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302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6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word教案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教材难点: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

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足,对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环境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应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实验器材:

酒精灯、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投影):

出示一幅海洋漫画

(问题):

从图片中,你知道海洋中都含有哪些资源?

比一比,看哪一组说得又快又全。

点评:

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

(板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点评:

明确本节课题,并知道海洋资源的种类

(问题):

1、海水有什么味道?

2、海水中有哪些物质?

点评: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

一、海水中的物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图示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观察图表

(讲解):

海水制取镁的过程

(板书):

 

让学生写出每一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并记忆,整理笔记,以此了解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并认识到海洋开发前景广阔。

(问题):

镁有哪些用途呢?

了解镁的用途

(补充):

海洋中的“国防元素”镁,拓宽学生视野。

(过渡):

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海底也是个巨大的宝藏。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1页图示海洋矿产资源部分

(板书):

二、海底矿物

点评:

了解海底矿产资源的种类,会观察图表。

(讲解):

新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

让学生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及形成过程,树立新能源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2页锰结核部分和33页海洋资源分布图。

让学生了解锰结核、石油、天然气分布情况,

(讲解):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投影):

海洋污染图片、录像。

(问题):

怎样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

如从污染源头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点评:

让学生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知道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投影):

地球水资源储量示意图。

(问题):

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点评:

让学生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共享,让学生意识到淡水资源的短缺,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问题):

怎样从浩瀚的海洋中获取淡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引导学生回顾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用方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分组讨论、交流发言,从旧知引出新知。

(板书):

三、海水淡化

(实验探究):

蒸馏法淡化海水

(投影):

蒸馏法淡化海水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点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学会完成实验报告。

(讲解):

多级闪急蒸馏法。

指导学生阅读结晶法和膜法淡化海水,了解海水淡化常用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讨论):

海底矿物是人类共同财富,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点评:

学会辩证的处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要点,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课堂练习及检测:

1.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

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①以镁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②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③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④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那种试剂()

A.紫色石蕊试液B.硝酸银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酚酞试液

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

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4.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

(3)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

A.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

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

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

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能力

5.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必须对海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

出去海水中的

细菌、CO2、O2、泥沙、悬浮物和可溶性碳酸盐等,试说明图中所示的A——E各步骤的作用。

A.B.C.D.E.

布置作业:

1、课本第8页1、2、3题。

2、预习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部分。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

镁的制取:

二、

海底矿物

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水合物

多金属结核

海滨砂矿和砂砾

其他

三、海水淡化

蒸馏法

结晶法

膜法

附:

蒸馏法淡化海水

实验仪器、药品:

酒精灯、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胶头滴管、海水、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

1、按图所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10毫升海水,塞好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

3、往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问题:

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并能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教学重点: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并能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教学难点: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原理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师讲解、和对比的方法来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50ml),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电热吹风机

药品:

蒸馏水,食盐晶体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知道吗?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海水“晒盐”过程,学习“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板书]: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书P9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先将海水引入         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教师引导]:

1.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形成食盐的饱和溶液前,应该是食盐的什么溶液?

3.通过什么方法将食盐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反馈,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

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投影实验步骤:

1.量取20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

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约5g)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2.取小烧杯中的上层清夜少许,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

用电热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讲解]: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里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

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何不同?

3.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4.不饱和溶液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转变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转变为不饱和溶液吗?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反馈、讲解]: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

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

如果能够继续溶解,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3.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与稀的关系

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问题,而溶液的浓和稀,指的是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溶质多和少的问题。

因此对不同的溶质来说,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和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但对同一种溶质来说,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投影探究实验]

探究1:

小明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

小明将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后,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小明撤掉酒精灯,让所得溶液冷却,过了一会小明发现烧杯内又有固体出现。

探究2:

小明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0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固体全都消失。

小明将取得溶液50g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过一会蒸法皿中有白色固体出现。

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溶质从其溶液中结晶析出?

[学生讨论、总结]:

4.结晶

用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将溶质结晶析出。

[课堂小结]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与检测]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3.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4.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5.小明非常喜欢吃甜食,喝甜饮。

某天早晨喝牛奶时,他不停的向牛奶中加糖。

妈妈看见后对他说:

“傻孩子,刚开始往牛奶中加糖,你会觉得越来越甜,但加了一定量后,再加多少糖,也不会觉得更甜的。

”妈妈的话有道理吗?

请你说明其中的理由。

如果要让牛奶变得更甜,应该怎么办呢?

[布置作业]:

1.根据上面的实验,提出你的猜想:

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

2.预习本节课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第2课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液度

教学目标 :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2.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3从物质的溶解度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和外界条件的事实,充分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3.“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4.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师讲解、和对比以及查阅图表的方法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量筒,小烧杯,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

药品:

蒸馏水,硝酸钾晶体,熟石灰

教学过程 :

[引入]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提出问题]

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

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请提出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

(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分组说明,教师作相应评价后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学生讨论回答)。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分组说明,教师作相应评价后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教师引导]

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

[定义]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比如: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它的涵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1.20℃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克。

2.20℃时,氯化钠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

[活动天地]:

看课本P13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从该图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读出20℃和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学生讨论,回答]:

1.溶解度曲线是以温度为横坐标,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的。

2.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3.可以看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活动天地]:

绘制溶解度曲线。

看课本P14,绘出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

[思考]: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过渡]:

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

看课本P15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

1.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

2.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

3.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教师补充]:

4.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回顾思考]:

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实验探究]:

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将分别盛有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中,冷却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又叫做冷却热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

A.溶质的种类   B.溶剂的种类   C.溶剂的多少    D.温度

2.如图右图所示,当降低温度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没有晶体析出的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

溶液乙

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2g

[布置作业]:

课本P18第3、4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二、溶解度

(一)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的因素。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二)结晶的两种途径: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

教学目标 :

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3.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2.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设计与探究、操作上严格要求、分组讨论、教师讲解的方法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课型:

新授课,在实验室完成。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发皿,滤纸

药品:

蒸馏水,粗盐

教学过程 :

[创设问题情境]海水晒盐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所食用的精盐,而是粗盐,其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比如氯化钙、氯化镁等,还有一些不溶性的泥沙。

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得到我们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纯净食盐呢?

[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学习在晒盐得到的粗盐的基础上,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工得到精盐。

[板书]第二节海水“晒盐”

三、粗盐的提纯

[引导]展示粗盐,提出问题:

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你的依据是什么?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或者本小组的看法。

[教师反馈、指导、总结]根据食盐能溶于水而泥沙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先将混合物加入水中,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利用不能使泥土滤过的滤纸使泥沙和食盐水分离开来。

(教师展示滤纸)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为什么可以使用滤纸将泥土和食盐水分离开呢?

它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这是利用了筛子的原理,凡是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都可以使用孔隙适当的“筛子”将它们加以分离。

比如建筑工地上分离细沙和中沙;用膜淡化海水。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

淡化海水用的膜的孔径有多大?

(学生思考、讨论,有的翻阅课本P7)

[学生回答]膜的孔径应该比水分子大,可以使水分子通过,但要比Na+、Cl—小,使它们不能通过。

[教师演示]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介绍过滤操作的基本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实验探究]

根据教师的指导和提供的仪器,小组合作,在充分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投影]实验步骤:

1.溶解:

量取15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称取5.0克粗盐,边搅拌边将粗盐逐渐加入烧杯中,直至粗盐不能继续溶解,观察现象。

2.过滤:

制作过滤器,连接装置,进行粗盐浊液的过滤。

3.蒸发: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当有大多数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烘干。

(为什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实验完毕,教师提出问题:

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有哪些?

它在每一步骤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