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960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与模拟题(附答案)

A组 2013年高考题

1.(2013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1)~

(2)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

①阌(wén)乡:

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    ”一脉相承。

(2分)`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

2.(2013广东,10,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3.(2013新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1)~

(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洲烟雨:

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4.(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

 

5.(2013山东,14,8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第

(1)~

(2)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6.(2013福建,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4分)

 

 

7.(2013安徽,8~9,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1)~

(2)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8.(2013湖北,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9.(2013重庆,12,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

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3分)

 

10.(2013天津,14,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11.(2013四川,13,8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4分)

 

12.(2013辽宁,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1)~

(2)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①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①篆:

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13.(2013江苏,9,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①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①唐庚:

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B组 2009—2012年高考题

1.(2012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2.(2012安徽,8~9,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3.(2012广东,10,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

(4分)

 

 

 

4.(2012福建,6,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①玉花:

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5.(2012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鹈泉:

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

(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6.(2012江苏,9,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7.(2012山东,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8.(2012辽宁,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初见嵩山

张 耒①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①张耒:

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6分)

 

9.(2012新课标全国,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10.(2011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11.(2011江苏,9,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

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12.(2011安徽,8~9,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琅玡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4分)

 

13.(2010辽宁,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

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

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

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简述理由。

(6分)

 

 

14.(2010湖南,11,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15.(2009浙江,22~23,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

(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

①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 

“一家”指的是 。

(2分)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

 

A组 2013年高考模拟题选粹

1.(宁波五校联考卷)赏析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三、四两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浙江温州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 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宁波四中高三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 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

①建章:

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建人高复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

美酒。

②黄庭:

道家经典。

③元:

同“原”。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

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5.(绍兴一中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诊断试题)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题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这首词上片主要写    ,下片主要写    ,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    。

 

(2)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

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

这首词有这种写法吗?

试作分析。

 

6.(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7.(乐清普通高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歌第二联写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全诗用了哪些手法来描述筝声带给听者的感受。

 

 

8.(浙江湖州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

①安史之乱发生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今河南洛阳)落入贼手,诗人被迫南奔至扬州(江苏扬州)一带,曾秋日登高,来吴公台,写下了这首吊古之作。

(1)诗的颔联和颈联写了怎样的景象?

请作简要赏析。

 

 

(2)“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9.(浙江金华重点十校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1)从唐诗的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诗,尾联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10.(浙江瑞安中学高三年级考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1.(浙江高考模拟冲刺测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后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咏菊》、《重阳后菊花》两诗都以菊为描写对象,分别表现菊花    、    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分别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2.(浙江苍南求知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

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

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

 

 

B组 2011—2012年高考模拟题选粹

1.(2012嘉兴四中月度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数 日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感情有无异同?

请简要分析。

 

(2)两位作者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

 

 

2.(2012嘉兴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蜀先主庙在夔州白帝山上,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

②五铢钱:

汉武帝时的货币。

此代指刘汉帝业。

“业复”句:

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