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875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气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气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气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气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施工方案.docx

《电气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施工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施工方案.docx

电气施工方案

电气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XX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四期扩建工程招标文件。

(2)XX工院设计的图纸。

(3)《全国通用电气安装工程标准图集》

(4)施工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

2、工程简介

2.1概述

本工程是XX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四期扩建改造项目,属中外合资项目,建设地点在现厂址生产区域内,项目由中国石化集团XX工业设计院设计。

合资方有XX总公司、美国塞拉尼斯纤维有限公司。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纺丝大楼和丙酮区域内的动力、照明、防雷接地、火警、电话网络系统和呼叫对讲系统。

招标业主:

XX醋酸纤维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

XX工业设计院;

2.2工程项目地理位置

XX市XX路。

2.3工程特点

2.3.1丝束区域及丙酮区域扩建项目,与新建工程有着很大的不同,部分区域施工与生产同时进行,从安全角度考虑施工时要办理各种手续;

2.3.2工期紧,任务量大;

2.3.3由于有些场所为防爆区域和带电环境,因此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办理各种手续。

2.4主要实物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变压器

2

2

各类盘柜

93

3

配电箱

35

4

钢管

29000

5

电缆

Km

160

6

型钢

70

7

灯具

1854

8

接线盒

2500

9

桥架

2800

10

操作柱

341

9

电机

446

二、施工方案

1.1施工规范及质量评定标准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8-90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9-90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70-92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

(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建设安装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主要施工内容

桥架支架制作、安装

电缆桥架安装

变电所电力变压器安装

变电所基础槽钢制作、安装

电机查接线及试验

变电所盘柜安装及二次回路接线、调试

电缆敷设

配管、配线

照明装置安装

呼叫,火警装置安装

1.3主要施工程序、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质量标准

1.3.1施工准备

(1)施工中需用的主要施工机具、试验设备、标准仪器仪表等准备齐全。

(2)对参加施工的人员,组织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安全技术交底。

(3)设备材料安装前的检查验收

(4)设备到场后,检查其包装及密封状况是否良好,开箱进行外观检查,清点数量与清单是否相符,规格型号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附件及备件是否齐全,有无产品说明书及技术文件。

(5)各种材料进库前,需认真核对规格型号与设计是否相符,合格证是否有效,并要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者拒绝使用。

(6)室内土建工程包括地面、屋内、墙面、门窗及装饰工程等施工完毕并已办理中间交接。

(7)工艺设备基本安装就位,管架安装基本完毕。

(8)对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已撤除,杂物清理干净。

(9)会使线路、管路发生损坏或严重污染的建筑物的装饰工作应全部完工。

1.3.2共检点

序号

电气安装质量控制点内容

等级

1

变压器器身检查

AR

2

变压器受电前检查

A

3

变压器试运行

AR

4

高、低压配电装置受电前检查

A

5

高、低压配电装置受电试运行

AR

6

保护控制盘、屏及二次回路通电前检查

A

7

保护控制盘、屏及二次回路模拟试验

AR

8

保护控制盘、屏及二次回路通电试运行

AR

9

不间断电源(UPS)调整试验

AR

10

不间断电源(UPS)整机试运行前检查

A

11

不间断电源(UPS)整机试运行

AR

13

电机防爆、防护密封检查

A

14

电机试运行前检查

A

15

电机电气模拟试验

A

16

电机试运行

AR

17

电缆受电试运行

AR

18

照明装置防爆、防护密封检查

A

1.3.3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电机查接线

照明送电试亮

1.3.4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质量标准

I.电缆线路施工

电缆敷设

1.一般规定

(1)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A.电缆信道畅通,排水良好。

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

B.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

C.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

D.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E.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2)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3)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宜相同。

(4)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5)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表中所列数值。

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

电缆种类

敷设方式

水平

垂直

电力

电缆

全塑型

400

1000

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

800

1500

控制电缆

800

1000

注:

