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939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docx

高速铁路作业指导书最终汇编版

一、线路部分

1.班组一日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要求

目的:

规范班组作业程序,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要求:

作业人员经考试合格,掌握高铁作业基本操作规程,熟练操作。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铁作业各班组天窗点内作业。

3.班前准备

3.1工(班)长根据日生产作业计划,合理分工,填写《京广高铁进出网作业人员及工机具数量确认表》;结合作业项目、人员、环境等综合因素,提出作业安全预想。

3.2作业当日20时前使用专用GSM-R手机向进出网作业门(疏散通道)所属警务区提报进出作业门的时间、地点、作业人数等。

3.3工(班)长根据当日天窗维修作业从工区出发时间,提前60分钟列队点名,布置当日生产任务,填写《高铁作业派工单》,明确当日各组作业负责人,各组的作业项目、地点、数量、标准、人员分工、防护办法、交通工具等,公布各组工(机)具、材料清单。

3.4工(班)长结合作业地点、作业内容、使用工(机)具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特别要加强汽车交通安全、进出网物品遗落、路用轨道列车防护、人身触电安全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教育。

3.5各组领取所需工(机)具、材料,按照分工检查作业工(机)具及照明设备使用性能,确认状态良好,并与材料管理员一起清点、确认、出库登记。

3.6需电务等其他单位配合作业时,提前做好沟通确认工作。

3.7去往作业地点的途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3.8作业人员至少在天窗点开始前30分钟到达作业门(疏散通道)。

3.9驻站联络员必须提前60分钟到达车站运转室办理登记手续。

4.进网前准备

4.1到达作业门(疏散通道)后,由安全监督员负责清点进网人员、工(机)具、材料及其他物品,填写《施工维修作业防护登记簿》和《京广高铁进出网作业人员及工机具数量确认表》,作业负责人对是否清点进行签字确认。

4.2工务天窗命令下达、车站值班员签认后,驻站联络员通知现场作业负责人,并确认作业区段本、邻线是否有路用轨道车辆。

4.3作业负责人接到工务天窗命令后,及时与公安护路队员确认命令号、进网人数,在双方签字并取得《石武客运专线防护设施作业门进出登记表》后方可进网。

5.进网

5.1作业负责人打开作业门(疏散通道)后,现场防护员首先进网做好防护工作,并与驻站联络员联系行走路线,跨越线路及影响轨道电路时必须经驻站联络员同意,不得擅自跨越线路或影响轨道电路。

5.2作业人员按照分工携带工(机)具、材料依次进入作业门(疏散通道)。

5.3作业负责人确认人员、工(机)具、材料全部进网后,锁闭作业门(疏散通道)。

5.4所有作业人员应在作业负责人的组织下列队沿既定行走路线行走,防护员要加强与驻站联络员联系,密切注意路用轨道列车运行情况,来车时及时通知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6.现场作业

6.1所有作业项目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

6.2驻站联络员须加强与车站值班员的联系,随时掌握路用轨道列车运行情况,路用轨道列车到达作业区段前,提前告知现场防护员。

6.3作业负责人不得盲目指挥人员上道作业,应首先向现场防护员了解路用轨道列车信息,在确认满足作业条件后方可作业。

6.4作业人员不得过于分散,前后距离不得过长,确保作业人员均在作业负责人和防护员监控范围内,作业过程中严禁单人离开作业群体。

6.5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6作业负责人要加强作业过程中安全与质量的监控,对作业人员违章违纪行为应及时制止。

6.7作业负责人应随时掌握作业进度和剩余作业时间,确保天窗结束前完成质量回检和出网。

站内道岔工电联合整治后要预留电务部门调试时间,保证作业后设备达到规定放行列车条件。

6.8作业结束后,作业负责人(质检员)进行质量回检,并做好记录。

7.出网

7.1所有作业人员对路肩、轨道板、两线间等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工(机)具、材料遗落在作业地点。

