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731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 摘录.docx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摘录

广州春节民风民俗(摘录)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与这最大的年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广州市民过年,也有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随。

然而一代代人过去了,广州人的春节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连财神也有了卡通版。

一些代代相传的民俗更被年轻人淡忘。

下面,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广州的传统春节。

包括新春喜庆日程、广州春节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

新春喜庆日程——广州人过年忙碌又热闹。

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天活动都有严密的安排。

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嘢(嘢,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

这是节前的安排。

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

祭灶的贡品有:

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说到贡品,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一句话:

“冬柑,年橙,谢灶桔”。

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

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谢灶那天起,就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

廿四开炸,我想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习俗了。

《粤东笔记》所云:

“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

”开炸的东西大概会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

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

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

还有“迎春扫尘歌”:

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现在没有这样的习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这样的习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

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

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

单语多写着:

“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

这些单语都是要按照神位来张贴的。

三十团年,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

晚上全家吃团年饭,然后就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这里要另外说一个传统的习俗,广州人叫“开门炮”。

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

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

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

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

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

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

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

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

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

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

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

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

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礼俗: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运”大年初一。

据说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

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

继续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子,早上妈妈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

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

走的时候,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妈妈,当回礼。

表示:

全家生机勃勃,大人勤勤恳恳,小孩聪明伶俐。

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风俗。

新春期间,广州人有很多禁忌和习惯:

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

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

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

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在春节期间,亲故见面,总是说些甘露醇语,相互祝福。

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万事胜意等。

过年期间,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称为“利是”,寓吉祥之意。

过年的菜肴除鸡外,商店还必备烧肉(取红烧赤壮之意)、鱼(年年有余)、发菜蚝豉(发财好市)、粉丝(联绵不断)腐竹、甜竹(富足、甜足)。

甚至旧时女人洗头也要挑个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

不过随着科学普及、时代进步,一些迷信的风俗也逐渐消失,为新的社会风尚所取代。

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间千年难易的情结:

“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

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

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

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

春节来了!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

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以上两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

的确,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

广州人过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年要逛花街。

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

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这些花街就已禁止车马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售花的棚架和摊档。

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

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几天就开始运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彩,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农住吃都在花市。

除夕之夜。

花市进人高潮。

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中心花市常常还有著名书法家应众挥毫,更加热闹。

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

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拣到了很好的便宜货。

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

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

”广州的花街,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观,不是人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广州花街是一个巨大的鲜花买卖市场,它是广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节目,它更是广州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过年逛花街跟饮早茶这些习惯一样,是广州人独有的文化现象,是让广州人有别于其他中国人的重要特征。

广州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

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

是的,广州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

桃花之于广州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

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年华。

除夕案头齐供奉,香风吹暖到人家。

”据说,广州的花市萌芽于唐朝,成形于明清,历久不衰。

为何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

不是因为广州人都是懂得赏花的雅士,而是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比鲜花更能表达世上最美好的祝愿。

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是需要表达愿望的,是需要去旧迎新,希望一年比一年好。

而广东人尤其迷信,所以过年一定要把“意头”这个东西搞得淋漓尽致。

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广州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

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以外,更已经成为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行一下花街,可以给你带来好运气。

不好的变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适合任何人士去一趟,可以是一家大小,可以是一对情侣,也可以是一群希望来年能找到伴侣的光棍。

花街是一个充满欢乐喜庆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广州人走在街上觉得最放松的时刻。

广州过年风俗活动一览表

年三十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

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

起床焚香,放炮仗。

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

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就可以大鱼大肉了。

年初二开年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

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吃得越早越好。

这天,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

广东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

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穷鬼日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

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年初四神落天

接财神回家。

如果旧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旧年发达的要用鸡鸭鱼肉祭拜。

年初七过人日

旧时这天的早饭,广州人要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庆贺“人的生日”。

这一天,年轻人结伴游花地,选最美的姑娘———“人日皇后”,由她主持这一天的活动。

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

初七出门探亲等人,初八不能回家,要留在亲戚家。

大年初七这天,广州人会过“人日”,民间叫“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

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过去,这一天早饭时,要吃由七种菜(一般是芹菜、香菜、韭菜、葱、蒜为必需,另外两样可灵活掌握)制成的“七宝羹”(又称“七样菜”)及“薰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

