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平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42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面平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正面平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正面平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正面平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正面平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面平法.docx

《正面平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面平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面平法.docx

正面平法

一、综合问题

1、平法设计标准图籍包括哪几本,分别是什么内容?

分别适用哪些构件?

答:

现行的G101平法系列图籍包括4本:

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适用柱、剪力墙、梁三类构件;

03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九种常见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04G101-3《筏形基础》,适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包括基础梁和基础平板)、平板式筏形基础;

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屋面板;

2、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概念定义?

答:

框架结构就是由框架柱和框架梁组成的空间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就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一些剪力墙,以加强结构抵抗水平地震力的作用。

纯剪力墙结构就是整个建筑物都采用剪力墙结构,包括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墙梁(连梁、暗梁、边框梁)。

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下面为框架结构,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在中间以框支柱和框支梁作为结构转换层。

3、什么是框支柱,什么是框支梁?

答:

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因为建筑功能的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

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结构为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就是框支柱。

4、什么是短肢剪力墙?

答:

我国的容柏生院士首先正式提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并扼要叙述了这种结构体系的构成、特点和设计原则。

指出,短肢剪力墙是指肢高厚比为4~6的剪力墙,它是介于异型框架柱(肢高厚比为2~4)和一般剪力墙(肢高厚比大于6)之间的一种剪力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2条定义“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

目前,现行国家规范或规程中尚未给出有关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条款。

5、03G101-1第65页L配筋构造,注写1:

“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上部筋取ln/3”。

那么,什么是“深梁”?

答:

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深梁是指跨高比不大于2单跨梁或跨高比不大于2.5的多跨连续梁。

另外,图籍的这一条必须注意。

当一道非框架梁两端支座的属性不同(例如一端为普通框架梁,另一端为剪力墙)的时候,这两个端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是不同的。

6、在03G101-1第19页和51页都提到了边框梁,那么,什么是边框梁?

边框梁与框架梁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

边框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和暗梁的作用类似,与墙身浑然一体,共同工作,自身并不独立。

边框梁不仅在顶层可以设,在任何一层都可以设。

边框梁在支座上的锚固与框架梁相同,有边框梁就有端柱。

边框梁没有Ln/3的构造,与框架梁不同。

03G101-1第51页中,边框梁只有一个截面图,可以理解为全长按此截面配筋。

7、03G101-1第37页,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有1.2%配筋率的说法,这个配筋率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是怎么计算来的?

答:

所谓“配筋率”,就是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构件混凝土的截面积所得的比率。

但不同构件、不同部位所要求的“配筋率”,其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03G101-1 图集55页所说的“柱外侧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柱总截面积。

03G101-1 图集56页所说的“梁上部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梁上部纵筋(如果有两排钢筋的话,两排都要算)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 梁有效截面积为梁宽乘以梁的有效高度(“梁的有效高度”:

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

二、基础问题

1、基础梁在相交的节点位置是否重复布置箍筋?

答:

基础主梁的箍筋贯通布置的,基础次梁距离基础主梁50mm开始布置箍筋。

见04G101-3第28页。

2、平板式筏型基础端部无外伸时,下部受力筋在端部的弯折长度如何计算?

答:

平板式筏型基础端部无外伸时,下部受力筋在端部的弯折长度:

“墙身或柱宽内≥1.7laE(1.7la)且至板顶,其它部位按照板边缘侧面封边构造(伸到边并弯折15d)”。

见04G101-3第47页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端部无外伸构造”节点图和第40页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端部无外伸构造”

3、梁板式筏型基础与平板式筏型基础外伸时的封边如何做?

答:

参照平法图籍04G101-3第43页板边缘侧面封边构造,共分两类:

一类为底部与顶部纵筋弯勾交错150后应有一根侧面构造纵筋与两交错弯勾绑扎;另一类为底部与顶部纵筋伸至端部弯折12*d,再配置“U”形筋封口;

三、柱问题

1、柱钢筋伸入基础内的长度是多少?