安全监督员对人员、工(机)具、材料进行全面清点并确认。

7.2检查完毕后,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联系,确认出网行走路线。

7.3出网后由安全监督员清点人员、工(机)具、材料,填写《施工维修作业防护登记簿》和《京广高铁进出网作业人员及工机具数量确认表》,并由作业负责人确认、签字。

7.4作业负责人确认人员、工(机)具、材料全部出网后,锁闭作业门(疏散通道),通知驻站联络员所有人员、工(机)具、材料已撤出网外,办理销记手续。

7.5驻站联络员接到作业负责人准许销记通知后,办理销记手续,经车站值班员签认后,方可撤离。

7.6返回工区途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8.总结

8.1返回工区后,按规定进行工(机)具、材料入库清点和登记。

8.2工(班)长组织作业负责人进行对标,对作业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2.线路静态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要求

目的:

全面掌握线路设备状态信息,及时发现设备病害,为编制线路维修计划、加强设备状态分析提供依据。

要求:

作业人员掌握技术标准,检查精确、全面。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天窗点内线路静态检查作业。

3.检查内容

3.1静态检查的主要内容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维修规则(试行)》,局、段文件,生产任务和专项检查等相关要求进行检查。

3.2几何尺寸检查

3.2.1检查项目:

轨距、水平、轨向、高低、曲线正矢

3.2.2使用工具:

0级数显式道尺、轨道检查仪、40m弦线、150mm钢板尺等。

3.3钢轨检查

3.3.1检查项目

(1)钢轨母材、焊接接头、胶结绝缘接头等伤损状况。

(2)钢轨硬弯、肥边、擦伤、剥离掉块等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

(3)钢轨磨耗状况(垂直磨耗、侧磨、波浪型磨耗、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接头马鞍型磨耗)。

(4)现场焊焊缝平直度检查。

3.3.2使用工具:

电子平直尺、1m平尺、塞尺等。

3.4纵向位移检查

3.4.1检查项目:

位移观测、位移观测标缺损、失效状况。

3.4.2使用工具:

拐尺、150mm钢板尺等。

3.5联结零件检查

3.5.1检查项目

(1)CRTSⅠ型板式地段:

弹条、T型螺栓、绝缘块、锚固螺栓等作用状况。

(2)CRTSⅡ型板式地段:

弹条、螺旋道钉、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等作用状况。

(3)铁垫板、调高垫片等作用状况。

3.5.2使用工具:

检查锤、塞尺、扭矩扳手等。

3.6轨道结构检查

3.6.1检查项目:

(1)CRTSⅠ型板式无砟道床:

轨道板、凸型挡台、凸台周围树脂、砂浆层、底座、排水通道等。

(2)CRTSⅡ型板式无砟道床:

轨道板、板间接缝、砂浆层、支承层或底座板、侧向挡块、高强度挤塑板、滑动层、排水通道等。

(3)双块式无砟道床:

双块式轨枕、道床板、支承层、排水通道等。

3.6.2使用工具:

检查锤、塞尺、150mm钢板尺、5m钢卷尺、裂缝宽度测量仪、深度尺等

3.7标志标识及专项检查按相关检查项目和要求进行检查。

4.作业组织

4.1静态检查作业前、后工作均按《班组一日作业指导书》执行。

4.2当班工(班)长做好技术交底,指定能胜任职工使用相关检查仪器和工具,并对相关检查人员明确检查处所、标准、检查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

4.3出库前使用人员对检查工具、仪器进行复核,禁止性能不良的检查工具、仪器上道;禁止检查工具、仪器超检定周期上道。

4.4精密检测设备出库前,使用人员要检查其电量、仪器精度、检定周期是否满足作业要求。

4.5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害时,检查人员要详细记录里程、轨道板号及病害具体信息,必要时要拍照存档。

并在第一时间向作业负责人汇报。

4.6当日天窗点结束后,作业负责人统一向当班工(班)长汇报发现的问题,当班工(班)长根据问题严重程度选择处理方式,必要时及时向车间汇报。

5.检查记录

5.1检查记录均按段印发的检查记录本要求进行检查填写,不得缺项漏项。

5.2线路几何尺寸检查时:

