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90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docx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

!

!

型!

!

!

三!

!

!

!

CNll—2034/T

实验技术与管理

Expe¨ment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

第29卷第5期2012年5月V01.29No.5Man2012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向晓东,张榜生,刘晓云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

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刨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

该长效机制通过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管理,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规划、资源调配和经费保障。

实施结果表明:

长效机制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

G31l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2—4956(z01205—001902

Establishnlentofpern尬nento昭anizationsystemfOr

students’scienceandtechn0109yinnovation

XjangXiaodong,ZhangBangsheng,LiuXiaoyun

(SchooJofResourcesandEnvjronmentalEngineering,WuhanUnivcrsjty

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8l,China

Abstr越t:

Inordertopromotethecontinuou8developmentofthe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activitiesofthe5tudentsintheunivers“y,apermanentmanagementorganizationsystcmisestablished.Thisorganlzationsystemcanbeusedtoformulateplans,distributeresources,andobtainfundsunderthecooperationmanage—mentoftheschoolsandthemanagementdivisionsoftheuniversity.Itisshownthatthescj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ofthestudentscanbeimprovedbythisneworganlzationsystemeffcctively.

1‘eywor出:

students’scienceandtechnoIogyinnovation;permanentorganizationsystem;c00perationmanage-ment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个体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村j结合为方式的科研实践活动。

当前,全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但是,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足不平衡的。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参与度、成果质量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I“。

人们已经认识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

然而,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协同组织管理体系。

为此,本文将结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成效,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

收稿日期:

2011一08-22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日资助(2009176

作者简介:

向晓东(1958一男,四川宜汉,博上,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管学院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

环境科学与技术.

E—mil;drxxd@1典型模式对比分析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对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莺要的意义。

于是,高校在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较典型的创新实践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1.1导师引领模式

该模式足依托于实验室、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专业导师引领下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阳]。

这种创新活动研究水平起点高,创新成果往往也较突出。

1.2多平台模式

多平台模式是由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科研立项、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技竞赛、学院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等构建科技创新大平台[4]。

多平台模式的学生参与面广,有利于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鸭】。

万方数据

实验技术与管理

1.3创新基地模式

导师制模式的学生参与度较小,而多平台模式参

与面广,但较分散,不便于统一管理。

相比之下,创新

基地模式更有利于规范化管理卟],故而成为高校最常

用的科技创新模式c7-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

程。

为更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

展,需要学校和学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协同配合,使教学

和科研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因此,建立一个

相对优化的组织管理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2长效机制建设与成效

2.1长效机制建设

为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在学生中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武汉科技大

学自2007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了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

组织管理体系,其构架如图l所示。

大学生谍外科技创新孽地(饭级

鹿章制度

划矗i摊到燮垒H竺-际耐校瑚委H威聚腱示I项月征集专家评审二]=学’E动璇Ⅲ队甜建

纤赞£持资源梢魁_______。

_●____一过群管理成果柱:

图l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构建图

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长效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和学院联合制定了“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章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面向全校创新实验管理办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奖励条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老师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创新基地的运作程序是:

学院根据创新计划征集创新项目,由教务处审批立项,确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经费。

然后学院召开动员会,张榜公布刨新项目和导师。

学生自由选题,每个项目组建1个3~5人的创新团队。

每个团队必须提交项目任务书,提出预期目标,考核目标以成果的形式体现,如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过程管理是创新基地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定期检查、经验交流、结题评审。

项目完成后,由学院推荐,经教务处、学工处和校团委根据成果的类型和质量,择优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成果,或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科学竞赛。

基于创新基地的大学生科技仓0新长效机制的主管单位是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和各学院是协同管理单位。

主管单位和协同管理单位团结合作,有效解决大学生科技刨新实践中的3个关键问题:

(1组织规划。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种类很多,如大学生课外科研成果、“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和数学、电子、化学竞赛等。

各类项目或竞赛的时间和参赛途径不同,于是,管理者应根据时间节点制定统一的工作计划,组建不同的学生创新团队,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2资源调配。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正常的教学是有冲突的。

教学资源不足是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由于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学院分别掌控着一定的软、硬件资源,所以,通过协同管理,能合理调配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3经费投人。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不足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采取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和学院协同集资模式,有利于学校、社会、企业多渠道的经费筹措,使活动经费有保障。

