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705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XXX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保障XXX煤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XXX煤矿实际情况,制定《XXX煤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针、基本原则、规划总体目标、规划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等,以指导本矿未来三年的生产建设工作。

《XXX煤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矿井生产建设工作作出了总体规划,提出未来三年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确保矿井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方针

1、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2、发展方针

坚持科技兴矿、装备、管理、培训并三并重,立足防范、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支撑,真正建立起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三、编制目的、原则及规划期

1、编制目的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我矿煤炭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采掘关系,完善矿井各生产系统,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矿井

2、编制原则

具备三年以上可采储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3、规划发展期

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为规划发展期。

四、涉及的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范围

本规划涉及的生产建设范围包括:

最大限度的改善矿井作业环境,减轻煤矿职工劳动强度,以及矿井掘进工作面工程、年度采煤任务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接替安排,保证生产系统的完善合理,矿井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XXX县XXX镇XXX煤矿

二0一七年一月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X煤矿始建于1996年,属乡镇煤矿,证照齐全且均在有效期内,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原XXX煤矿单井扩能整合而成。

2007年11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07〕167号对矿井资源整合方案进行了批复。

矿井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和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设计能力120万t/a,2009年9月18日开工建设,2012年8月基本建成。

2012年11月22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复〔2012〕xxx号文批准XXX煤矿建设项目进行联合试运转。

2013年9月17日,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陕煤安局发〔2013〕xxx号文批准XXX煤矿安全设施及条件通过竣工验收。

2014年2月7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发〔2014〕xxx号文批准XXX煤矿生产系统及资源整合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矿井正式投入生产。

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120万t/a。

2015年1月19日,XXX煤矿委托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进行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2015年1月19日至2015年5月4日,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通过现场调研、收集有关图纸资料及基础数据,并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有关文件规定,对XXX煤矿进行了实际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最终核定矿井实际生产能力为xxx万吨/年。

XXX煤矿井田由8个拐点坐标控制(表1-1),井田南北长约3.17km,东西宽约1.95km,开采标高﹢1178m~﹢960m,面积6.1803km2。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1、4-2、4-3、5-2煤层全井田可采,2-2煤大部可采,1-2煤局部可采。

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

即1-2、2-2煤为第一水平,水平标高为+1123m;3-1煤为第二水平,水平标高为+1096m;4-2、4-3煤联合开采为第三水平,水平标高为+1032m;5-2煤为第四水平,水平标高为+980m。

XXX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中等”。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

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1

XXX

XXX

5

XXX

XXX

2

XXX

XXX

6

XXX

XXX

3

XXX

XXX

7

XXX

XXX

4

XXX

XXX

8

XXX

XXX

二、矿区地理位置及煤田分布

XXX煤矿位于XXX县城西北部的陕北侏罗纪煤田XXX北部矿区柠条塔井田东南部与XXX井田西北部结合区,于XXX县城西北方向约37km处,行政区隶属XXX县XXX镇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范围为:

北纬39°03′23.72″~39°04′30.50″,东经110°15′01.62″~110°17′12.75″之间。

井田东西宽约1.95km,南北长约3.17km,面积为6.1803km2。

包(头)~神(木)~朔(州)铁路及S204省道从矿井东部通过,矿井距包(头)~神(木)~朔(州)铁路XXX集装站约20km,矿井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第二节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资源储量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储备〔2008〕267号文“《陕西省XXX县XXX镇XXX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证明”提供的储量数据,结合矿井提供的“XXX煤矿截止2016年底储量情况说明”,矿井截止2016年底保有地质储量9086.3万t,剩余可采储量5020.1万t。

二、煤田地质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情况

1、地层

据钻孔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

中生界上三迭统永坪组;中侏罗统延安组。

(1)上三迭统永坪组(T3y)

为煤系沉积基底,地表未见出露,厚度不详。

(2)下侏罗统富县组(J1f)

