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213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docx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检测4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题中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故③④入选。

中国元素并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元素并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①②。

【答案】 D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解析】 注意题干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故A、B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故C不选。

【答案】 D

3.陕西、山东的剪纸,风格豪放粗犷、浑厚淳朴;广东、福建的剪纸,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江苏、浙江的剪纸,风格疏密流畅、精巧明快。

这体现出(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不同地域文化渐趋融合

【解析】 材料说的是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各不相同,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我国汉族歌舞主要有流传于黄河以北各省的“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灯”、南方各省的“采茶”、东北的“二人转”、内蒙古和山西的“二人台”等。

我国汉族歌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①各地社会经济特点具有差异 ②各地文化传统各不相同 ③各地历史、地理环境不同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分别从各地社会经济特点、文化传统、历史和地理环境等方面正确指出了我国汉族歌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故答案选A。

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A

5.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除夕夜合家吃年夜饭;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等等。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 材料体现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③入选,②④不符合题意,选D。

【答案】 D

6.2018年初播出的纪录片《记住乡愁》讲述了100个村落故事。

每集讲述一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和文化传承,片中浓浓的乡愁、细腻的故乡情感、厚重的文化沉淀,引发海内外众多观众共鸣。

这种共鸣(  )

A.是对中华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反映

B.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D.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解析】 《记住乡愁》纪录片引发观众共鸣,说明观众对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A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为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C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对“乡愁”的共鸣体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7.《跑旱船》是国内首部农村戏曲动漫舞台剧。

动漫舞台剧是以动漫为载体衍生的一种舞台剧形式,融多种传统戏曲于一体,通过现代3D技术与西方舞台表演完美结合,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精神享受。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鲜明的民族性B.相对稳定性

C.包容性D.多样性

【解析】 动漫舞台剧融多种传统戏曲于一体,与西方舞台表演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故C符合题意。

题中强调的是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故A、B、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8.2018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

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

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 我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排除③。

④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中国的春节之所以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说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说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 B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创始人孔子正视文化差别,主张用先进的华夏文化消除差别,实现华夷一统。

他教育弟子子夏,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提倡君子坦荡荡,胸怀要宽广。

材料二 孟子把孔子誉为“集大成”者,对孔子的思想大加赞美。

他认为海洋的博大胸怀是人类应该效法的,发出了“观于海者难为水”的慨叹,他的很多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三 荀子在齐国是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他主持学宫的时候,实行开明的政策,招揽列国名流,汇集百家学说,兼容并包、来去自由。

这一做法使得不同的学说、不同的观点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各家各派也不断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局面。

(1)材料中的三位古代思想家的态度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这一特征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说明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和这样做的意义。

【解析】 第

(1)问要综合概括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问指出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主要说明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作用。

第(3)问要强调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答案】 

(1)孔子正视文化差别,主张用先进的华夏文化消除差别,实现华夷一统,提倡君子胸怀宽广,这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与孔子思想是统一的;荀子强调汇集百家学说,兼容并包、来去自由,不同的学说、不同的观点、各家各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体现了包容性的特征。

综上可见,三位古代思想家的态度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这也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全球化要求我们要胸怀开阔,兼容并蓄,反对一切不正义、不公平的行为,关心和争取世界的和平与和谐,这些思想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积极汲取外来文化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

弘扬这一精神对于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于构建和谐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能力提升]

10.2018年海峡两岸将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乡音之旅”“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四地文学论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和话剧表演”。

这反映(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④海峡两岸文化走向同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以两岸文化交流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的理解。

两岸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体现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②应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涵丰富,包括乡音、汉字艺术、文学、书画、话剧等,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①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产业的发展,③不选;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11.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解析】 中国文化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 B

12.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材料反映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包容性。

中国画的特点表明中华文化的成就与魅力,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②当选;中国画吸收西方艺术的技巧,这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特点的体现,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④当选,答案为B;①不为材料所反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

【答案】 B

13.朗朗上口的歌词,简单明快的曲调,《最炫民族风》般的旋律,《江南style》般的舞步,《小苹果》想不火都难。

这说明文艺创作应该(  )

A.兼容并蓄B.继承传统

C.迎合大众D.抄袭模仿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兼收并蓄是指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小苹果》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年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神曲,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吸收借鉴了其它音乐的优点,做到了兼容并蓄,所以A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故B“继承传统”与题意无关;《小苹果》的成功是在于其在吸收借鉴其它文化合理成分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非是单纯“迎合大众”,更不是“抄袭模仿”所能够做到的,所以C、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14.材料一 2018年5月1日,2018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隆重开馆。

场馆内部由序厅和“天、地、人、和”四个主展区组成,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先进的科技成果和丰富的饮食文化。

吉祥物“和和”“梦梦”的造型设计借鉴中国民间泥塑“大阿福”的典型形象,身躯源自“和”字中的“口”字,手拿体现“禾”字的稻谷,形象具有积极、友善、乐观的精神,吉祥物寓意不仅紧扣世博会主题,也与中国馆主题相吻合,象征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中国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讲究多元一体、和而不同。

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时,我们需要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和为贵”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它既不同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第

(1)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理解与记忆,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要结合背景材料逐一进行阐释。

(2)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从中华文化基本特征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指出我们要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坚持求同存异,用开放的心态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 

(1)①全方位展示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吉祥物“和和”“梦梦”的造型设计,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吉祥物寓意不仅紧扣世博会主题,也与中国馆主题相吻合,象征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要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