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允许为800mm。

(6)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D为电缆外径

电缆形式

多芯

单芯

控制电缆

10D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10D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15D

20D

(7)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是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磨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8)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9)在复杂的条件下用机械敷设大截面电缆时,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敷设方法、线盘架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校核牵引力和侧压力,配备敷设人员和机具。

(10)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栏之间装设防捻器。

(11)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2)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架层内等地方,电缆应装设标志牌。

B.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

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C.标志牌规格宜统一。

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13)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

A)垂直敷设或超过45О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个2m处;

B)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

C)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B.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

(14)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2.生产厂房内电缆的敷设

(1)电缆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B.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宜由上而下配置,

(2)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电缆终端头的制作

1.一般规定和准备工作

(1)电缆终端头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2)电缆终端头及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3)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出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尚应与电缆本体绝缘具有兼容性。

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应采用弹性大、粘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附加绝缘。

(4)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期内经营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

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磨具应符合规格要求

(5)制作电缆终端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塑料电缆内不得进水。

B.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C.施工用机具齐全,便于操作,状况清洁,消耗材料齐备。

清洁绝缘表面的溶剂宜遵循工艺导则准备。

(6)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表中的规定。

电缆截面(mm2)

接地线截面(mm2)

120及以下

16

150及以上

25

(7)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制作要求

(1)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

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2)电缆终端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

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的终端和接头,尚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3)35kV及以下电缆在剥切线芯绝缘、屏蔽、金属护套时,线芯沿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点(屏蔽和金属护套端部)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中的要求。

电缆终端最小距离

额定电压(kV)

最小距离(mm)

1

50

6

100

10

125

35

250

(4)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和接头时,应彻底清除半导电屏蔽层。

对包带石墨屏蔽层,应使用溶剂擦去炭迹;对挤出屏蔽层,剥除时不得损伤绝缘表面,屏蔽端部应平整。

(5)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

压接磨具与金具应配合恰当。

压缩比应符合要求。

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得残留毛刺。

采用锡焊连接铜芯,应使用中性焊锡膏,不得烧伤绝缘。

(6)塑料电缆已采用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热熔胶)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

(7)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8)控制电缆终端可采用一般包扎,接头应有防潮措施。

电缆的防火与阻燃

(1)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和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必须按实际要求的防火阻燃措施施工。

(2)电缆防火阻燃尚应采取下列措施:

A.在电缆穿过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B.在重要的电缆沟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C.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会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

D.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3)防火阻燃材料必须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

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

(4)包带在绕包时,应拉紧密实,缠绕层数或厚度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

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

(5)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

(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着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

(2)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B.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着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C.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

(3)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

(4)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5)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

(6)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

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

(7)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

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

(8)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

电力电缆的试验

(1)电力电缆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测量绝缘电阻;

B.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C.检查电缆线路的相位;

(2)测量各电缆线芯对地或对金属屏蔽层间和各线芯间的绝缘电阻。

(3)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

塑料绝缘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电缆额定电压U0(Kv)

0.6

1.8

3.6

6

8.7

12

18

21

26

直流试验电压(Kv)

2.4

7.2

15

24

35

48

72

84

104

试验时间(min)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2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

3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

A.泄漏电流很不稳定;

B.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

C.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4检查电缆线线路的两端相位一致并与电网相位相符合。

II.电缆桥架施工

(1)电缆桥架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缆梯架(托盘)、电缆梯架(托盘)的支(吊)架、连接件和附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B.电缆梯架(托盘)的规格、支吊跨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2)梯架(托盘)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梯架(托盘)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梯架(托盘)的外侧。

(3)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4)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5)电缆桥架的安装高度、水平度、垂直度及电缆桥架的转弯半径,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电缆桥架的加工应采用等离子切割机,不得使用电气焊,以免损伤电缆桥架表面的防腐层。

(6)桥架的安装应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说明,另外如业主另有要求的情况下应按照业主的指示去进行施工.

