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934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docx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

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

  近几年来,笔者在河北邯郸一带发现了数十个白地黑绘花酒坛,经过比较,可将其大致分为五种型号,并有大口、小口之分。

    其基本器形皆为直口、卷沿、溜肩,由腹上部最宽处向下逐渐内收,也有少数斜肩器和异型器,均为小平底。

其中,最大的为特号(图一),大口平底,器自铭“大样海钵”,通高87厘米左右,口径44厘米左右,底径32厘米左右。

其余四种可分为:

一号大口酒坛(图二),通高60厘米左右,口径28厘米左右,颈高3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三),通高66厘米左右,最大腹径45厘米左右,口径16厘米左右,颈高7厘米左右,底径23厘米左右。

二号大口酒坛(图四),通高46厘米左右,口径20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五),通高51厘米左右,口径11厘米左右,颈高5厘米左右,最大腹颈34厘米左右,底径17厘米左右。

3号大口酒坛(图六),通高34厘米左右,口径15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七),通高38厘米左右,口径9厘米左右,颈高3厘米左右,最大腹径26厘米左右,底径14厘米左右。

4号大口酒坛(图八),通高22厘米左右,口径12厘米左右;小口酒坛(图九),通

  图七三号小口酒坛高25厘米左右,口径6厘米左右,最大腹径18厘米左右,底径10厘米左右。

小口坛肩部一周都有支钉痕十数个不等,这是由:

于在其上扣烧大口坛而留下的。

在有的大口坛内底也留下支钉痕迹,这是由于在其内套烧其他器物的缘故。

  

  装饰特点

  

  所见各类酒坛的器胎皆由浅米黄色耐火瓷料制成,俗称“大缸料”。

其制作工艺是先在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在白色化妆土表面再用深、浅褐色彩料勾绘出各种花卉图案或书写不同文字,而后器身满施白透明釉,器内满施深褐色或茶叶末色釉至口唇部,从而形成黑白反差强烈、图案醒目、层次感极强的装饰效果。

用于粉饰胎体的白化妆土(俗称“白碱”)和黑绘彩料的“斑花石”等原料均产自当地。

  

  这类酒坛装饰的共同特征为白地黑绘花,俗称“酱彩”。

在施绘装饰方面,大口坛与小口坛有所不同。

绘画装饰从上到下一般可分为2到3层,一般坛的颈、肩及腹部分别用粗、细弦纹分隔成不同间距的装饰带,其间绘点彩或水波纹。

有的在肩上部两道弦纹间书写行书题记,如“大明国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王做造大样酒坛,壬辰年癸卯月壬子日”(图十)、“春夏秋东(冬)酒,东西南北人造成”(图十一)、“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等文字,或者其下再绘开光,书写“福禄祯祥”(图十二)、“一坛好酒”、“美味香甜”一类的词句,腹部多绘一圈卷草纹、变形鱼纹、变形鸟纹等纹饰,当地有称“鬼脸”之说,但不明其义为何,腹下部为素白色。

但题写年代款识者仍为少数。

大口酒坛绝大多数在肩部绘缠枝莲花纹、牡丹纹、鱼纹等,也有在肩腹结合部绘开光书写“东阳高酒”、“好酒一坛”、“清何(河)白水”、“一坛河清”等一类与酒有关的民间俗语,在酒坛腹中部同样绘一圈变形鱼纹、飞鸟纹等。

腹下部多素白色,也有部分酒坛在腹部开光中书写民俗风情内容的吉祥言语,或在腹部满书唐诗、宋词、元曲名句。

如有一件一号大口酒坛,肩部绘四片开光,其中两开光绘荷花,两开光书文字,一侧内褐色书“一部春秋扶汉鼎,满腔忠义贯乾坤”(图十三),另一侧内褐色书“诗曰:

我今无身谁敬,朋友懒代(怠)相逢;虽我身边破厦,虎瘦不退雄心”(图二)。

  