工区留有轨道检查仪原始数据(电子版)、超经常保养数据报表(纸质及电子版)、超临时补修数据报表(纸质及电子版)。

工区对超经常保养地段要做进一步复核分析,病害确定后要及时上报车间。

病害地点及现场检查整治情况必须报车间审核并存档。

5.3人工用弦线进行曲线正矢检查时,每5m检查测量1处,曲线正矢检查一律采用弦线紧贴钢轨踏面下16mm方式进行测量。

5.4专项检查任务根据要求进行记录。

3.道岔静态检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要求

目的:

全面掌握道岔设备状态信息,及时发现设备病害,为编制道岔维修计划、加强设备状态分析提供依据。

要求:

作业人员掌握技术标准,检查精确、全面。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天窗点内道岔静态检查作业。

3.检查内容

3.1静态检查的主要内容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维修规则(试行)》,局、段文件,生产任务和专项检查等相关要求进行检查。

3.2几何尺寸检查

3.2.1检查项目:

轨距、水平、轨向、高低、支距、降低值、各部位密贴值及框架尺寸。

3.2.2使用工具:

0级数显式道尺、支距尺、游标卡尺、卡钳、5m钢卷尺、塞尺、40m弦线、150mm钢板尺、尖轨降低值测量仪等。

3.3钢轨检查

3.3.1检查项目

(1)钢轨母材、焊接接头、胶结绝缘接头等伤损状况。

(2)钢轨硬弯、肥边、擦伤、剥离掉块等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

(3)钢轨磨耗状况(垂直磨耗、侧磨、波浪型磨耗、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接头马鞍型磨耗)。

(4)现场焊焊缝平直度检查。

3.3.2使用工具:

电子平直尺、1m平尺、塞尺等。

3.4纵向位移检查

3.4.1检查项目:

位移观测、两尖轨相错量、尖轨、可动心轨伸缩位移、位移观测标缺损、失效状况。

3.4.2使用工具:

拐尺、5m钢卷尺、150mm钢板尺等。

3.5联结零件检查

3.5.1检查项目

(1)间隔铁(限位器)的联结螺栓、护轨螺栓、长短心轨联结螺栓、接头铁螺栓、顶铁螺栓、心轨防跳铁螺栓、防跳限位装置等作用状况。

(2)垫板、滑床板、护轨垫板、调高垫板、弹条作用状况。

(3)岔枕螺栓、预埋套管、T型螺栓等作用状况。

(4)尖轨辊轮定位状况、转动灵活、破损或裂纹状况。

(5)其他各种联结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状况。

3.5.2使用工具:

检查锤、塞尺、扭矩扳手等。

3.6轨道结构检查

3.6.1检查项目:

(1)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

岔枕、道床板、支承层、排水通道等。

(2)道岔区板式无砟道床:

道床板、找平层、底座、排水通道等。

3.6.2使用工具:

检查锤、塞尺、150mm钢板尺、5m钢卷尺、裂缝宽度测量仪、深度尺等

3.7标志标识及专项检查按相关检查项目和要求进行检查。

4.作业组织

4.1静态检查作业前、后工作均按《班组一日作业指导书》执行。

4.2当班工(班)长做好技术交底,指定能胜任职工使用相关检查仪器和工具,并对相关检查人员明确检查处所、标准、检查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

4.3出库前使用人员对检查工具、仪器进行复核,禁止性能不良的检查工具、仪器上道;禁止检查工具、仪器超检定周期上道。

4.4精密检测设备出库前,使用人员要检查其电量、仪器精度、检定周期是否满足作业要求。

4.5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害时,检查人员要详细记录里程、岔枕号及病害具体信息,必要时要拍照存档。

并在第一时间向作业负责人汇报。

4.6当日天窗点结束后,作业负责人统一向当班工(班)长汇报发现的问题,当班工(班)长根据问题严重程度选择处理方式,必要时及时向车间汇报。

5.检查记录

5.1检查记录均按段印发的检查记录本要求进行检查填写,不得缺项漏项。

5.2专项检查任务根据要求进行记录。

 

4.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适用于无砟轨道WJ-7型扣件)