答:

柱在基础内的插筋,好多设计图纸会给出节点详图,若有节点详图可以依据图纸计算,若设计未给出则可参照标准图籍做法。

柱插筋在基础内的锚固和墙插筋在基础内的锚固类似,一是要“座底”(只有当基础厚度大于2米时,且设计在基础中配置了中间层钢筋网时,柱的插筋要求伸至中间层钢筋网后开始弯折,否则必须伸至基础底部开始弯折;),二是弯折长度和伸入基础内的柱纵筋竖直段长度有对应关系。

当竖直段长度≥0.5Lae(≥0.5Lae)时,弯折长度取12d;当竖直段长度≥0.6Lae(≥0.6Lae)时,弯折长度取10d;当竖直段长度≥0.7Lae(≥0.7Lae)时,弯折长度取8d;当竖直段长度≥0.8Lae(≥0.8Lae)时,弯折长度取6d;三是弯折长度最小不得小于150mm。

见04G101-3第32、45页。

2、“柱插筋”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存在柱插筋?

其长度如何计算?

答:

我们通常说的“柱插筋”包括以下几个部位的钢筋:

1、柱在基础内的钢筋。

施工时,这段钢筋伸出基础顶面Hn/3,插到基础底部支在基础底部钢筋上,弯折长度不小于150mm。

2、柱上层钢筋比下层钢筋多时产生的插筋。

插筋伸出楼面max(Hn/6、Hc、500)插入下层柱1.2Lae。

3、柱变截面时产生的钢筋。

插筋伸出楼面max(Hn/6、Hc、500)插入下层柱1.5Lae。

3、在03G101-1第37页中边柱顶筋在采用“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一)”进行锚固时,当竖直段长度已达到1.5LaE时是否还要进行弯折?

如果要进行弯折,平直长度应为多少?

答:

柱纵筋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伸至柱顶,边柱外侧柱筋至少到顶部再弯钩12d。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4.3条对此有规定。

4、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

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0.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

答:

柱顶钢筋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柱纵筋必须伸至梁底,可按基础插筋规定。

5、柱顶钢筋遇两边梁顶标高不同该怎样锚固?

例如,柱顶一边梁顶标高10米,另一边梁顶标高11米,且都为顶层,柱内钢筋该怎样锚固?

是不是每边的钢筋按自己这边的梁锚固呢?

答:

柱钢筋设置到最高点,较低标高的梁钢筋锚入柱内,较高标高的梁与柱的连接按框架顶层端节点构造。

6、03g101-1第9页,有“当为抗震设计时,确定箍筋肢数时要满足对柱纵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肢距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

答:

即设置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纵筋拉住一根柱纵筋,不可以隔两根柱纵筋才拉住一根柱纵筋。

7、柱的箍筋加密区有哪些部位?

答:

1、底层柱柱根按照Hn/3的范围加密箍筋。

2、梁顶面以上和梁底面以下的加密区要“三控”(≥柱长边尺寸、≥Hn/6、≥500,取其最大值)。

3、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

4、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5、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

6、这些柱箍筋加密区范围适用于抗震框架柱、剪力墙上柱(笔者注:

此处指端柱、小墙肢,暗柱仅适用上述第4条)和梁上柱。

7、以上内容可以参见03G101-1第40页和第48页。

8、框架柱纵筋若采用绑扎形式连接,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0.3Lae进行搭接。

看03G101-1第40页知道,在搭接区内箍筋要加密。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加密区是否包括两段搭接错开的0.3Lae范围?

答:

箍筋加密区应包括此范围,即加密区范围是2.3Lae。

9、03G101-1第40页“抗震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对底层柱的柱根箍筋加密区作了规定:

“底层柱根加密≥Hn/3”,在第41页注释里又做了说明:

“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

上面问题的实质是:

柱在什么位置是按照Hn/3的加密区范围加密箍筋的?

也就是说这里的“Hn”指的是哪个部位?

有以下两种情况:

1、无地下室时,Hn指的是从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下皮。

2、有地下室时,有两个部位。

第一个Hn是指从基础或基础梁顶面至最下一层地下室的顶板下皮。

第二个Hn是指从首层楼板上皮至二层楼板下皮。

另外,地下室的柱归入“基础结构”,箍筋宜全高加密。

10、柱在基础层锚固区内的箍筋设几根,组合方式是什么形式的?

答:

柱在基础锚固区内的箍筋间距应小于或等于500mm,且不少于两道封闭非复合箍筋。

此处的箍筋属于“定位箍筋”,是为了防止浇灌混凝土时柱纵筋偏离而设置的箍筋,因此只有外边的“大箍筋”没有里面的“小箍筋”。

见04G101-3第32、45页。

11、框架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楼板面的距离是多少?

答:

50mm,见04G101-3第45页。

12、柱圆形箍筋的端部互相搭接的长度是多少?

