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23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docx

第一学期机械制图教案

和静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教师姓名吴鸿霞

 

和静中等职业学校教务处制

课题一:

绪论、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

授课日期:

2015年9月10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介绍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讲解图样的概念及形成;讲解幅面、图框、标题栏、比例、字体;

2、能力目标:

通过举例,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树立制图的标准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图框、幅面的画法;2、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

比例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课程。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教学大纲中对本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适应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需要。

本次课从画图的技能方面着手,摘要介绍《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有关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的统一规定。

二、新授课:

(一)图纸幅面的规定和格式(GB/T14689-93)

1图纸幅面尺寸:

2图框格式:

绘制图样时,必须选用制图标准中规定的图框格式,图框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种,但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一种格式。

3标题栏:

配置在图框的右下角,标题栏的外框为粗实线,右边线和底边线与图框重合。

应注意的是标题栏的位置一但确定,看图的方向也就确定了(看图的方向——按标题栏中文字的方向确定)。

(二)比例(GB/T14690-93)

一定要十分明确:

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其实物体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即:

“图:

物”。

绘图时,选用国标中规定的比例(课本中表1-2)。

一般应优先选用1:

1的比例。

强调:

(1)比例规范化,不可随意确定,按照表1—2选取。

(2)画图时应尽量采用1:

1的比例(即原值比例)画图,以便直接从图样中看出机件的真实大小

(3)图样不论放大或缩小,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均为机件的实际大小,而与采用的比例无关。

(4)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栏中填写。

(三)字体(GB/T14691-93)

书写汉字、数字、字母必须按国标GB/14690-93的规定样式(见课本)。

作到:

字体端正、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字体的号数,即字体的高度。

汉字: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

长宽之比为。

长仿宋体的特点是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均匀,填满方格。

图样中一般汉字的高度h应为5毫米。

三、巩固练习:

习题集相关内容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页

六、板书设计

§1-1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

一、图纸幅面的规定和格式;

二、比例(GB/T14690-93);

三、字体(GB/T14691-93);

教后反思:

课题二:

制图的基本规定

(二)

授课日期:

2015年9月15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制图中常用基本线型的选择及画法;

2、能力目标:

通过举例,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树立制图的标准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粗实线、细实线、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2、各线性的应用。

教学难点:

虚线和细点画线的画法及各线性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次课我们讲了图纸的五种幅面,图框的画法,标题栏分企业用和学校简易用的,比例分放大比例、缩小比例、原值比例,及字体的相关规定。

本次课主要学习制图中相应线型的选择及实用场合。

二、新授课:

(一)图线及其画法

1、图线的型式及应用

常采用的五种图线线型为粗实线、细实线、细点画线、虚线。

一定要掌握。

2、图线宽度

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

在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目前多采用两种图线即粗线和细线。

粗线的宽度b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毫米之间选择,一般为1毫米左右,细线的宽度约为b/3。

1、粗实线

应用:

可见轮廓线、表示剖切面起迄的剖切符号。

2、细实线

应用:

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指引线、重合断面轮廓线。

3、虚线

应用:

不可见轮廓线。

注意:

(参见图例)

 

 

(1)虚线的每个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大致相等。

(2)当虚线成为实线的延长线时,在虚、实线的连接处,虚线应留出空隙。

(3)虚线以及其它图线相交时,都应在线段处相交,不应在空隙处相交。

4、细点画线

应用:

轴线、对称中心线。

注意:

(参见图例)

 

(1)细点画线的每个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大致相等。

(2)细点画线和双点画线中的“点”应画成约1mm的短划,细点画线的首尾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短划。

(3)细点画线,应超出轮廓线2mm~5mm。

(4)细点画线与其它图线相交时,都应在线段处相交,不应在短画处相交。

(5)在绘制圆形时,必须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细点画线,作为圆的对称中心线,线段的交点应为圆心。

(6)在较小的圆形上绘制细点画线有困难时,可用细实线代替。

三、巩固练习:

习题集: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页

六、板书设计

§1-2制图的基本规定

(二)

一、图线的种类;

二、图线的型式级应用

教后反思:

 

课题三:

绘图工具使用方法及尺寸注法

授课日期:

2015年9月17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的使用一般的绘图工具和仪器;2、掌握平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尺寸标注要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举例,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树立制图的标准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掌握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2、熟练尺寸标注四要素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尺寸标注的规则及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课

1、简要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2、强调两个问题:

(1)画圆形时,必须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细点画线来表示对称中心线,且线段的交点应为圆心。

(2)比例的定义。

二、新授课:

引入新课题

图样中的各种图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

作图时,需要利用绘图工具,按照图形的几何关系顺序完成。

本次课先来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手工绘图应准备以下绘图工具:

1)图板;2)丁字尺;3)三角板;4)铅笔:

应有粗细两种;5)圆规和分规;6)曲线板

一定要掌握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仪器的方法。

为以后的画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1、图板用来铺放图纸,版面要求平整,左边为导边,必须平直。

