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237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docx

高三语文第七次大周练

2015届高三第七次练习

语文试题I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巧妙的结合。

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对此人们一直 。

A.达到 溢于言表 不置可否  B.达到 跃然纸上 莫衷一是

C.达成 跃然纸上 不置可否    D.达成 溢于言表 莫衷一是

1.答案:

B(“达到”的意思是“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成”的意思是经商谈后得到某种结果或形成某种意见。

“溢于言表”指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置可否”的意思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2.答案:

B(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新作出版,诚挚盼望各位方家斧正!

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

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

3.答案:

A(“斧正”为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新作已出版无需修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喜欢通过门、窗等事物接触外面的大自然,是为了。

窗子不单为了透气,也为了能领略到新的境界,甚至亭台楼阁的建造也都是为了。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意为一座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再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个小房间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一门一窗都是为了。

①体会无限的时间、空间 ②获得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③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

A.①③② B.②③①C.③②① D.②①③

4.答案:

C

5.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

请用几个短语简要概括,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

(3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

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

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5.国际法则(先占原则);文献资料(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有效统治)(注意题干中“哪些方面”的提示,意思接近即可)(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山集》①目录序

(清)戴钧衡

呜呼!

文章之事,岂不难哉!

司马子长②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

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③方氏。

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

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

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

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

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

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

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

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

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问天集》、《岩居川观集》,皆不可复见。

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

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

呜呼!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注】①《南山集》:

戴名世文集名。

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

②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

③望溪:

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

积聚

B.知之深信之笃者       笃:

厚道

C.余假而抄之             假:

D.宗点学钧衡谨识         识:

记 

6.(3分)B(笃:

坚定)

7.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而方氏生平所叹服者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7.(3分)C(都是介词,在。

A项,助词,的/代词,它;B项,表转折/表递进;D项,用/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3分)

1)译文:

各地求学的人,只听说先生的名声,想读他的书却不能得到。

评分建议:

“学者”、“耳”、语句通顺各1分。

⑵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3分)

(2)译文:

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评分建议:

“拟”、“庶几”、语句通顺各1分。

⑶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分)

(3)译文:

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评分建议:

“区区”、“厄抑”、“良”、语句通顺各1分。

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3分)

9.答案:

①境象变化自然;②气韵超逸深远;③行文纵横奔放。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只抄原文,得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

唐代长安城名胜。

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⑴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

请简要概括。

(3分)

10.

(1)答案:

①生活困窘;②仕途失意;③年华已老。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只抄原文,得1分。

⑵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4分)

(2)答案:

①“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②“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③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④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

评分建议:

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⑶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3)答案:

①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②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③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评分建议: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⑵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⑷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⑸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⑹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⑻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不是时候

[俄罗斯]叶夫根尼·格里什卡韦茨

①好像开关被打开一样,我醒来了。

没有打激灵,没有伸懒腰,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我只不过睁开了眼睛。

准确地说是一只眼睛,另外一只紧紧地贴在枕头上。

我还看见枕头的边沿,枕套的布料,它们离我睁开的那只眼睛很近很近。

枕头被有点发蓝的微光笼罩。

时间还早,又是冬天。

本来天还是全黑的,只是在窗户上洒落有一缕平常的城市微蓝的晨光——它由白色的街灯和对面房屋以及我们这栋楼房的窗户里散发出昏黄的灯火混合而成。

黄昏时它是令人愉快的,而清晨让人无法忍受。

我听见了很多声音。

这是城市在喧嚣。

住在我们这栋楼里的居民正在离开家出门,他们在去上班或者送小孩去什么地方:

爬楼梯的脚步声,电梯的呼隆声,单元大门不断的开关声。

我听见,院子里人们间歇不断和似乎很绝望、不顾一切反复地发动汽车的声音。

  ②我是如此希望重新回到梦里。

我的意思并不是我做了什么美梦,而是我想睡去。

多么想意志薄弱一次,给所有的人打个电话说,我病了,撒个大谎,并且把一切都取消。

取消一切,最主要的是不起床,不开明亮的灯,不洗漱不剃须,不穿袜子以及其他一切,不出家门,不用把钥匙弄得哗啦响,不用把过道里的廊灯在出门前关掉,不用按电梯里的数字“1”,不用走到大街上和深吸第一口清晨寒冷的空气,不用坐到冰冷坚硬的汽车里,更不用去机场接马克斯。

我的朋友马克斯,他现在正在飞抵这座城市,是不可能被取消的。

  ③可马克斯现在来得真不是时候。

如此的不是时候,这种情况也只能发生在老朋友身上,他生活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真诚地期盼着他来,而当他坐火车或者乘飞机到来时却永远不是时候。

  ④就两天,怎么忙也得挤出时间给他。

意思是取消所有事情,无论是什么事情,准备好说很多话,大笑,喝酒,吃饭再喝酒,再说话。

睡觉吗,当然几个昼夜都别想了。

是的,这一切都很好……就是不是时候。

绝对!