解放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评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话动;一家老小则登观音山(即今天的越秀山)或白云山;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赏花或拜黄大仙庙。

据考证,人日所游花地的地址,就是今天的芳村花地湾。

而近几年,人日游花地这一传统也恢复了。

年初九九皇诞

老广州要祭拜玉皇大帝,拿出鸡鸭鱼肉。

赶“生菜会”生财发财愿长久

相传正月二十六这天子时是观音菩萨大开金库贷款助民致富的时刻。

因此,每逢此时大批善男信女都会到观音庙进香,祈求观音菩萨开恩“借钱”。

所以,每当观音“开库”,观音庙就格外热闹。

在1937年出版的《旧历新年广州人的风俗》第2卷第87期上,有一段生菜会的记载:

“生菜会,郊野各乡村都举行。

大家都在郊外席地大吃生菜,非常的热闹。

唱八音,演戏的亦有。

据说,这样做了,年成必好,故盛装的男女也纷纷去参加”。

其中,会场有一个小池,里面预先放有许多蚬与螺,赴会者探手水中,摸得螺者生子,摸得蚬者生女。

整个生菜会的寓意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

生财·发财·长久。

芳村坑口与黄埔的生菜会,已举办多年。

那天无论是谁,认识不认识主人家,只要凑够8个人一桌,就会给你上菜。

去的人越多,主人家就越高兴。

广州的春节花市广州的春节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

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每天早上,花农们采摘鲜花,在五仙门渡口过江上岸,到老城门下出售,那是平日的花市。

一年一度的花市,是19世纪6O年代初才形成的。

那时的花市在藩署前,即现在省财政厅一带,后迁到双门底,除卖鲜花外,还卖古董、杂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更加开阔,游人更多,还扩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带。

所卖花卉除素馨花外,还有水仙、吊钟、芍药、山茶、菊花等。

许多商号、酒楼、茶居食肆,也都定购四时花卉。

西关一带,还出现了花贩,专为大户、店铺送花。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花街更加繁荣了。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

一株靓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星红,持上节日彩灯,披上绿绸杏带,确是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爱,各大宾馆酒楼,届时必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

桃花成了广州的春节“圣诞树”。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

其实,现在人们所喜爱的,是它那小巧而丰硕的造型:

一棵三四十公分高的小树上,硕果累累,金光灿灿,还有那青枝绿叶相扶,,确实逗人喜爱,置于几座之上,确可玩味。

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

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

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春节还要插供水仙花。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便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

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

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广州春节习俗与广府文化

——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2008年2月2日

主办: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

主题简介:

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地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

广府民俗是广东三大民系风俗中最能体现广东特点的民俗,她根在中原,古老而又年轻,活泼明快,充满南国水乡的浪漫情调和浓郁的人情味,在岭南文化中具有表率和典范的地位。

讲述者将通过五仙观的故事,广州的年晚花街和拜年习俗以及茶楼的风情,波罗诞的见闻,观音开库和生菜会等丰富多彩的事项一一向你解读。

主讲嘉宾:

叶春生,师从“中国民俗学之父”——锺敬文先生,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住主任,代表作有《岭南俗文学简史》、《岭南民间文化》、《广府民俗》、《广东民俗大典》、《俗眼向洋》等,曾获全国民间文学著作评比最高奖——山花奖二等奖,广东鲁迅文艺奖二等奖和广东省首届民间文艺著作评比一等奖。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

今天我们请来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

叶教授一直致力于地域民俗与地方社会、民俗资源与经济发展等,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根据公众论坛的安排,今天是春节前最后一期,我们也希望给大家安排这样一个相对轻松的主题,叶教授是最恰人选。

今天是农历12月26日了,每年这个时候用政策的话说春运期间,很多普通的中国人都要赶着回家过年,受冰雪灾害的影响,在我们论坛举行的时候,在广州火车站还滞留了上十万的旅客,他们也希望回家过年,包括我们报社在内,各个方面都在向他们伸出援手。

 

