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210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x

第八章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讲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考试说明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2.能够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实验室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一、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0℃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解性存在如下关系: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时达到的平衡状态。

2.特点

(1)动:

沉淀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等:

v(沉淀)=v(溶解)≠0;

(3)定: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不变(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4)变:

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发生移动,会发生沉淀的溶解、生成或转化。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以AgCl为例)

AgCl(s)

Ag+(aq)+Cl-(aq)

外界条件

移动方向

c(Ag+)

Ksp

升高温度

正向

增大

增大

加入少量AgNO3

逆向

增大

不变

加入Na2S

正向

减小

不变

通入HCl

逆向

减小

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有何区别?

提示 

(1)从物质类别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三、溶度积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mBn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

AmBn(s)

mAn+(aq)+nBm-(aq)

(1)溶度积Ksp=cm(An+)·cn(Bm-)。

(2)意义: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sp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3)沉淀溶解与生成的判断(Qc表示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称为离子积)

①Qc>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②Qc=Ksp:

溶液恰饱和,溶解平衡状态。

③Qc

(4)Ksp的影响因素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两个概念

溶解度和溶度积

(1)溶解度通常以100g溶剂为标准,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溶解平衡时所溶解该溶质的克数。

而溶度积主要用于衡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难溶程度的一个定量标准。

(2)在通常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Ksp越小,其溶解度就越小,Ksp越大,其溶解度越大。

三种过程

固体溶质

溶液中的溶质

(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

(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

(3)v溶解

两个表达式

AgCl(s)

Ag+(aq)+Cl-(aq)与AgCl===Ag++Cl-表示的意义不同,前者表示溶解平衡,后者表示AgCl的电离过程。

我的警示

不同类型的物质,Ksp差距不大时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

如某温度下:

AgCl(s)

Ag+(aq)+Cl-(aq),Ksp=1.8×10-10,Mg(OH)2(s)

Mg2+(aq)+2OH-(aq),Ksp=5.6×10-12,虽然Mg(OH)2的Ksp较小,但不能认为Mg(OH)2比AgCl更难溶。

一般比较难溶物质,往往比较的是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则AgCl的浓度约为1.3×

10-5mol·L-1,Mg(OH)2约为1.2×10-4mol·L-1,显然Mg(OH)2更易溶解。

考点1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

1.沉淀的生成

原理:

若Qc大于K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在工业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有:

(1)调节溶液的pH法:

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

(2)加沉淀剂法:

加入沉淀剂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

如用H2S沉淀Cu2+,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用BaCl2溶液沉淀SO

,离子方程式为Ba2++SO

===BaSO4↓。

注意 

(1)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如要除去溶液中的Mg2+,应使用NaOH等使之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Mg(OH)2。

(2)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已经完全。

(3)由沉淀剂引入溶液的杂质离子要便于除去或不引入新的杂质。

2.沉淀的溶解

原理:

若Qc小于Ksp,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

根据平衡移动,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方法有:

(1)酸碱溶解法:

加入酸或碱与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降低离子浓度,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如CaCO3可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盐溶解法:

加入盐溶液,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生成弱电解质,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

Mg(OH)2溶于NH4Cl溶液,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NH

===Mg2++2NH3·H2O。

(3)配位溶解法:

加入适当的配合剂,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某种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减小离子浓度使沉淀溶解,如AgCl溶于氨水,离子方程式为: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4)氧化还原法: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平衡体系中的离子浓度降低,从而使沉淀溶解,如Ag2S溶于稀HNO3,离子方程式为:

3Ag2S+8H++8NO

===6Ag++3SO

+8NO↑+4H2O。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特征

①一般说来,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②沉淀的溶解能力差别越大,越容易转化。

例如:

AgNO3

AgCl(白色沉淀)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Ag2S(黑色沉淀)。

(3)沉淀转化的应用

①锅炉除水垢

除水垢[CaSO4(s)

CaCO3(s)

Ca2+(aq)]

其反应如下:

CaSO4+Na2CO3

CaCO3+Na2SO4,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矿物转化

CuSO4溶液遇ZnS(闪锌矿)转化为CuS(铜蓝)的离子方程式为:

