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248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长安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0-01-3100:

00:

00 

 

 

(2010年1月14日在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长安区人民政府区长汪文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二〇〇九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生态文化科教强区目标,积极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78.1亿元,同比增长16.2%,是2006年的2.1倍,连续三年实现15%以上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26.1亿元,增长33%,是2006年的2.6倍,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亿元,增长40.5%,是2006年的2.8倍,增速列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83.4亿元,增长23.5%,是2006年的1.9倍,创历史最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8亿元,增长26%,是2006年的5.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123元,增长23%,是2007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960元,增长21%,比2006年净增2368元;城乡居民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市十三区县中位次前移,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及时出台应对措施,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影响。

科学研判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七项政策措施,着力从市场引导、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支持经济实体发展,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带动工业、房地产、旅游等企业及高校投资41.2亿元,全区生产经营快速回升,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就业形势稳定,有效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区域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显著,74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完成投资48.5亿元,“十大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发挥了夯实发展基础、有效改善民生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园区建设全面提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全力支持高新区和航天基地发展,配合征地3800亩、拆迁村庄21.3万平方米,为开发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美光应用材料等项目建成投运,投资60亿元的中兴通讯产业园落地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向我区聚集,一区一基地对长安的税收贡献达到1.6亿元,是去年的4倍!

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了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开发范围,出台了《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的意见》,充分授予园区行政执法权,按照“独立运作、封闭运行”的模式,大力支持园区加速发展,园区建设呈现出活力增强、步伐加快的喜人局面。

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迈入产业加速构建的新阶段。

国色天香等18个项目累计投入21.7亿元,完成建筑面积77.78万平方米;省档案馆新馆主体竣工,华商传媒产业基地、陕西日报社新闻大厦启动建设;新引进陕西电视台影视基地等项目4个,合同引资31.5亿元。

斗门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文苑路、汇新南路竣工通车;成功引进陕西华夏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总投资8.6亿元;西安华仪高压开关制造厂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

引镇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竞争力大幅提升。

投资1260万元建成咸宁路,改善了投资环境;华润化工二期项目加速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陕西延长成品油储运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新引进西安长通物流中心等项目3个,引资3.3亿元;成功获批国家级标准化物流园区。

常宁新区高起点编制园区总体规划,绘就了发展蓝图。

入区高校加快建设,完成投资4.3亿元;举办了“房地产企业常宁行”活动,与西安经发地产、香港金马集团、上海大华地产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20亿元。

四个园区成为产业聚集的有效平台,正在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现代农业效益凸显,新农村建设再谱新篇。

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行良种统供,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时的充分肯定,全区粮食总产达到41.6万吨,连续六年实现丰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高桥为中心的西部设施蔬菜产业带、以大兆为中心的东部设施瓜菜种植基地快速发展,新建日光温室和大拱棚1901栋,新增种植面积7500亩;王莽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了主题公园,修筑道路7.5公里,种植莲藕815亩,鲜桃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

生态养殖业效益不断提高,肉、蛋、奶年产量分别达到4.15万吨、3.36万吨和2.1万吨。

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认定无公害基地10个、无公害农产品9个,培育长塬西瓜等特色品牌9个,建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270个,举办采摘节等农产品促销活动12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034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36个重点村投资2980万元,修建村两委会办公楼21座、群众健身广场27个、排水管网48公里,硬化村内道路56.3公里,改厕6933户,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新建沼气池3288口,发展沼气用户4500户。

投资6889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57处,解决了162个村13.5万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免费为101个山区村安装接收设备,全区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我区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街转运、区消纳”集中收集网络建设,王曲、滦镇2座垃圾压缩站相继建成。

投资7106.5万元,实施了留塔路等6条32.3公里超龄油路改造,完成韦魏公路等3条道路改造,建成通村路119条,全区平原地区“村村通油路”目标全面实现!