2、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构成,主要用来画水平线。

3、三角板一副三角板由45°、30°(60°)两块组成。

(二)、圆规和分规

1、圆规用来画圆和圆弧

2、分规用来截取线段、等分直线或圆周,以及从尺上量取尺寸的工具。

(三)铅笔

绘图铅笔用B和H代表铅芯软硬程度。

B表示软性铅笔,B前的数字越大表示铅芯越软;H表示硬性铅笔,H前的数字越大表示铅芯越硬。

HB表示铅芯软硬适中。

画粗线常用B或HB,画细线常用H或2H。

(四)尺寸标注基本规则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的尺寸,一般以毫米为单位。

以毫米为单位时,不注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表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为了便于图样的绘制、使用和保管,图样均应画在规定幅面和格

(五)标注尺寸的基本要素

完整的尺寸标注包含下列四个要素:

尺寸界限、尺寸线、尺寸数字和终端(箭头)

1、尺寸界线

作用:

表示所注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用细实线绘制。

它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本身作尺寸界线。

强调:

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必要时允许与尺寸线成适当的角度;尺寸界线超出尺寸线2mm左右。

参照图1—10说明。

 

2、尺寸线

作用:

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

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交。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互平行的尺寸线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依次排列整齐。

并且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5mm,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

3、尺寸线终端

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

箭头和细斜线。

机械图样一般用箭头型式,箭头尖端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超出也不得离开,如下图所示。

当尺寸线太短,没有足够的位置画箭头时,允许将箭头画在尺寸线外边;标注连续的小尺寸时可用圆点代替箭头。

 

作用:

尺寸数字表示所注尺寸的数值。

强调:

(1)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写在尺寸线的上方、左方或尺寸线的中断处,位置不够时,也可以引出标注。

(2)尺寸数字不能被任何图线通过,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3)在同一张图上基本尺寸的字高要一致,一般采用3.5号字,不能

根据数值的大小而改变。

(七)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1、线性尺寸的标注

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出的圆弧线。

角度的数字应水平书写,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也可写在尺寸线的上方或外侧。

角度较小时也可以用指引线引出标注。

角度尺寸必须注出单位。

 

标注圆及圆弧的尺寸时,一般可将轮廓线作为尺寸界线,尺寸线或其延长线要通过圆心。

大于半圆的圆弧标注直径,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Ф”,小于和等于半圆的圆弧标注半径,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R” 。

没有足够的空位时,尺寸数字也可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或引出标注。

 

4、球体尺寸的标注

圆球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Ф”,半球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R” 。

七、巩固练习:

习题集相关内容

八、全课总结

 

九、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页

十、板书设计

§1-3绘图工具使用方法及尺寸注法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的使用;

二、尺寸标注

1、尺寸标注的规则;

2、尺寸标注四要素;

3、尺寸标注的应用。

教后反思:

 

课题四:

几何作图

授课日期:

2015年9月22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直线和圆的等分的通用方法;2、了解三种主要的圆弧连接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举例,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树立制图的标准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锥度和斜度的概念及标注;2、直线的圆弧连接、圆弧内连接和圆弧外连接。

教学难点:

1、圆的等分的通用画法;2、圆弧的内外连接。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模型和挂图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课

讲评上次作业,强调几个概念。

二、新授课:

在绘制零件的轮廓形状时,经常遇到从一条直线、圆弧和一些曲线构成的几何图形,因此掌握一些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内容

(一)几何图形画法(表1-5)

1、正六边形的画法

2、正五边形的画法

3、锥度:

正圆锥底圆直径(或圆台的两底圆直径之差)与其高度(轴向距离)之比。

4、斜度:

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

大小是他们夹角的正切值。

二、圆弧连接

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将直线或其它圆弧光滑连接起来叫圆弧连接,此圆弧叫连接弧。

1.圆弧连接的关键:

求连接圆弧的圆心及其与被连接的直线或圆弧的切点。

2.用圆弧连接两直线

3.用圆弧连接两圆弧

4.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一直线与一圆弧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将一线段作五等分;

2、将一圆周作五等分;

3、将一圆周作五等分;

4、作一锥台,上底为20、高为30锥度为1:

4。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页

六、板书设计

§1-4几何作图

一、斜度和锥度;

二、直线和圆的等分;

1、直线的等分;

2、圆的等分(圆的内接正多变形的通用画法)

三、圆弧连接。

1、直线和直线的圆弧连接;

2、直线和圆弧用圆弧的连接;

3、两端圆弧用圆弧连接。

教后反思:

 

§2-1-1投影法及三视图的形成

授课日期:

2015年9月29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投影法的分类;2、了解正投影的性质;3、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举例,案例分析,讨论等,使学生树立制图的标准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正投影的形成及应用;2、三视图的形成。

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展开,从空间到平面的、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要复习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新授课:

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

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教学内容

(一)、三面视图的形成

在机械制图中,通常假设人的视线为一组平行的,且垂至于投影面的投影线,这样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正投影称为视图。

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位置处在人与投影面之间,然后将物体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三个视图,这样才能把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形状表达出来,如图2-8(a)所示。

