理。
②饲料工业生产规模
在饲料产量方面,奥特奇公司发布的2015年度《全球饲料调查》显示,与2013年的数据相比,2014年全球复合饲料总产量增长了
2.4%。
在地区分析中,印度2014年饲料产量增长了10%,超越西班牙成为饲料生产第5大国。
在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中,中国的饲料产量下降4%,尤其是家禽行业受到了禽流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然而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新西兰和越南的饲料产量则出现显著增长。
王智才司长在2015年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暨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上表示,2014年面对愈加严峻的内外形势,畜牧饲料行业还是圆满完成了稳定发展的任务。
工业饲料总产量达到了1.97亿吨,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有31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2%。
据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的预测,2015年国内饲料行业规模增长空间应在500亿元以上。
③饲料企业发展趋势
设备制造:
在饲料产量稳步上升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中小饲料企业被并购或收购,饲料行业的整合度不断提高。
另外,随着运输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工业用地越来越紧张,大型饲料集团趋于规模化建厂。
在饲料厂有限空间和固定人员的情况下,设备产能也不断提高,管理和维护成本逐渐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信息管理:
饲料企业通过网络和ERP软件作为平台,将饲料厂的原料、成品、材料及配件等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已达到资源的协调利用,使生产各环节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信息化管理能迅速获取生产全过程的资源信息情况,为饲料企业准求利润最大化及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迅速做出正确决策,为提高饲料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生产技术:
目前,饲料的生产在粉碎、配料、制粒、打包等各个阶段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粉碎阶段,微粉碎工艺的效能提升,
通过风量控制,粉碎粒度调节,优化配制工艺,下料流量控制以及电机变频调速以达到粉碎工段的效率最大化。
在配料阶段,根据设备的实际工况进行配料工艺的优化,再与高速混合技术配套,使饲料的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在制粒阶段,制粒技术运用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将喂料,调制,制粒,粉碎,分级,液体添加等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控制喂料量,调制温度和水分,颗粒温度的控制等,实现现场无人操作,并且成品饲料的质量更加稳定。
而在打包阶段,成品散装仓的运用能够大大节省人工与场地。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政策
1、监管体制
饲料设备制造在行业类别上隶属于农业机械行业。
农业机械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负责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
农业部负责研究和拟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拟定农业的产业政策等。
对农业机械行业进行实际管理的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机化司主要负责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拟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工作。
同时,农机装备行业自律性协会主要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两者都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两者的主要职责为负责推动农机行业的技术发展,提升农机行业的自我创新能力,接受
委托承担各类重大项目评估、成果鉴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农机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行业内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三、行业壁垒
饲料设备制造行业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在技术、市场、人力资
源等方面对新进入者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进入该行业的主要壁垒有:
1、技术壁垒
饲料机械的生产制造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饲料机械,尤其是计算机配料综合管理系统,各类液体添加系统等,技术复杂,并且多数为专有技术,同时由于产业链长,配套技术种类繁多,难以短时间掌握。
饲料机械从设计、研发、样机制造、试验、产品鉴定、试产、推广鉴定,到批量生产需要较长的周期,并且涉及大量的理化分析、材料分析、力学分析、设备外型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机电一体化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这些技术以及经验需要企业在专利技术以及其它核心技术上长期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时产品还需要各种研发技术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对现有产品进行不断创新性改进和研发新产品,并需要先进的加工工艺保证产品的经久耐用。
技术积累是保证企业研发、制造装配水平的先进性、持续性的必要条件,对潜在竞争者形成一个无形的行业准入限制。
因此,对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有很高的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饲料机械为技术密集性产品,且各地区饲料产品结构不同,要求饲料机械有较强的适用性,为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差异性需求,项目研发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
3、市场壁垒
目前,饲料设备制造行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细分专业,市场对饲料设备制造的要求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饲料设备的制造要有强大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以保证其专业性,同时满足关联行业的技术需求,以保证饲料设备及相关产品能够同步更新换代,进而推动产业升级。
第二,为保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各饲料设备制造企业需保证其产品及设备有稳定的质量,并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4、人力资源壁垒
饲料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行业所需工人数量有一定减少,但行业对技术研发人员需求迅速增加。
行业需要优秀的科研人员以保证研发水平的持续进步;同时还需要相对熟练的技术工人,某些关键工艺岗位需要经验丰富的优秀技术工人。
四、行业行业规模
1、农机行业规模
中国农业机械网指出,我国作为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大国,现有的农机企业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大概有1800多家,但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一家企业的总
产值。
此外,具备创新与研究能力的企业大概还不到200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0%。
我国农机产业集中度很低,规模以上的企业较少。
据农业机械行业现状报告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农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很少,原始创新乏力,自主研发能力弱,制约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农机领域,国内企业授权专利只占9.5%,在绝大部分领域很少拥有自己的关键技术。
2、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规模
