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985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福建省安溪蓝溪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2、201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指出,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

这句话体现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物质决定意识D.辩证的否定观

3、2012年世界末日论是荒唐的,可还是对人们产生了影响,一些人抢购照明用具、储备生活用品等,让人啼笑皆非,又让人感到可悲。

这样的荒唐和可悲,是源于这些人

①没有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②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③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的支配

④受错误意识的影响,臆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根据统计预测,2013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2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

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体制”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

由此可见

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时是有条件的,有时是无条件的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5、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过去几年一系列的近距离飞越考察过程中,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探测器确认在土卫二星球的南极地区存在巨大的水汽“喷泉”,科学家发现其喷出的物质中除了水和有机物之外还有盐分,这可能暗示其地表下方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海洋。

可见

①人类借助于科学仪器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②科学仪器有助于延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先进的认识工具

④科学仪器可以替代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精确反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对真理的客观性认识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是标志着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③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一词之变表明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③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②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到了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④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11、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

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

①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首次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坚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

这一调整蕴涵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④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3、在物理研究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

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

这体现的哲学思想方法是

①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②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

③认识事物不能忽视次要矛盾④要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

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17、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和李延都患头痛、身热,便一同请华佗看病,华佗检查后,却给他们开了不同的药。

原来,两个人引起头痛身热的原因不同,华佗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两人回去按方服药,病果然好了。

该事例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18、我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

这告诉我们

A.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

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在同一性中把握对立

C.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D.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

19、2013年1月14日,国家环保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

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介,向受影响区域的公众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环保部的要求是基于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导向作用②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④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20、2013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最美乡村医生名单,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感动着每一个人。

时代越发展,人们越需要优秀的道德传统,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正确的改造客观世界,需要科学价值观的指导

④社会意识不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改革和建设成果还可能得而复失......这是因为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尊重和利用规律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4、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

”这一倡议的哲学依据是

A.有价值的人生不回避个人利益

B.人生价值只能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C.贡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中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D.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同等重要

25.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洋节西风东渐,情人节、圣诞节等,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密码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正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

这表明()

①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①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②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③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 ④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7.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A.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造性思维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8.20年前,神农架的少女赤手空拳打死金钱豹,传为美谈;现在,神农架地区的人们主动搬迁,把家园主动让给野生动物,也被传为美谈。

这表明()

A.价值观没有客观标准,只要人们觉得对自己有好处的事物就有价值

B.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C.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也就不同

D.原来的价值观是错误的,现在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29.下列有关价值判断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自身的性质所作出的判断B.价值判断没有正误之分

C.价值判断表达的是人的主观喜好

D.价值判断是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30.一个80后女孩在参观了“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全国劳模张秉贵曾经工作过的北京百货大楼后说:

“一个人要有所追求。

”她的父亲感慨地说:

“尽管我和女儿对人生的理解不尽相同,而‘一个人要有所追求’则是共同的看法。

”这里的“一个人要有所追求”是指()

A.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B.在实践中自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实现人生价值

C.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追求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

 

二、主观题(40分)

31、材料1: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正确性?

(9分)

33、201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20年前的南方谈话,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滚滚大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进入快车道。

20年来,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引领中国巨轮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20年过去,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9分)

 

34、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资源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

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10分)

 

2013——2014学年度高二政治期末考试题答题纸

31.

 

 

 

 

 

 

 

 

班级(阿拉伯数字)_____________座号(阿拉伯数字)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32.

 

 

 

 

 

 

 

 

 

 

 

33.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