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783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docx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

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

一种水草②酲:

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

  

(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

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

村行

王禹稱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

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七、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题都城南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

  注:

①据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载,钱唐人宋杜云:

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妇女常用作化妆品。

  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九、诗贵含蓄,读诗赏诗则贵在善于联想,进而揣磨诗人心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细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要求传达出思妇“怨”“愁”的具体内容。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

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回答问题。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请作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理解。

(100字左右)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为精妙?

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归数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

谈谈你的理解。

十三、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解】①安禅:

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

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

  (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十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从内容与表达技巧方面评价下列这首诗歌。

咏史

李商隐

北湖南隶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北湖:

即玄武湖南隶:

即鸡鸣隶)

十五、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

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十六、细揣摩词意,简要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

  

(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

十七、阅读下列宋词,读后填空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蓼园词选》对这首词有以下评价: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这里“无数曲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

  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捲帘人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钓。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1)填空:

这首诗以“”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

  

(2)简答:

颔联两句展现出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

  (3)简答:

颈联两句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趣。

  (4)简答:

诗人构思具有什么特色?

十九、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满山路,枳花满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1)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2)杜陵,在长安城南,诗人安家之地.

  

(1)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颔联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2)”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一2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

“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下列词句在诗中的作用是:

(1)飞鸟:

  _________________

(2)依然不负远来人:

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描写的方法不同,说出其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阅读下面元曲,回答

[双调]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下露冷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1.“嫦蛾”句用了典故,诗中指中秋之月,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重点写的是中秋夜的月光,请你说出作者运用的两种描写方法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七言绝句,回答

贾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②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①宣室:

汉未央宫前子室。

②自:

由,有尽管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寓意是

  

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湖上早秋偶兴

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

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1.首句,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

你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瞡《浣溪沙》有“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句,同是写荷花(芙蓉、菡萏都指荷花),李诗与汪诗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二十七、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

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八、阅读唐诗,回答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初惊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中。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这首诗的首联只有十个字,却包含了四层意思,请逐个简述之.

  

(2)“暮天钟”三字除了作为日暮的标志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二十九、阅读下面宋词,回答

卜筭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表面上看,这首词是”咏梅”实际上是

  

(2)上阙写出梅花所处的艰难环境,这种环境特点是

  (3)从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陆游什么样的品格?

三十、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本诗第一句连用两个”期”,请说明其表达效果

(2)说明本诗想象丰富的艺术特点

 

答案

(1)拟人.”议”.

(2)”阴””晴”.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3)精神愉快,神清气爽.

(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着哀伤.

(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有着思乡情结.

(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1)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王维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意境.

(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①“愁”。

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1、“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清幽”

2、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

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这首诗旨在借“题画”来讽喻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乏真正的审美能力的“时人”。

诗人所题之画,画面清晰淡雅,山村隐约可辨,滩声仿佛可闻,没有任何晦涩之感,显然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

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欢迎的是施以浓色重彩的大富大贵的牡丹画。

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反讽之语。

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着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寐,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了。

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着:

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日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啊!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之间了。

十一

⑴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⑵诗中写得最为精妙之句是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理由可以有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④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突出一点谈,即可)

十二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幽竹不改初衷,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

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

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十三

(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2)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

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

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

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

十四

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点出历史事件,茫茫湖水,一片降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终结,又烘托出空虚飘渺之感。

第三句承上启下,第四句以发人深省的议论,把眼前湖水、城墙上的降旗、三百年的沧桑冶于一炉,六朝更迭,一场春梦,险要地形无济于事,这难道不是正在走向衰落的晚唐政权的历史借鉴吗?

诗虽短小,艺术概括力却极强。

十五

1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

十六

(1)暮春三月,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

十七

(1)一首小令,竟写出许多层次:

雨疏、风骤、残酒、浓睡、捲帘、海棠等

(2)海棠花怎么样了?

/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动。

/你再细看看,那红花见少,绿叶见多了吧!

十八

(1)幽

(2)写物之幽,燕子自由,悠闲的飞翔,鸥追逐嬉戏,都给江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3)自得自乐

(4)以表面的幽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优虑

十九

(1)”月””霜”也表现了早行.都是由名词性短语和名词构成.

(2)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二十

1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侧

2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二十一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2.托物言志。

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二十二

1.

(1)比喻“帆”,写舟行之快。

(2)形容巫山景色浓秀。

2.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写静,节奏急促、迅捷。

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节奏舒缓从容。

二十三

1.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2.运用了比喻修辞,以一轮飞镜喻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二十四

1.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2.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二十五

1.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

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

“斜阳”以景衬情。

二十六

1.写出了荷花之盛,且暗点题中“湖上”二字。

2.李诗写秋末花残叶败之景,萧条凄凉,渲染一腔愁情。

唐诗写早秋花香叶盛,生机盎然;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

二十七

1.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2.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二十八

(1)双方离别有十年之久,这十年经历了一场动乱.二人分手于幼年,重逢于成年,最后”一’字”反映了这次是意外相逢.

(2)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投入,以致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道原来已是黄昏.

二十九

(1)写人

(2)受到排斥打击,孤独寂寞

(3)孤芳自赏,不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十

(1)一问一答,写出未有归期的苦闷心情.

(2)本诗有两层想象,一是憧憬团聚时剪烛夜话的美好情景,既表达美好愿望,又反衬今日之痛苦.二是想象团聚时谈论苦闷时的”巴山夜雨”的情景,以今日之苦反衬憧憬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