答:

参照平法03G101-1第40页的规定,圆形箍筋端部的互相搭接长度为la且大于等于300;

13、对于高板位(梁与板顶板一平)、中板位(底面与顶面均不一平)的梁板式筏形基础中,柱纵向钢筋的插筋是否应伸至梁底?

其在锚固区的箍筋如何设置?

答:

参照平法04G101-3第32页的柱插筋构造

(二)的规定:

柱纵筋应伸至基础梁底部开始弯折;筏型基础以下部分的箍筋布置应根据梁柱的截面关系进行确定:

当柱截面宽于基础梁截面时,应按上柱加密区箍筋进行设置;当基础梁截面宽于柱截面时,应按上柱非加密区箍筋进行设置;

14、03G101-1第67页的“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原则为能通则通”如何理解?

答:

指当前框支柱的某些纵向钢筋位置处于上层剪力墙的截面范围内时,则该部分纵向钢筋不应在本层弯锚,应连续伸入上层剪力墙的楼板板顶截断,其余不能连续伸入上层的纵向钢筋应弯锚入本层;

四、剪力墙问题

1、剪力墙墙身水平筋长度遇到暗柱、端柱、洞口时是如何构造的?

03G101-1第47页有节点构造,但计算起来总是感觉很乱,有没有什么规律?

答:

1、先说剪力墙身和暗柱的关系。

一定要注意:

暗柱不是剪力墙的支座,而是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是墙身的“竖向加强带”,是为了防止地震来时由于地震力的作用墙身水平摆动破坏而设立的构件。

墙身于暗柱处不存在“锚固”的关系,只是墙身水平筋的“封边”而已。

这样,墙水平筋的计算就简单了。

剪力墙内侧水平分布筋伸到对面暗柱纵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当为转角墙时,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要连续绕过暗柱外侧,通到另一侧的墙身上。

2、端柱可以视为剪力墙身的支座,墙内侧水平筋锚入端柱,如果柱截面尺寸足够大则直锚,柱截面尺寸较小时,伸到对边再弯折15d弯锚。

当为转角墙时,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要连续绕过端柱外侧,通到另一侧的墙身上。

3、剪力墙遇洞口时,若墙厚较小时可用一个U型筋“封边”墙身水平筋和其搭接。

墙较厚时可以伸至对边弯折15d。

2、剪力墙墙身水平筋有三排以上,请问,中间排水平筋的构造同内侧筋一致还是同外侧筋一致?

答: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

见03G101-1第47页注5条。

3、剪力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钢筋如何确定?

答:

参照平法04G101-3第32页墙竖向钢筋插筋构造节点:

剪力墙水平钢筋在基础锚固区内:

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与拉筋。

4、剪力墙身水平筋在暗梁、连梁、边框梁处是否仍然设置?

剪力墙身竖向筋在这些梁的位置是否还有?

答:

03G101-1第51页注写:

“当设计未注写时,(暗梁、连梁、边框梁)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也就是说如果设计没有为这些梁单独设置侧面筋,墙身水平筋就通过暗梁、连梁和边框梁。

第51页左下角又注写:

“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续穿越边框梁和暗梁”。

连梁主要用在门或窗洞口上,而上层也还有门或窗,所以连梁一般都是跨层的。

这个范围里没有墙身竖向筋,一是因为连梁本身存在箍筋,二是无法施工。

对于连梁和墙相连的特殊情况,常见的施工做法是将墙竖向筋插入连梁内LaE。

5、墙体水平筋在暗柱位置有90度弯钩,平直段为15d,具体位置在暗柱立筋的内侧放置,这样放置后,如水平筋是一级钢筋,15d的平直段末端是否还需加180度的弯钩?

答:

应加。

一级钢筋端部要做180度弯钩是为了增强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弯钩长度不包括在锚固内。

弯折15d,是为了满足锚固的需要。

6、剪力墙身竖向筋在基础内如何计算?

在03G101-1上找不到相关说明。

答:

在使用G101系列图籍时需要注意图籍的适用范围,03G101-1适用的部位是“±0.000以上”,对于±0.000以下的构造需要看04G101-3。

在04G101-3的32、45页有柱、墙插筋在基础主梁、基础平板中的构造。

图籍中规定墙柱钢筋插至基础梁(基础平板)底部、支在梁底部纵筋上并弯折,弯折长度和竖直段长度有一个对照关系,可以通过查表得到。

7、在03G101-1图集第48页,剪力墙竖向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暗梁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

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暗梁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8、在剪力墙结构中,墙竖向筋距离暗柱钢筋多少开始布置第一根钢筋?