为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地表无出露。

厚1.8~24.68m,一般厚9.00m。

与下伏永坪组呈假整合。

(3)中侏罗统延安组(J2y)

中侏罗统延安组为含煤地层,厚度109.09~225.52m,与下伏富县组整合接触。

(4)中侏罗统直罗组(J2Z)

为含煤地层的上覆地层,出露于XXX源头一带。

本组主要分布于井田的北部。

与下伏延安组假整合接触。

(5)新近系保德组(N2b)

棕红色~紫红色亚黏土、砂质黏土,夹多层钙质结核。

展布于梁峁台塬地带。

厚度0~68.18m。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Q)

1)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浅红色~灰黄色亚黏土及砂质黏土,松散,裂隙发育。

分布于梁峁边坡地带。

厚度0~11.01m。

2)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S)

褐灰色、灰色亚黏土、粉砂及细砂。

零星分布于台塬及梁峁地带。

厚度0~3.90m。

3)上更新统马兰组(Q3m)

浅灰黄色粉砂质黏土、亚黏土,发育柱状节理,局部含钙质结核。

零星分布于梁峁及台塬边坡地带,厚度0~11.0m。

4)全新统(Q4)

主要为风积沙和冲洪积层。

风积沙(Q4eol):

灰黄色粉沙、细沙,呈流动、半固定状态。

分布于台塬及低洼地带。

冲(Q4al)洪积(Q4pl)层:

下部常由砾石层、粗、细粒沙层组成;上部多为粉沙或耕作壤。

分布于河谷及主要沟谷中,厚度0~11.5m。

第四系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2、地质构造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其向斜轴部位于整合区东部,整合区主要为向斜的东南翼,所以整合区地层主要表现向北东倾斜,产状较平缓,倾角2°左右。

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构造,无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类型。

3、主要可采煤层情况

1、煤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含12层煤,其中可采煤层6层,3-1、4-2、4-3、5-2煤层全区可采,2-2煤层大部分可采,1-2煤层局部可采。

(1)主要可采煤层

2-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四段,全区可采,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

煤层厚度6.42~7.53m,平均厚度7.07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0m,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属稳定型厚煤层。

煤层埋深约36~163m,煤层底板标高为﹢1145~﹢1110m,与下部3-1煤层平均层间距27.4m。

3-1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全区可采。

煤层厚度2.40~2.88m,平均厚度2.72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5m,夹矸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属稳定型中厚煤层。

煤层在本矿内埋深约26~190m,煤层底板标高为﹢1116~﹢1080m,与下部4-2煤层平均层间距54.17m。

4-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基本全区可采。

煤层厚度在0.8~2.42m,平均厚度1.38m。

夹矸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其余不含夹矸,属稳定型薄煤层。

煤层底板标高为﹢1065~﹢1030m,与下部4-3煤层平均层间距12.48m。

4-3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全区可采。

煤层厚度1.05~1.65m,平均厚度1.45m。

4-3煤层不含夹矸,属稳定型薄煤层。

煤层底板标高为﹢1054~﹢1015m,与下部5-2煤层平均层间距52.46m。

5-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全区可采。

煤层厚度2.1~4.75m,平均厚度2.86m。

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其余不含夹矸,属稳定型中厚煤层。

煤层底板标高为﹢1000~﹢960m。

(2)局部可采煤层

1-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五段,煤层赋存于现采矿权西部的柠条塔井田范围,局部可采。

煤层厚度2.04~2.34m,平均厚度2.13m,不含夹矸,属稳定型中厚煤层。

煤层底板标高为﹢1178~﹢1151m。

煤层埋深约12~127m,与下部2-2煤层平均层间距31.7m。

2、煤类、煤质及用途

(1)煤的物理性质

除少量煤层(2-2、3-1煤)露头和自燃后残留煤呈褐黑色外,其余正常煤层均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棱角状、参差状断口,部分阶梯状断口。

