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245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单元第7课拉丁美洲学案商务星球版

《拉丁美洲》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能找出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并读图说出该地区

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描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说明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正确处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主要知识点】

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

______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______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______。

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位置。

海陆位置:

东临______,西靠______,北接______,墨西哥湾,南隔______与南极洲相望。

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经纬度位置:

80`W-40`W(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热带为主,少部分在温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1、地势______,______相间分布

2、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

北部——墨西哥高原、南部——南美地形又有东西之别

西:

安第斯山脉(成因)______与______板块交界;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

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拉普拉塔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二)气候

1、类型及分布。

气候______(亚马逊平原)和______气候(巴西高原)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

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热带沙漠气候: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以北到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和______寒流影响),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亚热带湿润气候:

东南沿海20ºS-40ºS(巴西和阿根廷)

______: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40ºS,狭长,智利

温带海洋气候: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ºS-55ºS,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温带大陆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

巴塔哥尼亚高原(安第斯山脉南部阻挡了西风)

2、特征:

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没有南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3、地形影响大:

探究活动1:

地形对拉丁美洲的气候有何影响?

 

4、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析

探究活动2:

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原因(提示:

可从1.纬度-大气环流2.地形3.洋流角度分析)

 

(三)河流

巴拿马运河:

中美地峡最窄处。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

世上流域平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______。

河流亚马逊河流量最大(降水多,流域面积大)但是水能资源不丰富(地势落差小)

⑴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太平洋水系短小流急;大西洋水系河流多,流量大

⑵主要河流:

①亚马孙河:

Ⅰ.第一______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______长河

Ⅱ.水量大:

流经______气候区,降水丰富

Ⅲ.支流多,流域广:

平原广阔,水流平缓,利______

Ⅳ.源于______,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

②巴拉那河:

Ⅰ.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Ⅱ.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

(四)自然资源

⑴矿产资源: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

白银——墨西哥 

铁矿——巴西

铜矿——智利和秘鲁

⑵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

⑶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⑷渔业资源:

秘鲁渔场(成因)

⑸水力资源:

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洪流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⑹草场资源: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三、人文地理特征

(一)居民

(1)人种:

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语言:

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人口——分布不均

稀少区:

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稠密区:

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一些热带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

探究活动3:

分析以上地区人口疏密不同的原因?

 

(3)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

阿根廷北京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

(二)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打造工业。

经济:

靠生产一种或者几种初级产品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

工业——墨西哥、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巴西(钢铁、汽车、飞机)

矿业——智利(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石油)

农业——热带经济作物:

中美(香蕉、咖啡)古巴(蔗糖)巴西(咖啡)

粮食作物:

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巴西

一、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__和______之间

海陆位置:

东临______

面积:

世界上占有______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三、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农业: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工业:

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能源:

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

四、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探究活动4:

巴西首都搬迁的原因?

 

探究活动5:

巴西的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      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3、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

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

读右图回答下列4~5题。

4.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

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

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5.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政治   B.交通  C.宗教   D.资源

 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4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有暖流经过     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

7.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    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

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  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

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8—10题。

8.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A.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

C.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

D.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9.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农业技术水平高          B.以香蕉为主要食物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墨西哥城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兴起的

B.新奥尔良是美国著名的航天中心

C.今年初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时导致首都太子港丙城成为一片废墟

D.丁所在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

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12.巴西农业迅速发展可能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热带雨林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B.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

C.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     D.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图为拉丁美洲某一农场的景观图。

请回答13—14题

13.使得本地土地利用呈现图示型态的主

要因素是( )

A.曾经是欧洲殖民地   

B.原住民的传统耕作习惯

C.为了促进观光业

D.根据配合宗教的需求

14.这种农业活动的特征是( )

①单位劳动力产量低②资金密集

③农场规模大④种植单一粮食作物   ⑤易遭受生产过剩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下图所示为南美洲(局部)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

回答15~16题:

15.影响图中等温线数值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纬度 D.海陆位置

16.图中20℃等温线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方式是()

A.水稻栽培B.玉米种植

C.小麦种植D.牧场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OR的一半,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

B.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

C.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

D.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18.M、H两地所在国家(   )

A.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

B.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

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读下图沿南北半球分界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9-20题。

 

19.下图中与剖面图b、g两地气候对应的点是(  )

 

 A.②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a、b两地的陆地自然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

A.a受暖洋流的影响,b受寒流的影响 

B.a地位盆地地形,b地位高原地形

C.a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b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D.a受赤道低压的影响,b终年受信风的控制

右图中的线段表示一段经线,线段上的数据为纬度,MN以及PQ之间均为海洋,NP之间为陆地。

据此回答21—24题

21.N点所在地区附近  (   )