  明确题写年款的大口坛为数较少。

邯郸民间藏有一个特号“海钵”,肩腹部均为五开光内绘牡丹、荷花等花卉图案,腹部开光内题款“大明万历庚辰年闰肆月丁巳日做造大样海钵”(图一)。

日本佐藤纪念美术馆藏有一件同类“海钵”。

这类酒坛的器型与装饰特点基本上大同小异,表现了民间匠师挥洒随意、流畅生动、形式活泼多变的装饰手法,用极为自由粗犷的画风和行书文字来表现民间喜闻乐见的装饰内容。

特别是书写文字随意而不规范,还有不少错白字使用,这也比较符合民窑的生产特点。

  

  以上所述各类酒坛的装饰风格,具有黑白对比鲜明的磁州窑器特点。

因其产地不同,故我们称之为磁州窑系白地黑绘花酒坛。

  

  产地与年代

  

  磁州窑中心窑址位于太行山东麓漳河、滏阳河流域的观台和彭城,在宋、金、元时均属磁州辖地。

金元以后,漳河流域制瓷业逐渐衰落,磁州窑的烧造中心便集中在滏阳河流域隔河相望的临水镇和彭城镇,或称临水窑、彭城窑。

这里地处古太行山八陉的“滏口陉”,自古以来就是山西东出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的交汇点,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具有产瓷原料(大青土)的自然条件,瓷器生产随之兴旺发达。

《大明会典》记:

“(明代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瓷坛,堆积官坛厂,舟运入京,纳于光禄寺。

明弘治十一年进贡于皇家之瓶、坛达一万一千九百三十六筒”。

邯郸北响堂山石窟保留有一通明万历年间张应登《游滏水鼓山记》碑,详细描绘了当时彭城一带制瓷业的兴旺景象:

“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由滏河达于京师。

……晨起,视陶陶之家,为缸者,用双轮,一轮坐泥其上,一轮别一人牵转,以便彼轮之作者,作者圆融快便人化矣……似此作者,日千人之多,似此了者,日千所而少。

岁输御用者若干器,不其甲天下哉?

”张应登所称“岁输御用者若干器”和明嘉靖《彰德府志?

建置志》记载相吻合:

“彭城厂,在滏源里,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磁坛纳于光禄寺。

”以往多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并考虑到白地黑绘花酒坛与彭城窑器的装饰特点相仿,认为这类酒坛的产地是磁州彭城窑。

但根据我们多年的征集调查,至今还未发现一例题款磁州彭城窑的白地黑绘花酒坛。

  

  其实,这类白地黑绘花酒坛的真正产地在今山西壶关、凌川县一带。

邯郸市博物馆藏有数个带题款的各类大口、小口酒坛。

一件小口一号酒坛书“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做造大样酒坛,癸未年造”(图十四)。

一件大口一号酒坛上部褐色满书“康熙八年,造下此坛;出在山西,郡名凌川;附城镇上,西南子山;放酒酒好,成(盛)醋醋酸;放水不漏,淹(腌)菜菜咸;诸般都放,放蜜更甜;买上一个,君子喜欢;人人爱买,不论价钱;使了想使,胜活十年;请君先看,许多诗言;我要讨价,细系五口;可好可好,直口直口;休走休走,快还快还;真正白货,去而河南(何难)”(图十五)。

一件小口一号酒坛书“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马做造大样酒坛,戊寅年造”(图十六)。

一件小口一号酒坛书“山西潞安府壶关县永丰三里程村匠人马如万用心做造”。

在这类酒坛的斜肩部、腹部多绘开光,并书有“开坛十里香,隔壁三家醉”、“一坛、河清、高酒、美味、香甜”、“黄酒好,白酒香,有酒钱,进酒方”等褒扬酒坊的吉祥民谚。

  山西潞安府的治所是今山西长治市。

程村在今壶关县城西北5公里处。

凌川即今陵川县,位于壶关县南数十公里处,附城位于陵川县南数公里处。

从酒坛征集的地域来看,基本上出自今长治及周边地区,包括与长治相邻的河北涉县及河南林县一带,涉县和林县在明代均属河南彰德府磁州管辖。

笔者曾采访长治市博物馆任晋云和壶关县文保所赵庆云两位先生,知今壶关县程村并无古代窑址遗存,而烧造大缸瓷类的窑址是在今潞城市南流河和壶关县黄山、青流一带,这一带遗存有多处元、明、清时期的烧大缸瓷窑址,而且青流瓷厂以烧制黑釉大缸而知名。

