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73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docx

陈情表导学案资料

年级:

高二学科:

语文主备人:

孔文英陈显华审核人:

肖春艳使用人:

上课时间:

2015.9.10--2015.9.14课题:

陈情表课型:

新课课时:

3课时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成语、重点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凄切婉转的感情。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

【背景介绍】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xìn)悯(mǐn)臣孤弱夙遭闵(mǐn)凶

终鲜(xǐan)兄弟 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ū)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 wò)

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逮(dà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2、解释加点字词:

(1)门衰祚薄(福分)

(2)茕茕孑立(孤独的样子)

(3)形影相吊(安慰)(4)终鲜兄弟(少) (5)夙婴疾病(缠绕)(6)猥以微贱(谦词,鄙贱的意思)(7)责臣逋慢(逃避命令,态度傲慢) (8)犹蒙矜育(怜悯)  (9)刘病日笃(指病重)(10)寻蒙国恩(不久) (11)逮奉圣朝(等到) (12)日薄西山(靠近)(13)宠命优渥(优厚)  (14)不矜名节(自尊,自夸)  (15)听臣微志(准许)(16)岂敢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17)沐浴清化(  蒙受   )

3、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险衅:

艰难祸患,这里指命运不济。

凶:

指家中不幸的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见背:

背弃我,指死去。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

(薄:

浅薄;息:

子。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外、内:

名词用作状语,在家外,在家里。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寻:

不久;除:

原是“除旧官,就新官”的意思,后来通指授职。

(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盘桓:

徘徊不进的样子。

(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准许我这点微小的愿望,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

(听:

准许;庶:

或许,大概;卒:

终)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了解文题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检查预习(见ppt)

三、了解文题及作者

1、解说文体:

陈,陈述。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作者简介:

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

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辩,敬慕诸葛亮。

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

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衷。

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

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见ppt)

提示:

情:

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4、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恳切,期待。

五、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初步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研读课文四个段落。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第一段:

写孤苦之情。

第二段:

写两难之情。

第三段:

写感恩之情。

第四段:

写两全之情。

1、研读第一段  

  作者写陈情表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呢?

他的幼年遭遇与他人有何不同?

 明确:

为了打动皇帝;作者幼年孤苦,有很大波折。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三、研读第二段

1、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表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明确: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2、由此可见,本段分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

按时间顺序。

3、本段表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

由这些词可见什么?

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

   明确:

表时间:

逮、前、后、寻。

表征召:

察、举、拜、除、当。

表官职:

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

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事态的严重紧迫: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4、第二层如何体现出作者处境的狼狈?

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

处境狼狈: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目的:

诉说自己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四、研读第三段

1、第三段写感恩之情,但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不只一种,请大家讨论,找出不同的感情,并简要分析。

  

   明确:

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抚养孤弱之恩。

正是这两种感恩之情,让作者陷入了前文所说的狼狈之境,两难之情。

   

 2、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明确: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3、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

   明确:

不是,因为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五、研读第四段

1、面对这样一个忠孝两难全的难题,李密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明确: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在最后再次表明忠心,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2、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你们觉得他答应李密了没有呢?

   明确:

晋武帝不但答应了李密的请求,而且还赐给他奴婢二人,令地方官供养他的祖母,并且称赞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李密祖母去世后,他才到京城洛阳,先后任太子洗马、汉中太守等官。

六、课堂讨论:

1、第三段的内容是否可以放在第一段的位置?

为什么?

   

   明确:

不可以,因为第三段重说理,没有前文情感的铺垫,理则显得生硬,难以深入人心,得到共鸣。

本文读者极为特殊。

晋武帝是一个皇帝,用阴谋篡夺了皇位,以阴险多疑著称,因此,作者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作者必须把自己“孝情”之外的那一份“忠情”完全充分彻底地表达出来,然后再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忠孝两全之策,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陈情的目的。

因此第三段不能提到第一段的位置。

   

2、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问题一:

答同意或不同意都可,答案不求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同意。

李密是蜀汉亡臣,在亡国后受到新朝的任命,这是一个十分难处理的政治问题,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弄的身败名裂,退隐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面对新朝如此严厉、急促的任命,如果正面拒绝,身首异处在所难免,于是假托祖母年老乞养的借口,即奉承了新朝,又保全了自己,这不失为明哲保身之计。

不同意。

李密是因为想真心因侍奉祖母才难以应召的。

问题二:

①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②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现实生活中,你做到了“孝”吗?

把你的故事告诉我们。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一、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李密陈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1、陈情充分,语言得体。

据实陈说与视情陈说相结合,家庭处境、祖母卧病、朝廷催责等均据实陈说,以取得同情和信任.而盛赞朝廷的以孝治天下以及“少仕伪朝”等的陈说,则显示其经验老道,明哲保身。

  2、语言生动形象,语言精美,质朴不浮;骈散结合。

  文章以四言为主,兼以杂言,骈散结合,精美畅达,很好地配合了情况的陈说和意思的表达。

  3、逻辑严密,情理结合。

2、赏析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陈情表》就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

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1)请你轻声朗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骈句、对偶句、比喻句找出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的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总结: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总结: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1、“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

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两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总结: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总之,《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2)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1.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孑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在一起互相安慰。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吊,安慰。

4.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

5.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6.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鸟。

8.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

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

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

9.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

10.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危,危弱;浅,时间短。

三、积累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夙遭闵凶。

  闵,通“悯”。

          

 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

(二)、古今异义词:

1.九岁不行。

古义:

不会行走。

今义:

不可以,不中用。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成人自立。

今义: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臣之辛苦。

    古义:

指辛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

指身心劳累的意思。

4.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为国奔走效劳。

  今义:

驾车快跑。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申诉苦衷。

    今义:

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报答。

   今义:

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7.拜臣郎中。

    古义:

上书部的属官。

    今义:

中医医生。

8.除臣洗马。

    古义:

太子的属官。

    今义:

清洗马匹。

9.寻蒙国恩。

    古义:

不久。

     今义:

寻找。

(三)、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则刘病日笃。

       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

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

              闵凶:

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愁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

              微贱:

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臣少多疾病。

            疾病:

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

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

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9.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

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

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四)、特殊句式:

1.①而刘夙婴疾病。

②则告诉不许。

①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绕,被动词。

②申诉苦衷,不被许可。

许是被动句。

2.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

3.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

4.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

5.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6.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

 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7.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

8.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

(五)、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

“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

4、了解古代官职知识

(1)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bì )、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拔擢、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

罢、免、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chǐ 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官员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

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如摄政)、权(临时代职)。

(2)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

“黜陟不闻。

13、夺,罢官免职。

        14、罢,革除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五、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清单】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理由的一封奏章。

有四种感情,一是李密对祖母刘氏的孝敬之情;二是进退两难的为难之情;三是李密对朝廷重用自己的感激之情;四是对皇帝的忠诚之情。

基本的思想是“忠”与“孝”。

【写作素材】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素材激活】

  本来已极尽凄凉的身世,由你写来,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闪着盈盈泪光,每一句话都让人的鼻端忍不住阵阵的酸楚。

那寥寥的几百字像几万根细密的小针,绵绵地刺着人的心,一股热热的潮流从心里向外涌着,布满全身每一个毛孔,说不清是酸,是涩,还是苦。

这感觉还不是像潮水那样排山倒海般地袭来,而是像潺潺的小溪,有无数的支流,缠绵,悠长,细密,在胸臆间、脑海里久久地徘徊。

你真的是用自己的那颗心、那腔血来写《陈情表》。

40年相依为命的祖母,就是你全部的世界,就是你整个的灵魂。

祖母的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