尤其这一次……原因是我正陷入爱河,很深!

非常非常深!

这样的爱在我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⑤马克斯来得真不是时候!

  ⑥我开车去机场走了很长时间。

雪很多。

不是刚下的新鲜白雪,而是那种稀糊糊的很脏的雪。

车也很多。

我很慢地行驶在盘旋的环形路上。

前面汽车刹车尾灯一会儿红了,一会儿灭了。

我也不停地踩刹车。

我一直觉得,好像左车道的车行驶快很多。

右车道爬行着大卡车,所有的都很脏,溅有一身的泥雪。

我听着收音机。

  ⑦收音机里不停地交替播放着音乐和新闻。

有一条新闻说,有一架飞机发生了空难。

我立刻把音量开大。

机上所有的旅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说空难的原因当然还早,不排除恐怖袭击。

我立刻想到马克斯。

只是一下子漏听了飞机发生空难的地点。

啊,原来是巴基斯坦。

我的心理有一丝遗憾滑过。

旋即我便为此骂了一句自己。

但骂的那样不真诚,没有火气,没有天分。

  ⑧如果这真的是马克斯乘的那架飞机,那该是多么可怕。

见鬼,这太可怕了。

⑨然而,我却会有一个作为不幸者的真正借口,而我一定会真诚地表现出不幸,如果这是马克斯的那班飞机。

为此我可以很好地喝上一个礼拜,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或者当着所有人的面,而所有人都会对我表示同情。

最重要的是,我可以打电话给她,现在,马上!

对她说,在这起她当然已经听说的,也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议论的,空难中,我的最好老友,如果诚实到底,也就是我唯一的朋友,不幸遇难。

他死了,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需要马上见到她。

可是,马克斯没有遇难,他正飞抵这座城市。

他再一次让我难堪。

(节选自长篇小说《衬衫》,有删改)

12.小说前两段表现了“我”清晨醒来时怎样的一种情绪?

作品是如何表现的?

(5分)

12.心情厌烦。

(2分)通过“我”的内心独白(答所见所闻所想或视觉、听觉、心理描写等,给1分)来表现(2分),运用排比强化这种情绪。

(1分)

13.请解释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3分)

13.如果最好的朋友马克斯遭遇空难,那太悲惨了;(1分)对自己居然产生希望好友遭遇空难这种阴暗、病态心理感到可怕。

(2分)

14.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14.以“我”的视角来叙述,让读者充分感知“我”的内心情绪;具体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故事叙述的真实性;便于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小说主题内容的表达。

(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5.请探究这篇小说的主题。

(6分)

15.展现了现代人杂乱、单调、乏味、孤独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人在生活压力下的一种消极、阴暗甚至病态的心理,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说“忍”

陈子展

①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这话本来不错。

因为他只教人忍小事,当然权衡轻重,以成就大计划,忍耐小事件为是。

倘若对方要使你的大计划弄不成,那就不是小事,只要你还有做人的血性,一定忍无可忍了。

比如他看见鲁国当权的季氏在家里擅用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乐舞,就气愤愤地说:

“是可忍,孰不可忍?

②五代的冯道以孔子自比,他忍性的修养工夫,似乎要比孔子进步。

相传他做宰相的时候,有人在街上牵着一匹脸上挂着一块写有“冯道”二字布的驴子,这分明是在取笑他了,他看见了也不理。

③俗语道:

“宰相肚里好撑船。

”唐朝有一个叫做娄师德的宰相,就留下了唾面自干的故事,活活描出了为着做官,不惜忍受一切耻辱的心理。

④明朝大儒白沙先生有一篇忍字箴道:

“不乱大谋,乃其有济。

如不能忍,倾败立至!

 ”他要学张公艺百忍,可惜他不曾做得宰相以忍治国,他只能学张公艺以忍治家。

从家到国,都离不了一个忍字,中国民族算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伟大民族了。

⑤这个忍字,真可算得咱们唯一无二的国粹。

忍的哲学,道家发明最早,老子的不争主义,就在于能忍。

自从佛家的哲学传到中国,老子的哲学又得一个帮手。

相传释迦行禅,在一棵树下兀坐不动。

有鸟飞来,把他看做木头,就在他的发髻里生蛋。

等他禅觉,才知脑袋顶上有了鸟蛋。

于是再行入定,直到鸟蛋已生鸟儿飞去,他才起身。

此故事虽未必为真,可是佛家忍性的工夫,实在比道家高了许多。

⑥六朝道家佛家的思想最有势力,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最倒霉。

宋朝虽说好像是儒家思想最占势力,其实一般道学家戴着儒家帽子,却穿了佛家道家的里衣,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也最倒霉。