1.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通过精调作业,整治轨道几何尺寸,提高线路行车平顺性。

1.2要求:

(1)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精调方案,按规定审批后实施。

(2)作业人员掌握作业标准,熟练操作。

(3)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精调作业。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WJ-7型扣件线路精调作业。

3.作业工具

0级数显式道尺、扭矩扳手φ46mm、丁字扳手φ36mm、丁字扳手φ46mm、内燃冲击扳手、液压起道器、液压改道器、撬棍、石笔、15cm钢板尺、40m弦线、毛刷、手锤、平口小铲、平板车、塞尺、镊子、防护油脂、照明灯具等。

4.作业程序

4.1精调作业前、后工作均按《班组一日作业指导书》执行。

4.2作业准备

4.2.1核对作业地点:

作业负责人对照作业方案,核对行别、里程、CPⅢ编号、承轨台编号、作业量等数据。

4.2.2基准股的选定:

在曲线地段以下股为基准股,直线地段选择与相近曲线下股同侧钢轨为基准股。

4.2.3现场标注:

用数显式道尺测出精调方案中需要调整区段的每个承轨台的轨距、水平,标注在基准股轨底上。

根据精调方案,在对应承轨台外侧标注调整量。

4.2.4复查确认:

作业负责人要对调整方案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经核对调整量与现场实际状态一致或趋势相同方可动道。

如不相符,作业负责人组织人员对方案和现场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不能找出原因的,必须请示上级部门,严禁擅自动道。

4.2.5摆放调高垫板、绝缘块等:

将新的调高垫板、绝缘块按照标示摆放在对应的扣件旁。

摆放时要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调整量的要求。

4.2.6精调作业

4.2.6.1高程调整

(1)松动扣件:

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进行,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个承轨台,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2)更换调高垫板:

取出扣件后,用毛刷、平口小铲、镊子等工具清理杂物,防止杂物掉入套管中。

用液压起道器抬起钢轨,增加或抽取、更换垫板,确认新垫板型号正确后,将钢轨缓慢落下。

按要求放好绝缘块和弹条,用手将螺栓紧固到不松动、不倾斜即可。

4.2.6.2方向调整

(1)调整绝缘块时,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松动T型螺栓,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个承轨台,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用液压改道器横向挪动钢轨,按要求放好绝缘块和弹条,并对T型螺栓涂油,用手将螺母紧固到不松动、不倾斜即可。

(2)挪动铁垫板时,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松动锚固螺栓,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个承轨台,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用液压改道器横向挪动铁垫板,直至轨距和轨向合适,以300-350N·m扭矩拧紧锚固螺栓。

如发现平垫块顶死铁垫板时,调整平垫块直至满足要求。

4.2.6.3扣件复紧:

用内燃冲击扳手紧固,从一头逐根紧固到另一头,严禁跳着紧固。

紧固后,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块不宜接触,两者间隙不得大于0.5mm。

4.2.6.4用数显式道尺检查每个承轨台的轨距、水平,并将数值标注在基本股钢轨内侧轨道板顶面,并做好记录。

与精调前数据比较,核对调整量,确保调整量正确,不正确时查明原因后处理。

4.2.6.5按4.2.6上述程序调整另一股。

4.2.7质量回检:

轨道精调完成后,再次核对调整量、几何尺寸是否达到作业标准,不正确时查明原因后处理。

4.2.8旧料回收:

将换下的材料分类收集,统计数量。

4.2.9清点机具材料:

将机具材料清点并核对无误。

4.2.10按规定做好记录。

4.2.11作业负责人要全面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工(机)具、材料遗漏。

5.质量要求

5.1精调后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

轨距+1~0mm,轨距递减率不大于0.6‰;水平0~1mm。

10m范围内高低、轨向最大矢度值小于1mm;6.25m范围内扭曲不得大于1mm。

5.2联结零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各种垫板无歪斜。

绝缘块与轨底、弹条中部前段下颚与绝缘块间隙不得大于0.5mm。

各垫板的厚度、层数符合技术标准规定。

(轨下调高垫板总厚度不宜超过10mm,数量不宜超过两块,并应把最薄的垫板放置在下面。

当调高量需0.5mm级别时,可紧贴铁垫板承轨面加垫0.5mm厚的轨下调高垫板,数量可为3块)