潞城南流河紧临浊漳河,具有制瓷和运输的地理优势。

浊漳河流入漳河,而漳河磁州流域便是磁州窑的中心窑场所在地。

明代

  

  图十六明戊寅年造带题款一号小口酒坛器题款称“潞安府壶关县程村匠人做造”,只能说明制瓷工匠是壶关县程村人,而不能说明窑址就在程村。

而清康熙八年造题款洒坛的产地应是陵川县“附城镇上,西南子山”。

不过,目前还没有见到标有陵川产地的明代酒坛。

所以,这种缸胎白地黑花装饰大酒坛的产地应在今山西潞城市南流河和壶关县黄山、青流一带,统称壶关窑。

清代陵川附城也是酒坛的重要产地。

清代酒坛装饰绘画的颜色要比明代浅得多,所谓的黑花是一种红酱色,而且器型也稍有不同,这是区别明、清酒坛的一个特点。

  关于酒坛的生产年代,据《明史》卷四十一《潞安府》条,潞安府的设置年代为明嘉靖八年(1529年)。

就已知题款器而言,这类酒坛的生产年代上自明嘉靖年间,下至清雍正年间,以明万历年间为最多。

目前所见邯郸民间收藏明万历年间造酒坛至少有30余个。

我们所知纪年最早的酒坛,是彭城磁州窑盐店遗址刘家窑主刘立中先生所收藏的一件明嘉靖癸巳年(1533年)器和彭城磁州窑安氏作坊收藏的一件“皇明岁次己亥年(嘉靖十八年,1539年)造”器(图十七)以及“加(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初十日造”器(图十八)。

临漳县文保所还藏有一件明隆庆六年(1572年)造一号小口酒坛。

邯郸市博物馆征集有一件题款“清顺治十六年造”酒坛(图十九)。

民间收藏者温辉有一件“康熙三年”(1664年)款一号酒坛和“雍正己酉年”三号小口酒坛,但绘画的颜色已明显为浅酱红色,器型与明代器的上宽下窄也有区别。

可见,磁州窑白地黑花酒坛的基本生产年代是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

民间是否还有早于明嘉靖年和晚于清雍正年的酒坛,目前还不得而知。

  

  酒坛题记中的民俗

  

  明清山西壶关、陵川一带生产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酒坛,在大量器物上题写了许多与酒有直接关系的民谣,内容十分丰富,语言大都浅白直露,词句诙谐有趣,颇多警句俗语,多反映当地酒文化和民俗风情。

  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扬酒文化并带有广告性质。

诸如“一坛东阳酒,美味香甜”、“香欺别馆,味压诸家”、“四邻不买皆因隔壁三家醉,好客来沽只是开坛十里香”(图二十)、“步南行千里地,在他乡未的(得)谢,问谁家有好酒,家楼上饭三盅”、“三盅和万事,一醉解千愁”(图二十一)、“闻香千里来下马,知味白(百)步且廷(停)车”、“一枝竹叶川(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天宫接引贪杯汉,地府追寻戒酒人”、“刘伶问酒谁家好,李白是言此处高”、“二四神仙醉后不知归洞府,三六学士贪杯懒去登瀛洲”(图二十二)、“李白三盅金銮殿君臣拱手,张飞两盏当阳桥吓退曹兵”、“酒醉倒江南的贵客,昏迷了人洞的神仙”、“槽波洛水,游鱼知味成龙;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铜金刚三盅腿软,铁罗汉两盏头底(低)”、“黄酒好,白酒香,有酒钱,进酒方(房)”等等,只要书有文字的,绝大多数与酒文化有关。

明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与流通日趋活跃,人们参与商业活动的意识大为提高,这批酒坛上的广告词句就是这一状况的反映,显示出当时华北地区黄酒、白酒的生产已达到相当规模,是探讨明代酿酒业状况的重要资料。

  

  二是反映中国传统的礼教思想。

如“一部春秋扶汉鼎,满腔忠义贯乾坤。

诗曰:

我今无身谁敬,朋友懒代(怠)相逢;虽我身边破厦,虎瘦不退雄心”(图二)、“天欺地表草木休,臣欺君道来不头”、“子欺父来夜命短,女欺夫来为乐依”、“文明气象参天地,翰墨笑笔冠古今”等等。