(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区域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以构建大景区、发展大旅游为目标,高水平编制了《长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翠华山等景区投资6700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合省市成功申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使长安一跃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

举办了五台古镇论坛等宣传活动,免费开放景区6个,10个景区实行半价门票,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对旅游市场的冲击。

启动以“九大农家”为重点的沿山农家乐产业带建设,高标准完成了上王村农家乐改造,形成了古朴典雅、整洁美观的乡村风貌,被评为全省农家乐明星村。

全区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共接待游客36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

韦曲商业建材街全面建成,发展专营店203户,实现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开创了我区商业街专业化发展的先河。

美林广场、长安新天地等商业设施相继建成,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区域商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新发展农家超市115个、日用品配送中心3个;积极推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兑现补贴资金950.2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消费快速增长。

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推动晶鑫丽座、雅居乐等大盘开发,建成经济适用房21.9万平方米,新开工商品房72.9万平方米,销售130万平方米,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投资8435万元实施了城市路网对接工程,东仪路、电子正街长安段建成通车,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的目标即将全面实现。

积极实施城市提升工程,结合地铁建设完成拆迁10.8万平方米,城市拆迁规模创历史之最;清凉山公园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投资7500万元,高标准建成生态园林与台塬水景完美结合的金长安广场,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精品工程!

实施了大学西路等道路景观绿化,建成小广场4个,新增绿化5.3万平方米;新建公厕5座,铺设天然气主管网9.7公里,2号垃圾压缩站建成投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深入开展“四城联创”活动,创建文明单位134个、绿色示范单位57个,实施了北长安街广告牌匾统一改造,依法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形象显著改善,城市美誉度大幅提升!

制定出台《西安市长安区加快城镇化发展实施方案》,完成太乙、王寺等7个城镇的总体规划修编。

高起点规划设计,大手笔提升改造,仅用6个月时间,投资6000余万元,全面建成建筑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五台民俗古镇,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赢得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抢抓“关中百镇”建设政策机遇,争取省市专项补贴1540万元,着力推进细柳、引镇等8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修筑道路16.3公里,铺设排水管网14.8公里,安装路灯382盏,增加绿化1.5万平方米,开展了建筑立面、门头牌匾、环境卫生等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有效增强了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六)财源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集中力量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税源项目,园区税收贡献达9178万元。

着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帮助9户企业争取信贷资金4830万元,兑现企业贷款贴息223.4万元;加大了40户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投资4.7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0项、开发新产品26种,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年上缴税金2.4亿元;新办各类企业534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进一步壮大了可持续税源。

积极优化税收服务,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扎实推进税收专项整治,加大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征管力度,不断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创新高,较上年增收2.7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加快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不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3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设立。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开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87个行政村制定了实施方案。

稳步推进国企改制,长安百货集团公司改制基本完成。

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入区企业优惠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招商项目推介、评审、落实、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优化了区域投资环境。

积极参加第十三届西洽会,举办了长安区招商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等5次招商活动,突出四大园区招商重点,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与深圳万科地产等知名企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建设协议,全年共签约项目48个,合同引进内资9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19万美元。

狠抓项目跟踪服务,积极促进招商项目落地实施,西安桃园冶金设备制造等14个项目通过评审,华商传媒等19个项目加紧落实,银桥包装产业园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生态建设持续加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严格设立分级保护区域,完成大峪库区等4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了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维护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

大力开展三年大植绿活动,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大绿二期等造林工程,完成绿化造林1.1万亩,建成沿山经济林带2612亩,完成了10个村环村林带建设,城乡绿化覆盖率持续提高。

长安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营运验收,城市污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配合市上实施了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督促3所高校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区域水环境持续改善。

拆改城区燃煤锅炉9台,取缔土炼油窝点13个,督促5家造纸企业建成脱硫工程,全区大气质量进一步好转。

积极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7个,圆满完成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

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面实现“零火点”目标。

完成太乙街道上湾村等5个生态村创建任务,五台、引镇成功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加速构建。

多渠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2985个,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新型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区;为40576名城乡低保群众发放各类救济金4920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区敬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2所乡街敬老院基本建成。

廉租房小区一期主体竣工,为102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99.8万元;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投资2231万元帮助504户困难群众建成新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修缮加固校舍4.3万平方米;投资4875万元,完成所有定点中小学内部设施标准化建设,3所山区寄宿制学校全面竣工,全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积极实施“蛋奶工程”,使全区40760名中小学生每天能喝上一袋奶、吃上一个鸡蛋。

成功创建乡街中心幼儿园19所,成为教育工作新亮点。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了省级“教育强区”复查和“双高普九”验收,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持续加大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引进新技术13项,转化科技成果19项,认定科技企业10户,我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

公开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6名,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省率先出台《长安区文学艺术创作优秀成果表彰奖励暂行办法》,有力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

