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956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新高二2016-2017学年度暑假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4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2.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

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4.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

5.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

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用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够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6.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

7.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数量最大

C.种群增长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8.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互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群种

10.某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

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11.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1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13.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

14.人体血浆中小可能出现的是()

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

15.下图表示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成IgG的基本元素有C、H、O、N

B.组成IgG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该IgG分子中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

D.该IgG与免疫有关

16.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者研究该地区藏羚羊的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他们的研究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17.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18.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19.下图是某种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该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B.若该激素为雌性激素,它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后作用于核内DNA

2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种子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Na+/K+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叶绿体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22.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会完全相同

C.生态位重叠越多的物种竞争也就越激烈

D.生态位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3.在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下图表示兴奋传来后这两类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乙酰胆碱和Gly为神经递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B.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C.在a—b段电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Na+内流

D.突触1与突触2的突触后膜可能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一部分

24.下列关于寒冷时体温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

B.皮肤所散失的热量都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

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量少于高温环境

D.寒冷时酶活性增强,因而代谢加快

25.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是()

A.ab、c>d、e=f

C.ab、c=d、e>f

26.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人的体温太低,酶会永久失活进而影响代谢

B.内环境的温度、血糖、渗透压调节均与垂体有关

C.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相近

27.右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由②③④组成

B.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一③一④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02等物质

28.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t3—t6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29.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30.如图是毛白杨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毛白杨树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D

B.从毛白杨树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

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31.(本题10分)请根据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II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

(4)若要认识某生态系统的群落,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结成,再分析该生态系统不同物种的关系。

(5)若要调查生态系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一种候鸟,冬天飞来春天离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有脱落的标记(标记不影响被捕食,脱落标记仅为黑颈鹤被天敌捕食后留下)。

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6)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体现了(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32.(本题10分)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等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4)图中的胰岛A细胞、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它们的作用相互,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

(5)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它的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3.(本题10分)图表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图。

请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

(3)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点后,增长速率为0。

(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

(5)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请你据图提出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本题10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可选用图中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性。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

(3)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O

0.10

0.20

0.30

O.40

0.50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①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或(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

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

(4)多地媒体披露,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嫩黄瓜在种植时被涂抹了避孕药(其主要成分是类雌性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类报道是否科学?

原因是

 

参考答案

1.B

【解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4是大气中的CO2库、1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2为消费者。

1生产者、2消费者和3分解者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A错误;4是大气中的CO2库,B正确;①代表捕食,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光合作用,C错误;3为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原核生物)和真菌(真核生物),还包括少数动物(真核生物),因此3代表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2.B

【解析】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名师点睛】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C

【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B错误;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正确;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

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4.A

【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群落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5.C

【解析】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A错误;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增加,B错误;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C正确;

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这个是不一定的,如蜱螨类和密度就是化肥田的高,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其物种数都远远大于化肥田,使用有机肥,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营养,有利于土壤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土壤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机质增加)。

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土壤有机质(腐殖质):

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包括: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6.B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A错误;草、苔藓、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正确;种群只能是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而不是所有生物,C错误;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但不包括分解者,而分解者也是生物,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点睛】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即是指群落中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能更充分的利用光照。

7.C

【解析】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因此种群数量不会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群数量最大是K值,而不是K/2,B错误;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此时捕捞能使种群较快恢复到K值,C正确;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为K值,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名师点睛】“S“型曲线增长速率:

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少;种群的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

8.D

【解析】①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①正确;

②一个外来物种种群到一个新的环境,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种群数量增长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②错误;

③一个外来物种种群到一个新的环境,由于对环境适应性强,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③正确;

④一个外来物种到一个新的环境,该种群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④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

【名师点睛】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①占据空的生态位;②侵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③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④侵入物种对环境适应性强;⑤缺少天敌的控制。

9.D

【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

A表示一种鹰,从A曲线、B曲线的变化看,鹰种群数量增多的同时B的数量减少,A减少的同时B的数量增多,且开始时B的数量多于A。

可据此现象,判断出B为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考点定位】种间关系

10.D

【解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

50=42:

13,N=160只。

【考点定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名师点睛】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

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

M=n:

m。

11.D

【解析】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由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

【考点定位】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12.C

【解析】人剧烈活动后,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呼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该物质会和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碳酸可以分解。

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3.A

【解析】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的概念要素,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B错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C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是内环境,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14.D

【解析】葡萄糖可以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浆、淋巴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错误;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错误;血红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红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15.A

【解析】IgG属于蛋白质类物质,其基本元素有C、H、O、N、S等,A错误;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B正确;该IgG分子含有4条肽链,故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C正确;IgG属于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功能,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

【名师点睛】蛋白质合成中的相关计算:

①氨基数=肽链数=氨基酸总数-肽键数(除R基外);②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③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16.B

【解析】同一区域内,由同种个体构成的群体称为种群,B正确。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7.D

【解析】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A正确;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B正确;d是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构成及调节。

18.B

【解析】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B错误;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正确;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即甲状腺激素影响下丘脑的分泌,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