 A.有寒流经过                 B.有世界性大渔场分布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是河口地区

22.该地区的最大河流,其水文特征是(  )

 A.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         B.含沙量大

 C.冰期较短                     D.流量小,通航里程长

23、该段经线所在的国家,其城市化特征为(  )

A.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B.起步早,城市化水平低

 C.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

 D.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城市

24.该段经线所在国家为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以地产某农产品为原料研制汽车能源,该农产品是(  )

A.长绒绵      B.甘蔗       C.木材      D.油棕

25.读下图,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二、综合题

26.(10分)阅读材料和图4、图5,回答问题。

 

 

材料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财政年度,巴拿马运河共有1.47万艘船只通过,其中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共785艘。

从货运量来看,中国是位于美国之后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

委内瑞拉原油通常经大西洋和印度洋运往中国,运输时间达45天,巴拿马运河扩建后,时间将缩短为24天。

(1)图4中甲、乙两国,因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震的是    (填国家名称),该国气候类型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5分)

 

(2)中国进口委内瑞拉的石油,多经大西洋和印度洋。

分析其主要原因。

(5分)

 

27.(1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D是一条国际性运河。

目前占全球贸易运输量5%的货物通过该运河被送往世界各地。

D的最大三个使用国依次是  、日本和中国。

该运河对国际贸易的重大作用表现为  

(4分)

(2)当一艘货轮于3月21日旭日东升时通过该运河,北京时间大约是   。

(2分)

(3)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类属于   农业,其主要的农作物是    (写出两种即可)(3分)。

(4)C处所在的阴影区是世界最大的    气候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3分)

(5)若C处的植被破坏严重,试简要分析其世界气候产生的影响。

(2分)

 

28.(26分)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4分)

(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分析形成的原因。

(6分)

(3)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分)

(4)该铁路的长度最接近(   )。

(2分)

A.500千米   B.1000千米   C.2000千米   D.3000千米

(5)图示河流水量大、落差大,多瀑布,分析瀑布的形成原因以及观赏瀑布的要求。

(4分)

(6)分析甲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4分)

(7)据中国中央气象台预测,2005年乙海域比正常年份水温将升高2-3摄氏度,这对我国北方气候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4分)

 

答案

探究活动1:

地形对拉丁美洲的气候有何影响?

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

①安第斯山区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气温、降水变化明显,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属于高山气候。

②安第斯山脉南段(40ºS以南)的东西两侧气候明显不同,也是受地形的影响所致。

山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十丰富,为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山地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探究活动2:

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原因(提示:

可从1.纬度-大气环流2.地形3.洋流角度分析)

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②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

沿海又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

③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在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巴西东部沿海也有分布

探究活动3:

分析以上地区人口疏密不同的原因?

①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区经济发达,气候条件好,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

②广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地区,由于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③热带地区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上。

探究活动4:

巴西首都搬迁的原因?

把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开,分散城市职能;

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迁都便于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

便于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

探究活动5:

巴西的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地处沿海,海运十分便利,利于市场的扩大;

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适宜种植农作物;

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更适宜人类居住;

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巴西的东南海岸登陆,开发较早;

工商业发达;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B

B

D

C

A

B

B

A

D

D

A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C

D

C

A

D

B

D

A

D

B

B

26.

(1)智利西部沿海地区自南向北依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东侧安第斯山脉为高山气候。

(2)海上运输石油的油轮,吨位一般较大,受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的限制而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若向南经麦哲伦海峡绕过南美洲,航程远且风浪大。

经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线较适宜。

27.(16分)

(1)美国(2分) 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1分) 大大缩短北美洲东、西两岸之间航程(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1分)   

(2)3月21日19点2。

分(2分)    

(3)种植园(或热带种植园)(1分) 商品(1分) 天然橡胶、油棕、甘蔗等(答对二种作物即可得1分)   

(4)热带雨林(1分) 地处赤道附近,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分) 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和山脉,东部向大西洋敞开,东南、东北信风经巴西暖流洋面后可长驱直人,扩大了高温、湿润的范围。

(2分)

 (5)由于该处的植被遭破坏,使大气中的CO:

增加(1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分)

 

28.

(1)原因:

受寒流的影响和山地影响(4分),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2分)。

(2)P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2分)。

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Q地受海陆热力作用的影响(2分),冬季温和少雨(1分),夏季高温多雨(1分)。

(3)要通过高大的安第斯山,高差大(2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2分)。

(4)B(2分)

(5)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1分),岩性上硬下软(1分)。

适当距离仰视(2分)。

 

(6)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开阔;地下水丰富;草原广阔,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的租金低;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8分)

(7)夏季干旱天气(2分)。

冬季气温偏高,可能产生暖冬现象(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