丝炭呈丝绢光泽,纤维状结构;煤层内生裂隙不甚发育,外生裂隙常被方解石脉及黄铁矿薄膜充填。

(2)煤岩特征

1-2、2-2、3-1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组合以半亮型为主,次为半暗及暗淡型;4-2、4-3煤层以半暗型为主,次为半亮型;5-2煤则以半暗及暗淡型煤为主,半亮型煤少量。

(3)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Mad)

各煤层原煤水分的综合平均值变化在6.58~8.20%之间。

经过1.4比重液洗选后,各煤层的精煤水分含量均有降低,平均值为5.87~8.17%。

在剖面上,由上而下略有降低趋势。

2)灰分(Ad)

各煤层原煤灰分一般在5.59~18.43%,以特低灰煤为主,个别地段出现低灰煤。

经过1.4比重液洗选后,精煤灰分产率均小于10.00%。

3)挥发份(Vdaf)

各煤层精煤挥发分产率平均值变化在34.00~38.19%。

在剖面上,以2-2煤层精煤挥发分产率最高。

向下显示出降低趋势。

其中2-2煤层挥发分产率最高,其它煤层均小于37%。

4)原煤全硫(Ss.t)

1-2煤层原煤干燥基全硫为2.12%,标准差为0.09,属低硫煤层。

其余煤层原煤干燥基全硫为0.28~0.34%,属特低硫煤层。

5)原煤磷分(Pd):

各煤层磷(Pd)含量在0.00~0.023%之间,属特低磷分至低磷煤。

6)砷(As)

各煤层砷(As)含量极微,在1~6PPm之间,属Ⅰ级含砷煤。

7)氯(Cld):

各煤层氯的含量在0.001~0.089%之间,属特低氯煤。

(4)煤质和用途

井田内各煤层均属第一变质阶段的低变质烟煤,即长焰煤和不粘煤。

其中1-2、2-2为长焰煤(41);3-1煤、4-2煤、4-3煤部分为长焰煤(CY41),局部有不粘煤(BN31);5-2煤为不粘煤(BN31)。

原煤水分6.58~8.20%;煤层灰分平均值5.59~18.43%,以低灰煤为主;全硫除1-2煤层为2.12%外,其余各煤层为0.28~0.34%的特低硫煤;发热量低位发热量平均值24.46~31.59MJ/kg之间。

各煤层抗碎强度高,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好,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磷含量低~特低,煤层含油量高,为富油煤。

可用作发电粉煤、锅炉用煤,也可直接用做动力用煤、气化用煤、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及建材工业用煤等。

三、水文地质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情况

(1)地表水体

矿区属于窟野河流域,窟野河发源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最后注入黄河。

根据XXX县水文观测站资料:

该河面积7298km2,多年平均流量17.40m3/s,最小流量0.02m3/s,最大流量13800m3/s(1976年8月2日)。

井田位于考考乌素沟以北,乌兰木伦河的西侧,区内水系不发育,主要有一北北西向的主沟—XXX,沟谷平均宽度40m,注入考考乌素沟;其支沟尔林兔沟为北西向,平均宽度20m。

考考乌素沟自西流向东南,汇于窟野河,平均宽约65m,洪水期最宽400m。

据194队1988年10月至1989年9月观测(XXX沟口站),流量224.90~1403.80L/s,一般801.70L/s。

(2)含(隔)水层

1)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Q2-3)

多分布于梁峁顶部,以离石组黄土占绝对优势,厚度0~11.01m,为浅黄色含粉砂质黏土、亚砂土,夹多层古土壤及钙质结核层,垂直节理发育,与下伏第三系红土层不整合接触。

该层在黄土梁峁顶部不含水,在梁峁间地中,富水性极弱。

据XXX井田精查阶段施工的1号水井资料:

水位埋深2.55m,水位标高﹢1162.00m。

2)新近系中统保德组三趾马红土隔水层(N2)

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上部,厚度0~68.18m,一般厚5~10m。

为棕红色粘土及砂质亚粘土,夹有多层钙质结核,均一致密,可塑性强。

在有该层存在的部位是上下含水层良好的不稳定隔水层。

3)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组(J2y)