从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来看,近年来,我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产量逐渐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我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产量分别为221,544.6台,398,770.1台,498,198.4台,524,956.6台和647,039台。
至2014年12月31
日,我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产量不断增加,
但同比增长有所减缓。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发展政策的扶持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其中,农业机械装备被纳入重点发展的10大领域之一。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提出,,农业机械装备与其他制造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农业机械装备相较其他制造业的体量明显偏小,但仍被首批纳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和发展决心。
我国的农机装备产业虽然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期,2014年总产值已接近4000亿元,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但无论从产品性能和制造水平上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此次进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国家将在包括投资、重大技术专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各方面给予重大支持,无疑将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契机。
“中国制造2025”特别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宁学贵指出,“中国制造2025”核心可以概括为高端装备智能化和生产体系智能化。
从农机工业来讲,动力换挡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智能化联合收割机以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都将是下一步重点发展的装备,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智能纠错系统、供应链信息化等代表当今高端制造能力的技术应用也是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也就是说应加快实现农机产品智能化和企业制造的数字化。
我国农机制造企业应充分借力,进一步加大研发能力的提升,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行业水平的整体升级,瞄准国外先进水平,尽快实现重点技术的产业化,实现我国农机装备制造的全面振兴。
另外,中国农机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跟随中国农业一起走出去的模式,加快中国品牌农机的“走出去”。
(2)出口环境利好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能够适应国内作业条件的农业机械基本能够适应国外绝大部分的地形,为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创造了很好的现实基础。
相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机制造业形成了相对的制造能力和产品技术优势;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农机制造业在中小型农机市场具有产能和价格优势。
未来我国农机工业国际市场重点集中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农机工业竞争力较弱以及尚未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例如东南亚、西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
农业是中国以及东盟大多数国家的支柱产业,各国在技术上有很
大的相似性和互补性,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农业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如东盟十国的发展举足轻重。
我国在农机制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技术,而东南亚的农业机械制造技术明显落后,这也为我国农机企业的产品打开东盟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十分感兴趣。
(3)中国农机产业正经历从低端产品向多样、智能、高效、节能、环保高端产品演变过程,农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持续稳定发展
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全行业对农机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取得共识,我国农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始加速,有利于农机产业在新的平台下站稳脚跟。
主要表现在:
攻高端、夯基础,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高端装备自主化开始向纵深领域推进;开始重视创新能力建设,研发实验室建设投入明显加大。
传统产品的需求增长将日渐减缓,而多样、智能、高效、环保节能的高端创新产品需求增长将明显上升。
(4)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将加大对饲料机械自动化产品的需求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使用饲料机械自动控制技术成为饲料生产的必然选择。
2005年我国第二产业劳动力结构中,农民工比例已高达57.6%,在第三产业中农民工的比例也高达52%。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
的主力军。
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开始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短缺。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低文化特征明显。
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的报告,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小于35岁的青壮劳力60%~80%已进城务工或自行经商创业,形成精兵强将去创业,年轻力壮去打工,老弱妇孺搞农业的局面。
饲料生产用工成本大幅攀升,饲料生产企业利用自动控制设备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需求日趋强烈,成为饲料机械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内生源动力,未来各饲料机械自动控制设备市场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
2不利因素
(1)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机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我国作为农机制造大国,与农机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产品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失导致高端产品匮乏、低端产品过剩。
与农机强国相比,我国农机行业在产品可靠性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差距较为明显。
二是农机行业结构散、乱,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
农机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但是我国农机制造企业长期以来组织结构散乱,企业数量多,经营规模小;总体上未能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未能形成专业化协作强、配套能力高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国际农机企业在加快低附加值产业向中国市场转移的同时,控制着高端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其在市场培
育阶段就已储备产品技术,只要市场成熟就能迅速推出产品并占领市场。
因此,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农民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