长安道情等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成乡街综合文化站4个,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

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我区被评为全省文物普查先进单位。

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完成市考指标,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投资6197万元,完成了6所乡街卫生院建设改造,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606个,实现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扎实开展甲流防控工作,免费接种出血热疫苗19.1万支;为45.9万人次报销医疗费7782.7万元,极大地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我区被评为全省新农合制度建设先进区。

以创建信访“三无”区为目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全面完成“一控制、两下降”任务。

投资4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区域交通安全设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建筑工地、旅游景区、公众聚集场所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群防群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区域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统计、司法、审计、物价、新闻、气象、人防、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国防建设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政府谋全局、抓机遇、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

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84件、政协委员提案171件,办结率100%。

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的审批事项、政策措施及重大工程招投标等信息,进一步增强了政务工作透明度;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了区政府学法制度,在46个部门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

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部门和行业风气持续好转。

深入推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加强了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强化了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的监督管理,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

这都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努力拼搏,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实干。

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并通过大家向为长安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东、西部地区发展还不均衡,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还需不断加强;三是生态、旅游和文化等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努力还需加大;四是大型企业和优质税源项目仍然偏少,招商引资工作还需着力加强;五是干部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工作标准、服务水平仍需提高。

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二〇一〇年政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实力、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新的一年,世界经济会逐步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将恢复性增长;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全省、全市经济也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优势产业加速构建,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干部群众推动区域发展的热情高涨,这些都为我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国家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也将给我区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国家强调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并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对我们加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是机遇大于困难的一年。

我们一定要立足全区人民努力奋斗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珍惜长安政通人和、团结向上的大好政治局面,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把握形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全市领先、全省进位目标,全面实施“追赶”战略,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追求保民生、第一责任保稳定,突出好字当头、富民优先、稳定为重,强力推进“两大两中两小”重点区域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高度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四强”新区,造福长安人民!

今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万元GDP能耗降低6.3%,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市上下达目标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研究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突出好字优先,注重内涵发展,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在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二是必须坚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集中吸纳各类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促进产业聚集,培育壮大产业经济,扎实推进产业强区,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力争在增强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必须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继续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聚集农民的重要载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宗旨,将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和财力保障的重点不断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时时心系群众,处处真情为民,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注的问题,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力争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五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合作和竞争,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力争在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六是必须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第一责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合理反映诉求,及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力争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三、切实做好二〇一〇年的主要工作

(一)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继续扩大项目投资。

强化项目的投资载体作用,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3个,全年计划投资55.2亿元,较上年增长23.2%。

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实行区级领导包抓、督查落实、目标考核等制度,层层夯实责任,大力推进103个在建项目建设,加快项目投资进度。

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创新优化保障服务,为项目尽早开工创造条件,促进项目增加投资。

大力推进“三馆一中心”等十大工程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5.1亿元。

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中兴通讯产业园、沣渭新区、西康铁路复线、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西太一级路等重大项目顺利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科学编制《长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认真策划包装一批投资量大、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强力支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持续扩大产业投资。

优化1000万元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的投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效农业生产、都市农业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加快全区产业平台构建,突出抓好西安南郊航天安装机械厂等产业项目建设;引导区内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技术装备提升改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经济实力。

加大土地储备和供应力度,吸引上海大华、西安雅居乐等大型开发企业参与城市建设,扩大房地产业投资规模。

持续扩大民生领域投资。

以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领域为重点,扎实做好项目包装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基投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融通资金,尽快形成财政资金、金融贷款和土地收益良性互动的资金运作机制,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的保障力度;积极推行BOT、BT等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二)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增强区域发展实力

把园区建设作为塑造区域发展品牌、提升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工程,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管理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产业聚集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抓好西安邮电学院、盛世长安等21个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实现开发区建设形象的新提升;着力推动省档案馆新馆、陕西日报社新闻大厦建设,启动华商传媒产业基地、陕西电视台影视基地等9个项目建设,全年完成项目投资30亿元,税收收入突破1亿元,不断增强开发区发展实力。

高标准完成常宁新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年内建成2.7公里神禾大道,实现与郭杜开发区的有机连通;加快实施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工程,积极做好土地储备和报批工作,加快推动“常宁天下”等大规模、高品位的房地产项目落地实施,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