(8)桥架的支架应安装设计图纸的要求制作,并且支架的材料采用热镀锌槽钢或角钢,支架间距应根据电缆桥架的强度、质量、内含的电缆数量的多少来确定。

(9)桥架及其支架等安装完毕后,对焊点刷一层防腐漆。

III.接地的施工

电气装置的接地

(1)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A.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金属底座和外壳。

B.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C.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和金属框架和底座。

D.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E.电缆桥架、支架。

(2)接地线不应作其它用途。

IV.配管、配线的施工

配管

1.一般规定

(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B.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7)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A.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B.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C.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D.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A.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B.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

C.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

(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接地(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钢管敷设

(1)钢管内如果有灰尘、油污或受潮生锈,不但穿线困难,而且会造成导线的绝缘层损伤,使绝缘性能降低。

因此,在敷设电线前,应对线管进行除锈涂漆。

(2)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3)切断钢管。

可用钢锯切断(最好选用钢锯条)或管子切割机割断。

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且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4)套丝。

丝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用专用接地卡进行跨接。

钢管可用管子铰板和管螺纹板牙绞制。

绞制完螺纹后随即清修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以免割破导线绝缘层。

(8)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

螺纹表面光滑、无缺损。

B.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C.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9)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B.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C.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D.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10)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11)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规范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V.电动机的安装

1检查和安装

(1)电机安装时,电机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盘动转子应灵活,不得有碰卡声。

B.润滑脂的情况正常,无变色、变质及变硬等现象。

其性能应符合电机的工作条件。

C.电机的引出线鼻子焊接或压接应良好,编号齐全,裸露带电部分的电气间隙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2)当电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抽芯检查:

A.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

B.当制造厂无保证期限时,出厂日期已超过一年。

C.经外观检查或电气试验,质量可疑时。

D.开启式电机经端部检查可疑时。

E.试运转时有异常情况。

注:

当制造厂规定不允许解体者,发现本条所述情况时,另行处理。

电动机试验

(1)交流电动机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A.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B.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C.定子绕组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

D.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

E.测量电动机轴承的绝缘电阻;

F.检查定子绕组极性及其连接的正确性;

G.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和空载电流测量。

注:

电压1000V以下,容量100kW以下的电动机,可按本条第A、G、J、K款进行试验。

(2)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常温下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额定电压为1000V及以上,在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值,定子绕组不应低于每千伏1MΩ。

B.1000V及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

吸收比不应低于1.2,中性点可拆开的应分相测量。

(3)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述规定:

100V以上或100KW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值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的电动机可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其最小值的1%。

(4)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标准

额定电压(KV)

3

6

10

试验电压(KV)

5

10

16

(5)检查定子绕组的极性及其连接应正确。

中性点末引出者可不检查极性。

电机试运行

(1)电动机空载转动检查的运行时间可为2h,并记录电动机的空载电流。

当电动机与其机械部分的连接不易拆开时,可连在一起进行空载转动检查试验。

(2)电机试运前,应进行下列检查;

A.测定电机定子线圈的绝缘、轴承座及台板的接触面应清洁干燥、用1000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0.5MΩ;

B.盘动电机转子时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C.电机引出线应相位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D.电机外壳油漆完整,接地良好;

E.照明、通讯、消防装置应齐全。

(3)电动机的第一次启动一般在空载情况下进行,空载运行时间为2h,并记录电机的空载电流。

(4)电机在试运行中应进行下列检查;

A.电机的旋转方向符合要求,无杂声;

B.检查电机温度,不应有过热现象;

(5)交流电动机的带负荷连续起动次数,如无产品规定时,可按下列规定:

A.在冷态时,可连续起动两次;

B.在热态时,可连续起动1次。

VI.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

一般规定

(1)盘、柜二次运输。

A.按配电柜的重量及形体大小,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由施工员决定用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