ZnS(s)+Cu2+(aq)===CuS(s)+Zn2+(aq)。

【典例1】►(2011·淄博模拟)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

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B.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

10-11mol·L-1

解析 不溶于水不是绝对的不溶,而是溶解度小于0.1g,尽管AgCl溶解的很少,但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溶液中微量的Ag+在I-浓度足够大的溶液中,可以转化为AgI,而使AgCl的溶解平衡向产生Ag+的方向移动,导致AgCl溶解,所以A错误;根据

·

c(I-)=1.0×10-16可计算得:

c(I-)=

×10-11mol·L-1,D正确。

答案 A

【应用1】►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和MgCO3的原因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Mg(OH)2的溶度积大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B.Mg(OH)2的溶度积小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C.MgCO3电离出的CO

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增大,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Ksp,生成Mg(OH)2沉淀

D.MgCO3电离出的CO

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增大,对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

解析 由于Mg(OH)2和Mg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所以不能直接根据Ksp的大小比较溶解能力的强弱,A、B均不正确;MgCO3溶解平衡生成的CO

能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增大,对Mg(OH)2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Ksp,则生成Mg(OH)2沉淀,C正确,D不正确。

答案 C

考点2

1.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以AgCl(s)

Ag+(aq)+Cl-(aq)为例,已知Ksp,则饱和溶液中c(Ag+)=c(Cl-)=

,结合溶液体积即求出溶解的AgCl的质量,利用公式

即可求出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

已知溶解度S(因为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很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可视为1g·cm-3),则100g水即0.1L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的质量m为已知,则1L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便求出,利用公式即求出Ksp。

3.两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沉淀或同一溶液中可能产生多种沉淀时判断产生沉淀先后顺序的问题,均可利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或离子积与溶度积的关系式加以判断。

4.有关Ksp的图像分析方法

―→

―→

【典例2】►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曲线如下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大量SO

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0.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C.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3

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解析 本题要联系溶解平衡及Ksp等分析。

由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可知:

Ksp(Ag2SO4)=[c(Ag+)]2·c(SO

)=(2×10-2mol·L-1)2×5×10-2mol·L-1=2×10-5mol3·L-3,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0.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

[c(Ag+)]2·c(SO

)=1×10-5mol3·L-3

)都变大,故不能实现由A点变到B点。

答案 B

【应用2】►(2009·广东,10改编)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

)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最大

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 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A错误;温度一定时Ksp=

c(Sr2+)·c(SO

),由题图可知,313K时,相同SO

浓度下,Sr2+的浓度最大,所以溶度积常数最大,B正确;283K时,a点Sr2+的浓度比平衡时要小,Qc小于Ksp(283K),对应为不饱和溶液,C错;283K下的饱和溶液,突然升温至363K,Ksp减小,析出沉淀,仍为饱和溶液,D错。

答案 B

考向1(5年5考)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机

1.(2011·浙江)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1)

Na+

Mg2+

Ca2+

Cl-

HCO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Ksp,CaCO3=4.96×10-9 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 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g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解析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相关计算。

由HCO

+OH-===CO

+H2O知步骤①反应后c(Ca2+)·c(CO

)=0.011×1.0×10-3=1.1×10-5>Ksp,CaCO3,故有CaCO3生成。

Ca2+过量,其浓度为0.011mol·L-1-1.0×10-3mol·L-1=0.010mol·L-1,故B选项错误;溶液中c(CO

)=

mol·L-1=4.96×10-7mol·L-1,c(Mg2+)·c(CO

)=0.050×4.96×10-7=2.48×10-8

答案 A

2.(2010·山东理综)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解析 根据题意,图中曲线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上的所有点对应的溶液都是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溶液,D正确;选取曲线上的b、c两点,当溶液中两种阳离子浓度相同时,Fe(OH)3饱和溶液中的OH-浓度小于Cu(OH)2饱和溶液中的OH-浓度,所以Ksp[Fe(OH)3]

答案 B

3.(2009·江苏)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小

解析 碘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A正确;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没有沉淀,B错误;FeSO4与KMnO4溶液反应,说明Fe2+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C错误;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说明先生成AgI沉淀,AgI溶解度小,所以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D错误。

