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767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寒假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寒假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寒假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寒假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寒假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寒假作业.docx

《高二寒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寒假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寒假作业.docx

高二寒假作业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4)

高二(上)寒假作业

注:

诗歌请赏析后并背诵,文言文理解后并翻译。

一:

诗歌

1、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原文: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2、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序: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3、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4、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二:

文言文

5、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作者:

司马迁

原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

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

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

“何以知之?

”对曰:

“臣尝有罪,窃计欲

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目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

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

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

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

“秦强而

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

“谁可使者?

相如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

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

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

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

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

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

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某年月

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

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

“五步

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

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之群臣曰:

“请以

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曰: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

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

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

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

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苏武传

作者:

班固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

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

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

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

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

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

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

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

驰召医,凿地为坎,

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

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

「汉使张胜谋

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

「副有罪,当相

坐。

」武曰: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

「苏君,律前

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

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

夷,何以女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南越杀汉使

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

若知我

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

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

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

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

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

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诏使孺卿逐捕。

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

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

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

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子卿

尚复谁为乎?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

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

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

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

呼!

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

「区脱捕得云中生口,

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

『上崩。

』」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

数月,昭帝即

位。

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

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

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

置酒贺武曰:

「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

子卿!

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

此陵宿

昔之所不忘也!

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已矣!

令子卿知吾心耳!

异域之人,

壹别长绝!

」陵起舞,歌曰: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

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

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

顷,宅一区。

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

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

复终身。

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

尽白。

7、张衡传

作者:

范晔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

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

 

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

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

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

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

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

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

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

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

竟不能就。

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

篇。

 

4、李贺小传作者:

李商隐

原文: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

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恒从小奚奴,

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

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

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

"当

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

"帝成

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

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

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

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噫!

又岂世所谓

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

摈毁斥之。

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