延安组为含煤地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水层为中细粒砂岩。

因裂隙不发育,且又与泥岩隔水层交替迭置。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延安组各段含水极其微弱,但就各段相对而言,又有所差别。

现根据含水层与主要可采煤层的关系及其富水性差异划分出以下4个含水层段。

①3-1煤底面至基岩顶面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段

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泥岩,一般厚55m。

层位较高,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风化带内,风化裂隙较发育,露头地段线裂隙率为0.2~0.7%,裂隙宽度0.5~3.5mm,局部被方解石充填,裂隙方向各处不一,以NNE、NWW向两组居多。

本层含水性弱。

水位埋深9.39~77.19m,单位涌水量0.00089L/s·m,渗透系数0.00411m/d,矿化度0.248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型。

②4-3~3-1煤层间裂隙承压含水层段

该层为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厚度60m左右(Z14水文孔厚62.25m)。

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据Z14钻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12.64m,水位标高+1097.60m,钻孔涌水量0.08L/s,抽水降深57.81m,单位涌水量0.000163L/s·m,渗透系数0.00263m/d,水化学类型SO4或HCO3-Na型。

③5-2~4-3煤层间裂隙承压含水层段

全区分布,以粉砂岩为主,中夹细粒砂岩及5-3煤层,厚34m左右,富水性弱。

据整合区外钻孔Z26号钻孔抽水资料。

水位埋深56.76~116.91m,单位涌水量0.0056~0.00765L/s·m,渗透系数0.0125~0.0192m/d,水化学类型为Cl-Na或Cl-Na·Ca型。

以上是延安组的主要含水层段,而煤层底部的泥岩、粉砂岩为其相对的隔水层段。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潜水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流向井田南部的考考乌素沟。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层,富水性弱;新近系中统保德组三趾马红土隔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极弱;侏罗系下统富县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弱;三叠系上统永坪组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弱;烧变岩裂隙空洞潜水含水层,裂隙发育,但补给不足,富水性较弱。

区内1-2、2-2、3-2煤层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上部有大面积第三系红土隔水层及弱透水的离石组黄土,矿坑涌水量相应很小;4-2、4-3、5-2煤层处于开采侵蚀基准面以下,水文地质类型相对复杂,下部煤层开采产生导水裂隙带,将导通上部煤层坑道水。

1-2、2-2、3-2煤层因自燃其上部形成较厚的烧变岩,裂隙异常发育,大气降水富集成烧变岩裂隙水。

(4)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涌水量

根据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和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10月联合编制的《XXX县XXX镇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划分结果,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

根据《陕西省XXX县XXX镇XXX煤矿矿井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提供资料,矿井开采2-2煤层时设计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30m3/h。

2010~2016年度矿井实测最大年度正常涌水量17m3/h,最大涌水量40m3/h。

矿井2010~2014年度涌水量数据

生产年度

年度涌水量(m3/h)

Qn

Qm

2010

建设期

2011

建设期

2012

建设期

2013

16

40

2014

17

37

2015

16

39

2016

17

39

最大值

17

40

2、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

1-2、2-2煤层直接顶板主要为泥岩和粉砂岩,老顶主要为中粗粒砂岩及细砂岩,属中等坚硬稳定型顶板;底板以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

3-1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为细砂岩。

4-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4-3煤层顶板以粉砂岩为主,底板为泥岩、粉砂岩

5-2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老顶为细砂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

(2)矿井瓦斯

根据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陕煤局发〔2015〕14号文批复的2014~201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56m3/min,相对涌出量0.72m3/t;回采面最大瓦斯涌出量0.44m3/min,掘进面最大瓦斯涌出量0.15m3/min;矿井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2.74m3/min,相对涌出量1.25m3/t。

属瓦斯矿井。

(3)煤尘爆炸性

根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年4月20日鉴定结果,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4)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年4月20日鉴定结果,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属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5)地温及冲击地压

