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053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docx

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doc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史地合卷答题时间为100分钟,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

1.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该唱词反映了( )

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 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

C.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D. 农民富裕幸福的生活

2.有史料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该渠为(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郑国渠               D. 井渠

3.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汉代”、“两牛牵引”、“耕作”等词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   )

A. 耦犁                               B. 曲辕犁                      C. 耧车                     D. 大镰

4.《吕氏春秋·任地》中说:

“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

A. 耕作工具先进                  B. 注重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发达                  D. 耕地面积增加

5.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机户”是指(   )

A. 手工作坊主                   B. 雇佣工人                 C. 地主                      D. 佃农

6.(2分)唐朝官营丝织生产,设立二十五个“作”。

其中,织绸之“作”十个:

布、绢、绫、罗、锦等;织有花纹丝带的五个:

组、绶、绦、绳、缨(帽子上的装饰物);比较厚实的丝绸线四个:

、线、弦、网;练染六个:

青、绛、黄、白、皂、紫。

这反映了唐代丝织业(   )

A. 规模宏大                       B. 管理严格                C. 分工精细       D. 不计成本

7.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

“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则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

”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   )

A. 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 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

8.古代银行的雏形出现于唐朝,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

它就是(   )

A. 柜坊                                B. 飞钱                         C. 交子             D. 商帮

9.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唐朝去找工作。

其可能经历到的是(   )

①被推荐到当时最繁荣的扬州和成都找工作

②到晋商票号做收银员

③到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应聘

④创办白瓷烧制作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10.(2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11.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12.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

它反映了汉代(   )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 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 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 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13.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重视农业生产       B. 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 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 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14.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5.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签署条约:

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

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

16.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

八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这一事例说明(   )

A. 殖民掠夺为西欧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B.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C.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D.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工厂

17.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人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

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

A. 建立“日不落”帝国                                           B. 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 对法战争中取得胜利                                       D. 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18.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

“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

A. 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 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B. 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19.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竞争海外贸易,开拓世界市场,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最终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导致这一结果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英荷三次战争               C. 英法七年战争          D. 工业革命

20.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 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 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21.下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A.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C. 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 各地文明相互交融

22.1870年,约翰·洛克菲勒组建了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95%;1882年,它掌握了14家公司的所有权,控制了26家公司的多数股票。

这反映了(   )

A. 手工工场的建立        B. 工厂制度的出现     C. 垄断组织的发展   D. 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23.下表是1790—1900年中、美、英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1.9

9.5

19.9

18.5

——

2.4

7.2

23.6

32.8

29.8

19.7

6.2

A. ①英国 ②美国 ③中国                                       B. ①美国 ②英国 ③中国

C. ①英国 ②中国 ③美国                                       D. ①中国 ②美国 ③英国

24.马克思曾有这样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论述: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民族国家产生                  B. 君主专制形成           C. 新航路的开辟      D. 思想文化嬗变

25.“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第Ⅰ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运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中白居易的诗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

(12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

……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

……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0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

“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6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历史答案

1、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B

A

C

D

A

C

D

B

C

D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A

C

B

A

C

A

C

C

2、非选择题

26.(15分)

(1)材料中白居易的诗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分)

小农经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

(12分)

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保守性;脆弱性。

27.(20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10分)

原因:

立法推动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海内外市场;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确立专利制度,鼓励发明创造;丰富的煤铁资源;先进的手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0分)

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28.(15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9分)

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对东方“黄金”的渴望。

③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6分)

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②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