从文化民俗的角度,我们对年进行一个分析,也是相当精彩的角度,今天叶教授给我们讲解的题目是广州春节习俗与广府文化。

我想广府的民俗是中华民俗非常重要的一支,通过这样的一个讲座,能够更多的对我们的民俗有了解,同时对我们的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自觉。

我想这对于认识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同时对我们今天像春运这样一些大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求解思路,都是很有启发的。

 

话不多说,有请叶教授给大家演讲。

 

【叶春生】首先感谢大家,在这样一个寒风冷雨的天气来听我的讲座,快过年了,现在还有十几万人在车站,等候着回家,有几十万人被大风雪阻留在路上,有一些已经七八天了,但是他们还是坚持想回家过年。

是什么东西承载着我们国人这样的情怀呢,对我们的这个年有这么重的情结呢?

尽管天公不作美,还是有很多人想回家过年。

 

我们应该了解本地的文化习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广州过年的风俗,今天我看在座可能外省的同志比较多一些,多了解一些,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可以说是入乡随俗。

 

我怎么看面孔呢?

北方人有两个特点,广东人是80%是从中原来的,经过四次大搬迁才来到广东,变成广东新的客家人,现在反客为主,变成了广东人。

有两个特点,明显的反映了,一个是看你的脸,北方人的脸比较长一些,鼻梁是直的,更重要的是鼻梁中间还有一点点突出,鼻梁中间起一个结。

这是第一个特点,广东人鼻梁多数是凹下去的。

还有一个特点,看你的脚趾,小脚趾开杈就是中原来的,如果不开叉就是广东的。

北方有206块骨头,南方人有204块,少的就是小脚趾那一块骨头,一边脚一块嘛。

入乡随俗很重要,一下子不管你是推销保险也好,做各行各业的工作也好,一谈起来有一些共同的话题,知道当地的情况多一些,那很容易就把对方的距离拉近了。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几年前广东中山市派出了一个商业代表团到英国访问,领队的是市公安局的一个副局长,但是那是商业代表团,出去的时候打的名称是中山市某某商业集团的总经理,但是对方了解的非常清楚,对方知道他是公安局局长,不是什么总经理。

结果呢,接待相当的冷淡,觉得这是一介武夫,不是做生意的人。

当时到莎士比亚的故乡去,去到那里,他说莎士比亚有四大名著,在座肯定有不少人都知道,其中一个是与商业有关的,《威尼斯商人》,又叫《一磅肉》,讲的是一个威尼斯商人相当精明,对方有怀疑,他就说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这个合同,你在我身上割去一磅肉,如果能够完成,就按照合同的项目赔偿我。

对方一看他决心这么大,就跟他签了合同,最后合同没有完成,他说行了,你在我身上割一磅肉吧,我只答应你在我身上割一磅肉,没有答应给你多少血,割肉的时候一滴血也不能流。

最后他被判赢了,这就是威尼斯商人。

公安局局长这么一讲这个故事,当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年轻一点的英国人知道莎士比亚这个名字,但是没有看过这个戏,最后对他相当的热情,马上改变了态度,生意马上就谈成了。

他回来以后很高兴的告诉我们,他说其实我也是刚刚学完你们讲的外国文学史,看到这个故事的,所以回来感谢你们老师。

包括英国人有的对自己的文化历史都不了解。

 

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对自己本土的文化、历史多了解一些。

有一次我给外国留学生上课,在座的也有不少英国人,我问他们,我说西装最早发明是哪一个国家,他们说知道,英国。

我说英国发明的,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男士的西装钮扣都在右边,女士的西装钮扣都在左边?

你们有注意到吗?

我请英国的留学生回答,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我的问题。

后来我说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过去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人人身上都有一把佩剑,三言两语不合就要拔出剑来决斗,如果钮扣在左边,一拔剑钮扣不就掉了嘛。

女士为什么钮扣在左边呢?