明朝道学号为中兴,而儒家贩的还是佛道两家的货色,即消极的哲学,懒惰的哲学,不求长进的哲学,中国民族又倒霉三百年。

我虽然不一定要把两千年来受异族侵略倒霉的责任,通通推在道家佛家乃至号为儒家的道学家身上,但这三派思想浸透中国民族的血液,三派所最注重的忍性修养工夫做得愈精进,愈深湛,就愈成为牢不可破的民族性。

因此这个在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也就愈成为最适于被侮辱被侵略的民族了。

⑦记得清儒张培仁说:

“忍之一字,天下之通宝也。

如与人相辩是非,这其间著个忍字,省了多少口舌。

凡世间种种有为,才起念头,便惺然着忍,则省事多矣。

⑧但忍中有真丹,又是和之一字。

以和运忍,如刀割水无伤。

和者,众人以为狂风骤雨,我则以为春风和气;众人以为怒涛,我则以为平地。

这也像是说忍耐与和平两者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难怪中国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伟大民族。

(原载《太白》杂志,有删改)

16.文章第①段中列举孔子反对季氏擅用八佾乐舞的例子,有何作用?

(6分)

16.答案:

①阐明孔子对“忍”的态度:

对小事“忍”,可以成就大事;但“忍”不能违反原则。

②引出“忍”的话题,并与下文不讲原则而一味“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评分建议:

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7.答案:

首先列举三派思想对时代的影响,接着分析“忍”对民族的危害性,最后得出越忍的民族越容易被侮辱被侵略的结论。

评分建议: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缺少“首先”等提示语,酌情扣分。

18.文章论述了“忍”的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6分)

18.答案:

①从积极的角度看,“忍”可以提升个人修养,保证仕途顺畅,促进家庭和睦,增进社会和平。

②从消极的角度看,“忍”易让人遭受耻辱,变得消极、懒惰,不求上进;也易使民族遭受侮辱、侵略,甚至灭亡。

评分建议:

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培根

19.参考立意:

(1)面对厄运不要失去希望。

(2)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灰心。

(3)世间没有绝对的厄运和幸运,关键是如何面对。

 

2015届高三第七次练习

语文试题II(附加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

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

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

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

(节选自陈师锡《五代史记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

21.后世有三部注释《春秋》的书,合称“春秋三传”。

请写出书名。

(3分)

22.作者对欧阳修编撰的《五代史》有什么评价?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呐喊》中的孔乙己和陈士成,命运相似。

前者为了科举奋斗半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被打断腿后最终消失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后者连考十多次,次次落榜,最后精神错乱中去掘藏宝而失足淹死。

B.《三国演义》中,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

未曾想,一笑笑出张翼德,二笑笑出赵子龙,三笑笑出了关云长;幸亏关羽念旧,使曹操得以狼狈地回到江陵。

C.《边城》中,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依然守着渡船,苦等傩送归来,表现了她性格坚强的一面,体现她柔中有刚的美。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剑向哈姆莱特挑战。

王后乔特鲁德忘记了国王事先对她的关照,误喝下那杯准备给哈姆莱特庆祝胜利的毒酒而倒地身亡。

E.《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记录了他在海上的心态与感受,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

‘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道:

‘这是哪里说起?

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

’说着,便接过来。

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

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

(5分)

(2)读下面《茶馆》中人物的台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①“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

(3分)

②“他是越来越有钱了!

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

他挖苦的是谁?

(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中国古人读书著书重实,这已成为常识。

还应当说,不仅是虚中有实,而且是实中有虚。

前者不必说;后者可以说是以实事表达思想,以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之外”的意思。

这就是所谓“寓言十九”。

以虚表虚的比较少,如《老子》之类。

这些书里也有实。

不过可能是口传,而记下来的就有骨无肉了。

流传广远而悠久的都是有实事或有故事的书,《列子》就是如此。

《列子》是道教的三大“真经”之一,仅次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

可是久矣夫比不上老、庄,而到现代更受冷落。

原因大概是这书被证明为后来的“伪作”,不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原本,更不是《庄子》里说的那位“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御寇所作。

编订作注的张湛是晋人,所以有人以为可能是注者所作或编纂。

《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于是地位大降。

其实这部书有自己的特色。

其中思想的来龙去脉比书的流传更为广远。

特色之一便是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也就是以实说虚的多。

不仅有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有明显的民间色彩。

因为可能书出于魏晋,内有佛经故事被“取为我用”,所以书又降低一格。

实际上引用故事主要是继承战国诸子以来传统,而且和印度佛经有一点大不相同。

佛经故事总是以故事来证明一条已说的道理,中国的,例如《列子》,却常用故事来说明一条未说的道理。

道理讲不清楚,就来一段故事。

认为《列子》是思想和故事的杂烩也罢,较秦、汉书为晚出也罢,不应当抹杀这书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

它不仅发挥了秦、汉以来以至魏、晋的社会思想,而且延续到以后,特别是在民间,并未断绝,不仅是神仙理想。

(节选自金克木《“道、理”〈列子〉》,有删改)

25.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

(3分)

26.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

(6分)

27.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

请分点加以概括。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