2.2成效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我院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

自2007年起,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年年在全校排名第一。

在2010年,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8篇,半数以上为核心期刊,2篇EI收录。

相当于平均6名学生就有1篇科技论文发表。

2∞72f册8200920jO

年份

图2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统计图示

3结束语

大学生科技刨新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效果需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下转第24页

万方数据

实验技术与管理

种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难题,需要职能部门管理者的耐心和决心。

我校在这方面已成功建立了大型仪器没备共享的良好运行机制,并健全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基本实现了设备的网上查询和网上预约功能,部分大型仪器没备实现共享。

3.4宣传环保文化,建设安全环保健康校园

作为人才培养的蘑要基地,高校除了向学生传授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外,还应把“环保、安全、健康”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核心价值,让学生带着“环保、安全、健康”的意识走向社会。

把这种理念融人广大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之中,足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学校环保工作的管理文化和指导思想。

以宣传环保文化、建设环保校园为宗旨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就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足有效的教育手段,借助学生会及社团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题活动,可以将安全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7]。

在实践中,我们与学生社团组织联合举办了“地球一小时”、“世界环境日”主题文化宣传活动,普及环保常识,强化安全观念。

同时,借助网络资源,创办了电子刊物《环保与技术安全》,通过先进实验窒展示、安全环保常识介绍,以及对国内外一些高校相关的安全事故进行报道、案例分析等,传播安全环保知识,构建一个融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安全文化网络平台,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f8]。

3.5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学校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为主体,逐步加大本科教学支验室全面开放程度,建成符合开放要求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各实验中心在课外、假日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自由选做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学生兴趣,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基础实践训练,强化综合能力训练,启发创新思维;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技能、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能力;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个性化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4结束语

作为研究型大学,其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探讨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任务建设完善学术支撑体系,对于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黄佳木,彭小芹,刘天模,等.依托学科基地建设实验平台.培养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口].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

13・l5.

[2]李淑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41173一l75.

[3]李焕春,郝选明.基于实验室认可制度下的高校实验窜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

l65—166,175.

[4]陈夺魁,张有福,孙会忠,等.浅析教学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30:

136—137.

[5]吕厚均,扬瑞军,汪成,等.对高校太犁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

81-82.

[6]刘丽琴.陈永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208—210.

[7]闻星火.赵庆双,郭英姿,等.高校应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者[J]安验窄研究与探索。

2009,28(11t187—190.

[8]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口].实验技术与管理,201l,28(3:

185—187.

[9]高明松.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建蹬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事研究与探索,2007,26(7;122一123.127.

(上接第20页

的数量和质量来体现。

创新成果实现的关键是指导教师,而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的重要保障是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

实践表明,通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协同管理,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和平台,将会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邵世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时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1I79—81.

[2]谢存虎.构建大学佳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9;47—48.

[3]f伞.大学生科技创新高端引领勺实践范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10132—35.

[4]段德君,付军,金安江.学院大学生科技刨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80一81.

[5]俞松坤.。

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5:

80—81.

[6]吴明全,田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5:

178180.

[7]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屯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

70一73.

[8]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4:

28—31.

[9]姜生元.大学牛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i殳与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44—4s,

[10]向晓东,张惠灵,段宁.理I=科大学生佛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中目校外教育,2008(6:

260.

万方数据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作者:

向晓东,张榜生,刘晓云,XiangXiaodong,ZhangBangsheng,LiuXiaoyun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

刊名:

实验技术与管理

英文刊名:

Experiment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

年,卷(期:

2012,29(5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10条

1.邵世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外文期刊]2010(11

2.谢春虎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2011(09

3.王伞大学生科技创新高端引领与实践范例[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4.段德君;付军;金安江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初探[期刊论文]-高等农业教育2010(11

5.俞松坤"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期刊论文]-职业技术教育2008(05

6.吴明全;田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2010(35

7.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8.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4

9.姜生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10.向晓东;张惠灵;段宁理工科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外文期刊]2008(06

引证文献(1条

1.叶树铃.毛锡锋.肖文华团队合作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探索[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本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