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713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 附同步练习.docx

部编版《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两套含教学反思附同步练习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2.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我”变成大树的乐趣。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可有过奇思妙想,希望自己变成别的什么?

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玩的时候就没人打扰了。

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2:

树插图),请学生们想象,说说这些鸟窝里会住着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词。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

继续秘密痒痒鳄鱼抬头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

读准平舌音“醋”,翘舌音“状肠”,后鼻音“丁零痒”。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丁零”可以让学生发生类似的声音理解。

(2)对于“痒痒、抬头”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演示一下。

(3)对于“巧克力、香肠”可以出示图片,或者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理解。

(4)还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②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

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板书:

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住满朋友、妈妈)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秘密抬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形声字结构特点:

狸零肠秘密抬

形近字比较:

状一壮呱一狐断一继

组词扩展:

丁冬丁零巧手巧合攻克续写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独体字结构。

(3)教师重点指导“狐零”的写法。

“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

“零”注意:

上面是“⻗”,不是“雨”。

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巩固检查。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预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书写的指导,细致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住满亲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

字词的教学要放手给学生,教师应该多放手,少帮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7)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

继续抬头秘密痒痒鳄鱼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看看“我”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过渡: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

1.(课件出示8)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

预设:

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板书:

变成树:

痒痒的冒出来)

(2)从身上长出枝头的“我”和大家一样的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感情。

学生读,评价读,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9)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板书: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3.(课件出示10)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

(板书:

住满亲朋: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更为神奇的还不是这个,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

而“我”——这棵大树,又是有何反应?

(课件出示11)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

(我的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12)

“唉,变成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三、拓展想象,说话训练。

1.本文想象大胆,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2.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想象的丰富,读出味道。

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朗读体会“我”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到想象的魅力,热爱想象。

 

【设计意图:

拓展运用,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有效训练学生想象,提高想象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出示课件图片、文字,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提出了“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很好地对接文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读,每次分析一个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真正融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有效训练了学生感情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

教师注意问题的引导和设计,要准确找好切入点,迁移而动全身的问题。

【同步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xùmìmìtánɡcùpáiɡǔxínɡzhuànɡ

二、比一比,选一选,填一填。

壮撞状()丽()倒形()

场肠常一()香()经()

鳄饿恶()鱼饥()凶()

三、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持续

1.我们()上课。

2.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庄稼都烂了。

3.战斗胜利了,我们还要()清扫战场。

4.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去。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练习。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

”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之情。

A.快乐B.惊喜C.难过

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作用,还可能有()等形状。

思维创新大拓展

5、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参考答案:

一、jìxùmìmìtánɡcùpáiɡǔxínɡzhuànɡ

继续秘密糖醋排骨形状

二、(壮)丽(撞)倒形(状)

一(场)香(肠)经(常)

(鳄)鱼饥(饿)凶(恶)

三、1.继续2.连续3.继续4.陆续

四、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

3.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

五、示例: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给走夜路的人们,带来光明,指引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作者顾鹰写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窝。

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

他们在一起在树上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

故事中“我”率真可爱、富有奇思妙想的性格,给我们提供了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顾鹰,是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4位常熟女作家中的一位。

顾鹰老师爱孩子、爱文学,一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边坚持儿童文学启蒙教育。

多年来,她在《儿童文学》、《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等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近百篇,作品曾被《中国儿童文学》转载,多篇作品选入漓江出版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年选本,出版了图画书《森林化妆师》,获得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2008年11月27日《常熟日报》上文章的“常熟涌现教师型儿童文学作家”专门介绍了顾鹰老师和其他三位教师型儿童文学作家。

现在常熟实验小学任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

在人类中主要为右脑,随着人类大脑进化愈加形象化,主要分布于大脑最外层,属于最高级思维。

哲学方面,想象力是感性知性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

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提高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成功!

最基础的肯定是多看、多思考,但还有更高的要求。

想象力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

【其他资料】

如何提高想象力?

要想保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有意识地从生活中的小事,从小对孩子进行训练。

1.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脚动起来。

研究表明,勤于动手的孩子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

生活中,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地为了节约时间让孩子学习、写作业,而把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家务活包揽下来。

让他自己收拾文具、床铺、卧室,自己洗袜子。

2.让孩子尽量体验各种感觉。

孩子每天更多地生活在视觉的世界里,对其他感觉缺乏体验和锻炼,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灵感对想象力和创造力同等重要。

不妨让孩子戴上眼罩,依靠听觉、触觉等感觉世界。

闭着眼睛听故事,肯定会和睁着眼睛有不同的感觉。

内衣,自己背书包等等。

要知道,孩子在动手做事时,脑子也在动呢。

3.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想象力拓展的游戏。

可由生活中一件具体的物品来展开。

比如:

喝完饮料的瓶子还能做什么用?

能当球踢吗?

能做擀面杖吗?

透过玻璃瓶看字会缩小还是变大?

4.阅读与想象。

阅读是由连续的、富有形象性和逻辑性意义的组合,可以促使大脑主动去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孩子稍大后(能够分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可以看科学发明等图书和文章,在阅读中培养想象力。

让孩子成为“故事大王”,续编或改编故事。

当故事讲完开头或讲到一半的时候,家长不妨停下来,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编写不同的情节和结尾,过一把"作家"瘾。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

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

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

谁来了?

(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

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

(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

)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

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

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

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

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6.介绍作者:

顾鹰:

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

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húli

()

dīnglíng

()

jìxù

()

tái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

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

”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③指导朗读:

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②课件出示: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③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的语气。

④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②课件出示: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

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③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④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②课件出示: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

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③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现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出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②课件出示: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在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

”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

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乌窝里。

③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什么?

(开始“我”担心妈妈发现“我”变成了树感到担心,后来发现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失望”是什么意思?

(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④“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矛盾)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⑤“嗵嗵”“丁零丁零”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声音。

⑥指导朗读:

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⑦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6)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

这时,“我”有什么表现?

“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妈妈把好多好吃的东西分给小动物们,他们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我”的肚子“咕噜噜”直叫,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这些表现说明“我”饿了,想吃饭。

②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一棵大树吗?

(不是,妈妈已经发现“我”变成一棵大树了。

)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妈妈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

)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这是一位爱孩子,有心计的妈妈。

③指导朗读:

读出“我”的后悔,在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和有心计的特点。

④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7)课件出示:

“咦,下雨了。

”小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一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

”小鳄鱼问小松鼠。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

“不对,是大树在哭。

”小白兔发现了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

①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

(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

②作者为什么要穿插这段描写?

(为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③你从“唉,变成了树真麻烦。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

(“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④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

(8)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②“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的?

(“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

英英!

”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③课文结尾一句“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应该怎样朗读?

(读出“我”的疑惑和惊喜,读出我对妈妈的赞叹。

④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照样子写词语。

(1)丁零

丁零丁零

(表示声音)

 

(2)香喷喷(ABB)

 

2.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什么?

你认为还能做什么?

 

3.想象长头发的作用,照样子写句子。

例如:

要是把右边的辫子和左边的辫子绷紧了拉在树上,家里洗的所有的衣服就能一次全晾完啦。

在衣服晾干以前,我就读上十本书,妈妈还会对我说:

“谢谢小真啦。

 

三、拓展交流,质疑深探。

1.说说你觉得哪些想想有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说出原因。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1)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预设一:

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一朵白云,我和同伴们在空中飘啊飘啊!

一会儿组成小白兔、一会儿组成小绵羊,一会儿组成一座高高的雪山。

蓝天仿佛变成了一块画板,而我们就在上面做画。

预设二:

假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