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101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天平天国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爆发原因

(1)外因:

(2)内因:

(3)催化剂:

(4)组织基础:

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组织。

2.经过

(1)兴起

①金田起义: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九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诸王,并由东王节制诸王,标志。

③1853年,太平军定都,标志着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军事上的全盛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进行了、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

天京突围巩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3)衰败:

①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②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1864年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1)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

(2)失败原因(概括指出)

①客观原因:

②主观原因: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①中心内容(概括指出):

主要是关于

和的分配。

②目的:

试图在的基础上,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

突出反映了

,但这个制度规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资政新篇》:

①目的:

②评价: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

(二)预习检测

1.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为突出的是()

A.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B.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提出过的“均贫富、等贵贱、均田免粮”的思想,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平等、要求摆脱封建压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D项符合题意。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私有制,实质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两者的经济思想有本质区别。

A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涪洲训谕碑

 

(二)互动解疑

1、根据材料和课文相关知识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材料二: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2、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谈谈你如何认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3、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4、根据材料和课文相关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李大钊

材料四: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

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

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

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五:

洋枪队图片

 

(三)课堂总结:

1、知识结构: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的激化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太自然灾害的严重

平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

天概况:

国时间、目标、中心

运《天朝田内容

动革命亩制度》评价:

革命、空想、落后

纲领目的

《资政新篇》内容

评价

失败原因

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的时代特征:

①发生原因:

②革命任务:

③思想主张

④失败原因:

⑤世界影响: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从兴起的原因看,太平天国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近代中国社会内部各阶级的矛盾

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A.金田村B.东乡C.永安D.天京

3.太平天国前期天京突围的目的是()

A.巩固天京大本营B.推翻清朝政府

C.断绝清政府的财源D.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4.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5.“天京事变”中被杀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A.韦昌辉和石达开B.杨秀清和韦昌辉

C.洪秀全和杨秀清D.洪秀全和石达开

6.从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即()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农民阶级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B.农民领袖间不能同安乐

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不可避免

7.西方列强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其实质是()

A.表示对慈禧的实际支持

B.为显示其军事实力

C.把太平天国控制地区变为其势力范围

D.维护和扩大其侵华权益

8.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因为它()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9(选做题).《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得到施行。

你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吗?

 

(3)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日期

自评

组评

 

二、辛亥革命(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武昌起义

(1)兴中会的成立

①背景:

19世纪末,日益严重。

迫于形势压力,清政府相继打出和“预备立宪”的幌子。

②成立:

年,孙中山在成立兴中会。

(2)同盟会的成立:

年,兴中会、华兴会等团体主要成员与留日学生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

——中国同盟会。

(3)革命时机的成熟

①黄花岗起义:

1911年黄兴在广州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②保路运动:

1911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清政府调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造成湖北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准备了条件。

③准备工作:

湖北和文学社坚持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4)武昌起义:

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成立,史称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纪年。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约法按

参议院行使;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实行;司法权由。

②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袁世凯上台:

袁世凯在支持下攫取清政府的大权,年2月12日,宣统下诏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2)辛亥革命的性质:

(3)辛亥革命的意义

①推翻了,

结束了,

沉重打击了。

②建立了,使人民获得了些,提高了。

辛亥革命是

(二)预习检测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规定是()

A.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增加副总统权力范围D.限定临时大总统任期

解析:

因为袁世凯当时想当中华民国总统,而责任内阁之下,是总理而不是总统掌握国家政权。

B项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是()

A.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  B.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的  

D.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日期

自评

组评

解析: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并把它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A项符合题意。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史上最伟大的情书《与妻书》手稿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二)互动解疑

1、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教材第一子目相关史实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材料二: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大纲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内容说明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专制主义的进步意义?

 

4、阅读材料结合课文知识归纳辛亥革命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四: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五:

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六: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

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三)课堂总结——知识结构:

历史背景

辛酝酿:

兴中会→同盟会→黄花岗起义

亥武昌起义成功:

原因①②③④

革概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命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性质

《临时约法》颁布及意义

结果:

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生疑

1.中国同盟会()

A.1894年成立于檀香山

B.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领导了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

A.为四川保路运动创造了条件B.革命的主力是农民

C.孙中山指挥的武装推翻清政府的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

4.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比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的“国内秩序”,保护其在华利益

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是因为①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④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6.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在 ( )

A.1894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7.武昌起义的主体力量是()

A.各地的农民军B.参加革命团体的湖北新军

C.由同盟会员组成的革命骨干D.资产阶级革命派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时隔90年以后,

我们为什么要隆重纪念

辛亥革命的胜利?

 

(2)会场背景中心悬挂的画像是谁?

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在纪念大会上悬挂其画像的理由。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解疑

(一)结构化预习:

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①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决定将转让给日本。

②经过:

时间

主力

中心

第一

阶段

1919.5.4—6.3

第二

阶段

6.3以后

③结果:

军阀政府释放,罢免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

④历史意义:

a性质:

b影响:

促进,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标志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中共一大的召开

a概况:

中共一大于年7月23日在召开。

b内容:

规定党的任务是

,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立党的中心任务是。

c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

②中共二大:

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

2.国民革命

(1)兴起的背景:

①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镇压下,工人运动遭严重挫折。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的必要性。

②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会议同意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

标志着

的实现和正式建立。

(3)北伐战争

①目的:

②北伐军收回、英租界。

(4)国民革命失败

①失败标志: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政变和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②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

动摇了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失败原因:

由于国民党右派

由于中国共产党犯了放弃对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武装起义

①背景:

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

的重要性。

②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

③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开展和

的总方针,决定发动起义。

④秋收起义:

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其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2)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①土地革命:

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的革命。

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

成立。

③“围剿”与反“围剿”:

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对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

(3)红军长征

①长征原因:

②经过:

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师。

③遵义会议:

a内容:

结束了,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

b意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伟大的抗日战争:

抗战是中华民族取得的近代以来

(2)人民解放战争

①背景: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

而蒋介石坚持的方针,阴谋发动内战。

②战争经过

a、年夏,全面内战爆发。

b、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

c、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

d、1948年底至1949初,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①历史意义

a、推翻了;

b、结束

c、结束

d、扫荡了帝国主义的势力,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基本经验: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

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预习检测

1.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国民革命的任务也是要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A项符合题意。

2.历史学家胡绳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表现的理解,错误的是()

A.提出打到列强除军阀的奋斗目标

B.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C.形成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

D.根据国内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解析: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1927~1937年,A项中的奋斗目标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的。

A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9年10月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的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诞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二)互动解疑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课文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从材料四看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材料二: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日激战,于11月7日占领全部的德国租借地胶州湾。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而发挥作用。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以上材料整理自XX百科

材料四: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2、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哪里?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三)课堂总结——知识结构

原因

开端:

五四运动概况

新意义

民中共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主国民大革命中共由幼

主中共领导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稚到成熟

义下的革命抗日战争发展壮大

革解放战争取得政权

标志:

开国大典

革命胜利意义:

国内、国际

原因: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在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2.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队伍壮大D.五四运动的推动

3.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4.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