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79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0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

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

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

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

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

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

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

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

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

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

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

诏密询巡抚清安泰。

清安泰疏言:

“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

两年在军,过门不入。

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

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

实水师诸将之冠。

”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

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

长庚闻之,益感奋。

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

“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

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

”长庚谢曰:

“吾何能为此?

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

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

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

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

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

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 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

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 “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

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 “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

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

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 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

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 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

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 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

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②吾何能为此?

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答案】

(1)C

(2)B

(3)B

(4)①文武官员们因为没有协助剿匪,并且没能断绝岸上奸人对海盗的帮助,害怕获罪,(就)都诬陷李长庚。

②我怎么能这样做呢?

长久以来,我把海船当作我的住宅,发誓与贼人同死,不与他们共生!

【解析】【分析】

(1)句中,“长庚掩至”为句意完整的分句,后面要断开,排除AD;“闽洋”是一个词,“伪”意思是假装,修饰“乞”,排除B。

故选C。

(2)B项,“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表述错误,正确次序是“伯、仲、叔、季”。

故选B。

(3)B项,“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曲解文意,原文说“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可见打动了他。

故选B。

(4)本题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①中的“以”连词,因为;“奸”形容词作名词,奸党;“交”副词,一起;“谮”动词,诬陷、诋毁。

②中的“视”动词,看待;“庐舍”名词,住宅。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B;

⑷①文武官员们因为没有协助剿匪,并且没能断绝岸上奸人对海盗的帮助,害怕获罪,(就)都诬陷李长庚。

②我怎么能这样做呢?

长久以来,我把海船当作我的住宅,发誓与贼人同死,不与他们共生!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李长庚,字西岩,是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代理担任福建海坛镇总兵时,他曾倾尽家中财严招募乡勇,捕获大盗,从乾隆来年,匪艇开始迸犯福建三澎,李长庚领兵打跑他们.嘉庆五年,李长庚被提拔为擢福建水师提督,很快调往浙江任职.不久,艇匪都被漳州盗道蔡牵所兼并。

蔡牵,奸诈狡猾善于利用众人,得到匪艇之后,更加猖獗。

巡抚阮元与长展商议认为匪艇船只高大,军队的战舰不能制服它,于是就募集捐款十余万银两交给李长度,修造大舰三十艘,给它们起名叫霆船。

这以后,李长庚率军在海上接连击败蔡牵,军威大振。

   嘉厌八年,蔡牵率众匪流窜到定海,李长庚领兵包抄而来,蔡牵仅仅得以身免,军队穷追不舍,追至福建一带海上,贼船之上粮食吃完,船帆损坏,他们就假装向总督王德乞求投降,王德紧急下令命浙江军队收兵八港,蔡牵能够得在这一期间修理船只,然后,扬帆远逃,浙江军队师追击到了三沙,击毁海匪的六艘船。

蔡牵畏惧军队的霆船,就买通福建商人制造大艇。

他们渡过横洋,连续劫夺运往台湾的米粮。

   皇上下令逮捕惩治王德,以阿林保来代理玉德之职。

阿林保到福建后,文武官员们因为未能协助剿匪,不能有效断绝岸上奸人对海匪的接济帮助,惧怕因此而受到惩治,都诬陷李长庚。

阿林保也以拖延贻误战机的罪名向朝廷秘密弹劾李长庚,弹劾李长庚的奏章连续不断地呈上。

皇上下令秘密询问巡抚清安泰。

清-泰上疏说:

“李长庚熟知海岛的形势,海上的风、云及沙滩的情况,每次作战他都亲自掌舵,这一点,连精于驾船的人也比不上他,两年来,一直身在军中,率军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

用募捐的款项修造船只器械,倾尽了自己的家产.战斗中所获的战利品全部用来奖赏有功之人,将士们争着为他出死力。

他确实是水师诸将中的第一功臣。

”当时一同和李长屣作战的各位将领,也都交互呈上奏章说李长陈庚确实没有拖延贻误战机。

仁宗非常生气,严厉斥责阿林保并下令修造三十艘大梭船。

李长度听到这个消息,更加感动振奋。

后来,阿林保置办酒宴款待李长庚,对李长庚说:

“大海上的事一般没有什么证明,您只需斩杀一个海匪的头目,把这个头颅当作蔡牵的头颅上报,我用紧急奏章向朝廷告捷,把对其余海匪的打击放到以后的事务之中处理,这样,您可以接受上等奖赏,我可以得到次一级的功劳,这样做与整年项风破浪而取得侥幸中万一的胜利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李长庚拒绝说:

“我怎么能这样做呢,长久以来,把海船当作自己的家宅,我发誓和海匪一同战死,绝不和他们同生!