墙水平筋距离楼面多少开始布置第一根钢筋?

答:

1/2墙竖向钢筋间距,见03G101-1第47页。

墙水平筋距离楼面1/2墙水平筋间距开始布置,见04G101-3第45页。

9、暗梁的纵筋在端部是否锚固入端部的暗柱内一个锚固长度即可?

答:

暗梁是剪力墙的加劲线,当地震发生时,一旦墙身出现斜竖向裂缝,可以阻止裂缝的发展,因此,要横贯墙体整个宽度,暗梁钢筋要伸至暗柱或端柱对边,但03G101-1并未提供此类构造,因此,需要由设计者决定。

若图纸无说明时可以按照03G101-1第47页剪立墙身水平钢筋构造执行。

10、在剪力墙中,门洞上方设置了连梁,且墙顶同时设置有暗梁时,连梁主筋与暗梁主筋是什么关系?

答:

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

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若不相同时,在常见的设计图纸中有如下三类处理方式。

第一类:

暗梁纵筋伸至洞口边暗柱内计算锚固,连梁在暗柱的另一边起计算锚固。

第二类:

连梁纵筋照设,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搭接。

第三类:

暗梁与连梁不在同一标高时,暗梁纵筋全部贯通布置,连梁钢筋照设。

11、在剪力墙中,门洞上方设置了连梁,且墙顶同时设置有暗梁时,连梁箍筋和暗梁箍筋是什么关系?

答:

连梁范围设置连梁箍筋,暗梁范围设置暗梁箍筋。

12、剪力墙墙身拉筋根数如何计算?

例如图纸说明中写道:

“水平筋a8@200、竖向筋a8@200、拉筋a8@400*400,梅花形布置”。

答:

对于这个“梅花形布置”存在不同理解,计算时应由设计人员给出图示。

施工中有如下两种做法:

做法一:

第一根水平分布筋上绑扎第1、3、5、7、9……交叉点

第三根水平分布筋上绑扎第2、4、6、8、10……交叉点

第五根水平分布筋上绑扎第1、3、5、7、9……交叉点

做法二:

第一根水平分布筋上绑扎第1、3、5、7、9……交叉点

第二根水平分布筋上绑扎第2、4、6、8、10……交叉点

第三根水平分布筋上绑扎第1、3、5、7、9……交叉点

13、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有何区别?

剪力墙加强区的构件是否就是约束边缘构件?

答: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

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

当“高抗震等级”时,采用约束边缘构件(其λn/2区的钢筋构造较为加强,在03G101-1第18、49页有说明);当“低抗震等级”时,采用构造边缘构件。

具体的工程设计,哪个构件为“约束边缘构件”,哪个构件为“构造边缘构件”,应该由设计人员来决定。

03G101-1第49页注1:

“本图的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仅用于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见具体工程的相关构件代号)”。

03G101-1第3.5.1条:

“在抗震设计中,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应注明底部加强区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的所在部位及其高度范围,以便使施工人员明确在该范围内应按照加强部位的构造要求进行施工”。

14、03G101-1第49页规定“Hw为剪力墙墙肢的长度”,那么这个长度到底该计算到什么位置?

暗柱包括在内吗?

跨过门窗洞口吗?

答:

此长度应含暗柱,因暗柱也是墙身的一部分。

在一些地方规定上有比较明确的说法,例如: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DBJ/T5-46-2005”就明确了“约束边缘构件的墙肢长度剪力墙墙肢长度hw应为整截面墙长度”。

15、小墙肢的概念是什么,其构造要求同框架柱吗?

答:

见03G101-1第48页。

小墙肢为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

小墙肢的竖向钢筋和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同框架柱,对于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仍可按剪力墙的要求处理。

16、03G101-1第34页中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50%时搭接长度修正系数为1.4,而03G101-1第48、49页的图形语言说明剪力墙竖向钢筋及约束边缘等构件的搭接长度却是1.2LaE。

为什么?

答:

剪力墙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是50%,而搭接长度修正系数取1.2是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6.3.1、6.3.5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5.13条)、《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保持一致。

17、剪力墙下部的梁上预留插筋是取一个锚固长度还是伸至梁底弯15D呢?