 

5.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适用于无砟轨道WJ-8型扣件)

1.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通过精调作业,整治轨道几何尺寸,提高线路行车平顺性。

1.2要求:

(1)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精调方案,按规定审批后实施。

(2)作业人员掌握作业标准,熟练操作。

(3)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精调作业。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WJ-8型扣件线路精调作业。

3.作业工具

0级数显式道尺、丁字扳手φ36mm、内燃冲击扳手、液压起道器、液压改道器、小撬棍、石笔、15cm钢板尺、40m弦线、毛刷、手锤、平口小铲、平板车、塞尺、镊子、照明灯具等。

4.作业程序

4.1精调作业前、后工作均按《班组一日作业指导书》执行。

4.2作业准备

4.2.1核对作业地点:

作业负责人对照作业方案,核对行别、里程、CPⅢ编号、轨道板编号、作业量等数据。

4.2.2基准股的选定:

在曲线地段以下股为基准股,直线地段选择与相近曲线下股同侧钢轨为基准股。

4.2.3现场标注:

用数显式道尺测出精调方案中需要调整区段的每个承轨台的轨距、水平,标注在基准股轨底上。

根据精调方案,在对应承轨台外侧标注调整量。

4.2.4复查确认:

作业负责人要对调整方案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经核对调整量与现场实际状态一致或趋势相同方可动道。

如不相符,作业负责人组织人员对方案和现场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不能找出原因的,必须请示上级部门,严禁擅自动道。

4.2.5摆放调高垫板、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

将新的调高垫板、绝缘轨距块、轨距挡板按照标示摆放在对应的扣件旁。

摆放时要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调整量的要求。

4.2.6精调作业

4.2.6.1松动扣件:

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进行,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个承轨台,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4.2.6.2调整高程:

取出扣件,用毛刷、平口小铲、镊子等工具清理杂物,防止杂物掉入套管中。

用液压起道器抬起钢轨,增加或抽取、更换垫板,确认新垫板型号正确后,将钢轨缓慢落下。

按要求放好轨距块和弹条,用手将螺栓紧固到不松动、不倾斜即可。

累计调高量大于15mm时,使用S3螺旋道钉。

4.2.6.3调整方向:

用液压改道器横向挪动钢轨,按要求更换绝缘轨距块和轨距挡板,用手将螺母紧固到不松动、不倾斜即可。

4.2.6.4扣件复紧:

用内燃冲击扳手紧固,从一头逐根紧固到另一头,严禁跳着紧固。

紧固后,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轨距块不宜接触,两者间隙不得大于0.5mm。

4.2.6.5用数显式道尺检查每个承轨台的轨距、水平,并将数值标注在基本股钢轨内侧轨道板顶面,并做好记录。

与精调前数据比较,核对调整量,确保调整量正确,不正确时查明原因后处理。

4.2.6.6按4.2.6上述程序调整另一股。

4.2.7质量回检:

轨道精调完成后,再次核对调整量、几何尺寸是否达到作业标准,不正确时查明原因后处理。

4.2.8旧料回收:

将换下的材料分类收集,统计数量。

4.2.9清点机具材料:

将机具材料清点并核对无误。

4.2.10按规定做好记录。

4.2.11作业负责人要全面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工(机)具、材料遗漏。

5.质量要求

5.1精调后轨道几何尺寸容许偏差:

轨距+1~0mm,轨距递减率不大于0.6‰;水平0~1mm。

10m范围内高低、轨向最大矢度值小于1mm;6.25m范围内扭曲不得大于1mm。

5.2联结零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垫板无歪斜。

绝缘轨距块与轨底、弹条中部与绝缘轨距块间隙不得大于0.5mm。

各垫板的厚度、层数符合规定(放入轨下微调垫板的总厚度不宜大于6mm,总数不宜超过两块)。

 