”他封存好自己掉落的牙齿寄给妻子,立志以身殉国。

这年秋,因抗击海匪而受伤。

   十二月,追击蔡牵到黑水洋。

当时蔡牵仅留存三艘舰艇,残余的匪徒都是身经百战最顽固的,他以死抗拒。

李长庚亲自把火攻船挂到海匪的艇尾之上,想要跳跃登上敌船,忽然被枪弹击中喉鄙,没过多久就离世了。

皇上震惊痛悼,下令褒奖抚恤,起初曾打算等海匪平定后赐给李长庚伯爵之位,这时,就追封他为三等壮烈伯,谥号忠毅,在他的原籍建专祠以示纪念。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

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

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

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

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

“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

“救民获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

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

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

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

“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

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

“何必若是!

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

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

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

“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不报。

遣祐检覆台州民田。

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

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

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

B.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C. “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

D. “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所以文中的“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祐虚心求教。

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B. 陈祐为民着想。

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

C. 陈祐治政有方。

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墓,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

D. 陈祐除恶务尽。

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②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

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答案】

(1)C

(2)D

(3)C

(4)①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解析】【分析】

(1)句中“急”是修饰“捕”的,故在其后停顿,排除AB项。

“宋亡”指“宋朝灭亡后”,叙述时间的,可独立成句,排除D项,选C项,句子译为:

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

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

故选C项。

(2)D项,“统一用两个字”说法错误,谥号也有一个字的。

故选D项。

(3)C项,“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对应原文为“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其所说的应是陈祐“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故选C项。

(4)第一句得分点:

“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见”,被。

第二句得分点:

“人才治本”,判断句;“审”,慎重;“尽”,完全;“时论”,当时的评论。

故答案为:

⑴C;⑵D;⑶C;

⑷①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

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学。

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主官的僚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

穆王被分封在陕、洛,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

(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

(他)又奏请免去几百家征西军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多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

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

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

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蝗虫),到了很紧急的状况。

陈祐率领几万百姓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

“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

”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

陈祐说:

“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

”立即告诉百姓让他们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赖他。

   至元三年,朝廷授任(陈祐)为卫辉路总管。

卫辉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

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

等到他离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

他曾向世祖上书,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

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

“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

”于是(百姓)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

至元十三年,(朝廷)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官吏多惊慌失措。

陈祐于是对他们说:

“何必如此惊慌!

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颜渊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对待。

”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

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

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

至元十四年,(陈祐)被调任为浙东道宣慰使。

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陈祐全都强行释放回家。

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

“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

”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

朝廷派(陈祐)去查核台州的民田。

等到(陈祐)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

(陈祐)被追封河南郡公,谥号忠定。

江浙父老请求在会稽埋葬他,未获批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

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

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

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①。

军问:

“以此何为?

”吏曰:

“为复传,还当以合符。

”军曰: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

“此使者乃前弃繙生也。

”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还奏事,上甚说。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

“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

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终军列传》)

【注】①繻:

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B.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C.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D.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矫制,指假托帝王的命令,出于歹意假托帝王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

B. 《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C. 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

D. 和亲,指与敌议和,用婚姻关系来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军受命审问徐偃,令其服罪。

徐偃独断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

B. 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

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使巡视郡国。

C. 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

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D. 终军请缨前往南越,为国捐躯。

终军争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务,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归附,结果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二十多岁的终军为国捐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②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还奏事,上甚说。

【答案】

(1)A

(2)A

(3)C

(4)①终军辞别太守赴京,到长安上书言事。

皇帝认为终军的文辞与众不同,就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

②终军巡视郡国,遇见适宜的事情就上书报告朝廷。

出使回来后向皇帝汇报,皇帝听了很高兴。

【解析】【分析】

(1)本题中,“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的意思是:

年轻时爱好学习,因为善辩博闻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

十八岁时,被选举为博士弟子。

选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报到时,太守听说终军才能出众,就召见了他。

其中,“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主谓宾俱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年十八”是时间状语,此处应断开,排除D;“博土弟子”为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A。

(2)A项,“出于歹意假托帝王的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错误,从文中信息“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可知,徐偃是根据《春秋》的道义,才假托帝王的命令行事,所以并不是出于“歹意”。

A错误。

故选A。

(3)C项,“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的信息。

故选C。

(4)本题中,第一句,“揖”,辞别;“异”,认为……不同;“拜”,授予官职。

第二句中,“便宜”,适宜的事情;“闻”,使皇上听见;“说”,通“悦”,高兴。

故答案为:

⑴A;⑵A;⑶C;

⑷①终军辞别太守赴京,到长安上书言事。

皇帝认为终军的文辞与众不同,就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

②终军巡视郡国,遇见适宜的事情就上书报告朝廷。

出使回来后向皇帝汇报,皇帝听了很高兴。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