答:

可视其为空中基础,应为平法04G101-3第32页墙竖向钢筋插筋构造节点。

五、梁问题

1、03G101-1第54页,某一跨梁的Ln/3中分别有两个搭接LlE,请问这二个搭接是那根钢筋的搭接啊?

答:

一种情况是当上部通长筋的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不同的时候,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连接。

注意03G101-1的说法是“通长筋”而不是00G101的“贯通筋”,“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的钢筋(03G101-1第24页第四条)。

第二种情况是是指上部通长筋的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且存在架立钢筋时,支座负筋和架立筋的搭接。

搭接长度见注写:

“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为150”。

2、03G101-1第54页,注5:

“当支座上部纵向钢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也可以在跨中Lni/3范围内采用一次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或绑扎搭接接长”是什么含义?

答:

是指上部通长筋的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的时候,由于“定尺长度”的关系,上部通长筋可以在跨中Ln/3范围内一次性连接。

3、03G101-1第54页,梁端支座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该如何计算?

当弯锚时,水平段长度取0.4Lae还是取Hc-bhc(伸到柱边减保护层)?

若水平段长度+15d小于锚固长度Lae是否还需要将弯折段增大,满足Lae的要求?

答:

1、首先判断是否直锚,也就是判断柱宽-保护层是否大于Lae,若大于Lae,说明柱提供的截面尺寸足够大,可以按照直锚构造,梁钢筋直锚入柱,若小于Lae,则须采用弯锚。

2、“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只是一个检验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条件,并不是说可以取定“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

实质0.4LaE上是对柱最小截面的要求。

在03G101-1第54页的注写中说明“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37页第10.4.1条规定“……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

在该规范第306页再次说明:

“……当采用带90°弯折段的锚固方式时,强调梁筋应伸到柱对边再向下弯折……”。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306页,“……当垂直段投影长度为15d时,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强度和刚度,故取消了要满足总锚长不小于受拉锚固长度的要求。

”我们应当注意,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4、如果梁支座钢筋有三排,第三排纵筋伸出支座的长度如何确定?

例如:

梁的上部纵筋设计为9φ254/3/2第三排纵筋“2φ25”的长度如何确定?

答:

03G101-1图集中,框架梁没有给出“第三排”负弯矩筋长度的规定。

陈青来教授说过,标准图集不能包打天下。

如果“梁的上部纵筋”实际工程设计为三排配筋,则应该由设计师给出负筋伸出支座的长度。

应该考虑通长筋是几根:

如果通长筋是4根,那么第一排的4根钢筋都是通长筋,第二排筋是3根钢筋是第一排支座筋,伸出支座为Ln/3,第三排筋是2根钢筋是第二排支座筋,伸出支座为Ln/4。

若通长筋是2根,那么,第三排钢筋也就是第三排支座筋,应该由设计人员给出伸出支座的长度。

若设计师没有给出,可按第一排伸出Ln/3,第二排和第三排都是伸出Ln/4来计算。

5、框架梁和剪力墙垂直相交,梁主筋伸入剪力墙内水平段不够0.4LaE,怎么办?

答:

这的确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许多以剪力墙作为支座的梁纵筋的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要求。

这是在标准图集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本工程的设计师应该解答(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最权威的、或最后的技术决定权在于工程的设计师。

若设计没有说明,可以遵循锚固的原理,当墙的厚度较小时,将梁的受拉筋采用等截面等强度代换的方式进行调细,即按与锚入框架柱相同的方式处理。

6、框架梁下部钢筋按照通长计算还是按照每跨一个锚固计算?

有的人认为:

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钢筋是贯穿通过中间支座,而原位标注的下部钢筋是在中间支座锚固。

答:

下部通长筋无论是在集中标注表示还是在原位标注表示,其构造是一样的。

03G101-1第54页大样图里表示梁下部钢筋在每一跨分别锚入相邻支座。

这种构造结构可靠度比较高,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钢筋,并且造成节点部位钢筋拥挤,混凝土浇筑困难(当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03G101-1第34页提出了非接触搭接构造)。

对于下部钢筋的连接,图籍没有明确规定,只是在注6作了如下说明:

“梁下部纵向钢筋的连接应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条和第6.5.3条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而《高规》没有规定不允许梁下部钢筋进行连接,只是对连接方法作了规定。

对此,陈青来教授推荐使用一级机械连接,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力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