答案 A

考向2

1.判断正误:

(1)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sp(BaCO3)

解析 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由于Na2CO3溶液浓度大,导致BaSO4转化为BaCO3。

(2)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2010·天津理综-4C)

解析 相同浓度的CaCl2溶液中的c(Cl-)是NaCl溶液中c(Cl-)的2倍,它们对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抑制程度不同。

2.(2010·北京)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解析 A项,应为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溶解度,所以PbS+Cu2+===CuS+Pb2+;B项,CuS中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有还原性;C项,ZnS不溶于水,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

Cu2++ZnS===CuS+Zn2+;D项,铜的硫化物变为CuSO4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uSO4与ZnS或PbS的反应物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 D

3.(2010·海南)已知:

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

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AgCl>AgI>Ag2CrO4B.AgCl>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D.Ag2CrO4>AgI>AgCl

解析 因为AgCl和AgI的结构相似,由Ksp可知AgCl中c(Ag+)大于AgI中的;AgCl中的c(Ag+)·c(Cl-)=Ksp=1.8×10-10,Ag2CrO4(s)

2Ag+(aq)+CrO

(aq)的Ksp=

c2(Ag+)·c(CrO

)=

c3(Ag+)=2.0×10-12,所以Ag2CrO4中c(Ag+)大于AgCl中的。

答案 C

4.(2009·浙江)已知:

25℃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时,Mg(OH)2固体在20mL0.01mol·L-1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0.01mol·L-1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解析 A项,Mg(OH)2与MgF2同属于AB2型沉淀,可根据Ksp的大小比较离子浓度,Ksp[Mg(OH)2]比Ksp[MgF2]小,说明Mg(OH)2溶液中的c(Mg2+)更小;B项,因Mg(OH)2+2NH

===Mg2++2NH3·H2O,而使c(Mg2+)增大;C项,Ksp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D项,Mg(OH)2的Ksp与MgF2的Ksp数量级接近,类比BaSO4可转化为BaCO3,说明Mg(OH)2也能转化为MgF2。

答案 B

名师偈语

  沉淀溶解平衡是近几年新增的高考热点。

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溶解平衡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及应用。

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常以图象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预测2013年高考仍会围绕上述问题考查,应给予重要关注。

 

溶度积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常见考点】①结合图像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②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分析判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转化 ③沉淀反应在生产、科研、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

【常考题型】①选择题 ②非选择题

热点1

【例1】►(2008·山东理综)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

BaSO4(s)

Ba2+(aq)+SO

(aq)的平衡常数Ksp=

c(Ba2+)·c(SO

),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解析 A项,当加入Na2SO4溶液时,c(SO

)增大,因Ksp为常数,则c(Ba2+)就会减小,故A错;B项,蒸发可以会使溶液的c(SO

)和c(Ba2+)都变大,故B错;C项,在d点时,因其在沉淀溶解平衡点c点的下方,c(Ba2+)较小,故它们浓度的乘积小于Ksp,则无BaSO4沉淀生成,C正确;D项,因a、c两点对应的都是在相同的温度下的Ksp,故两者的Ksp相同,D错。

答案 C

1.溶度积的表达式

溶度积是一个常数,符号为Ksp,对于一定的难溶电解质,Ksp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当MmAn(s)

mMn+(aq)+nAm-(aq)达到溶解平衡时,Ksp的表达式如下:

Ksp=

cm(Mn+)·cn(Am-)。

2.溶度积的应用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浓度商(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Qc

热点2

【例2】►(2011·天津)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

和CrO

,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1:

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CrO

Cr2O

Cr3+

Cr(OH)3↓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2CrO

(黄色)+2H+Cr2O

(橙色)+H2O

(1)若平衡体系的pH=2,则溶液显__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r2O

和CrO

的浓度相同

b.2v(Cr2O

)=v(CrO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molCr2O

离子,需要________mol的FeSO4·7H2O。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H)3(s)Cr3+(aq)+3OH-(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1,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___。

方法2:

电解法

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

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