因为母亲喂奶多数是左手解扣、右手抱孩子,妇女喂奶最方便应该是钮扣在左边。

这是题外话了。

 

广州的春节习俗

今天已经是农历腊月26了,按照广东的习惯,腊月23就进入了年关。

今天已经是入关第三天了。

所以我们说如果拜年的话,应该是可以了,从23开始,就可以对大家说拜一个早年了。

更早就不行了,因为还没有入入关。

先给大家看几幅我照的画。

 

大门的“福”字不能倒贴

新春福到(见图)。

上个月日本首相福田到中国访问,说的一句话就是福田来了,福到了,证明这个人懂得中国文化,一下子把我们的心抓住了。

春节期间,大家都喜欢在门口贴一个福字,他叫福田,所以他说福到了,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了。

我们大门上还经常贴五福临门,大家知道五福是哪几个呢?

福禄喜寿财。

很多人都喜欢把福字倒贴,大门的福字是不能倒贴的,是要正贴的,福字倒贴是在垃圾筒、水缸那里,大门不能倒贴福字,否则就把福字倒出去了。

 

买到会打鸣的波罗鸡即预示着发大财

这是去年我到波罗庙买鸡公时跟他们一起照的(见图),波罗诞也是在春节之后,今年的波罗庙年初一都开放,有很多节目,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按照过去传统的说法,去买波罗鸡,十万个波罗鸡里有一个会打鸣的,如果你买到这一只的话,今年就该发大财了。

但是实际上,没有人买到一个会打鸣的,这只是传说。

我曾经建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真的用电子做,十万个里做一个会打鸣的,然后把波罗鸡的价格提高,现在十块钱一个,你卖20块钱,肯定会有人买,如果买到一个会打鸣的,你重赏,肯定有人买,这样一下子市场就起来了。

这个意见他们还没有接受,我去年给他们提出来的。

原来有书上说波罗庙有波罗树,其实是红棉树,印度话波罗密的意思是到达彼岸的意思,并不是我们吃的那种菠萝蜜。

派利是原意为辟邪

还有春节派利是,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但是最早的利是是跟钱无关的,始于汉代,是一种类似于钱币一样的东西,拿来辟邪的吉祥物。

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串一串,就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

现在改为年岁的岁,最初应该是鬼鬼祟祟的祟,后来使用了铜钱,串一串铜钱,现在大家就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是,也是压岁。

这几年就有一点变味了,给小孩子一个红包,但是有些人好像给多了有一些行贿,趁春节期间给领导的小孩,封一个大大的红包这就不值得提出了,变了味了。

 

“观音开库”又叫“生财会”

正月26日观音开库,在南海,这是我去年在南海照下来的,南海观音庙,正月26日那一天可以到那里去给观音借“钱”,明年发了大财,再去还愿,是这个意思,所以叫观音开库,又叫生菜会。

生菜生财,音相近,现在有的地方改为正月初八,番禺的沙湾,我打听了一下,今年他们不搞了,我去参加过两届,每一届是一百多席,谁去都可以,坐满了,十个人一桌,就有人来招待。

今年坑口那边还有在搞,大家都可以去,去向观音借一点“钱”,说不定今年会发大财。

 

这是广州的中心花市(见图),这是我在报纸上弄下来的。

 

民俗中存在的神秘现象

还有这张照片(见图)。

正月十五表演的人用一根银针,比手指还粗,大概有一尺长,从脸上这边穿过去,那边拉出来,不流血,拉出来之后一点疤痕也没有,我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场面,我不相信,去年我带了几个博士,还有电视台的同志,亲自去梅州看,面对面的看着他穿,真的能够穿进去。

但是穿的场面很恐怖,几千人围在那里,敲锣打鼓,穿过去之后他就是神了,不是人了,大家又跪又拜了,所到之处真的是万民欢呼,有一点像是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时的情景。

穿过去之后他说的话大家听不懂,我用普通话问他,他也听不懂,我也懂一些潮汕话,我用潮汕话问他他也不懂,我读书时学的是俄语,我就用俄语问他,他也不懂。

还有客家话都不行。

后来大家说他是说神仙话,后来我就问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是一个中学的校长,他说他爸爸以前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以前有一个老人做这个,后来死了,后来去看他,他爸爸突然就跳上去,穿上了衣服,以后年年就这样做了。

他也不拿钱的,几个村都会请他去。

所以民间还是有这些神秘的东西,我也还在研究。

 

我今天要讲三个问题。

一 广州传统年俗的文化底蕴

 

广东的年俗有一个特征,又古老又年轻,有一些很古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