  三是反映民间乡土风情。

如“诗曰:

勤俭孝慈中(终)成器,夜读苦耕必有收,富贵勤俭越富贵,贫穷懒惰越贫穷”、“闷坐书馆轮(论)古今,看来诸是(事)闲操心,书中有真就有假,世事认假不认真,真真假假难分边(辨),假了真了轮(论)不真,有人边(辨)别真和假,假着自假真自真”、“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考头系日近,回首白云底(低)”、“诗曰:

平地一声雷,禹门三级浪,皇都得意回,年少初登第”、“金玉满堂”、“走马临朝胡口得,赵王迁里逛家乡,小将英兄(雄)不可当,月下行亥杨六郎”、“诗曰:

莺啼为(看)柳奏春情,柳奏春情晓月明,明月晓情春奏柳,情春奏柳为(看)啼莺”。

这些题记,文字不多,却洒脱流畅,妙趣诙谐,寥寥数语,带有深刻的民俗内涵。

  还有许多酒坛,没有纪年题款,却书有一些名家辞赋和“福禄祯祥”、“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等反映民间喜庆吉祥的内容。

也有不少酒坛不书文字,仅绘花草、龟兽、鸿雁、鱼藻等纹饰。

  

  酒坛与“东阳高酒”

  

  酒坛的烧造与当地酿酒业的发达与兴旺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存世的大量磁州窑金元器物中,有相当部分瓶、坛、罐是盛酒器,尤其是书有“仁和馆”、“太平馆”、“八仙馆”、“梨花白”等题款的大量磁州窑元代四系瓶,是当时的酒肆用器。

《大明会典》中“(明代在)彭城镇设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瓷坛,堆积官坛厂,舟运人京,纳于光禄寺”的记载,证明明代磁州窑生产了大量专供皇宫使用的酒坛。

  

  值得注意的是与酒坛有直接关系的“东阳高酒”。

在相当数量的酒坛题款中,谈到了东阳酒,看来东阳酒在晋东南地区,至少在当时的潞安府(今长治地区)一带是相当有名气的,故酒坛书文多称其为“高酒”、“好酒”、“美味”、“河清”等。

这些酒坛很有可能是为酿酒作坊专门制作的。

在今涉县之西几十里有东阳关,即古代的壶口故关,属今山西省黎城县。

这是河北南部地区通往山西长治地区的必经之地,山高谷深,地势险要。

战国秦赵长平之战中,赵国进军上党走的就是穿越东阳关的这条古道。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所发起的著名响堂铺战役,就发生在西起东阳关,东至椿树岭的邯长公路上。

这条道不仅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山西通往华北平原的一条“丝绸之路”。

  东阳高酒应是产自东阳关一带的酒。

《山西通志》卷四十七《潞安府》“物产”条:

“酒,元宋伯仁酒,潞州有珍珠红,王世贞酒品,潞州鲜红酒,盖烧酒也,人口味稍美,易进而作剧,吻咽间如刺,或曰即葡萄酒遗法也。

”这里提到的宋伯仁酒、珍珠红、王世贞酒、潞州鲜红酒等都是产自潞安府一带的好酒,尤其是王世贞酒,名气更大。

壶关等瓷窑又专门为“东阳高酒”大量配制生产了各类酒坛,还将“东阳高酒”直接题写在酒坛上,作为名酒加以宣传推销,这说明东阳酒在当时是享誉潞安府地区的好酒。

由于东阳关是潞安府一带物产销往华北地区的唯一通道,很有可能是潞安一带酒类销售的集散地,而“东阳高酒”可能是这一带酒类的通称,配以壶关等窑所生产的白地黑花酒坛而运销各地。

  总之,山西潞安府壶关,陵川一带民窑生产的白地黑花酒坛,尽管在彩绘纹饰上与彭城窑有所不同,但壶关与彭城相近,故壶关窑与彭城窑器的风格非常相似,较好地继承了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特点。

明清山西壶关、陵川窑大量生产的白地黑花酒坛,与邻近的东阳关一带酒业生产的兴旺与发达有着直接关系。

从现存各种类型酒坛的情况来看,明清时期山西壶关、陵川是各类酒坛的重要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