6.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通过精调作业,整治道岔几何尺寸超限,提高道岔行车平顺性。

1.2要求:

(1)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精调方案,按规定审批后实施。

(2)作业人员掌握作业标准,熟练操作。

(3)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精调作业。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道岔精调作业。

3.作业工具

0级数显式道尺、支距尺、扭矩扳手φ46mm、丁字扳手φ36mm、丁字扳手φ46mm、内燃冲击扳手、液压起道器、液压改道器、撬棍、石笔、15cm钢板尺、70m弦线、毛刷、手锤、弹性夹安装工具、平口小铲、平板车、塞尺、镊子、照明灯具等。

4.作业程序

4.1精调作业前、后工作均按《班组一日作业指导书》执行。

4.2作业准备

4.2.1道岔尖轨、可动心轨部位作业时,必须有电务人员现场配合。

4.2.2核对作业地点:

作业负责人对照作业方案,核对道岔编号、岔枕编号、作业量等数据。

4.2.3基准股的选定:

直股以直基本轨为基准股,曲股以曲基本轨为基准股。

4.2.4现场标注:

用数显式道尺测出精调方案中需要调整区段的每根岔枕处的轨距、水平,标注在基准股钢轨(尖轨)轨底上。

根据精调方案,在对应钢轨外侧的岔枕顶面标注调整量。

4.2.5复查确认:

作业负责人要对调整方案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经核对调整量与现场实际状态一致或趋势相同方可动道。

如不相符,作业负责人组织人员对方案和现场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不能找出原因的,必须请示上级部门,严禁擅自动道。

4.2.6摆放调高垫板、轨距块等:

将新的调高垫板、轨距块按照标示摆放在对应的扣件旁。

摆放时要核对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调整量的要求。

4.2.7精调作业

4.2.7.1高程调整

(1)松动扣件:

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进行,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根岔枕,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2)更换调高垫板:

取出扣件后,用毛刷、平口小铲、镊子等工具清理杂物,防止杂物掉入套管中。

用液压起道器抬起钢轨,增加或抽取、更换垫板,确认新垫板型号正确后,将钢轨缓慢落下。

按要求放好轨距块和弹条,用手将螺栓紧固到不松动、不倾斜即可。

4.2.7.2方向调整

(1)调整轨距块时,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松动T型螺栓,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根岔枕,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用液压改道器横向挪动钢轨,按要求放好轨距块和弹条,用手将螺母紧固到不松动、不倾斜即可。

(2)调整铁垫板时,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根松动锚固螺栓,不能跳跃式松动,精调区段两端均要多松不少于2根岔枕,连续松开数量按照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执行。

用液压改道器横向挪动铁垫板,直至轨距和轨向合适,更换合适的缓冲调距块,以300-350N·m扭矩拧紧锚固螺栓。

4.2.7.3扣件复紧:

用内燃冲击扳手紧固,从一头逐根紧固到另一头,严禁跳着紧固。

紧固后,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块不宜接触,两者间隙不得大于0.5mm。

4.2.7.4用数显式道尺检查每根岔枕处的轨距、水平,并将数值标注在基本股钢轨内侧岔枕顶面,并做好记录。

与精调前数据比较,核对调整量,确保调整量正确,不正确时查明原因后处理。

4.2.7.5按4.2.7上述程序调整另一股。

4.2.8质量回检:

道岔精调完成后,再次核对调整量、几何尺寸是否达到作业标准,不正确时查明原因后处理。

4.2.9旧料回收:

将换下的材料分类收集,统计数量。

4.2.10清点机具材料:

将机具材料清点并核对无误。

4.2.11按规定做好记录。

4.2.12作业负责人要全面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工(机)具、材料遗漏。

5.质量要求

5.1精调后道岔几何尺寸容许偏差:

轨距+1~0mm,轨距递减率不大于0.6‰;水平0~1mm;支距-2~+2mm。

10m范围内高低、轨向最大矢度值小于1mm;6.25m范围内扭曲不得大于1mm。

5.2联结零件齐全,组合正确,作用良好,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