三个视图分别为:

主视图:

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立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

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

从左往右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在实际作图中,为了画图方便,需要将三个投影面在一个平面(纸面)上表示出来,规定:

使V面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与V面重合,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与V面重合,这样就得到了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

1、三投影面体系

三面:

正立投影面:

简称正面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

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

侧立投影面:

简称侧面用W表示

OX轴:

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

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

V面与W面的交线。

OX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

主视图:

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

水平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

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2)三视图的展开规定

正面保持不动,水平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2、投影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长度(等长)。

主、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高度(等高)。

俯、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同样宽度(等宽)。

归纳:

主视、俯视长对正(等长)。

主视、左视高平齐(等高)。

俯视、左视宽相等(等宽)。

3、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巩固练习:

1、说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2、看视图判别对应方位关系。

习题集相关内容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页

板书设计

§2-1-2投影及三视图的形成

一、投影法的概念及分类;

二、三视图的形成;

1、空间三视图的确定;

2、三视图的展开;

教后反思:

§2-2-1点的投影

授课日期:

2015年10月13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2、讲解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2、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

2、掌握点的投影与与其直角坐标的关系以及由点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1、在两面和三面投影图中点的投影规律2、重影点的概念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

课堂教学中要加强三等关系和六方位关系的基本训练,着重突出空间概念的培养,这是树立空间概念,搭起空间架子的起步。

这部分教学要突出空间位置的判断。

教学准备:

六面空间体、模型、挂图、课件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有关投影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重点复习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和方位关系。

二、新授课:

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

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三、教学内容

当规定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空间点,它的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分别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a′和a″)表示。

1、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投影与点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Aa=a′ax=a″ay(即a″aYW),反映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

Aa′=aax=a″az,反映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

Aa″=a′az=aay(即aYH),反映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

(2)、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OZ轴,即a′a″⊥OZ;

(3)点的水平投影a和到OX轴的距离等于侧面投影a″到OZ轴的距离,即aax=a″az。

(可以用45°辅助线或以原点为圆心作弧线来反映这一投影关系)

2、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1)、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3、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1)、两点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对于空间两点A、B的相对位置:

(1)距W面远者在左(x坐标大);近者在左(x坐标小);

(2)距V面远者在前(y坐标大);近者在后(y坐标小);

(3)距H面远者在左(z坐标大);近者在左(z坐标小)。

(3)、重影点

若空间两点在某一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则这两点是该投影面的重影点。

这时,空间两点的某两坐标相同,并在同一投射线上。

当两点的投影重合时,就需要判别其可见性,应注意:

对H面的重影点,从上向下观察,z坐标值大者可见;对W面的重影点,从左向右观察,x坐标值大者可见;对V面的重影点,从前向后观察,y坐标值大者可见。

在投影图上不可见的投影加括号表示,如(a′)。

巩固练习:

老师随机出题。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22页

板书设计

§2-2-1点的投影

一、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二、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三、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2-2-2直线的投影

授课日期:

2015年10月15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讲解直线的投影规律

2、讲解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3、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2、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投影规律

2、熟练掌握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教学难点:

各种直线的投影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六面空间体、模型、挂图、课件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课

上次课讲了点的投影规律、两点间的相对位置、重影点。

二、新授课:

根据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可分为投影面倾斜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三类。

前一类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后两类直线称为特殊位置直线。

1、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且同时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V面的称为正平线;平行于H面的称为水平线;平行于W面的称为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且同时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称为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V面的称为正垂线;垂直于H面的称为铅垂线;垂直于W面的称为侧垂线。

举例说明:

侧垂线的投影特性

强调:

(1)两个投影反映实长;

(2)一个投影积聚为一点。

3、一般位置直线

与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征可归纳为:

(1)直线的三个投影和投影轴都倾斜,各投影和投影轴所夹的角度不等于空间线段对相应投影面的倾角;

(2)任何投影都小于空间线段的实长,也不能积聚为一点。

对于一般位置直线的辨认:

直线的投影如果与三个投影轴都倾斜,则可判定该直线为一般位置直线。

巩固练习:

老师随机出题。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23页

板书设计

§2-2-2直线的投影

一、投影面平行线

正平线

水平线

侧平线

二、投影面垂直线

正垂线

铅垂线

侧垂线

三、一般位置直线

 

§2-2-3平面的三面投影

授课日期:

2015年10月22日

授课班级:

2015级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讲解三种投影面平行面和三种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2、理解并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并能根据投影特性判别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面的投影规律

2、熟练掌握铅垂面、正垂面、侧垂面的投影特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

教学重点: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教学难点: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准备:

六面空间体、模型、挂图、课件

学习方法:

互动式交流分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旧课

简要复习有关投影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重点复习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和方位关系。

二、新授课:

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几何元素的投影规律和特征,才能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示物体的具体结构形状。

本次课先来学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三、教学内容

(三)、平面的投影

根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可分为投影面倾斜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三类。

前一类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后两类平面称为特殊位置平面。

1、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且同时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