区内地温情况正常,属“无热害区”矿井;通过开采实践证明,矿井无冲击地压异常现象。

 

第二章规划总体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遏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3、增加矿井开拓煤量,保持采掘接替正常。

4、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矿、安全发展的理念,保证矿井生产能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第三节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根据XXX煤矿矿井改扩建工程进展情况,矿井设计保有资源总量为10335万吨,设计可采储量5974.1万吨。

(其中2-2煤保有资源储量4071.1万吨,设计可采储量2412.1万吨)2012年投入联合试运行,截止2016年底,历年产量分别为:

2012年——30万吨;

2013年——160万吨;

2014年——268万吨;

2015年——240万吨;

2016年——247万吨;

合计945万吨,采区回采率76.4%,动用储量1236.9万吨。

截止2016年年底2-2煤层保有资源储量2834.2万吨,设计可采储量1467.1万吨,矿井开拓和掘进工程能够满足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工作面衔接需要。

第三章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节矿井生产建设现状

一、矿井生产现状

XXX煤矿现为正常生产的现代化机械矿井,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多水平开拓全井田。

矿井共有三条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

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目前矿井在二水平12204综采工作面正在生产,井下共布置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1个备用综采工作面、1个综掘工作面。

主斜井及井下煤炭提升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副斜井及井下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

矿井开拓系统已形成2个盘区,分别为一盘区、二盘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的3年规划期间,所有采掘工作面均布置在一水平一盘区和二盘区中。

二、矿井工程系统

XXX煤矿2014年2月7日通过综合验收,现为正常生产矿井,所有工程都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见表3-1-1工程单元划分表。

表3-1-1工程单元划分表

主单元

子单元

井下系统

回采系统

12204综采工作面

掘进系统

12106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

井下运输

井下原煤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设施

井下中央水泵房及水仓、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永久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站(包括主要通风机及其附属装置)

地面生产系统

主斜井皮带、筛分车间、筒仓、地面煤场、煤仓之间连接的皮带栈桥

地面辅助系统

压风系统

空压机房、值班室

防灭火系统

黄泥灌浆站

机修车间

公用工程

供配电系统

工业场地35kV变电所

给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包括水源、高位水池)

生活污水处理站

矿井污水处理站

供热系统

工业场地锅炉房

主斜井、副斜井井口空气加热室

辅助用室

办公楼、职工食堂、联建楼(职工浴室、充电房等)及职工宿舍等

第二节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按核定年生产能力240万吨,实际生产202万吨/年安排矿井正常生产。

2、按照目前矿井生产管理模式,正常生产安排1个采煤工作面和1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三量”协调合理,保证设计生产能力。

3、各采煤工作面煤厚及倾角原则依据2013年《矿井建井地质勘探报告》中数据,局部根据附近实际揭露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4、本生产建设规划期为3年,即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

二、可采储量规划

根据XXX煤矿实际情况,2016年底2-2煤层设计可采储量为1467.1万吨。

2-2煤层可布置3个采煤工作面,即12205工作面、12106工作面、12107工作面。

预计2017~2019年规划期间以上3个采煤工作面共生产原煤为606万吨,剩余可采储量861.1万吨。

剩余可采储量计划在12107工作面以南布置12108工作面,暂无具体设计方案;剩余可采储量暂无设计方案。

三、采区接替

本矿目前安排有1个采煤工作面、一个准备工作面与1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个工作面切眼尚未形成;全矿井共组织1个采煤队,1个掘进队,“三八”工作制,每天每个采面安排1个班生产,1个班检修,一个班准备。

采区接替工作布置为:

1、水平划分

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

即1-2、2-2煤层为一水平,水平标高为+1123m;3-1煤为二水平,水平标高为+1096m;4-2、4-3煤为三水平,水平标高为+1032m;5-2煤为四水平,水平标高为+980m。

矿井目前开采一水平2-2煤层。

2、盘区划分

井下每个水平划分为2个盘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